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试论汉代盐铁政策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汉时期在盐铁手工业问题上所实行的政策,经过了一个反复曲折的过程:西汉初是自由经营,汉武帝后是官营专卖,东汉则实行政府征税政策.自此以后,由政府向私营盐铁手工业者征收盐铁税政策固定下来,成为汉代以后历代封建王朝的基本政策.由于汉代盐铁政策对以后各朝代盐铁政策有如此重大的影响,所以,对汉代盐铁政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抑商政策下司马迁的重商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司马迁的一生主要处在汉代文景之治以后、武帝当政时期。武帝在经济上实行盐铁国营,酒类专卖,对工商业者征收财产税等抑商措施,使商业(包括手工业)的发展受到阻遏。司马迁反对汉武帝的经济统制政策,在理论上与经济上的干涉主义展开了斗争。  相似文献   

3.
卜式是汉武帝时期一位忠心爱国 ,经历独特的货殖家 ,他善于经营 ,家资殷实 ,因屡以家财捐资政府 ,深得汉武帝赏识 ,从而入仕 ,不断加官进爵。又因反对盐铁专卖 ,指陈时弊 ,而遭贬绌。纵观卜式的宦海浮沉 ,都与汉武帝推行的几项政治经济政策有关密切关系。一、卜式与算缗及告缗卜式为汉武帝时期河南郡人 ,自幼“以田畜为事”[1] (P2 62 4) 。他为人忠厚勤勉 ,双亲死后独自抚养少弟 ,到少弟壮年时 ,才分家。由于他善于经营 ,分家后“独取畜养百余” ,“入山牧 ,十余年 ,羊致千余头 ,买田宅”[1] (P2 62 4) 。“西汉羊价 ,见于居延汉简 ,每头…  相似文献   

4.
两汉的专卖政策在当时起了较好的作用,又给后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理清专卖政策的发生、发展与演变是很有必要的。一官营盐铁始于春秋。齐桓公称霸,曾问策于管子,管子曰:“为官山海。”并解释曰,“海王之国、谨正盐策”①(《辞源》1983年版注:盐策,“食盐者的册籍”)。从此看出,齐国首先从官营盐业开始,然后扩展到铁,这时的官营,主要是管理盐铁户的生产与取税,并征食户税,与后来汉代盐铁专卖不同。汉代国家既掌握生产,又控制运销。因此,傅筑夫先生认为,“这个制度起源很早,是周初由齐国(指太公)开始实行”,②提得太早,  相似文献   

5.
"轻重论"主张政府对工商业进行控制,是适应封建集权体制而逐步形成的传统经济理论。"轻重论"的思想溯源上至春秋战国时期,至西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制度之后形成较完备的国家干预理论。轻重理论重视对商品经济规律的运用,为政府干预流通经济提出了相应的经济原理及具体的政策方向。继汉武帝之后,轻重理论在实际运用中继续发展,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占据主导地位的经济思想。  相似文献   

6.
汉武帝为巩固皇权,解决财政危机实行了盐铁官营、均输平准等一系列经济措施。昭帝时期,中央召开了盐铁会议,以桑弘羊为代表的维持派与以贤良文学为代表的反对派展开了论辩。其两者实质是春秋战国以来“放任”与“干预”两种不同的经济管理模式争论的继续,并对中国古代经济政策留下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中国封建社会工商管理思想的变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绍强 《东岳论丛》2000,21(3):71-74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中的私营工商业基本取自由发展的态势,山泽鱼盐之利采取放任私人经营、官取其税是此时期发展的主线。自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制度之后形成的国家控制工商业的理论──轻重论,成为其后历代封建王朝制定工商管理政策的理论基础。唐、宋时期,刘晏、王安石等继承传统的轻重论并有所发展,对传统的工商管理政策进行修改,使之继续发挥了巩固专制集权统治的作用。明、清时期,随着中国社会中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场作用的扩大,轻重论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而逐步为主张发展私营工商业的理论所代替,中国封建社会由国家直接控制工商业的政策也逐步向官督商办的政策转变。  相似文献   

8.
西汉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大儒桑弘羊主持召开盐铁会议,宣帝时桓宽乃集与会者所论,增广条目而成《盐铁论》一书。其中有关国计民生的盐铁为国家中央政府专卖等经济思想和理论,不仅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即在当今市场经济发展之时,对于由中央政府对全国经济结构进行宏观控制等作法,也不无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略论秦汉时期盐铁钱专营与中央集权的巩固郝树声盐铁钱专营是秦汉时期的一项重要国策。早在商鞅变法时期,地处西方的秦国就对盐铁实行了国营专卖,所谓“外设百倍之利,收山泽之税。国富民强,器械完饰,蓄积有余,是以征敌伐国,攘地斥境,不赋百姓而师以赡,故用不竭而...  相似文献   

10.
食盐专卖制度是我国从古至今长期推行的一项重要经济制度。历史事实证明,食盐专卖制度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往往同时存在,同时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影响。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以及法治化步伐的加快,食盐专卖制度的弊端日益明显,甚至有碍于现代法治化的进程,影响了和谐社会的构建。本文从法治的视角对食盐专卖制度所带来的弊端及其原因进行探析,并对现行盐业管理体制的改革提出几点法律建议。  相似文献   

11.
读了胡寄窗先生著的《中国经济思想史》中册第二章“桑弘羊与盐铁争议”,得到不少启发,也有很多怀疑。现在仅就胡先生对汉武帝时期所实行的几项经济措施的分析,提出一些不同意见,请胡先生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2.
关于汉武帝评价的两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武帝,从名气上讲,颇象罗马帝国的恺撒、法国的拿破伦、俄国的彼得大帝、美国的华盛顿,是妇孺皆知的人物,他的一系列重大历史活动——内兴功作,外攘四夷;打击工商,盐铁专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推崇酷吏,严刑峻法——已经成为历史常识。尽管如此,人们对这些活动的看法却很不一致,曾经发生过多次争论。今天,在人们的评价中,自然不乏真知灼见,但我们认为需要重新研究的  相似文献   

13.
对食盐等重要物资实行国家专卖,是世界各国经济史上普遍存在的一种制度现象.但与西方中世纪的专卖相比,中国古代的禁榷(专卖)制度不仅持续时间长、涉及范围广,其制度运行中的财政导向性也更为明显.围绕着这种财政导向性,传统中国逐步建立起了一整套具有强烈管制主义色彩的庞大社会控制体系,并成为古代社会经济法制的主干.作为这一体系的核心,禁榷法律制度对整个传统中国的法律文化、商业文明乃至社会心理的形成都有着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宋代四川的酒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汉武帝始行榷酤,酒课就成为历代封建王朝的财源之一。故每当国家财用不足,酒的专卖则严,酒课益多;国用丰裕,酒的专卖则弛,酒课减少。宋朝是一个“积贫积弱”的王朝,因而“史册所载,历代榷酤未有如宋之甚者”(《陔余丛考·宋元榷酤之重》)。四川是宋朝重要财源之地,酒课又是四川财政的支柱之一。要了解宋代四川财政经济状况,就必须对宋代四川酒的专卖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影响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5.
重本抑末是中国古代的经济传统,它的形成、发展与演变反映了时代特点与学派倾向。在西汉中期的盐铁会议上,贤良文学提出务本抑官末、不与民争利的主张,反对汉武帝时期所实行的官营工商业政策。它体现了儒家强调仁义,注重富民的经济思想,具有浓厚的伦理道德色彩。  相似文献   

16.
盐的产制运销在春秋战国时已有管理措施。盐业生产早在秦汉时就已成为封建社会主要手工业之一。自汉武帝立盐法,实行盐专卖,禁止私营后,盐专卖制和征税制为封建政权一直采用。盐法的演变也是研究国家干预经济的一个很好的视角。本文分析了中国清朝的盐法制度,产生的原因,采用的方式及其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
黑琨 《晋阳学刊》2005,8(4):76-79
学界历来认为霍光是参加盐铁会议的贤良、文学的幕后指使人,而盐铁会议则是霍光、桑弘羊矛盾斗争的具体展现。其实盐铁会议的召开并非霍光事先策划的;霍光是昭帝时期的实际执政者,以其权势、地位,不必借助无实权的贤良、文学等儒生的力量即可决定政策兴废;贤良、文学能够“直言极谏”,正是西汉选举制度所要求的,并非受霍光指使而为。  相似文献   

18.
一、制盐的手工业盐铁专卖,为汉武帝时主要经济政策之一。盐在武帝以前情况;及武帝专卖以后情况。盐法在武帝未专卖以前,约分三类:一、是包商制。“史记货殖传”所记程郑、宛孔氏、曹邴氏、郭纵、蜀卓氏、均以煮盐冶铁致富是也。(包商制的说明,详我所写的盐铁及其他采矿。见历史研究五五年六期。)二、是西汉王国自办制。“汉书吴王濞传”云:“东煑海水为盐、国用富饶。”潍县郭氏所藏齐地出土封泥,有“琅玡左盐”封泥。(郭氏各封泥现均藏北京大学历史系,)西安又出土有“玡左盐印。”玡为琅玡省文。上述封泥及汉印,皆为西汉初期齐悼惠王或齐哀王时物、是吴齐二国设盐官自办之证。三是汉廷自办制。“封泥考略”卷四、四十八页,有“楗盐左丞”封泥。楗为郡在西汉无王国,吴氏所藏封泥,又皆为西汉初中期物,是汉廷设盐官自办之证。当由治粟内史掌管,(即武帝时大司农,)后二类已开专卖的先声。  相似文献   

19.
促使唐后期阶级矛盾趋于激化、阶级斗争深入发展的诸多因素中,专卖制度的推行是一个重要因素。在专卖制度之下,盐、酒、茶等专卖品的生产者为劳动人民,自不待言;其消费者大部分亦为劳动人民。然而,专卖品的所有权属于封建政府,专卖收入的实现是政府对专卖品生产者与消费者两头剥削的结果。政府的专卖收入愈多,百姓所受的剥削愈重,二者的利益是尖锐对立的。再者,在专卖品的流通过程中,封建政府与一部分走私商贩,特别是武装私贩的对立,也是不可调和的。这样,在专卖品的整个生产、流通、消费过程中,便不能不伴随着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对其加以分析,有助于我们对唐后期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作出符合实际的,令人信服的解释。由于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对专卖的推行又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对其加以分析,也有助于我们理解唐代专卖制度的演变和发展。在专卖制度之下,专卖价格的制订,既是专卖经营的中心问题,又是促使阶级矛盾发展变化的关键和枢纽,由于专卖品往往是生活必需品,而专卖价格是人为的垄断价格,封建政  相似文献   

20.
孙家洲  王文涛 《河北学刊》2004,24(4):148-152
汉初制度多疏阔 ,要求制度变革的呼吁虽殷 ,却无法得以实施。直到汉武帝时期 ,才大刀阔斧地推行了制度变革。这是一个事功显赫的时代 ,也是一个垂范立制的时代。在协调地方与中央的关系、解决皇权与相权矛盾、强化对官僚队伍的管理、确立新的经济政策等重大领域 ,汉武帝固然采取过某些权宜性的措施 ,但对制度的变革与创新显然更为重视。分析这一现象 ,有助于我们解读古代盛世的合理内核 ,从中获得历史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