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文素质是理工科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在阐释人文素质教育内涵、分析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及理工科高校人文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加强理工科高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与方法:优化资源配置,完善课程体系,营建校园文化,加强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提高教师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人文关怀的新理念,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构建高校思想政治人文关怀机制对大学生主体性、个性及全面发展起着关键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缺失的现状,提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机制建设的有关途径。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违法犯罪是亟须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通过加强人文素质教育防患于未然,是降低社会治理成本,维护校园安全的有效对策。目前,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及针对性不足有碍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信念,需要加强道德教育、法治教育、人文教育等,为预防大学生违法犯罪构筑起一道牢固的信念屏障,以期最终遏制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发生。人文素质教育是内化于心的智慧启迪,外化于行的规范规制和失范制裁同样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4.
徐牧驰 《理论界》2012,(3):194-195
本文分析了加强大学生情感教育的必要性和当代大学生情感教育缺失的现状,并对如何加强大学生的情感教育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高校进行全员情感育人和全方位情感育人的设想。  相似文献   

5.
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价值及其实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忽视大学生个体价值,割裂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辩证统一关系,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缺失和实效性差的认识论根源.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价值是人文价值.只有确立和构建以人为本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才能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肩负起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  相似文献   

6.
一、加强大学人文教育的迫切性 人文教育、人文精神、人文关怀等,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文化界、学术界十分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面对着当代大学生越来越自私、狭隘,缺少同情心、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意识,越来越严重的自我中心主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等等人文精神的缺失,人们在不断地反思:我国当代大学教育缺什么?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7年的统计,我国在校大学生中,文科学生仅占8.9%,而发达国家文科大学生比率多在20%以上,  相似文献   

7.
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缺失及其回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时期大学教育人文关怀的缺失,是思想政治教育流于形式且苍白无力的重要原因.高校要转变教育观念,并从制度环境、人际环境和服务环境等方面加强人文精神建设,以实现人文关怀的回归.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社会上大学生自杀事件频发,大学生群体漠视生命、自我放弃生命的做法令人堪忧。本文首先解析生命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释义,接着阐述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缺失。然后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背景下,探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生命教育的契合点,寻求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实现路径。旨在呼吁高校教育体现人文关怀,实现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呼吁大学生重视生命存在。培育正确的生命观,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提升人生价值,进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展现新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念要求。  相似文献   

9.
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加强人文关怀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健全大学生就业指导和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构建精神家园,完善道德境界。  相似文献   

10.
传统文化与高校网络公德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公害对伦理、道德形成了巨大的挑战,尤其是网络普及率极高的高校出现了一系列互联网公德的缺失问题。因此,应当从当前高校大学生互联网道德缺失问题的出现入手,加强高校互联网公德教育,有效地解决校园网络公害,以"古为今用"的方式吸收中国传统美德精华,充分利用中国传统道德理想人格中的精华部分对高校网络文明塑造产生影响,塑造出新一代具有网络文明的大学生,从而走出符合中国实际的高校网络公德教育之路。  相似文献   

11.
良好的礼仪修养是一个人处世立身的基石。师范生作为大学生中一个特殊群体,无论是他们未来的职业需求,还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都需要加强礼仪教育。然而近年来由于社会环境、学校礼仪教育缺失及当代大学生追求个性等因素的影响下,师范生在礼仪方面存在某些缺失现象。礼仪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通过对师范生“知礼”、“行礼”、“明礼”的三结合培育模式,多角度探索高校礼仪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良好的礼仪修养是一个人处世立身的基石。师范生作为大学生中一个特殊群体,无论是他们未来的职业需求,还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都需要加强礼仪教育。然而近年来由于社会环境、学校礼仪教育缺失及当代大学生追求个性等因素的影响下,师范生在礼仪方面存在某些缺失现象。礼仪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通过对师范生“知礼”、“行礼”、“明礼”的三结合培育模式,多角度探索高校礼仪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许多高等院校都在加强人文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和素养,使大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为了更进一步增强人文教育的实效性,大学加强人文教育应融合科学教育,强化哲学社会科学教育,更新教育观念,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并大力提高大学教师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14.
我国高校德育关怀缺失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的新理念。高校德育工作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领域,高校德育关怀缺失所引发的大学生道德问题是不可回避并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从我国高校的教育体制、德育模式和教育对象三个维度加以剖析,可使我们对高校德育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有更为深入的了解和认识,这对进一步加强并且完善高校德育无疑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中国工科高等教育存在着重科学教育轻人文教育的倾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没有把人文教育摆在应有的重要位置。这种状况直接影响了高校的学科建设、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也影响到在校生的学习与发展,无论是学校还是学生,都表现出明显的实用主义和急功近利倾向,重理工轻人文,重实用轻修养,从而难以形成人文教育的应有氛围。人文教育的薄弱及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相脱离已经成为严重的现实问题,已引起教育界的警惕和忧虑。高校辅导员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人文教育、培育人文精神,是工科大学生人文教育面临的一项十分紧迫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6.
周秀红  孔宪峰 《理论界》2007,25(6):131-132
公共艺术教育是面向非艺术类专业大学生普遍实行的人文素质教育,它不仅是德育课的有益补充,更是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本文结合目前辽宁省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和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以大量详实的调查数据和理论分析,从必要性、可能性和可行性三大方面探究在我省高校普及公共艺术教育的现实意义,并指出在这些势在必行的背景下通过普及公共艺术教育实现辽宁省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的终极目的。  相似文献   

17.
高校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并重的认识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的角度 ,在分析我国高校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并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基础上 ,提出了实施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并重的一些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8.
当前,高校人文教育存在教育理念的误读、教育内容的误导、教育主体的误置、教育方法的误用、教育评价的误设等误区。加强高校人文教育,就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人文教育新理念;重设课程体系,构建人文教育新体系;扩展教育主体,建设人文教育新队伍;改进教学方法,探索人文教育新方法;改革评价体系,建立人文评价新标准。  相似文献   

19.
2001年3月16日,在国家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颁布后,全国高校开始设立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心理咨询在高校迅速开展。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2005年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及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的"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为青少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加强大学人文教育的必要性与策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文素养不仅影响个人的发展、事业的成败,而且关系到社会的文明进步、民族国家的兴衰存亡。新时期加强大学人文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参与国际竞争和国际交往、构筑大学生精神家园和健全大学生人格的需要。加强大学人文教育,培育大学生人文素养,必须高度重视人文教育进课堂工作;着力提升大学文化品位;努力建设一支高人文素养的教师队伍;切实加强人文社科图书资源建设;积极构建大学生人文教育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