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二世策墨林诺们罕是清代西藏著名活佛,原籍甘肃省洮州厅卓尼土司辖区,曾任西藏摄政(1819-1844)、第七十三任甘丹赤巴和十世达赖喇嘛的正师傅,是西藏历史上权势最大、结局最为悲惨的摄政活佛。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六月其被革职查办,拘禁拿问,次年(1845年)奉旨流放黑龙江,给披甲人为奴。国内外史学界对其最终结局、圆寂时间、圆寂地点、享年岁数及其呼毕勒罕三世策墨林活佛的出生年份历来众说纷纭。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军机处录副奏折表明:成丰十年四月十九日(1860年6月8日),二世策墨林诺们罕活佛在新疆喀喇沙尔乌讷恩苏珠克图旧土尔扈特蒙古南部落的札萨克卓哩克图汗旗圆寂,享年69岁(1792-1860年),遗骨奉旨安葬于该旗境内的佑安寺(又称永安寺、巴伦台黄庙),其呼毕勒罕三世策墨林活佛出生于成丰十一年(1861年),而非其他年份。  相似文献   

2.
去岁年末,中央电视台一套于黄金时间热播电视连续剧《格达活佛》。笔者曾在康定军分区机关和团队工作10年之久,对格达活佛及那段历史有所了解,特在此作些介绍。格达活佛,1903年生于西康省甘孜县德西地村,3岁被白利寺认定四世活佛转世灵童迎入该寺;19岁去西藏甘丹寺学经,8年后获  相似文献   

3.
“达赖喇嘛”是西藏佛教格鲁派中最大的一个活佛,也是最大的活佛转世系统之一。这个活佛转世系统并非从格鲁派一创立就有了的。“达赖喇嘛”这一名号在西藏佛教史上的出现,乃是在格鲁派创立以后169年的事。这个名号的正式确立,又是在75年之后的1653年由清朝中央政府册封的。自此以降,凡达赖喇嘛逝世,其转世灵童的寻访、确认、坐床以迄亲政,均须经历代中央政府批准和委任,否则便不能行使其职权。本人试从五个方面略作叙述,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4.
1941年2月,达扎出任西藏地方摄政后,在西藏地方和中央之间的关系处于发展但尚未完全改善、西方势力在西藏的影响依然较大的情况下,采取了与前任摄政热振活佛截然不同的施政措施。本文通过分析他脱离西藏客观实际和社会基础上的政治尝试,阐释西藏历史发展的客观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5.
在西藏的江孜县去日喀则的公路左侧小山上,有一座格鲁派的重孜寺,乃建于明洪武年间,历世生钦活佛为该寺的寺主,其中有与班禅为师徒关系者,该寺过去一直是札什伦布寺的属寺。今日的生钦活佛为第六世,名洛桑坚赞,现担任西藏人大副主任,主要负责教委工作。1991年夏初,笔者在拉萨与生饮活佛相会,谈了对历世生钦活佛及重孜寺的研究,得到  相似文献   

6.
(括号内数字:前者为期数,后者为页数)历史研究p.t230R号《天子赤沃松赞母子祈愿文》残卷解读及吐蕃末年史事考述……………………………………才让(1,1)元大都的历史地位探微……………………却拉布吉(1,9)二世策墨林诺们罕活佛圆寂日期与地点续考周学军(1,15)……………………  相似文献   

7.
马克斯·韦伯是古典时代的社会理论大师中唯一曾经正面研究过藏传佛教的人。他主要分析了藏传佛教中的圣徒崇拜现象,对活佛转世制度、教会制度和知识与救赎关系都有着系统的见解;还分析了西藏政治与宗教的关系,指出了西藏双重政权的合作是西藏文化得以保存和发扬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8.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的西藏政策发生了积极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力图利用“四强”的国际地位和英国即将退出印度的机会,加强中央政府同西藏地方的关系。国民政府战后西藏政策的核心是全面支持以热振活佛为首的西藏爱国僧侣和民众,但达扎集团在英国和印度的支持下,将热振逮捕并杀害。由于在处理热振事件上的失策,国民政府在西藏僧俗各界的威望急剧下降,其所制订的西藏政策无法实行。  相似文献   

9.
“金瓶掣签”制度是清军两次征剿廓尔喀战争期间乾隆皇帝为了整饬格鲁派活佛转世中存在的弊端而制定的一项宗教改革措施,并成为清朝治理西藏宗教政策的核心内容。这一制度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被不断调整和完善,既体现了清朝中央政府对西藏宗教治理的原则性和灵活性,也保障了其对西藏宗教治理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多吉帕姆不仅是西藏目前仅存的女活佛,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一个女活佛。到现在,还没有什么人对多吉帕姆的名称、驻寺、转世体系的由来,在中外文献中的记载,历世活佛的身世作过大致的科学的考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这主要是因为有关多吉帕姆的文献相当零散,在考证中牵涉到藏、英、梵等多种语言,对于各教派的有关人物传记难以搜寻。 为了给藏学界及对多吉帕姆活佛体系感兴趣的同志们以一个大致的轮廓,笔者勾稽多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