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评析凯恩斯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战后,特别是20世纪50至60年代期间,凯恩斯经济学成为西方经济学的新正统.然而,这个新正统的凯恩斯经济学从20世纪70年代迄至今日,在西方经济学界不断演变,形成了"新古典综合派"、"新剑桥学派"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三个派别.这三个派别及其观点瑕瑜互见,不分轩轾.它们的前途将是怎样,不可端倪,有待实践的检验.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经济学说的发展史上存在着三个影响巨大的经济学派别,分别是凯恩斯学派、芝加哥学派和奥地利学派。这三大学派的经济理论充满根本的差异和冲突,芝加哥学派和奥地利学派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反对者,而即便是同属自由主义传统的芝加哥学派和奥地利学派,它们在理论逻辑上也是迥异的。事实上,通过追根溯源可以发现,三者之间的矛盾并非不可调和,它们之间的差异也决非是无法沟通的。原因在于,在上述三个经济学派别的发源地,它们有着共同的理论主旨——应对经济世界的真实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3.
从比较文学学科发展史看文化软实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比较文学实质上是当代文学国际软实力较量的舞台.比较文学的学科发展,从法国学派的影响研究,到美国学派的平行研究,到中国学派的跨文明研究,都蕴含着软实力的较量.发展当代文化软实力,应当成为我国的文化战略目标.要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就要加强比较文学研究,提倡"送去主义",增强国际间的交往和对话.中国比较文学树立起"跨文明研究"的"中国学派",在国际学术界取得影响和承认,为形成"和而不同"的多元文化共存共荣的当代世界文学与文化格局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面对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和对策.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不同的主张,我们对比部分学者的观点.就危机产生的根源、凯恩斯主义政策、奥地利学派的主张、扩张内需的政策以及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等给出了我们的观点,并且提出了短期运用凯恩斯主义政策,旗帜鲜明地反对奥地利学派,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方向的主张.  相似文献   

5.
学派的境遇以至学派意识的缺失,非常突出地暴露了我们鄙俚之极的学术现实。然而,"学派"共同体机制对于理论和学术创新,对于学科的建设与发展,都具有根本性的促进作用,甚至决定性意义。学派发展的严重滞后是我国整个学术界缺乏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原因,更是地方高校学科缺乏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根本原因。"学派"对于提高地方高校学术水平和学科建设成效,具有其他"学术共同体"模式无法比拟、无法替代的独特作用。因此,培育和发展学派是地方高校在学术影响和学科建设上有所作为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浙东学派与湖湘学派,都是地域性特征很明显的学派。浙东与湖湘二学派在思想联系契合的同时,也有差异和思想冲突。浙东学派学术思想的最大特征为"尚事功""重史学"。湖湘学派最突出的思想特征是"经世致用"。胡安国重《春秋》,揭经世致用之旨,是"尚事功"和"重史学"的先声。浙东学派多人师从胡安国,或为胡安国的再传弟子,胡安国的思想内容对他们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胡宏既注重在经史典籍中进行理论探索,又倡导经世实学,亦与浙东学派契合。湖湘学派在对待事功问题时,采取的是一种相对辩证的态度,既重视内圣成德,也不忽略外在事功,体现了儒家内圣外王的思想特征。相对而言,浙东学派重视事功,朱子学派强调内圣,湖湘学派则介于二者之间。湖湘学派与浙东学派的思想差异在义利王霸和道统说两个具体问题上得到突出体现。  相似文献   

7.
西方新公共管理运动兴起之后,重塑政府学派提出的"顾客理论"遭到了新公共服务学派的批判。双方主要在政府对待民众的角色选择、政府服务的对象、价值取向和实现方式上存在纷争。  相似文献   

8.
学派是由不同学术个体研究个性的张显和聚合而形成的社会性团体。与政治、经济和宗教等团体相比,学派的特点明显可见:学术性团体、特殊的研究实践、隐性的学术体制和具有社会历史性影响。判断是否为学派的标准如下:自然形成且以学术为旨归的组织结构、特定的研究方向和风格、成员之间的关系具有拟亲情性质、拥有叫得响的研究成果、学术主张为学界所瞩目,以及学派不是宗派。学派的产生和存在与学术发展具有正相关关系,不同学派间的争鸣是学术繁荣的前提。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领域中存在学派,例证有:通史学派、价值论学派、文本学派、中国化学派和范式或叫反思学派。  相似文献   

9.
批评理论:从法兰克福学派到英国文化研究学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兰克福学派对西方社会的意识形态和文化工业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批判.该学派的理论对20世纪60年代后期的"新左派"运动产生了积极影响并为其提供了理论基础.作为"新左派"理论组成部分的英国文化研究,继承和发展了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传统,注重大众文化、传播媒体以及受众的研究.讨论法兰克福学派的经典理论以及"新左派"特征的英国文化研究理论在今天仍然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围绕二战后同盟关系的破裂等问题,文章对冷战史研究的正统学派(又称传统学派)、修正学派和后修正学派做了全面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施琳 《江汉论坛》2002,(6):27-30
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人类学界发生了一场影响广泛的"大辩论",辩论的双方是所谓的"实在主义学派"和"形式主义学派",他们对经济人类学研究的适当方式与人的本性等基础理论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辩论.这场学术争论并不局限于经济人类学范围,而是在美国社会科学圈中产生了一定影响.本文较为系统和深入地研究了这一学术现象,并从学科和学说发展史的角度,对其作了分析与归纳.  相似文献   

12.
古典经济学派推崇"供给创造自身的需求",并断言经济不可能出现持久的生产过剩;供给学派强调减税和激励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他们的某些观点虽然存在争议,但其中的合理性与启发性也不可否认;(中国)新供给学派针对当前的经济形势,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建议.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能够增加产出和提高就业水平,但并不总是有效.供给管理和需求管理的有机配合,是稳定经济繁荣、促进经济长期增长的客观要求,在经济实践中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其有效实施存在若干难点,需要准确把握宏观经济形势,制定正确有效的政策措施,才能保证宏观调控预期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论比较文学的"第三次危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比较文学在其发展史上曾多次发生过"危机".在突破"法国学派"对比较文学研究的束缚后,"美国学派"对比较文学又进行了"系统性"、"文学性"和"跨文化"三种限制,从而形成了比较文学的"第三次危机".  相似文献   

14.
"清华历史学派"是清华大学历史学科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相似研究理念与研究方法的学者群体,其主要特征是:"历史与社会科学并重,西方史与中国史并重,考据与综合并重"。在"清华历史学派"建构与发展的关键阶段中,蒋廷黻在立言著述和治系行政两个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清华历史学派"和蒋廷黻之间的良性互动,缘起于诸多深层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接续传承"清华历史学派"的学术精神,对于当前中国史学的发展,具有一定借鉴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杨璇 《学术研究》2022,(2):131-141
19、20世纪之交,在一场名为"兰普雷希特之争"的史学辩论中,新兰克学派对历史中的个体和普遍这一史学基本问题做了集中论述。以梅尼克、马克斯·伦茨和奥托·欣策为代表的新兰克学派历史学家继承了兰克的政治史研究,强调个体在历史中的作用。以新兰克学派对个体和普遍的认识为主题,分析、论述其主要观点,凸显出新兰克学派对兰克史学思想的接受与继承,既可以拨开19世纪德国史学中不同史学思想间的迷雾,又可以呈现这一时期德国历史学研究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6.
岳世平 《学术界》2006,(4):281-285
本文着重探讨了当代西方政治发展理论领域较有代表性的三个学派:体系功能学派、社会进程学派和比较历史学派,旨在通过对这三个流派的简要梳理,概述其各自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分析其不同侧重点的理论内涵,总结出当代西方政治发展理论的两大主题及其合理思想对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启迪。  相似文献   

17.
城市文化的发展已变成当代城市发展中核心问题,而学术文化又是城市文化的灵魂.因此建设“深圳学派”,其目的通过学术文化的发展引领深圳市的发展.此次会议围绕着建设“深圳学派”,讨论了建设深圳学派的意义、“深圳学派”的内涵、深圳学派建设与文化的关系、建设深圳学派的可能性、建设深圳学派的理论构想、建设“深圳学派”的现实途径等几个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三十年来,出场学研究历经酝酿、初创、建构、深化四个阶段,形成了具有独特哲学观和方法论,并具有中国气息和特质的马克思主义研究理论体系。出场学具备学派形成的一般条件,满足了科学研究创新的标准,具有一套较为完备的核心理论和概念体系,已逐步形成属于自身研究志趣的学术共同体。倡导出场学学派,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中国学派走向繁荣的标志,表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中国学派的理论自觉,有助于彰显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自信,凸显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俱进"的创新逻辑。  相似文献   

19.
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经历了法国学派、美国学派与中国学派的发展历程,形成了影响研究、平行研究和变异学研究的学科方法。国内学者多从纵向的角度考察这些学派与学科方法的更迭变化,忽视了对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横向研究。横向研究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凸显的是比较文学在发展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共性,这是对学科发展过程的深一层把握。从横向看,中西方比较文学在建构学科理论时存在着两个误区:过分注重学派建构与文学真理的诉求;学派固守疆域,文学真理压制了文学他化的灵性。中国学派提出了变异学研究,虽然也有学派疆域与真理残留的尾巴,但它突破了法国学派与美国学派的局限,是国内比较文学有代表性的学科理论之一,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美国学派是比较文学内部继法国学派之后出现的又一个比较文学研究学派.在对比较文学的定位上,美国学派反对法国学派把比较文学局限于文学史的范围,将文学批评引入比较文学的研究,扩大了比较文学的研究领域.在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式上,美国学派不满足于法国学派把比较文学局限于“事实关联”的影响研究,倡导对没有事实联系的不同文学的“平行研究”,并旗帜鲜明地把“文学性”确定为比较文学的研究中心.美国学派的理论视域及文学理论研究性质,顺应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世界文学格局的发展方向和变化现实,其对比较文学的积极拓展和深远影响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