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社会资本表现为个体在一定的社会关系网络中获取信息和资源的能力,它可能通过影响居民健康行为和情感心理过程,来对居民身体健康产生重要影响。利用2014年CFPS数据研究发现,社会资本对居民自评健康和心理状况都具有正向的积极作用,这一结论在用工具变量估计控制内生性问题后仍然稳健;社会资本可在不同程度上促使居民增加健身锻炼、适量饮酒等健康行为以及改善心理状态,从而提升个体健康水平;吸烟行为的机制作用则未得到经验证据支持。研究结论为推进健康中国战略、提升国民健康水平识别出一条新的路径——通过形塑个体社会资本来促进居民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2.
老年人出行选择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老年人出行选择行为影响因素,有利于提高城市交通系统对老龄化社会的适应性。根据北京市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利用非集计理论和方法构建的老年人出行选择行为模型,可从源头上分析影响老年人出行选择行为的个人、家庭社会经济背景等因素,并对老年人出行选择行为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性别,年龄,是否持有驾照、月票,家庭月收入,家庭交通工具拥有情况等对老年人出行选择行为有显著影响;利用模型估计得到的参数计算事件发生比,可进一步了解各影响因素对老年人出行选择行为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3.
在为社区居民提供心理健康服务的过程中,了解居民对心理求助的观念、态度及行为特点是实施心理卫生干预的第一要务。采取访谈方式对浙江省居民的心理求助观念与求助行为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有36.7%的人选择自行解决问题而不是向他人求助。主要是居民对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缺乏了解、对专业心理求助效果缺少信心、心理咨询机构收费与普通家庭经济收入间的矛盾等诸多因素影响个体的心理求助行为。  相似文献   

4.
网络社区对网民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社区是目前网民互动的主要方式之一,也是网络对个体形成影响的重要方式之一.在一个广义的社区概念的前提下,分析了网络社区对网民影响的若干层面,包括:个体的特定功能性诉求层面;个体的心理调节层面;个体的环境认知层面;个体的社会关系层面;个体的个别意见与态度层面;个体的长期价值观层面;个体的社会归属感与文化归属感层面.同时分析了网络社区作用于受众的具体机制,包括社区结构、信息环境、需求关系、权力关系、群体心理等对个体的影响机制.借鉴社会网络的思想和研究方法来进行网络社区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轨道交通沿线居民的出行方式选择行为研究对于公交协同规划及政策制定具有重要作用.以深圳为例,按轨道车站覆盖范围划分出核心影响区、主要影响区、一般影响区及非轨道影响区四个圈层,问卷调查居民家庭户属性、个人属性、出行行为特征.从出行者属性、出行特征两个方面选取影响因素,研究不同影响区内居民的出行方式结构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并从居民收入与方式选择行为的关系、交通方式的适用性等角度为公交规划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网络使用方面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社交焦虑、人格因素、自尊及社会支持会影响到个体的网络使用,而网络使用会对个体的孤独感、抑郁、生活满意度及认知方式等产生影响。在网络使用的后果变量方面,以往研究结论存在诸多不一致,说明网络使用对个体的影响可能受制于某些中介变量或调节变量,未来研究需考察验证这些可能存在的中介或调节机制,深化对网络使用方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7.
非伦理行为因其对团队的严重破坏而成为学术研究热点。个体嵌入在团队内部的社会网络中,因此除了个体特征、团队特征、情境特征等因素之外,网络特征对非伦理行为的扩散也有重要影响。由于社会网络具有动态演化特征,其研究也应采用动态范式。运用计算机仿真方法可以模拟现实中的社会网络结构及关系演变,并据此探究网络特征对非伦理行为扩散的影响机制。仿真结果表明,团队社会网络特征(关系密度和关系强度)对团队内非伦理行为扩散有正向作用,而团队特征(团队规模和团队内外控构成比例)调节这一正向关系。  相似文献   

8.
绿色消费的推行效果取决于人们将积极的消费意向转化为实际的消费行为,但现实中这种转化率较低。运用扎根理论对焦点小组讨论和个人深度访谈获得的质性资料进行分析,探索阻碍消费者绿色消费行为的深层次因素。结果表明:消费者绿色心理意识局限、个体能力困境、感知风险、非绿色社会参照群体规范、产品属性缺陷和情境因素局限阻碍消费者的绿色消费行为;消费者绿色心理意识局限是内驱影响因素,个体能力困境、感知风险是内部情景变量;非绿色社会参照群体规范、产品属性缺陷和情境因素限制是外部情景变量,但各因素的作用方式不一样。最后构建了消费者绿色消费行为阻碍因素理论模型,并对相关因素做详细阐释。  相似文献   

9.
积极就业行为相对于“慢就业”而言,是解决当前大学生“慢就业”问题的主要方式。本研究整理了积极就业学生群体的行为和心理驱动材料,通过质性分析,发现积极就业行为特征因主体而定义不一。积极就业行为心理驱动是一个以心理资本为中介变量,由“需要”向“行动”转变的多循环机制。其中,需要、动机、心理资本、自我满足感、态度相互作用,最终转化为行为。针对该机制,本研究提出以下举措:要明确“应用型”定位、推进“精准化”育人和激励积极就业行为,改变消极就业行为。  相似文献   

10.
相对剥夺理论为解释旅游地居民冲突行为提供了新视角,但现有研究多将乡村旅游地居民相对剥夺感笼统视为一个整体,忽视了构成其组成部分的个体相对剥夺感和群体相对剥夺感的细化分析,二维度乡村旅游地居民相对剥夺感的特征属性及形成机制尚不明确。鉴于此,本研究以江西省婺源县7个乡村旅游社区为案例地,探讨个体相对剥夺感和群体相对剥夺感的总体特征、差异特征和形成机制。研究发现,乡村旅游地居民产生了较高的个体相对剥夺感和群体相对剥夺感,且群体层面大于个体层面;不同人口学特征(所在村、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家庭收入来源、旅游生意的技能和知识、家庭住址和旅游区的距离)的个体相对剥夺感和群体相对剥夺感均存在差异;个体相对剥夺感和群体相对剥夺感的形成机制因其比较对象不同而不同。本研究为有效干预乡村旅游地居民相对剥夺感、提高居民对社区旅游的认同和支持、完善乡村旅游地的基层社会治理提供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1.
"命令—服从"机制是现代组织的核心运作机制,这在韦伯的官僚制范型中已经得到了精妙的描述。但在这样的机制下,行政人员常常需要面对一种两难情境,这种情境需要个人去判断那些与个人责任相悖的组织义务的对与错、好与坏以及公正还是不公正。行政服从的困境实质上是行政人员的主观责任和客观责任之间的冲突,公共组织设计面临的基本问题是个人自主与集体理性之间的持续张力。从这两项约束条件出发2,0世纪40年代开始,西方学者们分别站在现代性、后现代性和公共性的立场上对"命令—服从"机制进行了批判,其开出的药方或是补充,或是抛弃,或是修正。这些不同的解决方案体现了他们立足于不同的理解视角创新公共组织形式的努力。对不同立场的批判理论进行梳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行政服从和探讨行政服从的未来命运。  相似文献   

12.
高校思政课信仰教育应该在科学认识学生个体并为多个个体划分“类”的基础上得以实施,这可以使我们的信仰教育更 具科学性和实践意义。在这一过程中,了解学生个体间的认知差异和人格差异是划分类个体的基础条件,同时可以受教育者 的外显特征和心理特征作为划分维度,并注意实施过程中的可应用性、避免学生的过分“同化”和“异化”以及“主体性神话”、正 确认识集体和个体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13.
产业扶贫是提高农民自我发展能力,实现可持续脱贫的重要保障,但实践中却出现了"理性制度无法取得理性结果"的执行困境。现有研究分别从主体行为、制度结构与治理情境三个视角对此进行了解释。其中,主体行为视角从行动主体的利益诉求、角色定位与执行能力等方面分析了影响政策执行的直接因素;制度结构视角从治理体制、组织模式与制度逻辑等方面挖掘了"形塑"该问题的制度基础;而治理情境视角则探讨了造成各地产业扶贫政策执行差异的要素禀赋、产业选择、产业运作模式及关系网络等情境性因素。现有研究虽较全面地甄别了影响产业扶贫政策执行效果的各因素,但仍存在着缺乏整合的分析框架,忽视基层行动者的调适功能,理论提炼与对话稍显不足以及难以识别影响政策执行的共通性因素等问题。后续研究可借鉴制度分析和发展(IAD)框架中的多层次分析思想,建立整合三大视角的统一分析框架,挖掘治理情境中的调适性因素,探讨治理情境与行动者的不同互动模式,寻求与已有政策动员及国家治理理论对话,并采用多案例比较分析方法来验证理论假设,以实现理论的整合与突破。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潜道德是隐藏在大学生正式道德之下,却在实际上支配着当代大学生日常生活的行为规范。它的产生,既有大学生从众心理、侥幸心理、利益心理和认知偏差等主观心理因素的影响,也与社会不良风气、学校道德教育缺陷、家庭教育出现偏差和大学生对自身要求降低等客观因素有紧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刑事证明标准模式可分为"客观真实"、"法律真实"和"主观真实"三种模式,每种模式各有其理论依据并各有利弊。将三者有机整合而成的"实在且正当的主观真实说",是我国刑事证明标准模式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6.
设立法官遴选委员会和惩戒委员会是司法改革的重要举措。由于缺乏中央层面统一设计,导致实践运作模式上存在较大差异,产生了遴选(惩戒)委员会合并设置与遴选、惩戒委员会分设两种机制。两种机制各有利弊,产生的实际效果也不尽相同。文章通过对法官遴选、惩戒委员会两种不同的机构设置模式进行探讨,进而论证机构设置的优化选择方案,以期为科学合理地设置法官遴选、惩戒委员会做出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7.
针对当代大学生存在的学业压力、情感困惑、人际交往等心理问题进行了成因分析,这些心理问题,无论是从大学生个人成长发展的角度,还是从为社会培养人才的层面看都是急待解决的。从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实际出发,提出的对策措施对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梁启超对心力的理解有四个层面:一是在心理意义上的心力,指情感的力量、精神的力量、信仰的力量;二是在本体论意义上的心力,表现为"心本论";三是在道德哲学意义上的心力,指"意志力";四是在历史哲学意义上的心力,指向"共同业力""民族意力"。其哲学基础指向"情理之辩""心物之辩""力命之争"在中国近代哲学中的"逻辑发展"。  相似文献   

19.
若发生危机事件,旅行者的风险感知将会造成旅行目的地负面感知形象,直接影响旅行者决策制定。基于Logit模型通过论述风险感知,围绕性别、媒体等方面分析影响旅游者风险感知的主要因素,从心理层面分析旅行者风险感知机制,提升旅游行业危机管理能力,重视多种因素对于风险感知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运用社会资本理论从个体性社会资本与集体性社会资本两个维度探究“红领之家”发展的缘由。组织领导者从业时长与社会网络的编织、需求开发与“普遍互惠”的深入、媒体报道与合作网络的拓展是个体性社会资本得以增长的重要因子;集体性社会资本分为政策环境和合作伙伴关系两个部分,政策撬动的空间和伙伴关系的生成是夯实集体性社会资本的关键。个体性社会资本影响组织发展的资源获取能力,集体性社会资本影响相关资源获取的难易程度。由“红领之家”发展实践可以看出:个体性社会资本与集体性社会资本是动态互促的,选择有能力和情怀组织领导者、低度的“非对称性依赖”、精准的动态政策供给是社会组织茁壮成长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