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___A Brief Dicussion About "Passive voice In Active Form 语态(voice)属于语法研究范畴。英语的语态分两种: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被动语态除了人们十分熟悉的被动句式(即to be+past participle+byphrase)外,还有一种大家注意得不够的当然被动句(即passive voice in actire form)。关于这种以主动的形式出现而表被动意义的句子,徐立吾教授编著的《当代英语实用语法》(A  相似文献   

2.
"being"是由"Sis"(如Godis)这样的句式衍变而来,是系词"tobe"的现在分词形式或动名词形式,它的最基本、最核心的涵义就是"有"、"存有"(there-is)或"存在"(existence),由此派生出西方哲学史上关于"being"或"existence"是不是一个命题的逻辑谓词的长期论战。如果让"existence"(存在)不带时空含义、不具"现实性"意涵,则"存有"就是"存在","being"即"existence"。相反,如果让"existence"(存在)带上时空含义、具有"现实性"意涵,则"存有"不等于"存在","being"不等于"existence"。此外,"being"还与"实体"(sub-stance)、"本质"(essence)和"真理"(truth)有密切关联。"存有"、"实体"和"本质"都是把一个事物的一切具体特性P、Q、R、T等等抽象掉之后所留存下来的载体或基质,是决定一个事物之所是(what it is)或自身同一性的东西,是作为"存有物之存有"(beings qua being)。因此,国内哲学界先前把"being"译为"存在"或"存有"是有根据的,并无大错。"从古至今,一‘是’到底"的理解、诠释、翻译西方哲学的路径或策略,在理论上没有充分的根据,在汉语哲学实践中也行不通,因为它会造成许多完全无法理解的汉语句子,如把"是是是,不是不是"作为对"Being is being,not non-being"的汉译。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价格理论认为,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这一论断的片面性在于它混淆了使用价值和效用,把使用价值等同于效用,从而否定了商品的效用以及效用在商品价格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没有区分卖方价格、买方价格和价格(或成交价格)或混淆了这三者是马克思价格理论陷入片面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我国经济建设中非自愿移民社会风险与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自愿移民是经济建设中不可避免的-部分.本文把"非自愿移民”作为一个独立的范畴,分析了我国非自愿移民的基本特点与存在问题,对我国非自愿移民可能存在的社会风险进行了识别,并针对各种风险及其严重程度提出了建议性的控制非自愿移民社会风险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刍论中国非自愿移民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荀厚平 《中州学刊》2005,(6):111-114
社会公平是非自愿移民所应遵循的首要原则.社会持续性发展风险是非自愿移民的主要风险,也是我国非自愿移民引发社会问题的症结所在."风险、重建与责任"模型把移民过程基于社会持续性发展风险之上,以既有经验与教训所"集成"的预警知识来识别移民风险,确定移民目标,采取合适策略与方法,通过确立移民与重建过程的责任范围、推毁模型自身所预言的风险,达到阻止或减少非自愿移民风险.开放的框架性移民逻辑模型既可以用于指导具体项目的移民,也适用于指导移民政策的正确制定.  相似文献   

6.
工程移民的性质定位兼与其它移民类型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传统上看对工程移民的性质有两种看法 :认为它是非自愿 (或强迫 )移民或是简单地把它称为计划移民而与自愿、非自愿移民相并列。这仅是一种贴标签式的做法 ,说工程移民是非自愿移民不会使我们更加了解移民搬迁难的原因和后遗症的产生原因。为此我们提出了新的性质定位方法 ,来强调工程移民对政府的高指靠性和搬迁的消极性 ,通过调研分析我们提出了消除这些不利因素的可行性与条件。  相似文献   

7.
在奥古斯丁有关神圣预知(praescientia Dei)与自由意愿(uoluntas libera)的共容性的反思中,《论自由决断》这部相对较早的论著在晚近的研究中也得到了最为充分的讨论。本文将指出奥古斯丁论证中几个被当前学界忽视的方面,特别是对意愿作为一种独立的心灵能力的理解以及将意愿的自由等同于选择的自由这一误读,以此揭示这一较早版本的预知论在理解意愿自由上的内在缺陷。  相似文献   

8.
张中 《江淮论坛》2014,(4):35-40
借助"直观(觉)"这一现象学原则和方法,列维纳斯得以回到事物实在,并重新"看(见)世界"、重新"发现"世界。他对海德格尔"有"(实存)的反驳和颠倒,既是对所谓"il ya"(有)的解放,也是对"无限"的呼告和吁请。这些努力都源自他对"感性"和"异质性"的直觉(观)。在描述"il ya"时,列维纳斯坚持认为它是原质和第一性的,它本身就是"异质性"。以"il ya"为起点,列氏发现新的、特殊的"异质性"(即"他人"),并由此展开一种所谓"他异性"伦理(美)学。质言之,列维纳斯他异性美学观念就是:在艺术真实中保存异质感,驱除可见形式所依存的灵魂,解除被再现客体为表述服务的宿命。由此可见,这种"异质性美学"远离和拒绝了胡塞尔和梅洛-庞蒂、存在主义,甚至一切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9.
刘洪强 《东岳论丛》2008,29(3):105-109
关于《续金瓶梅》的成书年代,当下诸种说法论据均不充分。据文献记载和考证发现,"宁古塔流人"这一历史现象最早发生于1655年,而书中两次出现"宁古塔流人",由此可断定此书动笔不会早于1655年;第62回已经提到丁耀亢被"罢官"(非辞官),而丁氏在1660年冬天才被"罢官","辞官"与"罢官"在丁氏笔下的微妙区别以及其它迹象表明,《续金瓶梅》当成书于1661年。  相似文献   

10.
儒家伦理的儒家式自辩——答邱文元先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邱文元对邓晓芒立足于康德伦理学对儒家伦理"结构性伪善"的分析提出了反驳,但这些反驳并没有针对问题本身,而且充满着误解.其中主要的误解是:(1)把康德的建立在自由意志之上的道德误解为建立在自然本性之上;(2)把康德的德福一致的"至善"混同于儒家的"止于至善";(3)把儒家的性、情合一等同于肉体和灵魂、动物性和人性的合一;(4)把康德的道德实践归结为内心的意念而与行动隔绝开来;(5)对中西文明史中两种"路径依赖"的描述完全是没有事实根据的.邱先生的主要攻击对象是自我意识和自由意志,主张用儒家伦理消除这两种西方文化的"积习",这是对新儒家取得的一点进展的抛弃.  相似文献   

11.
在诸多实证性研究的文本分析基础上,试图对非自愿移民社会互动的情境和方式进行系统性研究,主要分析情境定义对于移民社会互动的影响、移民社会互动的方式以及社会转型与移民社会互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文化工业(culture industry)这个词大概是在<启蒙辩证法>这本书中第一次使用的.此书由我与霍克海默(Horkheimet)①合作,1947年出版于阿姆斯特丹.在草稿中,我们使用的是"大众文化"(mass culture),后来我们用"文化工业"取代了这个用语,旨在从一开始就把那种让文化工业的倡导者们乐于接受的解释排除在外:也即,它相当于某种从大众当中自发产生的文化,乃是民众艺术(Volkskunst)的当代形式.但是"文化工业"与民众艺术截然不同,必须严格加以区分.  相似文献   

13.
正义首要性思想不仅是贯穿罗尔斯《正义论》全书的要义,而且也是罗尔斯极力维护的核心概念。那么,正义为什么是现代民主条件下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证明和确立),如何系统表达和阐释这一理论(表达与秩序),如何确保这一理论的有效运用(应用与发展),用批判与建构的方法,以罗尔斯的"主体观念"为基本分析线索,以"权利优先于善"为根本分析对象,用"道德"(或"意志")与"基础"(或"认知)的二元结构,如主体、契约、自我、选择等来解构罗尔斯的正义首要性思想,可对当前我国社会公平正义的构建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4.
英语的提升结构与控制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有两种表面看来十分相似的句子结构,即提升结构(Raising Structures)和控制结构(Control Structures)。本文从转换语法的角度对这两种结构作出区分,并在理论的层面上证明它们在句法上,语义上,以及对主语的选择上存在的差异。文章第一部分说明什么是提升结构,它的句法模式及其证明,以及它的主语是如何从深层结构中的从句主语提升为表层结构的主句主语的。第二部分说明什么是控制结构,它的句法模式及其证明,以及它与提升结构的差异。最后是结论。  相似文献   

15.
"意志"范畴是贯穿叔本华唯意志主义哲学体系的主线.叔本华把意志与人相联系,并探讨了人性以及人的本质、价值与意义等问题,形成了相对系统的人学思想.叔本华的人学理论以意志作为本体论基础,既开了现代非理性主义哲学之先河,又为开创现代人本主义流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卢梭虽然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很激烈的批评,但其实却是18世纪法国启蒙学者中受中国哲学影响最深的人。他所理解的"真正的哲学"有三个主要特点:一是良知先于理性,主张返求诸己,明显具有孟子、陆王心学的特征;二是自然优于文明,主张返璞归真,具有鲜明的道家哲学特征;三是"努斯"高于"逻各斯",表现为诉诸情感的自然神论信仰,以及既把人性本善作为其"公共意志"论的理论基石,又讲"圣人神道设教"的"代神明立言",亦具有某些中国哲学的特点。在20世纪的"启蒙反思"中,斯宾格勒批评卢梭毫不理解天地间的真"生命"(life)和大"气运"(destiny),是只知运用"冷静的头脑"而空谈抽象理想的"脱根"(uprooted)之人,未免不着边际。  相似文献   

17.
罗松涛 《北方论丛》2005,(2):123-127
海德格尔对诗怀有深厚的感情,在其后期论著中(20世纪30年代以后),诗总是能成为他所要表达之思想的传神之笔.通过对<荷尔德林诗的阐释>中的几篇演讲或论文中海德格尔关于诗之"语言"乃至全部语言(道说)的沉思,我们将发现,海德格尔不仅洞见到西方形而上学传统在人们语言观上的烙印:将语言作为一种对象化的工具来使用,而且,他还进一步提出了自己的语言思想:语言是自行道说的,它揭示出了那自身遮蔽着的"存在"(sein).实际上,在海德格尔看来,诗与思是一而二、二而一的.  相似文献   

18.
博弈视角下农村社区公共品自愿供给的激励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社区公共品在新农村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政府与市场之外,农户是否能成为农村社区公共品的供给主体?运用博弈论中的"囚徒困境"和重复博弈的分析方法表明,在农村社区公共品供给中,要摆脱集体行动的困境,使自愿合作供给成为现实,就要将非合作博弈转变为合作博弈,并相应地引入激励机制,才能使合作供给长久地进行下去.  相似文献   

19.
<正> 大凡研究孔子人生观的人,总不免会遇到这样一个令人困惑不解而又不能不解的问题,即孔子一方面认为"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论语·颜渊》,以下凡引《论语》只注篇名.),讲"不知命,无以为君子"(《尧日》),教人乐天知命、"无可无不可")《微子》),似是一位"宿命论"者;而另方面,言"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卫灵公》)、"天下有道,丘不与易"(《微子》),奉行入世有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又俨然是一个"非命论"者.对此现象应作何理解?笔者认为,以往研究者的阐释以及基于此而展开的  相似文献   

20.
古代突厥语在8世纪记录外来词时存在词首的c音与s音相通现象,故鄂尔浑突厥鲁尼文碑铭所记位于高句丽与唐朝之间的换写为(c)ülgl((c)ülgl)的国家或民族之名称,可能存在另外一种变体(s)ülgil.另,古代突厥语自8世纪起至10世纪以后的写本时代,经历词中的γ音、g音并入ng音这一发展阶段,故(s)ülgil的转写之一(s)(o)l(o)gil存在写本时代变体为(s)(o)l(o_ngil的可能性.(s)(o)l(o)ngil与源自"新罗"的蒙古语Solonggos(朝鲜)密切相关.高句丽以及突厥以前统治蒙古高原的柔然应为"新罗"名称的传播媒介.高句丽对新罗的称呼"徐那忽"(si(e)-na-hol)、"徐罗忽"(si(e)-ra-hol)在突厥语中最终转变成了(c)(o)l(o)gil(新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