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历史研究>2004年第2期刊登的马自毅先生<"总教习"还是"洋文正教习"--严复任职北洋水师学堂期间若干史实考证>一文中的某些观点和见解,本文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与之商榷.  相似文献   

2.
严复与张元济是“百日维新”期间先后被光绪皇帝召见的爱国志士。在以前的研究中,人们往往忽视了他们之间的密切关系。其实不难发现,严复与张元济尽管思想经历并非完全一致,却有许多共同点。他们在民族危难的严峻时刻,怀着满腔爱国热情,适应时代潮流,风雨同舟,在事业上结下不解之缘,成为近代中国两颗文坛巨星。在爱国救亡旗帜下集结当年,严复与张元济都是踌躇满志的清朝官员。严复自英国留学归国,在北洋水师学堂任职,由总教习、会办、升任总办,追随洋各派首领李鸿章“大治海军。”①虽然,严复在水师学堂职位显要,由于不是科举…  相似文献   

3.
严复与天津水师学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80年8月,严复因专业造诣出色奉调天津,参与筹建天津水师学堂,修订学堂章程草案.旋任驾驶班洋文总(正)教习,主持本专业日常教学管理,并作为把关教习执教驾驶第一班,参酌英国皇家海军学院课程教导诸生,成效显著,奠定了该学堂在全国同类学校中的领先地位.此外,学堂创办之初,严复还广泛参与学堂招生及选聘外国教习等事宜,1886年一度代理总办之职,是仅次于总办的核心人物.严复1889年晋升会办、1893年升任总办,全面参与和主持学堂教学管理,勤于职守,多次受到上司肯定与朝廷表彰,为该学堂以至中国近代海防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严复是被作为海军高级指挥人才的培养目标选送到英国学习的,先是进朴茨茅斯学校肄业,后人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在学习期间,严复的“考课屡列优等”,但回国后,却没有进入军界供职,而是到福州部政学堂当了个教书匠。而与他一同学成归国的同学,多数在海军中担任要职并步步高升。林永升、方伯谦、林泰曾、邓世昌等人都当上了管带(部长)。刘步檐还升至北洋水师右翼总兵,在海军中职位仅次于水师提督丁汝昌。相形之下,似乎当初的尖子生严复被冷落了。不过,若由此而认定严复便有了失落感,未免小觑了严复的志尚。以他的自负和清朝一些…  相似文献   

5.
关于严复初莅天津水师学堂的职称,《北洋纪事》第十本(天津水师学堂与直隶总督李鸿章的往来公文)、李鸿章《天津水师学堂请奖折》清单(军机处录副档)均记载为"洋文正教习",严复觐见光绪帝的履历单(宫中档)则记载为"洋文总教习"。这三种档案材料的记载均准确可信,据此及船政学堂职称等旁证材料可知,"洋文总教习"、"洋文正教习"二者名异实同;"洋文总教习"简称"总教习",以往的说法亦正确无误。  相似文献   

6.
严复1871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船政学堂,随后一直在练船实习服役,成为一名优秀管驾官;1877年留学英国皇家海军学院,专业成绩优异,并业余研究西方社会科学;1878年因专业成绩优异而非体质不适合上舰而被确定为教习人选。严复归国后长期担任天津水师学堂"总教习",用英语教授与航海有关的数学、天文、地理等课程,而非单纯教授"洋文",更非因专业知识不足而只能教"洋文"。  相似文献   

7.
严复是第一个系统介绍西学的中国人。一八七九年自英国留学回国,长期在北洋水师学堂任职,直至一九○○年离去。在这二十多年间,正是帝国主义加紧侵略和瓜分中国,社会危机日益深重的时刻,当时进步的知识分子都在为祖国的前途担忧,积极寻求救国的真理。以康有为为首的资产阶级改良派主张变法维新,到处奔走呼号。严复也以老庄思想为依据,利用自己的西学知识和对资本主义的了解,为改良变法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他曾经创办《国闻报》,先后发表《论世变之亟》、《原强》、《辟韩》、《救亡决论》等重要政治论文;翻译了《天演论》、《原富》、《群学肄言》、《名学》、《法意》等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科学著作,并对《老子》、《庄子》进行评点,把西学纳入老庄思想之中。  相似文献   

8.
清末直隶新式教育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初年,清政府推行新政,废科举、办学堂、广游学,不仅引起近代教育体制的变革,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直隶省为畿辅重地,兴学热潮几为全国之冠。本文试图通过对直隶新式学堂兴起的原因、发展概况及意义作初步探讨,以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一 直隶新式学校教育萌芽于洋务运动时期。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先后在天津开设了北洋电报学堂、北洋水师学堂、天津武备学堂及北洋医学堂等新式学校。1895年,津海关道盛宣怀奏请设立中西学堂,分为头等、二等学堂两种,是为我国最早的一所普通公立中学。  相似文献   

9.
一代清国驻英大臣罗丰禄在1903年6月7日病逝于福州,他在福建船政学堂的昔日同窗好友严复送其挽联——能事闻重译,传经固绝伦。严复貌似在说罗丰禄的翻译功底深厚,传播儒家经典的才能绝伦无比。但从查证这两句话的出处,找出它们的原本含义,结合罗丰禄一生的主要事迹,可以得出结论,这两句话是说罗丰禄的洋务、外交事迹在海内外广泛传播,在教授西方语言和传播科学技术方面也颇有成就。  相似文献   

10.
在讨论严复思想的诸多专著论文中,严复《原强》提出的"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思想(姑谓之"三民"思想)往往被忽视,或被贬之为"西学救国论"、"教育救国论"(王栻:《严复传》,上海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第109页),思想"落后于"康梁(李泽厚:《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282页),"温和的改良主义"(张岂之、杨超:《论严复》,见  相似文献   

11.
房奕 《船山学刊》2003,(2):47-50
1877年严复赴英国留学,时值郭嵩焘担任驻英公使之职,两人在异国他乡结识,交往甚笃.对于严复的留英学习生涯,学界公认其影响重大.正是在这短短两年中,严复大量地接触西学,从一个普通的海军留学生转变为追求真理的思想者,并为最终成为近代中国最伟大的翻译家和启蒙思想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正> 最近出版的《广东省概况》第22页,断定邓世昌先于1855年.山东威海刘公岛北洋水师纪念馆,注明邓世昌十二岁考入福建船政学堂.这与前说基本相符,因邓世昌入学堂时间为1867年,推其生年即是1855年.上述两说,可能来自《番禺县续志》(以下简称《续志》)有关邓世昌的记载,因为《续志》记载邓世昌牺牲时“年四十”,中国过去习惯以虚岁来计算年龄.若1894年邓世昌为40岁.推其生年则为1855年.  相似文献   

13.
1877年严复赴英国留学,时值郭嵩焘担任驻英公使之职,两人在异国他乡结识,交往甚笃.对于严复的留英学习生涯,学界公认其影响重大.正是在这短短两年中,严复大量地接触西学,从一个普通的海军留学生转变为追求真理的思想者,并为最终成为近代中国最伟大的翻译家和启蒙思想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一、"无道之专制"与"有道之专制" 甲午战争,泱泱我中华,败于日本,举国震惊.知识分子们在思索战败的原因时,认为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是罪魁祸首.于是,出现了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潮.严复可谓是这一思潮的急先锋.严复对君主专制的批判,可以归结为以下两点:  相似文献   

15.
一代清国驻英大臣罗丰禄在1903年6月7日病逝于福州,他在福建船政学堂的昔日同窗好友严复送其挽联——能事闻重译,传经固绝伦。严复貌似在说罗丰禄的翻译功底深厚,传播儒家经典的才能绝伦无比。但从查证这两句话的出处,找出它们的原本含义,结合罗丰禄一生的主要事迹,可以得出结论,这两句话是说罗丰禄的洋务、外交事迹在海内外广泛传播,在教授西方语言和传播科学技术方面也颇有成就。  相似文献   

16.
严复"天演"进化论对近代西学的选择与汇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民 《东南学术》2004,(3):58-66
严复的"天演"进化论曾在晚清思想界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其最具价值的创造应该是对近代西方学说的选择与汇释.严复选择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是为了建立"天演"进化论的科学基础,选择斯宾塞、赫胥黎社会学说的重要目的就是认同生物进化论在人类社会的意义,为"天演"进化论的核心观点提供基本内容,以迎合当时救亡图存和启蒙社会的需要.严复对达尔文、斯宾塞、赫胥黎三家学说的汇释成为了晚清社会启蒙思潮的理论界石.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近代史上,严复和曾朴都是名人。和他们两位比起来,在今天的读者中陈季同的名声要小得多。然而陈季同,在中国近代文化史上的地位实在不可小视。他精通法文,不仅最早翻译了法国小说和法学著作,而贡献尤大的是他向法国和西方世界传播了中国文化。陈季同(1852—1907)和严复(1853—1921)相识是在福州船政学堂时期。陈、严都是福建候官人,少年时代均在福州船政局附设的求是堂艺局学习,同乡又是同学。后又一起赴欧洲,严复入英国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校学习,陈季同后入法国巴黎政治学堂。出国时,严、陈二人身份不同:严复是学生,陈季同已是文案之…  相似文献   

18.
严复是近代中国向西方寻找真理的先进人物之一,著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失败加速了他"西学"救国核心思想的形成.他通过著书、翻译来传播西方资产阶级"天赋人权"思想,反对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批判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力倡西学"愈愚".严复的西学思想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亦有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严复在市肆——market、直——right、小己——individual、计学——economics等词语的翻译中,实践了他所谓的六书乃治群学之秘笈的现代格义方法:通过英语词源考古与汉字造形考古的方式贯通中西字义,从而确定汉语译词,其语言实践无形中批判了拼音文字先进而象形文字落后的价值取向。从奠定现代汉语词语的基本意义看,严复的语言实践完全可以称之为元语言实践;如果从中国现代知识谱系的发生角度看,严复的语言实践可谓元知识范型的建构。元在此意味着现代汉语创生的起始以及现代知识谱系转换的起始。  相似文献   

20.
吴仰湘 《船山学刊》2005,(2):44-49,43
皮锡瑞(1850-1908)字鹿门,湖南省善化县(今长沙市)人.他14岁考取秀才,24岁获选拔贡,43岁中式举人,但四次会试不中,遂绝意功名仕进,专心于讲学和著述,曾长期主讲南昌经训书院.他还早有经世大志,主张通达古今之变来经世救时,1898年出任南学会学长,1902年创办善化小学堂,此后相继在湖南高等学堂、湖南师范馆、湖南中路师范学堂、长沙府中学堂等处授课,并兼任善化小学堂监督、湖南高等学堂代理监督、湖南省学务公所图书课长、湖南省图书馆纂修等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