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官德建设是社会公共道德建设的基础,引导整个道德建设的方向,官德是社会公共道德的榜样,是道德进步的重要保障。我国当代官德建设存在一些问题,要通过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的官德规范体系、牢固确立先进的道德意识、健全制约权力的法规和相应的执法机构和加强党政干部的自身修养来努力搞好官德建设。  相似文献   

2.
领导干部的从政道德(又称"官德")问题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关键.作为一种重要而特殊的职业道德要求,"官德"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当前,领导干部加强以"爱岗敬业"为中心内容的职业道德修养,是转变干部作风、扭转不良社会风气的着力点和突破口.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一个具有德治传统的国家。官德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之魂 ,是历代统治阶级治国安邦必须依赖的精神工具 ,始终与国家安危、人民祸福联系在一起 :官德兴 ,国必兴 ;官德衰 ,国必亡。考察中国官德建设的历史 ,有三条基本经验和教训 :一是注重官德教育和官德修养 ;二是重视制度建设和法律惩戒 ;三是忽视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义与利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纵观历朝官方文献和私人著作对官德条目的种种规定和论述,可以把中国古代官德修养归纳为"公廉慎勤学"五个德目。公即公正无私之德。廉即立廉就要戒贪。慎即谦虚谨慎。勤即勤政。学即通过学习来提高官德修养。中国古代官德修养在当代的启示可概括为先做人后做官、重用德才兼备者、加强官德教育、完善从政法律制度、加强监察考核制度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以德治国”的德,首指官德.从古至今,官德建设一直受到重视.新形势下,我们应谊借鉴古代官德建设的经验,正视现存的官德问题,加强官德建设.  相似文献   

6.
儒学官德与政治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历代的儒家学者注重道德操守、人格修养,评价官吏注重官德政绩、勤政廉洁。要求做官为吏者必须严守官吏道德,清正爱民,勤政为民,廉而不贪。因为只有践行官德的人为官,才能有政绩。儒学的官德论,是儒家政治伦理的核心,亦是其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体现。在当前研究儒学官德对政治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警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屈指算来,我对官德的学习与研究.已经整整二十年了。先后出版了《新时期领导干部自我修养》、《官德乃官之魂》、《谈官德》、《官德感言》,书中留下了我对官德研究的足迹,也记录了已经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最高形态 ,其实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一个多方面要素的综合 ,但起主导作用的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而党的领导又是通过各级领导干部来具体实施。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进程中 ,领导干部的德才如何 ,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建设。因此 ,本文以中国古代“官德”为鉴 ,论证领导干部必须加强“官德”修养 ,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廉洁"是官德之首,是中国传统道德的一个基本规范。社会主义新时期领导干部的道德建设必须把廉洁放在首位。为官清廉的有效途径是:思想道德的教化,自律意识的修养,建立廉政制度等。  相似文献   

10.
“以德治国”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德治国"必须正确认识"德治"与"法治"的关系,确立德法并重的思想,要把思想政治工作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放在"以德治国"的高度来认识和定位;"以德治国"要重视官德修养,要借鉴吸收人类德治的文明成果,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要加快道德建设制度化、法制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师德素养与师能水平是教师队伍建没的重砭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其内容日趋丰富,且交叉融和,为新时期师德和师能体系的构建提供了新的思维视角.为发扬新时期师德精神和强化师能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试论转型期的行政伦理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政伦理就是特殊领域的角色伦理,是以行政系统主体或以行政管理者为主体,针对行政行为和政治活动的社会化角色的伦理原则和规范。在社会转型时期行政伦理失范严重,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严重破坏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使国家和人民利益受到重大损失,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带来行政权力合法性危机。必须确立新时期行政伦理的原则,从加强行政伦理教育、行政伦理立法、强化行政活动监督入手,进一步加强社会转型期行政伦理建设。  相似文献   

13.
中国革命道德在时间上产生于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至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其间经历了政治制度革命和经济制度革命的过程。中国革命道德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政治和经济制度革命成功后上升为国家伦理。而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国家伦理也将与时俱进,但中国革命道德仍是当代国家伦理的重要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4.
社会公德是全体社会成员在公共生活和社会交往中应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 ,它调整着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也是公民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加强社会公德建设必须以人为本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大力加强宣传教育 ,以行政规范和法律措施维护  相似文献   

15.
论编辑的职业道德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面对某些编辑职业道德滑坡的事实,笔者分析了加强编辑职业道德建设的必要性,提出了编辑应该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要求,从加强道德修养、完善编辑工作制度、正确处理“义利”关系等角度探讨了如何加强编辑的职业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6.
官德建设 ,是江泽民同志“以德治国”重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以德治国” ,当首治官德。加强官德建设是关乎党风建设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时代课题。当前部分领导干部在政治上、工作上、作风上、生活上存在诸多“失德”现象 ,亟待整治。官德建设必须综合运用教育、法律、行政、舆论等手段 ,把自律与他律结合起来 ,通过严格科学管理 ,培养领导干部道德修养 ,促进良好官德的形成 ,带动整个社会道德和精神文明的振兴。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儒家的仁爱理论、孝亲思想、礼与仁的统一观、社会责任意识、道德修养理论以及孔子对周礼的赞美性言论的剖析,发现儒家伦理学说正是对周礼“亲亲”“尊尊”原则的理论探讨与说明,其目的在于解释,说明和论证周礼所倡导的社会伦理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庄子“逍遥避”,既有其社会文化背景及现实生活基础,也有其思想理论前提。这使“逍遥进”的人生理想和生活实践,既具备了崇高的超越理论根据,同时亦具备了现实人生洒脱的道德意义。这既反映了庄子无可奈何的应世心态,也表现了他独善其身、意志自由及冀望社会平和的道德追求,还为后人落实人格修养及消极伦理建构提供了重要思想理论资源以及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9.
人文素质教育与高师古代文学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素质教育主要解决青少年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取向,它对青年学生的语言文化修养、伦理道德水平的高低、审美情趣的高下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国古代文学具有丰厚的人文精神,对现代人,尤其是对肩负着素质教育的高师学生的心智塑造乃至价值理性的培养具有特殊的作用.因此,利用中国古代文学这一民族瑰宝在人文素质中的影响是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和高师学生人文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0.
学报执行编辑的工作及其素养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加强自身素养,提高学报的出版质量;二、要不断更新观念,与时俱进,牢固树立现代编辑意识;三、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高尚的职业道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