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从财政支出和财政收入两个角度,实证研究了1994年税制改革后中国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关系以及财政分权的区域经济增长差异效应.结果表明,财政支出分权促进了经济增长,财政收入分权阻碍了经济增长,同时,财政分权并未加剧区域经济增长的差异.通过对实证研究结果的分析,认为中国财政分权改革的目标是进一步扩大财政支出分权水平,同时,完善财政收入分权管理制度,纠正政府间税收竞争对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
地方财政支出在我国地方经济增长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与地方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地方财政支出的经济增长效应.利用省际面板数据(Panel Data)对我国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与地方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表明,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地方财政支出结构存在着不同的经济增长效应;我国地方财政支出结构的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地方财政支出经济增长效应的发挥.  相似文献   

3.
财政政策是政府在宏观上调整经济运行的主要政策工具,它对确保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和国家职能的履行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构建中国省级面板数据(Panel Data)模型,对1985—2007年中国财政支出、财政支出构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分析,通过实证分析得出:在全国范围财政支出、企业挖潜改造支出、支持农业生产和事业支出、行政管理支出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在地区局部范围经济增长与财政支出及其构成的关系存在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4.
运用经济增长与财政支出关系理论,以黑龙江省1985--2009年的财政支出与GDP数据为例,系统分析了黑龙江省财政资金支出规模与GDP发展变化的特征和趋势,描述了黑龙江省财政支出增长率、GDP增长率,以及财政支出增长的弹性系数和边际倾向,并进一步就财政支出规模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实证检验,得出黑龙江省财政支出规模和GDP之间存在着正向促进的关系,指出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偏低,财政投入不足是黑龙江省的经济增长缓慢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利用协整技术,通过对我国1958年到2003年财政支出总额和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得出两者具有长期稳定关系的结论,实证结果表明,国内生产总值是国家财政支出总额的Granger原因,GDP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家财政支出总额,GDP的不断增长使得政府加大财政支出来推动经济的增长,并据此建立了误差修正模型。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对吉林省1990-2010年预算内财政支出和GDP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协整检验和建立误差修正模型来反映两者之间的长期关系,同时对细化的财政支出与GDP增长之间进行了回归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吉林省GDP增长与一般预算支出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且科教文卫支出对于GDP增长的影响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运用1992—2008年中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和实际政府财政支出的数据,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变型以及全要素生产率与教育科技投入为模型,分析我国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使用Eviews5.0软件对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得出:教育投入、科技投入与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出长期稳定关系,并且教育投入促进经济增长的效果小于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兼顾自然灾害长期经济影响评判的需要与可能,基于协整理论运用VAR模型与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对中国自然灾害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中国的自然灾害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在考虑自然灾害事件影响的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自然灾害是作为消极因素而存在的,其在短期和长期中都会对经济增长产生较为显著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9.
中国与东盟中间产品贸易和我国经济增长关系的协整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与东盟中间产品贸易在双边的贸易中增长较快,地位稳定上升,是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发展的重要力量.采用1995-2005年中国与东盟中间产品进出口贸易额和中国GDP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协整检验,对中国与东盟中间产品贸易和我国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双边中间产品贸易与中国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并且对中国的经济增长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利用1998-2006年全国30个省际面板数据,对中国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固定资产投资和文教科卫支出对拉动经济增长呈显著促进作用;科技创新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和农业支出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但作用依次递减;就业人数与经济增长呈不显著的正相关;公共管理支出则对经济增长呈负向影响,并且各类财政支出的影响弹性存在明显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11.
理解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对一国的财政分权化改革至关重要.选取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占全部财政支出的比重作为度量财政分权的指标,通过数学模型推导出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的倒U型关系,即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最优的分权度;并且得出使人均产出增长率最大化的最优财政分权度为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的弹性除以地方政府支出弹性和中央政府支出弹性之和,在最优分权度之内财政分权促进经济增长,超过了这个限度财政分权将会阻碍经济增长.选取我国1978—2015年的统计数据分析我国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实证求出最优分权度为61.5%,对比我国1978—2015年总体的财政分权度,可知我国的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呈现倒U型关系;分析各省及东、中、西部三大地区的财政分权度可知,三大地区的财政分权度具有差异性但逐渐趋同.  相似文献   

12.
文章在经济增长理论的基础上,根据东部地区最终消费、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总额和财政收支数据,运用计量经济学和最优化理论对东部地区经济平稳增长路径下的财政收支进行了经验研究。通过MATLAB计算可知,要实现东部地区经济的平稳增长,最终消费支出、固定资产投资和进出口总额分别为103930亿元、108800亿元和272360亿元,最优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规模为22247亿元和29030亿元。  相似文献   

13.
视财政支出为经济增长的一个"要素"变量,在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基础上构建包含政府支出的内生化经济增长模型,揭示了经济处于稳定均衡时政府支出对经济增长的长期动态效应,同时通过构建状态空间模型和卡尔曼滤波的分析方法量化该动态效应值。研究结果表明,从1990—2011年该值呈拟倒V型特征,即从1990年开始增加并在1998年达到峰值0.84,其后该值一直处于下降态势。因此,提高政府支出的效率和优化政府支出的结构有助于提高政府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动态效应。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海洋财政政策在我国海洋经济增长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基于山东省1992—2011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协整理论,通过全面考察海洋经济增长与海洋财政政策之间的关系,得出的实证结果表明,海洋经济增长对财政收入与支出均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且在110年的滞后期内其贡献率基本达到80%左右,而财政支出效用对海洋经济增长的贡献却不显著。由此说明,海洋经济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另一方面因海洋产业财政投入的不足及支出结构的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其经济增长效应的发挥。  相似文献   

15.
为了厘清广东财政支出的经济增长效应,利用1990—2017年广东省人均财政支出量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数据包的时间序列数据构建协整及误差修正模型,使用stata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发现:广东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放大效应非常明显,并且具有较强的时间特性和区域特性。最后,提出扩大广东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放大效应的措施:今后广东应该继续加大财政支出力度以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广东财政支出不能仅着眼当前,而更应该放眼未来;广东财政支出应统筹兼顾珠江三角洲、粤西和粤东并向山区适当倾斜,做到确保效率兼顾公平。  相似文献   

16.
后疫情时代应急财政支出法治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突发应急事件背景下,财政是一切政府行为的最终保障,应急财政支出法治化则是界分主体责任、疏解社会风险的制度基础。着眼于现有的应急财政规范体系,后疫情时期应急财政支出法治化面临四大阻碍:规范体系双向错位、支出责任过度下沉、应急财权与事权详略失衡、预算形式法定下的支出僵化。理顺“规则—资金—理论”彼此间的支撑关系,三者环环相扣引导着应急财政支出法治化之证成。为进一步破解上述难题,需立足于法际整合视角下,结合应急财政支出法治化的理论基础,基于制度分配原理,综合行政级别与事件危害级别共同划分央地应急财政支出责任;沿“预防—减缓—救援—善后—评估”五个阶段整合并协调应急管理规范与财政支出体系;从公共性原则出发实现事权财权的形式与实质设置;用反知性思维指导预算弹性空间的预留。以期实现对于四则难题的逐一突破,充裕应对社会风险的预备法制储备。  相似文献   

17.
中国货币财政政策有效性的比较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政府干预宏观经济最重要、使用最频繁的两大工具。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综合运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调控经济运行,促进经济增长。为检验中国1978~2006年间经济增长中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有效性的差异性特征,应用脉冲响应函数研究它们之间的动态特性后发现: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积极货币政策对于经济增长均有正效应,而积极财政政策仅在短期内有效,长期内呈现负效应且随时间推移逐渐显著。积极财政政策长期失效的原因有多方面,主要是财政支出的供给范围不合理和支出管理失控产生的效率损失。  相似文献   

18.
    
财政支出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已有文献往往关注其中直接转移性支出部分,而对价格补贴等间接调整居民收入分配的政策研究不足。文章以取暖财政支出为例对这一问题进行讨论。具体回顾了地方财政支出的政策实践,并用中国住户收入调查数据估算了各项取暖财政支出的受益对象、支出规模和再分配效果。文章发现取暖价格补贴是占比最高的财政支出,然而它使中高收入家庭更多受益;取暖救助瞄准了城镇低保和低收入家庭,但其覆盖面很低,再分配调节作用很小;对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职工发放的取暖补贴使财政资源流向了收入稳定的非脆弱群体。为保障供暖进行的财政投入并未使城乡居民享受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并且事实上提高了居民家庭实际可支配资源的不平等性。经济进入新常态后,财政收入的高增长率不可持续,在财政政策设计引入收入分配视角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