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20世纪 80年代 ,著名诗人贺敬之最初提出了延安学的概念 ,后来郭必选等人对延安学研究作了初步展开 ,并引起理论界的高度关注。但时至今日 ,关于延安历史 (主要指中共中央在延安 1 3年的历史 )的研究 ,仍然归属在中共党史研究范围内 ,事实上即使是中共中央在延安 1 3年间发生在延安、并与当时国家政治和后来新中国的建立有关的历史 ,以及在文化和意识形态方面的承传 ,中共党史也是无法全部含概的。为此 ,我们倡导建立“延安学”学科 ,本刊特将过去开设的“延安时期研究”等栏目和“延安精神研究”、“中共党史研究”栏目中的有关内容整合为新的“延安学研究专栏”,为有志于延安学研究的学界同仁搭建平台 ,欢迎海内外学者不吝赐稿。  相似文献   

2.
20世纪 80年代 ,著名诗人贺敬之最初提出了延安学的概念 ,后来郭必选等人对延安学研究作了初步展开 ,并引起理论界的高度关注。但时至今日 ,关于延安历史 (主要指中共中央在延安 1 3年的历史 )的研究 ,仍然归属在中共党史研究范围内 ,事实上即使是中共中央在延安 1 3年间发生在延安、并与当时国家政治和后来新中国的建立有关的历史 ,以及在文化和意识形态方面的承传 ,中共党史也是无法全部含概的。为此 ,我们倡导建立“延安学”学科 ,本刊特将过去开设的“延安时期研究”等栏目和“延安精神研究”、“中共党史研究”栏目中的有关内容整合为新的“延安学研究专栏”,为有志于延安学研究的学界同仁搭建平台 ,欢迎海内外学者不吝赐稿。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著名诗人贺敬之最初提出了延安学的概念,后来郭必选等人对延安学研究作了初步展开,并引起理论界的高度关注。但时至今日,关于延安历史(主要指中共中央在延安13年的历史)的研究,仍然归属在中共党史研究范围内,事实上即使是中共中央在延安13年间发生在延安、并与当时国家政治和后来新中国的建立有关的历史,以及在文化和意识形态方面的承传,中共党史也是无法全部含概的。为此,我们倡导建立“延安学”学科,本刊特将过去开设的“延安时期研究”等栏目和“延安精神研究”、“中共党史研究”栏目中的有关内容整合为新的“延安学研究专栏”,为有志于延安学研究的学界同仁搭建平台,欢迎海内外学者不吝赐稿。  相似文献   

4.
20世纪 80年代 ,著名诗人贺敬之最初提出了延安学的概念 ,后来郭必选等人对延安学研究作了初步展开 ,并引起理论界的高度关注。但时至今日 ,关于延安历史 (主要指中共中央在延安 1 3年的历史 )的研究 ,仍然归属在中共党史研究范围内 ,事实上即使是中共中央在延安 1 3年间发生在延安、并与当时国家政治和后来新中国的建立有关的历史 ,以及在文化和意识形态方面的承传 ,中共党史也是无法全部含概的。为此 ,我们倡导建立“延安学”学科 ,本刊特将过去开设的“延安时期研究”等栏目和“延安精神研究”、“中共党史研究”栏目中的有关内容整合为新的“延安学研究专栏”,为有志于延安学研究的学界同仁搭建平台 ,欢迎海内外学者不吝赐稿。  相似文献   

5.
编者按:20世纪80年代,著名诗人贺敬之最初提出了延安学的概念,后来郭必选等人对延安学研究作了初步展开,并引起理论界的高度关注.但时至今日,关于延安历史(主要指中共中央在延安13年的历史)的研究,仍然归属在中共党史研究范围内,事实上即使是中共中央在延安13年间发生在延安、并与当时国家政治和后来新中国的建立有关的历史,以及在文化和意识形态方面的承传,中共党史也是无法全部含概的.为此,我们倡导建立"延安学"学科,本刊特将过去开设的"延安时期研究"等栏目和"延安精神研究"、"中共党史研究"栏目中的有关内容整合为新的"延安学研究专栏",为有志于延安学研究的学界同仁搭建平台,欢迎海内外学者不吝赐稿.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著名诗人贺敬之最初提出了延安学的概念,后来郭必选等人对延安学研究作了初步展开,并引起理论界的高度关注。但时至今日,关于延安历史(主要指中共中央在延安13年的历史)的研究,仍然归属在中共党史研究范围内,事实上即使是中共中央在延安13年间发生在延安、并与当时国家政治和后来新中国的建立有关的历史,以及在文化和意识形态方面的承传,中共党史也是无法全部含概的。为此,我们倡导建立“延安学”学科,本刊特将过去开设的“延安时期研究”等栏目和“延安精神研究”、“中共党史研究”栏目中的有关内容整合为新的“延安学研究专栏”,为有志于延安学研究的学界同仁搭建平台,欢迎海内外学者不吝赐稿。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著名诗人贺敬之最初提出了延安学的概念,后来郭必选等人对延安学研究作了初步展开,并引起理论界的高度关注。但时至今日,关于延安历史(主要指中共中央在延安13年的历史)的研究,仍然归属在中共党史研究范围内,事实上即使是中共中央在延安13年间发生在延安、并与当时国家政治和后来新中国的建立有关的历史,以及在文化和意识形态方面的承传,中共党史也是无法全部含概的。为此,我们倡导建立“延安学”学科,本刊特将过去开设的“延安时期研究”等栏目和“延安精神研究”、“中共党史研究”栏目中的有关内容整合为新的“延安学研究专栏”,为有志于延安学研究的学界同仁搭建平台,欢迎海内外学者不吝赐稿。  相似文献   

8.
延安学这一概念在海内外早有所闻。但是,延安学作为一门科学并没有真正建立,在国内历史学界和理论界可以说还是个空白。1990年5月3日我在上海《社会科学报》上提出了“建立延安学”的观点,引起了学术界较强的反响,《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社《文摘报》、《全国高校文科学报文摘》等二十多家报刊杂志转载了这一论点。后来,又发表了《延安学与中国文化》、《延安学:特殊形态的中国学》、《延安学与中国精神》、《论建立中国特色的延安学》等专论。理论界的同仁、外地来信、来访者纷纷询问有关延安学的问题。为此,我把自已初步的研究成果整理一下,献给读者,希望多多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9.
新世纪,回眸延安文学研究是一个有价值的话题。面对延安文学研究“黎明前的黑暗”和学界对“延安文学”、“解放区文学”等概念理解混杂的事实,在前人学者延安文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试图探寻当代延安文学研究的学理转变脉络,阐述延安文学学科规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此基础上,兼谈“延安学”构建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延安学是从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一门新学科。近年来,学术界从延安学总体性研究、延安学分支学科研究、延安学历史学科研究和延安人物研究四个方面对延安学进行了较为深入、全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延安学尚处于初创阶段,有分量的学术著述和论文较少,还须进一步拓宽延安学研究的视野,开拓其研究空间,努力探寻新的研究方法,加大史料发掘、收集整理的力度.  相似文献   

11.
本刊稿约     
一、《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综合性社会科学学术刊物,创刊于1979年,双月刊,128个页码。本刊立足革命圣地延安,以弘扬和发掘“红色延安”的独特历史文化为自己的办刊特色,主要栏目有延安学、中共党史、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文学与语言学、历史学、陕北历史文化研究、教育学等。本刊热忱欢迎各界人文社科学者惠赐佳作。  相似文献   

12.
本刊稿约     
一、《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综合性社会科学学术刊物,创刊于1979年,双月刊,128个页码。本刊立足革命圣地延安,以弘扬和发掘“红色延安”的独特历史文化为自己的办刊特色,主要栏目有延安学、中共党史、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文学与语言学、历史学、陕北历史文化研究、教育学等,本刊热忱欢迎各界人文社科学者惠赐佳作。  相似文献   

13.
1942年2月1日,以毛泽东在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所作的《整顿党的作风》为标志,全党范围内的整风运动正式启动。仔细剖析中央党校与延安整风两者的关系,不难发现中央党校实际上就是延安整风运动的‘‘大本营”。这主要基于以下三点:一是毛泽东自始至终都负责领导中央党校的整风运动;二是中共中央以中央党校为平台,集聚了大量的党政军民学等方面的高中级领导干部;三是中共中央以中央党校为试验田,取得经验,并逐步向外推广。  相似文献   

14.
为纪念《西行漫记》发表70周年暨海伦·斯诺诞辰100周年,由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共党史与延安学研究中心和陕西省斯诺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西行漫记》与延安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9月6日在延安大学举行。会议主要围绕《西行漫记》、海伦·斯诺和延安学三个方面进行了研讨,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共党史学作为独立学科的趋势日愈显现,其主要表现是关于学科研究对象、任务、性质、分期、功能等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不断深入,中共党史学史、中共党史学理论、中共党史史料学、计量党史学、中共党史文献学等分支学科逐渐建立,学科体系构建基本稳定、成熟。本文对此做了番梳理,同时指出在整个历史科学研究中仍属薄弱领域,展望了21世纪中共党史学的学科建设前景。  相似文献   

16.
重新认识“延安文艺”的价值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历史经验中,“延安文艺”是无论如何也是绕不过去的一个话题。这不仅是因为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延安文艺”奠定了中国文艺的“新方向”,更重要的问题还在于这种“新方向”在经历了大半个世纪的实践后,却遭遇到空前的质疑和尴尬,“延安文艺”成为了一种逐渐被淡化、被忘却的历史记忆。因此,有必要重新认识延安文艺研究的价值和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在延安 1 3年的历史 ,已越来越受到史学工作者的重视。因为 ,这 1 3年是日益走向成熟的中国共产党在延安独立地开辟一个新的历史时代——“延安时代”的重要历史时期。作为这一时代象征和精神文明最高体现的“延安精神”,已大大超出了我们过去传统理解的范围 ,甚至超越了时代的局限、地域的局限、时间的局限 ,已升华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它 ,对理解中国现代政治文化的走向以及当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中的诸多现象 ,具有重要的启示及借鉴意义。正是基于此种理解和认识 ,辽宁大学历史系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的部分教师 ,在集体反复讨论和研究的基础上 ,围绕着“延安时代精神与当代中国”这一主题 ,抱着尊重历史事实的科学态度 ,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际的多维角度 ,撰写 5篇论文 ,较系统地论述了延安时代的特点及历史地位 ,延安精神的内涵 ,“五湖四海”现象的出现以及党在凝聚党心、友心、民心方面的思想及方法 ,弘扬延安精神对重建当代社会价值观的作用等内容 ,大大突破了以往对延安时期历史内容研究的狭隘性和局限性 ,深化并扩展了现代史个案研究的内容和空间  相似文献   

18.
延安时期的整风运动是中共党史中的重要事件。为了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摆脱苏联与中共的“父子党”关系,在延安整风运动的开始、开展过程中,中共努力减少和排除苏联因素干扰,争取实现完全意义上的独立自主。通过整风运动,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中共逐渐在意识形态上摆脱苏联影响,也为中共后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奠定重要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9.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 80周年 ,为此《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编辑部与《教学与研究》编辑部、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等单位共同举行了“面向新世纪中共党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学术座谈会。会上中共党史学界若干同人回顾、反思近八十年来中共党史研究的历程 ,展望其在新世纪的发展 ,大家见仁见智 ,聚焦点是中共党史研究的学术定位与走向。关于中共党史学的性质、体系、理论与方法等问题 ,在 2 0世纪 80年代后期曾进行过热烈的讨论 ,进入 90年代后就沉寂了 ,但这个问题有必要继续进行探讨。一  关于中共党史学的学科性质 ,长期以来学界一直存在着分歧。在 1 985年以前 ,中共党史一直是作为政治理论课开设的。 1 985年 ,高等学校的中共党史课改为中国革命史课 ,只有各级党校和部分高校仍旧保留中共党史课。在此之后 ,一些中共党史学家明确指出 ,中共党史不应属于政治学科 ,而应是一门历史学科。这种认识很快被中共党史学界的大多数人所接受 ,只是在表述上有所不同。不过 ,也有的认为它既属于历史学科 ,又具有政治学的色彩 ;有的仍认为它应属于政治学 ,是一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学科 ,或历史与理论相结合的学科 ;有的还认为它既非历史学科 ,也非政治学科 ,而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有的甚至认为它不是一门独立的学  相似文献   

20.
社会学的阶层论是阐释延安民间文艺结构的线索。集体性、口头性、传承性与变异性是民间文艺与延安文艺的“共性”特征,由此为会党民间文化注入先进性。在民歌实践上,集体性引导了延安新民歌的大众化方向,口头性回归了民歌的音乐本质,以“活文学”之“源”实现民歌的创造性转化,而对“秦风”的传承与变异则是延安新民歌发生的历史维度之“流”。理论上,民俗艺术的“全民性”形成了“民族形式”的社会基础,实现了新生活艺术与“旧传统”的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