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新疆──史诗的宝库──简论新疆史诗研究的成就与特点郎樱一部民族史诗,尤其是一部宏伟的英雄史诗,在民族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对于民族文化传统的形成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民族史诗所关注的是民族的事业与民族的命运,民族的事业与命运是史诗世界的基...  相似文献   

2.
从前,人们认为西方有史诗而中国没有,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诗经》虽然与史诗有不同风格,其基本特点却是相似的,只是如同伏尔泰在《论史诗》中所说:“谁要是考查一下所有其它各种艺术.他就可以发现每种艺术都具有某种标志着产生这种艺术的国家的特殊气质。”中国先秦大史诗《诗经》因看它自己的制度与风俗,以某种类型的社会自己的思维样式,用形制宏伟的诗歌形式.比历史更为深刻地记录人类生产斗争和生活斗争。《诗经》所收的诗,从地域看,有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湖北等地;从作者看,上至公卿大夫,下至普通百姓;从内容…  相似文献   

3.
在诗经学中,史诗概念的出现比怨刺诗、情诗、农事诗和燕飨诗等概念的出现要晚得多.《诗经》中的史诗是“五四”以后学者们运用西方的诗歌艺术理论研究《诗经》的新的发现.自从有人提出《诗经》中存在史诗以后,立即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和极大兴趣.这不仅是由于这些诗歌的重大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而且直接关系到在世界范围内对于中国文学的看法.西方学术理论界曾经流行一种偏见,认为中国没有史诗.这种偏见以黑格尔为代表,他认为在东方各民族中,只有印度和波斯才有一些粗枝大叶的史诗,“中国人却没有民族史诗,因为他们的观照方式基本上是散文式的,从有史以来最早的时期就已形成一种以散文形式安排的井井有条的历史实际情况,他们的宗教观点也不适宜于艺术表现,这对史诗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关于民族精神及其研究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何谓“民族精神”?可以作多种理解:1.泛指民族的社会精神生活,包括民族的社会意识诸形式(如民族伦理、民族宗教、民族政治法律思想、民族艺术等)和社会心理诸方面(如民族信念、民族情感、民族性格、民族气质等)。它是与民族的社会存在(即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相对应的范畴,可以与“民族意识”或“民族的社会意识”等概念通用。2.指民族的社会意识中带有民族特征的东西或部分。这一概念显然小于前一概念,因为每个民族的社会意识诸形式和社会心理诸方面中,总是既有若干民族共具的东西,又有本民族独具的东…  相似文献   

5.
在西北少数民族治功纷送的民间文学创作中,史诗作品以民族历史上具有伟大意义的历史事件、传奇人物为主要描写对象,以奇特的文学造型手段塑造了各民族历史上有着赫赫战功的民族英雄群像,艺术地再现了民族历史的丰富内涵,形成了一种特别的文学样式.作为一种集体创作的艺术,史诗在长期的传唱、吟诵过程中,从内容到形式越来越精美,越来越成熟,其中不少作品已发展成民族早期艺术的典范,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本文试图从审美的角度,对西北少数民族史诗作一分析。一崇高、雄壮的英雄主义精神是西北少数民族史诗的基调。…  相似文献   

6.
论余光中的乡愁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银廷 《东岳论丛》2002,23(3):123-125
乡愁是台湾社会独特历史条件下民族感情的一种体现 ,而乡愁思亲是台湾诗坛 5 0年来最流行的主题之一。余光中的乡愁诗在他的诗中占有相当重的分量 ,格外引人注目。余光中个人的人生体验 ,就是游子的生活 ,因此他的诗歌中表现出了离开母体的思念故园的痛苦情绪及民族的自尊心 ,而且包含了古典的、传统的意识与乡土的、民族的观念。因此可以说 ,余光中诗中的乡愁意识是传统意识及民族意识的反映 ,而且是诗人选择的两岸沟通的文化角色和相应的文化使命与艺术追求的表现。  相似文献   

7.
多少年来,就闻一多新诗创作的研究已有了相当深入的水平,尤其《死水》、《红烛》两个诗集思想和艺术的分析。甚至诗人文学深层的影响方面,也有较为细致的论述。以闻一多的诗歌写作为对象,不孤立地论其诗和诗论的本身,而力求从一个较大的文化语境里,辨析闻一多在写诗、论诗、研究诗的过程中,呈现出一系列的思想、艺术、方法的悖论现象:纯美的诗与新格律的诗论;唯美的形式与意义的内容;贵族化的生活品位与平民化的人生追求;维多利亚的诗情与泱泱诗国的典雅繁缛等等。诗人创作的矛盾,也是诗人人格的矛盾。简单地将闻一多定为浪漫主义的,还是现代主义、现实主义的诗人,难以准确地把握其本质。如同闻一多作为诗人、学者、战士的人生丰富经历,所负载的社会角色一样,不是某一个角度可以说明清楚的。选取文化的多元视角,侧重闻一多诗歌写作的文化价值取向,辨析这些现象形成的内在缘由,或许能够获得一些关于诗人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8.
文化论与制度论的统一——论韦伯学说的思想主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韦伯著述可分为"世界诸宗教的经济伦理观"和"制度论与社会学"两大系列,包括文化论和制度论两大部类内容.文化论侧重于研究思想、观念、精神因素在现代性生成过程与现代社会生活中发挥的作用,制度论强调制约现代社会生活的制度因素.文化论和制度论彰显的是现代性的不同问题方面,其本意是强调各种因素在现代性的起源和现代社会生活中同等重要,不可因承认一者而否定另一者,也不存在高下优劣之分.无论是文化论还是制度论的考察,都贯穿着合理化这一思想主线,形式合理性和实质合理性构成韦伯对现代社会进行研究的基本架构.  相似文献   

9.
龙舟竞渡:民族精神的史诗───兼论“纪念屈原说”历史的和心理的成因饶学刚一定的民俗是一定的社会存在的反映,并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但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社会的发展起着促进或阻碍的巨大作用。“民俗文化是沟通民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反映社会的和集体...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信息技术和新媒体的不断冲击下,以电影、电视、电脑为载体的视觉文化以其独特的视觉冲击性一跃成为现代人精神生活和艺术生活系统里的重要内容.由于视觉文化对受众欲望的冲击,中外文学经典的生存空间发生了变化.文学经典是体现各民族文化精髓和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途径之一,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思想及习惯形成的基础,是今后发展的依据,如果丢失,一个民族就会失去基础.因此,视觉文化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必须依靠新媒体的特性扩大文学经典的生存空间,张扬文学经典所提供的原发性的对人生终极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德昂族《达古达楞格莱标》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史诗的瑰宝。以《达古达楞格莱标》文本为依托,从民族起源、原始思想文化、民俗意识等方面来发掘《达古达楞格莱标》的茶文化内涵,以弘扬诗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并促进德昂族传统文化——茶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相似文献   

12.
周初史诗叙述的是部族由蒙昧、野蛮跨进文明门槛的历程,呈现的是一个民族的生动过去。周初史诗中婚姻习俗的内容,一方面反映了初民社会对婚姻认识的进步,另一方面,反映了氏族联姻在军事同盟及贵族家系发达上的重要作用。周初史诗中的上帝观念,强调天命与人世道德息息相关,具有浓厚的人文色彩,奠定了德治的传统。周初史诗中祖先崇拜观念,是从本民族关键时刻提炼出对当代有重大意义的往事,确立祖先在当今社会的支配地位和传统的约束力,形成贵族传统教育的资源。周初史诗是周氏族的传奇故事,其中蕴含着氏族的原始精神、生活哲理、人生智慧等对民族未来有深刻影响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以民间口头文学形式流传于我国卫拉特蒙古人民之中的英雄史诗《江格尔》,最近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并在北京举行了首发式。 《江格尔》是我国三大史诗之一(即《格斯尔》、《玛纳斯》、《江格尔》),也是蒙古文学三大顶峰之一。《江格尔》记载了卫拉特先民们对大自然和社会生活天才而艺术的认识,内容涉及到民族学、人类学、文化哲学、民俗学、历史学、语言学、文艺学、伦理学、美学等。  相似文献   

14.
张松泉 《北方论丛》2002,(3):127-128
"什么是艺术?""艺术在社会人生中居于何种地位?""艺术何以成为人类精神的栖息地?"如何科学地解决这些艺术的形而上问题,在文艺理论和美学研究领域中向来是一个既古老而又非常重要的理论课题.古今中外的哲学家、美学家和文艺理论家们,都曾经给出了种种不同的答案,有些经典性的论著还做出了全面系统的研讨、甚至还曾得到不同历史时期社会普遍的认同,并且载入了思想史册.在艺术美学即将走向新世纪的当前阶段,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艺术在人文学科和人文教育中的重要性,特别是当代世界范围内所出现的由于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失衡而引起的人类文明的危机,以及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中由于忽视人文教养而产生的种种负面影响,都在昭示人们:高扬艺术的人文精神和人文价值的重要性.因为这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的塑造,如果人们继续用实用的态度对待科学和艺术,片面地搞"重科技、轻人文"、"重物质享有,轻人文教养",忽视科学和艺术的人文涵蕴与价值取向,这必然会导致整个民族精神文明水平的衰退与社会时尚的庸俗化.于是,人们对艺术的形而上追问自然转向了寻求艺术、科技与人文精神的高度融合,也就是力求实现科技发展(物质文化)和人文追求(精神文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有机结合.据我理解,这就是于茀同志新著<艺术的位置>出版的现实依据和学术背景.  相似文献   

15.
蒙古族长篇英雄史诗《江格尔》虽然是在传诵英雄的伟业,但其中包蕴着草原文化的生态魂,展示着古代马背民族的生态伦理观和以自然精神渗透人类生存的诗性智慧,是草原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敬畏自然、尊重生命,人与万物和谐共存,是蒙古民族对自然的态度,也是草原人民的文化模式和生存状态.探析原始史诗中蕴含的马背民族的生态思想,能够为当代的全球生态思潮提供更多和更有启发性的精神资源.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中国文化裂变的大背景下,"自我"的确立可以说直接影响到中国现代自我表现诗学本质观的确立,而"自我"的演变也直接影响到自我表现诗学本质观的演变."纯诗"论的产生,一方面导源于中国古典诗歌传统,另一方面是受到了世界诗歌潮流的冲击和影响."人生"论诗学本质观的产生,则一方面是导源于社会现实的急迫需要,另一方面是中国传统文化、文学和西方文化、文学相互激荡和衍生的结果.无论"自我"论、"纯诗"论或"人生"论,它们都有现代中国自己的个性和特点.  相似文献   

17.
"什么是艺术?""艺术在社会人生中居于何种地位?""艺术何以成为人类精神的栖息地?"如何科学地解决这些艺术的形而上问题,在文艺理论和美学研究领域中向来是一个既古老而又非常重要的理论课题.古今中外的哲学家、美学家和文艺理论家们,都曾经给出了种种不同的答案,有些经典性的论著还做出了全面系统的研讨、甚至还曾得到不同历史时期社会普遍的认同,并且载入了思想史册.在艺术美学即将走向新世纪的当前阶段,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艺术在人文学科和人文教育中的重要性,特别是当代世界范围内所出现的由于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失衡而引起的人类文明的危机,以及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中由于忽视人文教养而产生的种种负面影响,都在昭示人们:高扬艺术的人文精神和人文价值的重要性.因为这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的塑造,如果人们继续用实用的态度对待科学和艺术,片面地搞"重科技、轻人文"、"重物质享有,轻人文教养",忽视科学和艺术的人文涵蕴与价值取向,这必然会导致整个民族精神文明水平的衰退与社会时尚的庸俗化.于是,人们对艺术的形而上追问自然转向了寻求艺术、科技与人文精神的高度融合,也就是力求实现科技发展(物质文化)和人文追求(精神文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有机结合.据我理解,这就是于茀同志新著<艺术的位置>出版的现实依据和学术背景.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艺术以咏叹人生、描写人生为根本主题,神话故事、宗教题材占极次要的成分,艺术—审美境界是中华民族追求的最高精神世界,与西方古代艺术的价值取向截然不同,旧体诗堪为的例。这种民族艺术传统到了现代,由于美学家的阐释和倡导而得到新发展,内容得到充实、具体化,题材有了新的拓展,突出了反映重大的社会政治斗争和民族解放运动的人生题材,形成了新的时代特点。但艺术—审美境界仍然是大多数中国人所追求的最高精神境界,艺术的人生观成为一种新的人生理想,美育和艺术教育得到重视,并认为是健全人格、提高精神生活、进入人生理想境界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9.
<正> 艺术的民族特性是文艺创作和文艺理论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文明社会以来,人类的一切审美艺术活动都在一定民族形式中进行,离开民族形式的艺术绝无仅有。但艺术的民族特性仅止于形式还是也包含着内容,是长期有争论的问题。文艺是民族的文艺,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其民族特性必兼及二者,而以神为主,形随神生,不可能只是个形式和手法问题。别林斯基说过,“每个民族的诗都带有那个民族精神的印记。”普列汉诺夫认为,文学  相似文献   

20.
以爱情为主题的"花儿"是西北高原区各民族精神文化生活的真实写照,因其蕴含着对社会、人生的基本伦理价值判断而超越了爱情。在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大背景下,发掘"花儿"的思想道德教育价值,有利于西北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有利于丰富生活德育教育的形式,有利于西北地区各民族之间的和谐稳定。保护和传承该民族精品,将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内化到该地区民众的日常生活及生产实践的全过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