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她们被称为“爱情教母”,用她们对一场场恋爱的诠释和讲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女人。有人说,女人写作总是在写她自己。情书、细节也总泄露出她们真实的我。  相似文献   

2.
栾慧 《今日南国》2006,(8):50-51
芬兰女总统哈洛琳:未婚同居15载作为芬兰历史上首位女总统的塔里亚·哈洛琳今年再次参加竞选,尽管选举的最终结果还没出来,但据初步统计,她已经赢得了46.4%的选票,处于领先地位,极有可能蝉联总统宝座。这也说明芬兰人民对这位女总统还是相当满意的。1943年12月24日,哈洛琳生于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她从1995年起出任外长,是芬兰政界  相似文献   

3.
文艺复兴时代,耶稣·基督形象发展史中开始出现“耶稣为何被天主抛弃”的追问。此追问缘于对人性的关注,即“文艺”赖以“复兴”的原点与基础。然而,意在关注人、人性的文艺复兴,却在对人本的追求中逐渐远离了“文艺”赖以“复兴”的基础与起点。由此,某种意义上说,文艺复兴是悖论性的。  相似文献   

4.
不知为什么,我的“官瘾”特别大,总想有一天能够戴上三道杠。唉,可惜……下面,就让我给大家介绍下我的“仕途”历程吧。  相似文献   

5.
有位朋友的母亲做得一手好莱,退休后每天总要到市场上去逛一逛,买些全家人吃的菜,常常能够买到物美价廉的菜色,把全家人的口、胃侍服得伏伏贴贴的。看着日渐福相的朋友,我直羡慕他的口福。久而久之,她母亲养成了每天逛市场买菜的习惯,如果有一天生病了,或是别的缘故没能去,她心里总会  相似文献   

6.
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坎特伯雷故事集·总引》在选材取向?结构安排和作者态度几方面都存在着“实”与“虚”的对照。作者乔叟主要取材于客观现实中可见可感的人与物,以典型人物和典型场景为描写对象,这些材料属于“实”的内容。读者既可以了解逝去的时代,又似乎可以看到自己及周围众人的影子,极易产生共鸣,这正是现实主义题材的吸引力。同时,原文中所表现出的乐观豪迈精神又是其作者的主观心境,相对较个性化,属于“虚”的因素。作者描绘的人物虽多,但起组织作用的只有两人——“我”和酒店老板。香客是“实”的组件,两位组织者是“虚”的聚合力,“虚”的力量使“实”的组件结为整体。作者乔叟对原文中的人物没有明确的评判,却流露出嘲讽或宽容,其态度也是“虚”“实”相生。  相似文献   

7.
“火”在小说《简·爱》中被反复提到,作者对“火”寄寓了不同的寓意。它是这部小说的一条暗线,在刻画男女主人公罗切斯特和简·爱的情感发展过程以及简·爱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即光明温暖之火、生命之火、可怕之火、比喻之火来谈谈“火”在这部小说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将布莱希特与保罗·策兰作对比,认为他们是两种诗人类型,前者强调“说”,即说出所言说之物(Gesagtes),后者主张“不说”,即避开所言说之物:因为构成传统言说方式基础和背景的对应物,在这个时代已被悬置挂空了,而言说的对应物在这种言说里的丧失,让言说成为对真相的一种遮蔽;另一方面,要是把语言当作给出“所言说之物”的工具,就将封闭语言自身,同时也丢失了所言说之物。那么言说,便成为策兰所称的“犯罪”。“避开所言说之物的言说”的诗学主张,给出了诗人介入世界和记忆历史(所言说之物)的可能方式,策兰的诗歌经由这种方式焕发出卓越的语言之力,从而为历史和人类记忆作出了忠实见证。  相似文献   

9.
外祖母家有一个很大的园子,我的童年就在那儿度过。园子里有一道长廊,爬满了密密麻麻的青藤,搭起了一座绿色篷帐,外祖母管它叫“凉棚廊”。藤有两种,凌霄花和紫藤。一到春天,它们争相抽出柔嫩的新藤,枝枝蔓蔓地往上爬呀绕呀,比赛似的,看谁爬得高,看谁绕得远。绕着绕着,就缠到一起了,分不清谁是谁的枝,谁是谁的叶。夏天,藤萝叶子更是疯长,重重叠叠,密不透风,整个长廊都郁郁葱葱,浓荫蔽日。  相似文献   

10.
一步上桥就有一步凌空的感觉,思想的网被切断了,一切的负担都卸了,只余下空洞的躯壳,面对那仰首可亲的明月,伸手可触的桥栏,俯首可见的碧水,和碧水中稀疏的朦胧的灯影。  相似文献   

11.
一碗面条     
寒假里的一天,天灰蒙蒙的,就像要塌下来。我的心也阴沉沉的。这天,我做的数学题都计算错了。妈妈狠狠地把我批评了一顿。中午,为了挨骂的事,我很生气。吃饭时,我赌气只吃了少许就回到房间继续做作业。过了不久,妹妹悄悄地走进房间,她小声说:“姐姐……”“出去!”我大喊,“不要搔扰我做作业。你听到了吗?给我出去!”妹妹一下子愣住了,像做错了什么事,低下头走出房间。又过了一会儿,妹妹蹑手蹑脚地走进房间。支支吾吾地说:“姐……姐……”“我不是叫你出去吗?干嘛又进来?出去!”我冲着妹妹大吼大叫。“妈妈说你刚才没有吃饭,她煮了面,叫我拿…  相似文献   

12.
《阅读与作文》2008,(3):16-19
索菲亚·罗兰,意大利影坛的传奇人物,的的确确美丽非凡,如果说罗兰的脸蛋是大自然赐予她的礼物,她应该送上一封感谢信,在这个城市里,青春泉伸手可及,就近的整形外科医生已应付不过来预约的顾客,而今年(1999年——译者注)9月20日即将65岁的罗兰,始终是世界的第八大奇观。  相似文献   

13.
作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性,托妮·莫瑞森的成功绝不是偶然的。随着西方社会进入后工业时期,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也逐渐被更多人关注。在文学领域,许多作家就运用后现代主义的“反本质中心”观念,质疑传统的话语权力关系,树立新的话语权威。托妮·莫瑞森也灵活的借用了这一观念,为黑人——这个被边缘化的人群争取了更大的叙述空间,同时,在这种创作观念的指导下,她重新组合叙事形态,运用自由视角、破碎拼贴等多种创作技巧,构造了一个崭新的黑人艺术世界,她的种种尝试,都推动了黑人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美国黑人艺术运动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以“社会参与”作为其美学基本要旨的文学运动,它以激进理想和政治热情狂飙般地冲破了美国民权运动时期黑人“抗议和请援文学”的传统,成为“黑人权力”运动的美学之翼。索妮亚·桑切斯正是在这一时期崛起于文坛,成为黑人艺术运动的中坚人物之一。这篇访谈探讨了对索妮亚的思想艺术产生影响的诸多因素,揭示了她在这场运动的不同阶段对宗教、人性、艺术等的思考,展现了她对黑人艺术运动独特的理解、贡献以及她对后来的黑人诗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市民》2006,(7):96-96
约翰·列侬曾经说过:当我们正在为生活疲于奔命的时候,生活已经离我们而去。  相似文献   

16.
德国作家台奥尔多·冯塔纳的代表作《艾菲·布里斯特》是德国批判现实主义的杰作之一。小说以19世纪普鲁士贵族社会的名誉观念为暗线.以女主人公艾菲·布里斯特的婚姻悲剧为结局,反映了当时社会制度下扼杀人性的虚伪名誉观念和准则。艾菲的婚姻悲剧不过是当时普鲁士贵族社会中虚伪名誉观念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17.
如果我是一个从前的哲人,来到今天的世界,我会最怀念什么?一定是这六个字:善良,丰富,高贵。  相似文献   

18.
《简·爱》是一部描述人的内心生活的世界地图和经典文本。这部带有精神自白色彩的小说再现了一个孤女在寄人篱下、饱受精神苦难与折磨的成长过程中的累累伤痕。《简·爱》既是一部关于女主人公的创伤记忆的书写,同时也渗透着夏洛蒂·勃朗特本人对自身创伤经历及情感体验的再现与表白。  相似文献   

19.
圆舞曲是最富于轻音乐特徽的一种音乐体裁,也是较为普及的一种音乐形式,19世纪中叶起,得以迅速发展,尤以被誉为“圆舞曲之王”的约翰·施特劳斯的圆舞曲最富盛名,它以其生活性、感染性、独立性、广泛性及经典性存国内外传播开来,奠定了他“圆舞曲之王”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露丝·本尼迪克特以其文化整体观和文化相对主义确立了她在西方文化界的地位。本文客观地分析了其文化模式论的主要观点、理论贡献及其局限性,阐述了在对待各民族文化问题上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相对性原则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