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引进外来移民是俄罗斯摆脱人口危机的现实途径之一。对引进中国劳动移民的利弊问题,俄学者对此看法各异,伴随着俄经济形势的好转,大多数俄学者肯定了中国移民对俄罗斯经济发展的作用,并提出形成完善的移民政策、引入适当数量的移民、避免非法移民流入及民族间冲突是解决俄罗斯人口危机和保证国家安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俄罗斯转轨时期移民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移民问题是俄罗斯一个较为敏感的问题。从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开始,苏联国内向国外移民的倾向日益增强。俄罗斯大多数移民外流的目的都是为了改善物质生活条件。苏联的解体和俄罗斯选择新自由主义经济发展模式使其快速与国际劳动力市场接轨,俄罗斯成为世界上一个主要的劳动力资源进口国。对于移民迁入国来说,移民的增加具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对于俄罗斯来说,其正面影响是外来移民的迁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某些经济部门和某些地区的劳动力短缺问题,但与此同时,外来移民的流入也引起许多社会问题的出现。  相似文献   

3.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境内的中国移民规模逐渐增大,随着俄罗斯经济社会的变化,中国移民的构成也变得更加多样和复杂。对俄罗斯边境地区四个州的中国移民情况调查表明,中国移民群体在移民类型、目的、法律地位、地区来源和去向、技术水平和行业分布等构成方面呈现出一定的特点。虽然中国的劳动移民在整体上还没有对俄罗斯劳动力市场和人口就业领域产生关键性的影响,但在俄罗斯东部,特别是在贸易、建筑业和农业等领域,移民的作用日益重要。  相似文献   

4.
李炜 《人口学刊》2005,(5):49-54
俄罗斯作为世界人口大国之一和中国的一个重要邻国,在世界性的经济联系和人口流动背景下,出现了被称为“西方的漂移”以及吸纳被迫移民和发展中国家劳动力的外迁与内迁移民潮双向涌动的趋势。移民成为当代俄罗斯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也使处在人口负增长阴影下的俄罗斯国家的移民政策在当前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尤显迫切和重要。中国作为世界劳动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如何解决城市化过程中的剩余劳动力问题,是坚持科学发展的重要课题。俄罗斯移民问题给中国带来了多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杨云安  杨恕 《西北人口》2011,32(4):100-104,110
俄罗斯独立后,一直面临严重的人口危机,同时也有移民大批进入。俄罗斯的移民政策法规也在不断调整。中亚地区是俄罗斯主要的移民地区,已经形成了独特的劳务经济。劳务人员将对中亚国家国民经济、内政外交、经济结构以及自身的社会结构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现阶段中国移民对俄远东地区经济发展绩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现阶段俄远东地区人口形势持续恶化,外国劳动力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效应日益显现,其中中国移民对远东经济的稳定与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移民加入远东经济建设对一些发展不力的产业部门如农业、木材采伐与加工业、市场零售业、公共饮食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从俄区域经济发展角度来看,吸纳中国移民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何敏波 《南方人口》2010,25(1):39-46
台山有数量庞大的海外移民,他们主要来源于农村,对当地农村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一直受到较多的关注,而当地农村的国内移民却往往被忽视。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移民的数量大幅增加,而且随着个体经济实力上升、人脉力量突显等原因,整体实力不断提升,对农村经济发展、社会网络扩展、村民心态等都有重要的影响,成为侨乡的“新推手”。  相似文献   

8.
利用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国际移民统计数据库中1990-2013年中国对143个国家和地区的移民存量数据,在修正移民零值基础上,采用国际移民引力模型考察了中国对外移民的区位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对外移民主要分布在距离较近和收入较高的国家或地区;影响中国对外移民的因素有移民输入国经济发展水平、经济规模、人口规模、制度质量以及距离;移民输入国资源丰富程度和老龄化程度对中国移民没有显著影响。本文的研究结论意味着保持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高国民收入水平、继续深化改革提高制度质量对减少人才流失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俄罗斯远东地区中国移民状况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移民出现在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历史始于19世纪60、70年代,在近150年的历史中,远走他乡的中国人活跃在商贸、建筑、采矿、农业等各行各业,为远东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然而这一历史事实不但没有得到肯定,反而衍生出“中国人口威胁论”。通过具体分析远东地区中国移民状况不仅可以客观反映中国人在该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所做的贡献,也是对俄境内“中国人口威胁论”的有力驳斥,有助于促进中俄关系更加良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0.
李楠 《中国人口科学》2012,(4):78-87,112
文章利用20世纪30年代东北地区农村调查数据,讨论了作为移民网络重要组成部分的血亲网络对移民间经济福利水平差异及社会流动性的影响。通过构建计量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血亲网络对移民提高自身经济福利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是导致移民间经济福利水平差异的重要因素;移民在血亲网络的作用下可以实现自身的向上社会流动。文章不仅分析了血亲关系在近代东北移民活动中对提升移民经济福利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还揭示了血亲网络在移民群体中所体现的经济功能。  相似文献   

11.
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中国移民历史上就有先例 ,最近 2 0年移民新浪潮就像一百年前一样 ,具有经济特征 ,而不像西方舆论说得那样 ,有什么政治企图。从历史经济学角度分析这个问题 ,用政治行政手段规范调节移民政策 ,有利于推动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经济发展 ,有利于亚洲太平洋地区经济一体化。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江苏省大丰市三峡移民安置点为个案,探讨移民社区发展的困境,表现为经济基础薄弱造成的启动艰难;劳动方式差异造成的转变艰难;目标任务差异造成的赶超艰难;关系资本表面化造成的发展乏力等,希望能对移民社区发展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中叶以来 ,世界人口移民逐渐发生变化。发展中国家移民人数明显增加 ,其中越境难民和非法入境者占主流 ,知识型移民逐年提高。而经济发达国家的澳大利亚和德国人口外迁移民也令人关注。典型的移民国家以色列仍在吸引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回到自己的祖国  相似文献   

14.
This study uses data from the 1980 and 1990 Census and the 1994–2000 Current Population Survey to examine the determinants of earnings among male Cuban immigrants in the U.S. by race. Nonwhite Cuban immigrants earn about 15 percent less than whites, on average. Much of the racial wage gap is due to differences in educational attainment, age at migration, and years in the U.S., but the gap remains at almost 4 percent after controlling for such factors. Nonwhite Cuban immigrants also have lower returns to education than whites. A comparison to white, non-Hispanic U.S. natives indicates that nonwhite Cubans not only earn less initially than white Cubans on arrival in the U.S., but also do not significantly close the racial earnings gap over time.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econometrically compares the subminimum wage propensities of immigrants and US natives using 1989 microdata. A conventional expectation is that immigrants are more likely to earn subminimum wages because of their lesser education and knowledge of labor rights. However, immigrants also tend to participate full time in the labor market and field studies suggest they provide employers an 'experienced' labor pool. Indeed, our findings indicate that immigrants by age, sex, and race/ethnic group are less likely than natives to receive subminimum wages. These findings imply that the foreign born do not contribute disproportionately to the informal econom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