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校本课程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更是农村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乡土知识与校本课程之间的共生性,决定了农村中小学应充分运用乡土知识的实用价值、思维建构特点和文化认同功能构建农村校本课程的精神生长点,从而实现农村中小学校本课程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农村中小学教师是农村教育的施教者和乡风文明的传承者.市场导向的城镇化挤压了农村公共空间,引发了其自我身份的集体焦虑.化解思路在于农村中小学教师社会角色本分的适时归位,即摒弃城乡二元对立的教育理念,回归农村教育的育人本真;施行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无校籍管理,增强其公共资源的流动性;给予乡土课程的合法性,弱化农村中小学教师评价制度的"城本"倾向;并依法依规保障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待遇.  相似文献   

3.
以泉州市第一幼儿园“西街记中记”乡土教育课程建设的实践探索为例,建议切实增强幼儿园教育对于乡土文化生态的必要回应,深入开发乡土文化资源,重视优化乡土文化元素融入幼儿园各项活动的策略,全面加强乡土教育课程审议,显著提升幼儿园课程体系建设的文化品质。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高质量园本课程建设客观要求全国各幼儿园高度重视开展突出乡土文化回应性的幼儿劳动启蒙教育。以晋江市 东石镇中心幼儿园开展“伞都”特色幼儿生产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探索为例,主要教育建议:系统开发具有乡土特色 的幼儿生产劳动教育课程资源,重视创设园内外互联贯通的幼儿生产劳动教育环境,精心设计并循序推进丰富多彩的幼儿生 产劳动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5.
徐越蕾 《成才与就业》2022,(S1):145-147
2017年9月,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明确了开设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要求。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  相似文献   

6.
游戏和教育两者之间寻求平衡是教育游戏研究焦点,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教育信息量少、综合性强的特点,通过对教育游戏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及其关系的分析,在活动理论支持下尝试对支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育游戏五个要素(情境、规则、任务、角色、情感)进行分析设计,寻找教育与游戏结合的平衡点,为教育游戏设计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提高农村中小学人文教育质量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当前还存在着许多的影响农村中小学人文教育质量的因素,可以采取努力提升人文教育的地位、明确农村学校人文教育的目标、针对性开展各项人文教育活动、营造理想的人文教育的氛围、通过各种有效途径进行渗透、开辟新的人文教育领域等策略,以提高农村中小学人文教育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高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教师职前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课程,是基于师范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以实践为基本形式,以基础教育研究、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与指导为主要内容,以提高师范生的综合素质、服务基础教育为根本目的的一种教师职前教育课程形态,具有实践性、研究性、师范性等特点。高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注重师范生直接经验的获得,强调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致力于培养师范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改革要求中小学语文教师角色重新定位。语文教师要注重“反思性” ,注重“研究性”。语文教育过程中课程、教材、考试评价、综合实践活动等都可以也应该反思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形态特征与高校专业课程设置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和关联性,高校大学生参与中小学综合课程辅助教学,符合大、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及其成才需要,适合时代发展需要,对促进大、中、小学生的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