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利用2000年1月到2006年6月的月度时间序列数据,运用Johansen协整分析、向量误差修正模型、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技术对中国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的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经济增长与进出口贸易存在长期的均衡稳定关系,出口贸易与我国经济增长存在单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并且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远大于进口贸易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我国1991-2010年27个制造业部门的相关数据,构造进出口贸易结构和产业结构指标,通过协整检验、向量自回归模型、向量误差修正模型、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等多种计量方法多角度研究我国进出口贸易结构和产业结构之间可能存在的紧密联系。研究发现,出口贸易结构对产业结构有一个正向影响作用,且该影响作用会随时间推移逐渐增强;而进口贸易结构对产业结构存在一个负向影响作用,该影响作用在短期内抵达峰值后会随时间推移而逐渐弱化;进出口贸易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都存在时滞性,至少在滞后2期才开始显著;目前来看,进出口贸易结构变化对产业结构变化的贡献率较低,两者之间尚存在一定程度的背离。  相似文献   

3.
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之思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出口崇拜论”时代,学者着重研究出口贸易与GDP增长之间的关系,很少关注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而实际上,进口贸易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要大于出口贸易。本文介绍了国外学者对进口贸易效应的分析,并对“进口崇拜论”产生的特定环境及目前所发生的变化作了实证分析,得出了“浙江的对外贸易必须调整进出口结构,提高进口系数”的结论,并对如何建立提高进口系数机制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刘云夔 《湖南社会科学》2006,(4):103-105,195
通过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区域流向与我国区域贸易发展特征,本文考察了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区域贸易发展的影响效应。外商直接投资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迅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即外商直接投资对推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出口贸易、进口贸易都具有正面的促进效应。同时,外商直接投资也是导致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与中、西部地区贸易发展失衡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对出口贸易而言,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部地区出口贸易的迅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比较而言,外资企业对中、西部地区出口贸易发展的推动效应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5.
一国经济增长必然伴随着货币化推进。只有货币进入生产领域、流通领域,才能使商品、劳务和资源显现出自身的价值,并以货币为媒介来进行交换和配置。金融推动经济发展的过程,其实质是经济货币化的过程。货币化程度高,意味着货币和金融体系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范围大,对于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增强。一国货币化进程的推进,取决于经济发展的程度和制度变迁或结构变革。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货币化程度迅速提升,经历了商品和劳务货币化,资源货币化,国际输入性货币化进程,这一方面推动了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又出现了超额货币。在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经济增长中货币发行数量与结构应与体制变迁、经济发展相适应,在一个合理的区间,才有利于经济稳定和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针对已有关于贸易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REER)之间关系的研究往往仅关注贸易收支与REER之间关系而忽视贸易结构与REER之间关系研究的现状,本文以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Balassa-Samuelson,简称B-S效应)为理论基础,利用我国1980~2004年间的年度数据对中国贸易结构与REER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总贸易结构、出口贸易结构与REER都是I(1)序列,它们之间存在一个协整关系,进口贸易结构是I(0)序列,与REER不存在协整关系;通过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表明:总贸易结构、出口贸易结构与人民币实际汇率互为因果关系。因此,中国总贸易结构、出口贸易结构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释我国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变动,REER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解释中国总贸易结构、出口贸易结构的变动。  相似文献   

7.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RCEP的签订为推进区域合作和促进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提供了良好契机.基于1999-2018年中国与RCEP伙伴国的数据,通过分析中国对RCEP国家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贸易品种结构以及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运用扩展的贸易引力模型实证研究影响中国对RCEP国家开展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因素及出口贸易潜力.结果表明,中国对RCEP国家农产品出口呈现逐年增长之势,中国与伙伴国的经济规模、双方是否签订自由贸易协定两个因素对中国贸易出口额的提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中国对14个伙伴国开展农产品出口贸易的潜力较大,未来经贸合作空间广阔.为促进中国农产品的出口贸易,中国应加快做好RCEP生效实施有关工作,完善与RCEP实施相关的法律制度,加强对RCEP中与农业相关的内容培训,同时探索农业生产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产品高质量发展,在不断深化与RCEP伙伴国进行农产品贸易的同时,针对各国的资源禀赋特点,有选择地与伙伴国开展农产品贸易.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贸依存度的大幅度提高 ,意味着外贸进出口特别是出口贸易在我国国民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日益增长。受亚洲地区许多国家货币贬值、国际需求减弱、地区或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等因素的制约 ,我国出口贸易正面临严峻挑战。为保持出口贸易对国民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 ,就必须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加大出口退税力度、促进加工贸易健康发展、发展境外贸易、开拓新增长点等。  相似文献   

9.
在发展对外贸易中,出口贸易是基础,在一定意义上讲,如果没有出口贸易,就谈不上进口贸易。只有通过出口贸易,才能换回国家和地方需要的外汇,掌握必要的国际支付手段,用以开展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贸易往来。因此,可以说一定的外汇储备是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贸易往来的前提,说明了在发展对外贸易中,发展出口贸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当前,新疆的出口贸易,包括现汇贸易和记帐易货贸易两种方式,现汇出口贸易处  相似文献   

10.
鸦片战争后,九江口岸的开埠和贸易发展,意味着近代江西经济在外力的作用下开始走上了近代化的历程.贸易的增长与进出口商品的变化,刺激着近代江西市场经济的发展,但这种作用是相当有限的.由于是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逼迫下开始的,所以江西市场经济的近代化举步维艰.  相似文献   

11.
"一带一路"建设为中国和沿线国家农业交流合作营造了良好的环境,而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农业上互有优势,相互合作潜力巨大.选取2000~2015年面板数据,建立时变随机前沿引力模型以及贸易非效率模型,分析中国对东盟农产品出口贸易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虽然中国对东盟农产品出口贸易效率逐年增加但总体贸易效率极低,且对东盟各国农产品出口贸易效率存在显著差异;中国和东盟各国经济规模、东盟各国人口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具有显著拉动作用,而中国人口,中国与进口国首都距离则产生负向效应;进口国关税水平、进口清关时间、农产品出口占比阻碍中国对东盟农产品出口贸易效率的提升,而物流绩效指数、同时期同为世贸组织、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国促进对其农产品出口贸易效率的提升.最后就如何提高中国对东盟农产品出口贸易效率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基于引力模型,使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2005年福建省13个贸易对象国(地区)的出口敦据进行对数线性回归分析,验证影响福建省出口贸易的主要因素,即贸易对象国(地区)的华侨华人网络、GDP规模、距离、贸易对象国(地区)对中国大陆的直接投资额,以及贸易对象国(地区)是否属于APEC组织成员等五方面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贸易对象国(地区)的华侨华人网络规模、GDP规模以及对福建省的投资规模都与福建省的出口贸易规模成正相关关系.敖据证明闵籍海外华侨华人网络时于福建省出口贸易的重要作用,同时也证明了外商直接投费和贸易壁垒对于福建省出口贸易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王曦  叶茂  邹文理 《学术研究》2012,(1):81-89,160
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我国经济货币化进程已经结束,货币化红利已经开始转化为负债.这意味着同样的总量货币政策,在当前要比以往带来更大的通货膨胀压力.接下来我们讨论了这种转化的原因和影响,以及经济货币化与货币流通速度的关系.由于短期心理和周期性因素的影响,我们发现在危机期间存在“伪货币化”现象,并论证了通货膨胀在危机期间和之后的“V”型反转态势.这些分析意味着,我国2009-2010年货币超发带来的通货膨胀压力还远没有释放完毕,2011年以后我们仍将面临较大的通货膨胀压力.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中国与中东欧国家领导人频频互访,每年一届的"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论坛"标志着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在经济合作,尤其是贸易合作方面进入了更高级的发展阶段,中国正在和这些中东欧国家建立起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然而,近十多年来的双边贸易总额始终处于较低的水平,到2011年中国对中东欧国家总体的货物贸易依存度约为0.4,而中东欧国家总体对中国的贸易依存度还不到0.2,远远低于1的世界平均水平。这其中除了地理上的不便利因素外,文化差异对双边贸易的制约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国家间的文化距离即为国家间价值观的差异程度,实证研究表明,文化距离对中国与中东欧国家间双边货物贸易有显著的阻碍作用,且对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的影响程度以及对不同类别商品的双边贸易影响程度也不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距离对中国与中东欧15国的进口贸易影响程度出现了明显的下降。  相似文献   

15.
林杨 《理论界》2007,47(7):49-50
本文基于其他学者关于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关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作了更深入的探讨。在理论方面,已经将研究深入到产业层面;在实证方面,本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得出了外商直接投资于工业的实际利用额对进出口贸易总额和出口贸易都有着积极的影响,并进一步得出了政策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对中国农产品贸易整体格局以及中国农产品进口贸易的现状和趋势的分析,对中国农产品进口发展战略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进口贸易技术溢出与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实证表明,进口贸易技术溢出与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存有长期均衡的关系,越高贸易开放度和越低的关税保护度均对进口贸易技术溢出效应起到促进作用。为提高我国全要素生产率,我国应进一步扩大贸易开放度,降低关税率,适量加大国内研发创新经费投入。  相似文献   

18.
运用2003—20儿年的面板数据,对福建省外商直接投资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进行了协整检验。结果表明,福建省外商直接投资与出口、进口贸易存在着显著的长期均衡关系,外商直接投资对进出口贸易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这种显著的促进作用的强度在各个地级市中有所不同。所以,福建省应该加大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建立地方特色经济。  相似文献   

19.
李世清 《江汉论坛》2008,21(5):42-45
现行传统的进出口贸易乘数模型亟需要转型,是有其内在和客观的原因的.对西方一些经济学家先后提出的几种全新的进出口贸易乘数模型,要采取一分为二的分析态度,摒弃其所含的庸俗的基本理论和框架,吸收和借鉴其中某些合理成分.中国全新的进出口贸易乘数模型,是一种无穷递缩等比级数数列的总和加上随机扰动项.  相似文献   

20.
我国经济货币化比率畸高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经济货币化是一国商品经济发达程度的货币体现,反映了一国金融深化的程度,通常用M2/GDP比率来衡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货币化水平迅速提升,当前M2/GDP比率已居世界之首,我国的货币化水平畸高已成为中国金融之谜。分析显示,这种状况的出现主要与当前我国金融结构的失衡、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不足、相关改革特别是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滞后导致居民的预防性储蓄意愿过强,以及近期外汇占款的持续增长而导致货币的被动投放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