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博物馆是城市文明发展的见证,是新的城市名片.目前,每个城市创新发展的过程中都非常关注文化的力量.博物馆作为城市文化环境的组成部分,对增强一个城市的认同感和凝聚力起着重要作用,也是城市参与国际竞争、彰显城市地位的重要文化竞争力.本文论述了新时代多种类型的博物馆形态表现,从文化遗产博物馆、艺术博物馆、数字博物馆及博物馆商业空间四个方面探讨了城市博物馆对城市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以艺术美学关照城市环境和文化产业发展,最终成为城市文明的新地标,是个性化城市人文发展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2.
近现代以来,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视角探索文明的起源、文明的形态、文明的批判、文明的轴心期以及文明的冲突,在为人们勾勒东西方文明图景、揭示人类文明演进特点与规律的同时,也从不同领域、不同层面构建起文明论的体系。相比较而言,马克思主义的文明实践理论内蕴文明实践的转型、文明实践的地缘特点、文明实践的自觉意识三大价值需求,不仅揭示了文明的本质,而且奠定了文明论研究对象价值选择的基础。它启示我们,对当代中国文明论研究对象的选择,文明城市应是一个重要的领域。文明城市的基本特点有三:形态文明,功能文明,素质文明。形态文明是文明城市的形象,功能文明、素质文明则是文明城市的内在本质特征。文明城市作为当代中国千百万民众正在自觉实践、自觉追求的城市范式,是以科学发展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为指导的引导当代中国走向可持续城市化的新模式,是对未来中国城市美好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战略抉择。  相似文献   

3.
城市文化建设及城市文化精神的形成与弘扬,成为当代城市发展的重心之一,艺术文化在其间具有重要的意义;当代城市文化建设面对多元文化的冲击与影响,艺术活动应当因势利导,对于可能出现的城市同质化倾向,艺术活动既可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也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成为抵御同质化倾向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4.
程宏燕 《理论界》2011,(3):85-88
技术的感性文明是指人们在参与设计技术、制造技术、使用技术等过程中立足于人、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健康、持续性发展的理念,并将其外化在产品的功能和形式上。它是当代技术的内在规定,具有富有人文情感、生态学意义和未来学观念特征,是现代社会转向后现代文明发展的重要要素。技术的感性文明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基础;能够进一步从外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降低城市生存与扩张的风险;同时影响着城市居民的文明素质。  相似文献   

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世纪的宏伟目标。它以建设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构成基本内容,并落脚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三个文明"建设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而人的全面发展又为"三个文明"建设提供动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社会文明整体提升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文明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相互促动的辩证过程。  相似文献   

6.
美育对人性的丰富美好与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当代语境中,通过社会力量发挥功能的社会美育对于提高全社会文明素质、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社会美育使人的情感得以丰富和协调,从而促进人的主体世界的和谐,进而促进人际关系和社会的和谐。大众传媒是当代社会美育的重要途径,其娱乐性、图像化等特性都包含审美因素,应进一步从整体上提高大众传媒的审美含量和艺术性质,使之对人性完善和社会和谐起到有益作用。  相似文献   

7.
城市是生产力和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又成为推动生产力和文明进一步发展的强大力量。古代北方民族在曲折中对中国城市建设作出的贡献,同样也传达出城市建设与城市发展的规模、速度、形态、功能要与当代生产力的性质、水平、文明程度及它们的发展前景相适应的信息。要尊重城市发展的这一规律,进行现代城市建设既不能落后于形势及发展的要求,也不能脱离实际走得过快、过远。  相似文献   

8.
文明范畴辨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田启波  赵蔷 《江汉论坛》2003,1(11):68-71
人类文明的本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当代社会文明是由生态文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四重要素构成的系统,并由这四重要素交互作用而向前推进。只有诸要素全面而协调地发展,我国当代社会主义文明建设才能得以有序推进。  相似文献   

9.
鲍宗豪 《社会科学》2005,(9):99-110
中西方不同时期的城市文明成果,凸现的是人的知识、能力、智慧和创造,是人的进化和文明在城市文明上的反映。如果说“城市文明”的概念强调和展示的是“城市文明”演进的自然逻辑(其中蕴含着人在不同时期对城市文明的贡献),那么“文明城市”概念突出的则是人对城市文明的自觉意识、自觉活动、自觉创造,当代中国各大城市开展的文明城市建设,体现了当代中国人对城市文明的自觉追求。  相似文献   

10.
《学术界》2012,(5):250-251
张晶撰文《文艺美学的当代建构及其意义》指出,文艺美学相比于文化研究,能够更充分地发挥美学的现代性特征,也能够更加客观理性地回答当下文学艺术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对艺术创造的品位提升和视觉文化的良性发展都大有裨益。对当代传媒艺术的审美特征及艺术规律、艺术价值的研究正是文艺美学的重要课题,因此也是传统美学的当代延展。当代文艺美学应不止于对当代文化现象做出深刻揭示与全面阐释,而应更加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