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正"真"文化氤氲着云盘小学希望的热土,浸润着师生诗意的人生。全校师生在提炼"真"字校训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学校文化建设。建设和谐"大环境"学校以"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为办学理念,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努力打造"崇真、尚礼、融和"的校风,倡导"求真理、干真事、育真才"的教风,树立"学真知、练真能、做真人"的学风。努力提高民主管理和制度管理的水平,营造  相似文献   

2.
正太湖,烟波浩渺,无锡,钟灵毓秀,合着太湖新城建设和滨湖区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历史步伐,一所崭新的小学诞生了,她就是无锡市太湖实验小学。新校成立于2010年8月,由近百年办学历史的巡塘小学、周潭小学、龙渚小学整合而成。三年多来,太湖教育人呕心沥血建新校、立体制、育文化、抓养成、提质量、创特色,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较为扎实的基础,在滨湖教育崭露头角。2011年12月,通过创建,高标准建成了"无锡市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学校植根于三所老校悠久的办学历史和肥沃的文化土壤之中,吴越文化的深厚底蕴浸润着实小学子。学校确立了"建人文校园,塑志雅新人"的办学目标,以"志雅"为校训和育人理念,培养学生从小立志做一个高  相似文献   

3.
正桃园小学地处德州市平原县,历史文化悠久,地域特色鲜明,传统文化与现代气息在这里交融,散发出古朴、灵动之气。在德州市美丽校园工程启动之际,桃园小学的校领导班子高瞻远瞩,决定全面导入SIS学校品牌文化系统,提出了"大爱善润"的核心理念。大爱是对人发自内心的自觉之爱,是一种道德精神,在中华民族五千年辉煌的历史文化长河中,特别是在以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为代表的古代诸子百家的思想中,无不闪烁着大爱精神元素的光芒。桃园小学将"大爱善润"的理念渗透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全体师生携手演绎出了一曲爱的教育乐章。  相似文献   

4.
11月8日,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党组成员、秘书行政司司长熊昌良,副司长张永文一行在江苏省侨办主任钱兴荣陪同下来镇江调研。镇江市副市长李卫平会见了熊昌良一行。李卫平向熊昌良简要汇报了镇江经济社会发展和侨务工作等方面的情况。熊昌良对镇江经济建设和侨务工作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熊昌良一行在镇江市侨办主任许宝庆的陪同下考察了江苏(丹阳)融锦集团。江苏融锦集团成立于1992年,是镇江市首批外商投资企业之一。经过20年的发展,融锦集团已经涉  相似文献   

5.
正"华侨华人创新创业镇江洽谈会"(简称:"镇江华创会")是由江苏省侨办和镇江市政府联合主办,镇江市侨办承办的一项侨务品牌招引活动,已连续举办十届。活动旨在充分发挥海外华侨华人高层次人才和侨商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投资创业、经贸合作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和积极作用,吸引和集聚海外高层次人才和高新技术项目来镇江落户。10年来,"镇江华创会"已经成为镇江侨务工作的一张名片,为海外侨商、华侨华人专业人士走进镇江、  相似文献   

6.
从“文化素质教育”到“文化兴校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南理工大学在多年的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过程中,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不但推进了校园文化建设,而且升华了校园文化和大学精神,逐步形成了"文化兴校"的理念并成为学校的发展战略之一.通过对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实践总结,阐述文化可以兴校,提出大学生素质培养是大学"文化力"形成的基础,大学"文化力"通过"大学精神"转化为"竞争力"是一种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7.
丹阳市埤城中心小学是有着115年办学历史的百年老校,学校一直秉承"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紧紧围绕学校"管理规范、特色鲜明、质量上乘"这一办学目标,坚持"诗意教育"的内涵发展之路,全校师生栉风沐雨,砥砺前行,辛勤耕耘,打造属于自己的温馨家园。  相似文献   

8.
高校的发展与城市的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相互依托.镇江高校为镇江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人才及智力支持,促进了镇江市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扩大了镇江市城市规模,有利于镇江城市化进程.政府应树立服务高校的理念,高校的发展应定位于服务地方城市,打造一个科技城,建立一套磋商机制,开创科技服务市场,推出一系列战略合作模式,以期实现镇江高校与城市经济相互融合,共创发展的美好愿景.  相似文献   

9.
2011年8月26日上午10点,在镇江博物馆二楼展览厅内,举办了"辛亥元老、海派巨擘——王一亭书画艺术纪念展"。此次活动由镇江博物馆与上海王一亭艺术研究会联合主办,也是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一项重要活动。开幕式上,上海大学海派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原上海文联党组书记李伦新、镇江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朱金生、上海王一亭艺术研究会会长王一亭曾孙王孝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镇江市侨办明确提出:"小部门、大作为,小侨办、大侨务"的工作要求,敢于作为、创新作为、积极作为,以引资引智为重点抓手,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完善"大侨务"工作机制,努力在为侨服务的过程中实现为镇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目标,侨务工作出现"三个变化":工作由虚变实,服务由弱变强,触角由短变长;在社会上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在海内外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先后荣获了国家和省、市侨务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创新工作理念,改进工作作风。他们紧紧围绕全市发展大局,创新工作理念、加强作风建设、改进工作方法。充分发挥镇江籍华人华侨在外的关系网,把引资引智工作的重点扩展到海外5000  相似文献   

11.
正文化建设乃一个学校发展魂之所在面对"学校文化与学校气质"话题,眼前时常晃动着曾经工作过的苏北农村乡镇的几所小学的校园文化景象。柳新实验小学是一所老牌的省级实验小学,学校秉承朱熹"恒之一字足以破天下万难"之"恒"字精神。他们的集"运动、健身、审美"于一体的呼啦圈操成为铜山区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一张闪亮的  相似文献   

12.
福州大学创建于1958年,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和教育部福建省共建高校,1999年、2005年学校先后荣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2008年、2011年两次获评省级文明学校。近年来,学校坚持弘扬先进文化,坚持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融合,坚持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相协调,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建设文化  相似文献   

13.
闽侯县白沙中心小学是一所具有优良传统的省级农村示范小学,"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学校发展"是我校全体师生的共同愿望,"树名校、培名师、育名生"为主旨的"三名工程"是我校发展的不竭动力,"开启智慧、润泽生命、缔造名校、成就未来"的生命化教育理念渗透在学校发展的各个方面,借生命化教育课题实验的劲风,学校的发展已开始步入了快车道.  相似文献   

14.
正简介李文化,1966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1987年8月至今在丹徒区支显宗中学任教,先后任学校团委书记、教导处副主任、教务主任、副校长等职,2006年4月至2014年8月任支显宗中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现任支显宗学校(九年一贯制)校长。2000年被授予"丹徒县中青年骨干教师"称号,2001、2003、2005、2008、2012年五次次被镇江市教育局命名为"镇江市中青年骨干教师,"2012年被评为"丹徒区名校长",现在也是镇江市人民政府督学。工作以来一直担任历史教学工  相似文献   

15.
正江苏省徐州经贸高等职业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以"中国梦"引领校园文化项目建设,构建六大文化、实施四个工程,形成了"看每一朵花开,让每个人成长"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润泽着每一位学生人生出彩、梦想花开。学校依托"更新学校理念——润心、践行徐州精神——润魂、弘扬传统文化——润德、创设品牌活动——润行"的"四润"工程,培育"大爱大气大为,至真至善至美"的学校精神;实施"浸润一文化、凝练一特色、搭建一平台、创造一环境"的"四·  相似文献   

16.
正学校的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校园文化建设的潜在部分教育理念:以绿色的教育追求教育的绿色(学校坐落在仪征市枣林湾生态园核心区,我们定位将学校的教育理念有机融入地方文化之中。)教育目标:培养健康快乐和谐发展的人"绿色"是生态的象征,是健康的代名词。"绿色"更是生命的象征,是和谐的代名词。学  相似文献   

17.
斯人已去,丹桂留香。10月18日的镇江显得格外热闹,纪念赛珍珠获诺贝尔文学奖70周年暨镇江市国际友好交流大会在镇江隆重举行。来自国内外的300多名嘉宾参加了此次盛会。期间,举行了纪念赛珍珠获诺贝尔文学奖70周年暨镇江市国际友好交流大会、2008中国镇江赛珍珠国际学术研讨会、文化名人故居纪念馆协作联谊会、2008中国镇江"赛珍珠大地之旅"开游仪式、赛珍珠纪念馆和博爱亭揭牌仪式等活动。  相似文献   

18.
正德育入心,德育立魂。在现代学校发展中,底蕴深厚又充满活力的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在新时期德育工作的新背景下,盐城市第一小学教育集团积极倡行"尊重的教育",努力追求"让每一个学生发展,让每一个生命精彩"的育人理念,以"四色文化"为核心,以基于其衍生的校本教材、活动基地、少儿社团、校园节日等为路径,架构起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德育体系,呈现出丰富而灵动的学生成长轨迹。  相似文献   

19.
正学校文化以历史、传统为基石,以校情、时代要求为支柱,彰显着学校教育的特色与哲学精神。北门小学以“家”为精神意象,凝心聚力建设“融和教育”特色文化。承载:悦纳百年教育精髓百年风雨百年情,吴江区北门小学现址原是松陵镇北门街小学,前身为私立亮叔初等学堂。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先儒黄亮叔先生捐田300亩及松陵镇北塘街住宅一幢,创办亮叔学塾,以“诚为本、朴为真”作为  相似文献   

20.
镇江是中国古代舟船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新石器时代镇江已有制造独木舟的工具有段石锛。孙吴政权在镇江设立临时治所,并在此地大力发展造船业。时至唐代,由于京杭大运河的开通,镇江成为重要造船基地并初具规模。宋元时期镇江造船能力进一步提高,镇江造船业在数量或质量上都超过了前代。明太祖朱元璋命镇江府造"海风船",用于海上交通。清代镇江造船业在清帝南巡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其造船技术得到康熙赞赏。随着"一带一路"建设上升为中国国家发展战略,镇江作为古代造船业重要基地,具有得天独厚的历史和区位优势,应当抓住机会,大力发展造船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