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南宋中兴的历史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宋是北宋政治的延续,有关两宋之际政治的研究始终是宋史学界一个热点.两宋之际这段历史实为赵宋王朝的中兴史,宋人的中兴情结十分浓厚.中兴始于北宋徽宗禅位、钦宗继位,所以有靖康中兴的努力.高宗实现中兴,必须在处理好内部事务的同时,处理好与金的关系.与北宋相比,民族整体性的淡化是中兴政权的主要性格特征.这一中兴期的历史深刻影响了南宋时期的历史.  相似文献   

2.
《今日辽宁》2008,(3):53-53
王尔烈70寿辰时,正在翰林院任职期间,当时翰林院翰林及相关的朝廷友人,亲笔为王尔烈写一"寿"字,或画一寿图,且字体不重复。经装镶后,成为一座高200厘米,宽32厘米,总横长288厘米,九扇木制透雕"寿"字屏风。  相似文献   

3.
正宋代画院体制将中国绘画推向一个高峰,对工笔花鸟的发展影响至深。北宋初期的宫廷花鸟画主要承袭五代黄筌的画风。"二黄"黄筌、黄居寀父子在入宋后继续受到宫廷皇室看重,在画院中占统领地位,因而"黄家富贵"渐成宋代宫廷花鸟的主流。当时的画院画家们,无不对黄家富丽堂皇的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学”很多,什么“生活学”、“口才学”……什么“三国学”、!‘水浒学”、“西游学”……真是五花八门,目不暇接。其实.要成为一门“学”是有条件的,不是想设什么“学”就可以设什么‘哮”。那么,《红楼梦)研究为什么可以成为“学”呢?“红学”这个词,最早是晚清时候出现的。有个叫朱昌鼎的文人,很爱看{红楼梦),人家问他“洽何经”?他说“系少三曲者”(实际上是少一画三曲),那就是“经”字去掉“一画三曲”.成了“红”字,所以他说:“吾所专攻者,盖红学也。”可见那时候“红学”这个词还带有调侃的意味。后来才…  相似文献   

5.
开一代新风     
正经历了有宋一代画院艺术的繁荣,突如其来、并不热衷艺事的元代,成为中国绘画的分水岭。元代取消了五代、两宋的画院制度,除少数专业画家服务于宫廷外,还有部分身居高位的士大夫画家,而更多的则是那些隐居不仕的文人画家。朝代更迭,社会动荡,才华横溢的文人们报国无门,只能隐居山林、闲散度日,以书画发泄心中愤懑和表达满怀理想。在赵孟頫标榜"古意"的画学理论的影响下,元代的  相似文献   

6.
《学问》2010,(5)
太医院是金代负责医药管理和医学教育的医政机构。金代医学教学内容承袭北宋,主要是医学理论和医疗实践。金代地方医学学校设立比较普遍,由太医院统一协调负责。金代"司天台学"承袭唐代,主要学习天文历法。秘书监是金代掌管天文历数及教学事宜的主要机构。  相似文献   

7.
题画诗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瑰宝,是一种以画为题而作的诗.其内容或就画赞人,或由画言理,或借画抒怀,或托画刺时,因都是缘画而作,所以统称题画诗.题画诗又有狭义广义之别和自题他题之分.自题画诗,是指画家写于自己画卷上的诗,如现存最早画面有题诗的北宋赵佶的<蜡梅山禽图>和明代唐寅的<李端端落籍图>.  相似文献   

8.
辽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南面官系统中的重要机构之一翰林院是仿照唐朝制度设立的,其性质也基本同于唐翰林院,即院官分为翰林学士与翰林画官、医官等两大系统。前者“掌天子文翰之事”,属于秘书人员,后者各以其一技之长侍奉君主,属于技能之士,二者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迥然不同。本文试就辽代翰林院的机构设置、职掌、人选等进行探讨。一、机构与人选由于史料的缺乏,辽翰林院设置的具体时间不详。就笔者迄今所见,辽朝最早的翰林学士当数磁州人张砺。张砺原为后唐翰林学士,团柏谷(今山西…  相似文献   

9.
查慎行是清诗史上与"南朱北王"相代兴的一代大家,晚年曾入直南书房,成为文学侍从。其蒙召非仅以"诗名",还因"学问好"。文学近侍十年前期备受宠遇,获得御赐"烟波钓徒"之号。然南书房为"争地",慎行不改江湖野逸之性,受到排挤,处境尴尬,目睹时弊,宦情日冷。康熙帝的态度也发生由热到冷的变化。缘身份改变,慎行诗歌努力适应馆阁之需,在康熙帝的允许下,他尝试调剂江湖之调与馆阁清音,应制"不用应制体",援江湖逸气入馆阁,所作可称"烟波翰林体"。但慎行终不免为调剂所困,康熙帝亦渐失去浓厚的"围观"兴趣,慎行遂谋求向江湖的回归。"烟波翰林体"大抵能独成一体,不仅推动了查诗的广泛传播,而且引发了"馆阁体"的一场变革。慎行这段诗歌经历也反映了康熙后期诗人与政治之关系,具有重要的诗史认识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当名表、珠宝、高定服装、汽车与绘画的结缘,超越了艺术门类的界限,超越了材质和工艺的界限,这样的产物凝固的不仅是源自绘画中的线条、色彩和造型,更是对美和永恒的追求,无惧时光流逝。于是,画作的艺术灵魂在另一件物体中重生,抑或升华。手腕上的世界经典吴炳是南宋光宗绍熙年间画院待诏,工画花鸟,元代夏文彦《图绘宝鉴》谓其画"写生折枝,可夺造化,彩绘精致富丽"。静看这幅传世之作《出水芙蓉图》,一朵盛开的粉红色荷花占据整个画面,在碧绿的荷叶映  相似文献   

11.
资讯     
正曾迎春画展日前开幕由中国画学会、中国女画家协会、中国长城画院、北京女画家联谊会主办的"曾迎春画展"于6月15日在798桥艺术空间开幕。此次展出新作及大幅国画作品30余幅,展期至7月16日结束。曾迎春,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剪纸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黑龙江省美术创作研究院专业创作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北京女美术家联谊会副秘书长、中国长城画院理事、泰中艺术家联合会理事,同泽画院副院长、北京华夏名流画院副院长。  相似文献   

12.
《求是学刊》2018,(4):141-147
以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保存的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明仁爱邑侯永定阴阳生僧巫省役德政碑》为引,结合历史文献,探讨官方"阴阳学"始于元代的阴阳教学和管理机构,发展至明代,更成为一个多功能的地方性官方机构,主官方阴阳学教学和管理之职,兼司钦天监之责,及组织官方的祭祀仪式。而碑文中"阴阳学"的人员包括有职官训术、阴阳生、阴阳僧、巫等,文献记载这些都必须是通阴阳、懂术数之人,其中职官和阴阳生多为世业子弟传承的,而职官的荐举是严格的,阴阳生更是明代世袭阴阳户籍中的力役,所以,明代"阴阳学"是官方掌控属邑阴阳人士的主要机构。因此,该碑文为研究明代"阴阳学"提供了重要的证据。  相似文献   

13.
稽古是古代君主稽考前代圣人以修身、治政的传统,在后世的实践中,因参与主体扩大至士人,行为对象兼及经史,稽古表现出治政与治学的不同趋向,至北宋以"稽古之学"得到理性概括。北宋陈瓘奏议中论及的"稽古之学",体现了宋儒希求探明六经原旨的集体追求,同时表现出在疑经变古思潮下,宋人追溯本经、藐视汉唐传注之学,强调经典经世治政社会功用的宋学精神。从学术史角度看,"稽古之学"在宋代的确立,标志着以训诂为主的汉唐"传注之学"发生了重要转折。宋儒以治世为旨归的解经,流于心性之学的樊篱,是对汉唐经学的矫枉过正。  相似文献   

14.
林乐昌 《唐都学刊》2013,29(2):20-23
仁,是孔子思想的最高价值观念;仁学,则是孔子整个学说的核心部分.至北宋,包括张载在内的理学家对孔子仁学做出了种种有价值、有深度的新诠释.其中,张载对孔子仁学的诠释尤其令人瞩目.以“仁智”统一这一问题为中心,主要讨论三个问题:一是张载哲学对儒家传统仁爱观的突破,二是张载对“欲仁”与“致学”关系问题的诠释,三是张载对“仁”与“礼”关系问题的诠释.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两宋宗学、宫学文献记载混乱进行辨析考证,认为北宋时曾置专门的宗室教育机构——宗学,建立于北宋元丰年间,但废置不常;同时又有宫学,它不是一个专门的教育机构,而是诸王宫学的合称,两者的管理机构与所招学生各不相同。诸王宫学招收皇室近属,宗学兼收皇室疏属,宫学地位高于宗学。南宋前期的所谓"宗学",与北宋宗学显然有别,它实际上是宫学,南宋真正宗学的建立是在嘉定九年(1216)。造成两宋宗学、宫学文献记载混乱的原因是宗室族属亲疏的变化:北宋原有诸王宫学,教育宗室近属子弟;到元丰以后,由于宗室繁衍,为方便疏属子弟教学,建立宗学;南宋初建,宗室近属几乎全被金国俘虏北上,因此,宗学、宫学的区分也失去了现实意义。绍兴十四年(1144)虽宫学,但也招收疏属子弟。到南宋中期以后,随着宗子弟重新繁衍,人口增加,适合疏属子弟就学的宗学才又重新建立。  相似文献   

16.
正在今天的陶瓷收藏界,常有"官窑""民窑"的划分,然而,当"官窑"特指宋代一些窑口专为宫廷烧制的瓷器时,其内涵缩小了,但价值却丝毫不减。"官窑"这一专称,指北宋和南宋时在京城汴京(汴梁,今开封)和临安(今杭州)由宫廷设窑烧造的青瓷,故又有"旧官"和"新官"之分,前者为北宋官窑,后者为南宋官窑。南宋顾文荐《负睻杂录》记载:"宋宣政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这一说法虽然被后世承袭,但北宋官窑窑  相似文献   

17.
正坊间很多人知道,戴顺智先生有个"追牛教授"的雅号。一个"追"字,形象生动。画家以画牛名世,画架上,画案上,墙壁上,都有栩栩如生的水牛图。田间野外,常有画家画牛的身影。就这样,十几年时间,戴顺智围着牛追着牛画,无意之中,给自己的作品贴上了鲜明的标识:那可是戴先生的水牛图!对牛,想必没有人不喜欢。牛,勤劳有耐力,倔强又温顺,与人的关系,尤其在农耕文明时代,是极为亲近密切的。戴顺智笔下的牛确是戴家的。江岸袅娜的垂柳下,或桃花嫣红里,几头牛,或俯或仰,  相似文献   

18.
在国家画院举办的"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工程采风写生"活动中,何水法看到了作为昔日海上丝路重要停靠点的东南亚各国的"百花齐放"——有自然之"百花",也有人文之"百花"。这"百花",给了他创作的灵感和创新的激情,也给了他追寻属于他的中国梦的无尽力量。  相似文献   

19.
<正>在中国,做什么事都离不开身份、头衔、名号,书画圈自然也不能"免俗"。近几年,中国当代书画的行情一路走高,甚至让其他版块有些许"眼红",其中,以王明明、王西京、刘大为等"画院派"为代表的当代画家纷纷迭创新高,在这波当代书画行情中起到了领涨的作用。那么,画院这一新中国建立后出现的体制下机构,又在今天的当代书画创作与市场领域起着怎样的  相似文献   

20.
《社科纵横》2016,(8):100-103
中国近代,学界把"东学"狭指"日本之学术"。因为研究近代的黄遵宪"国学"与"东学"的关系,即借用了近代通用的"东学"之涵义。黄遵宪首先在《日本国志》中提到"国学"之词,并且多次提到日本近代意义上的"国学",黄遵宪在《日本国志》中还叙述了日本近代江户时期的国学四大代表人物之一本居宣长。我国近代,国学界盛行"国粹"之说,也不可忽视黄遵宪的贡献。黄遵宪的《日本国志》给予了我国近代国学者极大的影响。我国近代学者通过《日本国志》,不仅了解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等,而且还了解了日本的文化,了解了日本近代的"国学",了解了日本的"国粹",黄遵宪对我国近代"国学"的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贡献。并且黄遵宪也阐释了:自古以来中国文化就对日本学术有着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