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什么是孔德的实证主义--对孔德实证主义体系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证主义是孔德确立的关于实证科学的哲学体系,被认为与神学、形而上学互不包容。孔德认为,在某种意义上,实证主义即是实证科学,而实证阶段是人类智慧发展的最高阶段。他对实证科学按简单到复杂的标准进行了分类,找出了各实证科学之间存在的“渐进的相关性”。孔德指出,实证精神集中体现了实证主义的内涵,观察和合理的预测是实证精神的主要特性。在与神学、形而上学反复比较的基础上,孔德归纳出实证精神的特点及实证精神充满的由“相对代替绝对”的这一趋势。孔德的实证主义虽然有其不足,甚至其学说之间互相矛盾,但其对社会道德、秩序、进步、和平、和谐这些理想的追求,至今对我们的社会仍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社会学简论     
社会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生活、社会现象、社会关系、社会变迁及其他方面社会问题的科学。古今中外的许多哲学家、思想家和学者,在他们的学说中,都对人类社会有过各种论述,可是正式把社会作为学科,加以系统研究的是十九世纪初期法国实证主义者孔德(1798—1857)。孔德是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的学生,他在所著的《实证哲学》一书中,第一次使用了“社会学”这一名词,因此,孔德被社会学界公认为是社会学的创始人之一。  相似文献   

3.
社会学简介     
社会学Sociology,一般来说是以具体社会为对象,对人类社会行为进行科学研究的一门学科。 社会学的名称,最先是由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奥古斯特·孔德(AugustComte1798—1865)提出来的。孔德在他的《实证哲学教程》一书中提出自己的学术分类,他把各种科学  相似文献   

4.
<正> 一、社会学的历史发展概况社会学这门学科是1836年由法国实证主义者孔德(1798-1857年)正式命名的.孔德的主要著作《实证哲学教程》一书共分六卷,前三卷他曾用社会物理学(Phrsics Sociale)一词,从第四卷便用社会学(Sociologie)这个词.孔德在《实证哲学教程》一书中提出:"人类智力发展的根本规律是经过三个不同的理论阶段:神学阶段(虚构阶段),形而上学阶段(抽象阶段);科学阶段.(实证阶段).他把"人类智力"发展规律应用于社会,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是已进到实证阶段的社会.因而他把哲学改成社会学.他认为社会学应从观察到的事实归结出现象的规律.他  相似文献   

5.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0年伊始,推出了高增德、丁东先生编的六卷本200多万字的《世纪学人自述》(以下简称《自述》),这是中国现代学术史上从事人文科学者的自传性的学术资料丛书。这套丛书之弥足珍贵,其一是人数较多,有200人;其二是来自学者自己执笔的叙述,尽管有些学者限于当时的社会气氛和自谦,对其学术活动的意义和估价不足,但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历经沧桑后改革伊始的时代特征和一个时代学人的德行与修养。这些老学者对早年生活、求学、从业经历的记述,为研究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和变迁提供了第一手史料。这套书…  相似文献   

6.
迪尔凯姆和孔德是西方社会学理论史上实证社会学的早期代表。迪尔凯姆在四个方面对孔德的社会学加以发展和超越:一、迪尔凯姆的社会学理论,继承了孔德对社会学研究对象的努力探索,在社会学理论发展史上第一次明确规定了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二、迪尔凯姆的社会学理论,发展和深化了孔德所倡导的实证主义精神。三、迪尔凯姆的社会学理论,避免了孔德简单袭用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唯科学主义倾向,独创了社会学特有的社会学主义研究方法。四、迪尔凯姆的社会学理论突破了孔德只研究一般社会学理论的局限性,开辟了分支社会学研究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7.
以文化社会学视阈观照,孔德并非许多批评者所看待的那样,仅仅是提出了实证社会学概念的思辨哲学家,而是连接了哲学与社会学的大思想家,只不过孔德的社会学思想应该归属于文化社会学而不是被狭隘理解的实证社会学。因此,孔德的始于实证哲学而终于人道教有其统一在文化社会学取向中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8.
关于中国知识分子问题的随笔,是当代散文创作中一个值得特别予以关注的现象.针对百年来中国历史上诸多的文化症结、悖论现象以及当下学者的"精神休克",丁帆"学者随笔"通过解读中国明清与现代学者的精神世界及西方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其著其人,呈现了类似"巴金式"的文化焦虑.他以学者自我精神启蒙为理想,以悖论思维为论说考释的方法,在随笔写作中建树了人格审美的核心理念和文化批判精神的基本品格.  相似文献   

9.
1918年7月,德国中学教师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发表了巨著《西方的没落》,立即引起了西方社会的轰动,无疑这是与当时的背景密切相关的。19世纪曾被人称之为“历史学的时代”,历史意识在当时日渐深入人心。但这种历史意识,一是黑格尔的重精神力量的历史意识,二是孔德的重科学实证的历史意识。黑格尔从理性和逻辑角度强调了历史的必然性,把精神看成历史发展中的决定性力量。孔德从实证立场出发,反对历史研究中的形而上学思辨,认为社会历史的动力因和目的因非人智所能探求,极力主张将自然科学那种严格实证方法运用于社会历史的研究。19世纪的历史哲学就如此裹挟在戏剧性的不协调之中,处于变革的前夜。  相似文献   

10.
越是社会激荡的时代,越是需要知识分子勇于担当、行使其学者的使命的时代。经邦济世的学者使命在民国知识分子的乡村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诠释。民国时期的乡村社会天灾肆虐、人祸横行,在内忧外患的社会现实面前,具有不同社会背景却具有同样社会良知的知识分子,从自身的学术使命和社会责任出发,试图从教育救国的角度引领中国社会走上复兴之路。他们或著书立说,研讨乡村问题和乡村发展方向;或组建团队和研究机构,扩大乡村教育思想的社会影响;或躬身乡间并建设实验区,塑造着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的教育典范。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民为邦本思想、家国天下情怀、求真务实精神对于当今学者的治学之道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1.
精神动力是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的特有现象,是人类实践活动的重要因素.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学术界对精神动力的研究逐步繁荣起来.由于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精神动力理论迎合了当代中国的实际情况,为解决当前各种社会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撑.为此,国内学者纷纷用这一理论分析我国的历史和现实问题,着力解决当代社会精神动力的需要与缺失之间的突出矛盾.将国内学者们关于精神动力的内涵、价值、意义、结构等问题所作的研究进行简要述评以供学术讨论极有意义.  相似文献   

12.
理学作为中国古代社会晚期的意识形态,代表了宋明时期的时代精神,它的思维方式及其内容,在许多方面超越了汉唐时期的意识,是中国古代最发达的形态。理学在酝酿、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三晋学者曾作出过积极的贡献,三晋学者的理学思想是理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很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3.
实证的方法自孔德提出以来,逐渐成为科学方法的代表,为公众所接受与普及。清代朴学的治学方法与实证科学方法之间有着相类似的现象。从一般方法论角度比类清代朴学与实证科学,能够论证得出朴学中具有科学的方法与精神的结论,从而证明中国传统文化中早已具有科学的精神,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4.
何谓学者 ?中国古代的“士”林文化就提出了要“兼济天下” ,要“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而当代学者余英时亦引入西方观念 ,认为知识分子 (学者 )应当是“社会的良心”、“人类基本价值(如理性、自由、公正等 )的维护者”。可见 ,学者应该关注社会、关怀民众 ,有社会责任感是毋庸置疑的。问题在于 ,学者如何实现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即通过何种途径、采用何种方式实现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我认为 ,这一点在当今时代特别值得探究、讨论。当今社会存在一种普遍现象 ,就是不少学者从政意识特别强 ,这不但表现在行政机关里 ,而且非常普…  相似文献   

15.
作为现代中国较早接受西方思想的学者,宗白华的哲学研究虽从康德和叔本华起步,但他又进一步发展出对于世界物质性和物质运动性的素朴理解,且始终秉持了注重科学实证、反对盲目直觉主义的精神,其崇“真”的科学观与人生观直接相系,而以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作为立人立身及社会改造之本,则既是他的出发点,也是其思想归结点。  相似文献   

16.
孔德实证主义原则论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十九世纪法国著名思想家奥古斯特·孔德(1798-1857)始创的实证主义哲学自本世纪以来已日渐式微,而作为实证主义哲学之核心的实证主义原则(简称实证原则)也遭到当代西方众多哲学流派的批评和责难。本文拟为实证原则在一定范围内作些辨析,并肯定其在历史上的理论贡献。一、实证原则的基本含义实证原则是时代的产物。孔德所处的时代具有两大特征:其一,经过大革命洗礼之后的法国,思想极端混乱,社会失范严重,因而如何重建社会的秩序就成为整个十九世纪法国思想界的一个中心议题。其二,十九世纪欧洲自然科学取得了巨大成就,尤其是以…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剑桥中国明代史》进行了全面的评述,认为它是西方学术界全面阐述中国明代政治史的开创性著作,其特点为:它是一部泛明代的历史,体现了西方的史学理论和方法,是西方学者多年来研究明史成果的总结。贯穿全书的基本线索,一个是把明代政治史的研究和探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社会价值与延续性结合在一起;一个是着力于明朝权力结构、功能及其运转机制的探求,特别是对皇权、内阁和宦官的考察。明朝与国内少数民族的关系以及国外的交往,也是该书阐述的重点。 本文强调,该书把明史作为世界历史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以及着意揭示历史人物心理状态、性格特征对历史进程的影响等等,都给人以启迪。但也存在一些有待商榷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王炳钰 《广东社会科学》2023,(1):198-211+288
在“时间与移民”的理论框架下,基于对境外中国女性学者的质性研究,本文从“家庭时间(性)”与“职业时间(性)”双重时间维度探讨其在跨境流动中所经历的与性别相关的时间约束和支持,并考察这些时间力量和时间性如何交织并作用于个体的生命历程体验。研究表明,女性学者所处的跨境学术流动体系以及相关社会文化价值观和期待带来了一系列性别化障碍,进而生成和塑造境外中国女性学者在家庭与职业领域的特定时间困境和冲突,影响其生命历程进阶。同时,文章指出境外中国女性学者在跨境语境下也受到一系列性别化支持,并在此基础上能动地调试和改造自身的时间处境与时间体验,以更好地实现职业与家庭的协调和相对均衡发展。由此,本文进一步推动移民研究的“时间转向”,将时间(性)视角引入学术移民和学术流动研究,考察女性流动学者独特的性别化时间体验,挖掘跨境学术流动体系内部潜在的性别化因素及其不平等权力关系,在理论和实证上促进移民研究领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西方哲学从近代到现代的转型的曲折性和复杂性在法国表现得特别突出。法国哲学的这种转型出现最早,但与陈旧的宗教神学密切相关的前理性时代的唯灵论、折衷主义等思潮也曾一度成了当时的主要社会思潮。法国哲学现代转型中最具影响的哲学家是孔德和柏格森。孔德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要以实证自然科学的精神来改造和超越传统形而上学的流派的创始人;柏格森则是由揭示人的生命(意志、生存)的性质和意义进而提示人的历史和文化以至整个世界的流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其生命冲动说和直觉主义在这方面具有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20.
实证主义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孔德主张,一切科学都是通过观察和实验的经验事实来证明的,认为任何现象都有其内在的规律性,实证哲学和一切实证科学的任务,就是要在经验内精确地发现自然规律,抛弃形而上学无法证明的抽象本质。而古典管理学派的首要代表泰勒所提出的科学管理,在经验和规律等方面恰恰体现了孔德的实证哲学的原则和方法。在某种程度上,既可以认为这是实证主义在科学管理中的体现,也可以将其作为一种解读文本的方式,来阐述科学管理所蕴含的实证主义哲学思想,并可将其应用于实践的过程中,挖掘出孔德实证主义的时代超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