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吠陀奥义书中确立的婆罗门教的基础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吠陀奥义书是印度古代婆罗门教和现代印度教教徒的圣典 ,在印度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对其中包含的婆罗门教思想的基础观念的主要内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古代汉文佛典对婆罗门教思想的记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教与婆罗门教是古代印度的两大宗教。婆罗门教在中国的影响不及佛教的影响大。但中国古代汉文佛典中有着大量对于婆罗门教思想的记述。这些文献材料中保存了不少印度本国没有保存下来的内容,它们对完整准确地理解印度婆罗门教的思想有重要意义,对研究佛教与婆罗门教的主要差别或不同特点也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教学是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它既有教师的教,又有学生的学。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学生的学又影响着教师的教,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他们之间既相矛盾又相统一,任何一方活动都以另一方为条件。如果只有教而无学,或只有学而无教,都不能构成统一的教学过程。因此教学活动要能顺利开展,就必须使教和学积极配合,协调一致。一、教和学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在教学活动中,教是已知者,学是未知者,教为了学,教寓于学,教中有学;学由于教,学体现教,学中有教,故教和学是两个活动的融合统一。  相似文献   

4.
"乐教乐学"教育思想强调教师能够乐教善导、诲人不倦,学生则乐学愿学、乐在其中.传统人文经典类课程因其语言文字难度大且富含深奥的哲思,学生易对其望而却步,丧失主动学习的兴趣.因而,在该类课程中融入"乐教乐学"教育思想十分必要.该文从教师应具备乐教精神、"切己"思想、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及课程内容的实践性四个方面进行教学尝试.  相似文献   

5.
《社科纵横》2016,(5):138-141
学生评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但是在评教实践中出现的诸多问题限制了评教的准确性和公正性,本文基于教学共同体理念提出了优化评教指标、规范操作过程、合理运用评教结果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佛教哲学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在世界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历来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把研究它作为了解古代印度文化的重要途径。然而在印度,佛教并不是产生最早的宗教。先于佛教而产生的是婆罗门教,佛教则是释迦牟尼等人在婆罗门教文化的背景下创立的。佛教虽有着完全不同于婆罗门教思想的理论,但在其理论体系中亦有不少吸收借鉴婆罗门教思想的成分。因而,在探讨佛教理论体系中许多思想观念的形成时,就不能不追溯到印度早期婆罗门教哲学。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教学管理中,高等院校普遍采用学生评教来进行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监控.然而由于学生评教主观随意性较大,因此对于学生评教是否具有可靠性和有效性的质疑之声一直存在.教师因素、学生因素及课程综合属性因素等在不同程度上均对学生评教结果有影响.该文侧重研究课程综合属性对学生评教的影响及两者之间的关联因素,采用问卷方式对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运用分析软件对调查获取的数据进行整理和计算,并对计算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得出本次研究的结论.最后,在分析结果以及查阅相关资料和文献的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江苏娟 《生存》2020,(7):0004-0004
“教、学、做合一”是由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的教育理论,所谓的“教、学、做合一”,从字面意思上理解无非是“教”与“学”的一种教学方法。从内涵上来分析,“教”的方法依据“学”的方法,而“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我们无论怎么学、无论怎么教都是围绕“做”而展开。在初中作文教学中,依据“教、学、做合一”的思想,我们不难找到现阶段作文教学中的弱点和缺陷。下面,由笔者依据“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谈一谈一致性的初中作文教学实践与反思。  相似文献   

9.
让学生扮演教师走上讲台,变学为“教”,从“教”中学,“教”为了学,“教”学结合.它有助于改变小语教学单一、呆板、枯燥、乏味的状况,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小学语文教学法知识,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阐述了在小学语文教学法教学中运用“试教法”的理论依据,提出了便于操作的实施步骤与要求,分析评价了实验效果.  相似文献   

10.
尼泊尔主要流行印度教和佛教。此外还有耆那教、藏传佛教(喇嘛教)、笨教、伊斯兰教、锡克教等。但后几种宗教在尼泊尔从未占过主导地位,其信徒也较少。目前,在尼泊尔全国人口中,印度教徒占89.5%、佛教徒占5.3%、伊斯兰教徒占2.6%、其他宗教信徒共占2.6%。印度教是主导性宗教,在尼泊尔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领域起着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祆教是粟特地区的本土宗教,并在汉唐时期随着入华粟特人的东迁而传入中国。祆教传入中国后,在主要以儒、释、道三教以及民间信仰和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逐渐中国化:对儒家从孝道、仁爱、诚信、妇德、忠君事主思想的吸取到六经、礼教谙熟,并参加科举,为将为官;对佛教是从生死轮回思想等教义的接纳;在描绘祆教神祇时考虑了道教老子的形象,同时对道教的清静无为、寄情山水也充满向往;对汉地的民间信仰和传统文化也有所吸纳。在中古时期入华粟特人的墓葬中,祆教中国化特征较为明显。中国化后祆教逐渐被同化,并最终消失。  相似文献   

12.
一、印度教的三个发展阶段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吠陀教、婆罗门教和印度教只是同一种宗教演化的三个阶段。印度教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一种宗教,它起源于古代吠陀教,中间经过婆罗门教时期,才逐步演化为印度教。虽然印度教和古代吠陀教和婆罗门教在崇拜的神灵、祭祀的形式、派的划分等方面有所变化和发展,但是它们的本质没有变,信奉的宗教经典和基本信仰基本上是同一的。吠陀教和婆罗门教的重要经典,如四部吠陀本集、梵书、森林书、奥义书等一直被印度教作  相似文献   

13.
姚卫群 《南亚研究》2010,(3):124-133
佛教与婆罗门教是印度古代的两大主要宗教派别。两教对宇宙万有或自然现象都有深入的观察和分析。佛教中的“五位说”和婆罗门教中的“句义论”展示了两教在这方面的基本理论。它们都被认为是达到其各自最高境界的重要智慧。这两种理论在分析事物或现象时有相同处,也有差别点。梳理和研究这些内容对于深入认识印度思想以至东方文化的特色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实习实训是应用型大学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在实施产教融合及实习实训的过程中,存在不少困难和挑战,如教学体系不完善、内容缺乏连贯性与延续性、量化考核机制不完善、缺乏过程监管措施等。为此,该文以吉利学院智能科技学院2021级的学生作为试点对象,根据学生的专业背景以及合作企业的性质,对实习实训的管理机制进行研究,旨在探讨产教融合背景下适合民办高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实习实训管理模式,提升实习实训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5.
欧文 《生存》2020,(3):0099-0100
现代教育理论提出,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践行学做教互动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自主学习和教师指导下,实现有效发展。在本文中,本人将仁爱版八年级 Unit 6 Enjoying cycling 为例,就如何践行学做教互动模式进行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16.
高职学生的核心能力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贯穿于学生个人职业发展的全过程.高职院校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有生存和自我发展的能力.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对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欠缺,学生缺乏体验、训练和实践,师资有待加强;需要在专业教学中渗透核心能力培养、产教深度融合,满足企业对人才核心能力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职业教育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面向实践、强化能力培养。五年一贯制学前教育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实习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在产教融合背景下,该文探究五年一贯制学前教育专业五步递进式实习模式,能有效推进学校与幼儿园的深度合作,为学生实习搭建平台,提高实习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该文面向本科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围绕“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产教联合人才培养目标,分析了混凝土结构课程的教学现状,提出了基于产教联合培养的混凝土结构教学改革具体措施,包括:引入案例化与项目化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深化产教融合协调育人机制,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增加教师工程经验和提升实践教学能力;采取多元化学业评价模式,促进培养过程和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相关改革措施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快速回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土木工程卓越工程师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19.
罗柏子 《生存》2020,(7):0136-0137
教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叶圣陶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教师要因势利导,当个好“导”师,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地翱翔,变“教”师为“导”师,变“教”课为“导”课。  相似文献   

20.
该文从产教融合的必要性出发,分析了产教融合专业课程的特点,并针对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的能源与动力工程本科专业产教融合课程供暖工程与热力管网,尝试采用问题引导法进行教学,探索了问题引导法在产教融合课程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问题引导法在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实施效果,激发了学生学习探索的主观能动性,绝大部分学生认为授课形式和效果良好,课程内容容易听懂和理解。因此,问题引导法比较契合产教融合课程的课程结构、教学设计,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与综合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