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爱我或者恨我,我都无所谓。爱我,我在你心里;恨我,我在你脑海。  相似文献   

2.
偶尔记起     
几天前,做了一个怪梦。梦里,既没有异形怪物追我,也没有金银财宝在前面等我,我却一直在跑,我想慢下来,双腿却不听我使唤。终于,梦里的我大喊:我到底为什么跑啊!  相似文献   

3.
在我少年时代的某个时期里,家境困顿,入不敷出,我放弃了重点高中的录取通知书,选择了一所中专。每个周末我都会坐车去郊区的饲养场,我妈在那边上班,晚上也住在那里。我提着在学校里参加广播比赛得来的奶粉芝麻糊之类的东西,在破旧的公车上摇晃个把小时,再下车走上二十多分钟的路程,转进饲养场的养猪区,寻找我妈的身影。  相似文献   

4.
我在一个家教严谨的家庭里长大,父亲陆天明在外人眼里很温和,但对我从小就很严格。在我的记忆里,父亲总是一副忙忙碌碌的样子,回到家就扎进书房看书、写作,很少与我交流。从我的童年到青年时代,父亲与我沟通的次数屈指可数,淡淡的隔阂像薄纱一样,将我和父亲的心灵分隔在两个世界。  相似文献   

5.
小妹不是我的亲小妹。 她是继父的女儿,母亲带我改嫁到许家的时候,小妹就在了。她小我十天,我记得自己很紧张,一直牵着母亲的手,那年我9岁,小妹倚在门前甜蜜地叫我,哥。  相似文献   

6.
在世纪之交.我的机会终于来了,凤凰卫视邀请我加盟,打造凤凰资讯台,实现24小时新闻台。 当时,我在台湾已经做了十年,去不去香港? 对我来说,香港是个完全陌生的城市。 我结了婚。女儿刚刚1岁,父母都不赞同我离开台湾。但是,太太支持我,她说,只要我高兴,不后悔就好。其实,她也舍不得我.我刚离家的时候,她哭了整整一个晚上。  相似文献   

7.
我生活在一个省会城市,它,不大也不负盛名。曾经我嫌弃过它,然后拼命地奔向大城市,心想这里才是我应该存在的地方。但,三年光阴,我一事无成。记得那时,我站在天桥上看着桥下穿梭如流的车辆想,我该跳下去吗?因为我无言灰溜溜地回到老家,无法面对曾经期望过高的自己,更加无法承认自己没有能力的现实,但我缺少那么点勇气,于是我买张车票,毅然决然地离开。  相似文献   

8.
怪胎     
小时候,我没有多少朋友。 因为他们觉得我与他们不同。不同的不是因为我有多么出色,而是我性格很怪。 那时我不爱说话——不是不想说,而是能听我说且能听懂的人在我们班几乎没有。我不穿裙子,不留长发,不爱撒娇,不载首饰,总爱和男孩一起玩,因此,女生不愿意和我在一起,男生也渐渐不和我玩了。  相似文献   

9.
内部跳槽记     
中专毕业后,到哪里去找一份好工作,成为我最大的难题。幸好我的表叔有路子,经过活动,他的一个朋友愿意接收我。表叔的朋友是一家集团公司的经理,他安排我在总部当收发员。事后,表叔悄悄告诉我,经理这样安排,是看在他的面上,纯属对我的照顾。  相似文献   

10.
成长的意义     
春节过后,爸爸的一场病,让我懂得了很多。 妈妈和我两个星期忙碌地奔跑在医院和家里,每次看到爸爸的样子,心里就很疼痛,同时伴随的还有担忧和害怕,因为爸爸是家里顶梁柱,如果他倒下了,我该怎么办?我突然有点慌了,在这之前,我从未想过这个问题。我还是习惯性地想着:没事,我有我爸;这个不用操心,我爸能办明白;我家不用管,有我爸呢……就这样习惯着走过二十年、三十年,我不曾留意到爸爸渐渐弯曲的脊背和两鬓渐填的白发。我的爸爸,不再年轻了;我突然意识到,该换我去照顾他了。  相似文献   

11.
那天下午,我关窗的时候,忽然发现一只金色的蜜蜂。它蜷缩在窗棂下,好像采蜜采累了,正在甜睡。我想都没想,捉起它,欲把它放生。然而就在我扬起胳膊的那个瞬间,我左手的拇指忽然针刺般的剧痛,我意识到蜜蜂蜇了我,连忙把它撇到窗外。  相似文献   

12.
当2008年奥运会到来时,全世界的目光将被吸引到中国来。可以想象,到那时候北京人的接待工作有多大。作为长期在华工作的我,有必要也有责任,为奥运会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可是我能为她做些什么呢?我想我的优势在英语。我知道奥运会的接待工作需要大量的英语人才,我也清楚很多北京人都在学习英语。所以,我想我可以在这方面做些工作。其实,这方面,早在北京市第一次申办奥运会时我就想着要做了。为了这个,1991年我与中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刘静和应电视台的邀请,针对9到12岁的孩子编写了《现代儿童英语》丛书,共8册。我当时为什么答应…  相似文献   

13.
也许是我不太善于交际的原因,或是还有其他原因,我在一个小城市做了5年某银行的副行长后,在去年年底班子调整时,上级宣布免除我的副行长职务。这对我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我想不通,心情糟透了。  相似文献   

14.
《人才瞭望》2009,(2):52-52
请问:今年我和一家公司签订了为期两年的劳动合同,约定试用期两个月。试用期刚开始,公司就送我去参加技能培训。在试用期内,我发现公司的实际情况与之前公司介绍的情况出入较大,于是我向公司提出辞职,公司同意了我的辞职要求,但却要求我把培训费用交了。请问在试用期内辞职,我需要承担培训费用吗?  相似文献   

15.
你见,或者不见我, 我就在那里, 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里, 不采不去;  相似文献   

16.
19岁时,我认为没有什么能侈伤害到我,我认为自己是无敌的,从来没有意识到生命是多么的脆弱。我没有想过有什么会危及我的生命,从未想过会发生灾难,总是假定不管怎样我都是与众不同的。当然,也有人提醒过我,我却没有在意。直到我发现自己迷失在水下一个重达22000吨的沉船里,将要无法呼吸时,我才彻底清醒了。  相似文献   

17.
有一天     
那一天,我数算你的手指,轻轻把它们亲遍。那一天,初雪飘落,我把你高高举起,看雪花在你柔软的肌肤上融化。那一天,我们一起穿过街道,你紧紧抓住我的手。曾经,你是我的婴孩。现在,你是我的女童。有时,当你睡着,看着你入梦,我也开始畅想……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已住了11年,除了回新西兰做短暂的停留,参加几场家庭婚礼外,我一直待在这个国家。我希望我能用日记详细地记下这段中国时光。我没想过要在这儿待这么久,但我现在仍然住在中国。  相似文献   

19.
向中国朋友敞开心扉中国朋友,我也能和你们分享一些秘密吗?当我来中国开始工作的时候,我梦想中国有一天不再需要外国专家,也不需要我,那将意味着中国不再是发展中国家。在中国使我知足常乐。但在我身边发生的事情又常让我难受,他们每天都叫我“老外”。这种称呼我听了不知多少次了。有时我对他们开玩笑地说,“我是新疆人”,他们都相信了。有时,当有人叫我“李同志”的时候,我非常高兴就像我的名字出现在单位的“精神文明”榜的名单里一样高兴。你们认为我在中国呆了10年,已经习惯“老外”这种称呼了吗?事实上,我永远不习惯,在…  相似文献   

20.
1991年早春时节,我结束了对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访问,从日内瓦乘飞机飞越大西洋,在一个雨雾迷蒙的黄昏到达波士顿。下了飞机,我望着机场内外熙熙攘攘的人群和车辆,不免有些惶恐和茫然,因为我在这个城市举目无亲,这里又是异国他乡,万一丁肇中教授因忙于工作忘记了安排人来接我,可怎么办?波士顿海关的一位女工作人员在了解了我要去MIT(麻省理工学院)找丁教授以后,对我很热情,她帮我提着行李正准备叫出租车送我去MIT时,丁肇中教授的一位助手张元翰博士朝我走来了,他接过行李说:“呵,飞机到得早,本来,爱伦小姐(丁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