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应对社会思潮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本研究以首都高校大学生为样本,探索大学生对当代社会思潮的知晓程度、知晓渠道和认同程度的特征,并尝试分析原因,提供对策.结果显示,不同群体大学生对社会思潮的知晓度和认同度各不相同,呈现出不同的人口学特征.实践育人和校园文化建设应对社会思潮的效果较好,而部分教育手段则适得其反.为降低社会思潮对首都大学生的负面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在内容、途径、方法上精准施策,综合应对.  相似文献   

2.
在多元化社会思潮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严重干扰的背景下,探讨社会思潮冲击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如何改革、创新,对于提升大学生分析、辨别社会思潮的能力以及促进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有效应对社会思潮的冲击,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开放的和发展的教育理念;在教学内容上结合社会思潮进行教学,加强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和现实性;教学方法上要采用问题教学法、比较教学法和阶级分析法;教学模式上实现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三位一体"教学模式,以推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改革、创新以及高校思政课教师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3.
"社会思潮"是涵盖了所有领域的思潮,但在实际生活中对大学生影响较大的社会思潮有新自由主义思潮、民主社会主义思潮、民族主义思潮、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和消费主义思潮。针对思潮的特点及其对大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社会思潮引导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实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联系不够紧密、社会力量参与不足的问题,提出要树立"大质量观"、"大责任观""大改革观",以学校为主体,社会、家庭积极参与,深入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5.
爱国主义精神是当代大学生践行"中国梦"的重要动力。随着市场经济与信息社会的发展,在多元化思潮背景及西方价值观的侵蚀下,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接地气"是探索爱国主义教育新途径、新模式的钥匙,也是增强爱国主义实效性的内在要求。新时期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在加强理论课程建设的同时,更应关注隐性课程、实践课程建设,构建社会、学校、家庭协调机制,塑造教育者在现实生活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6.
当前,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大学生是接受社会思潮影响最前沿、最敏感和最活跃的群体,虽然他们在高校教育中不断接受着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但是,多样化社会思潮凭借其特有的现实性、群体性和传播性正在对大学生的主流思想观念产生冲击,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先进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巨大的挑战。因此,有必要探索大学生学习型党支部建设创新模式,以期形成科学有效的先进青年教育培养机制,通过实践活动带动校园党风、学风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当代社会思潮,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7.
社会思潮是民心的风向标,是国家与执政党把握社情民意的传感器和晴雨表。当前,不良社会思潮在影响方式、内容、阵地方面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影响了大学生的政治信仰、政治判断、价值选择和文化自信。要引导大学生正确面对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必须从理论维度上说清楚社会思潮的本质"是什么";从现实维度说清楚社会思潮"为什么"能影响大学生;从实践的维度解决"怎么办"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构建节约型校园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高校校园建设的方向。建设节约型校园,必须加强大学生节约观教育,注重探索大学生节约观教育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9.
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群体的影响广泛而深刻,本文分析了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群体政治参与意识的积极和消极方面的影响,并从加强社会思潮引导、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培育大学生政治责任感、提高大学生群体政治参与意识和能力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大学生党员政治观教育只有通过不断的创新,才能适应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政治观教育永葆青春的不竭动力.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对大学生党员思想上、心灵上的需要进行正确引导和合理满足.按照<党章>要求,做到公民教育的权利和责任相统一.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形成学校、家长、社会主体教育网络,重视心理咨询,重视校园文化,把党新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理论和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建立全面、和谐的大学生党员政治观教育体制.  相似文献   

11.
从价值取向及价值定位上分析看,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趋向多样化,价值观呈现多元化;大学生的价值定位趋向于个性化,价值观表现为差异化。影响大学生价值观的主要因素来自社会、学校教育、现代家庭教育及大学生自身因素等方面的影响,高等学校正确引导大学生价值观必须通过加强道德的全方位建设,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大力宣传先进典型,注意发挥榜样的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大学生积极主动的人生态度等途径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引导。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就青年学生道德教育问题做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提出,加强青年学生道德教育要以崇高的理想信念作为核心;要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作为基础;要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作为基本内容,并特别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堂、高校校园文化熏染作用、新媒体的育人传播渠道、青年学生的道德实践等道德培育路径。深入学习、把握习近平关于青年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论述、对于新时期加强青年学生道德建设、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孔子的教育思想,尤其是道德教育思想千百年来对中国教育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他以"仁"、"礼"为核心和精华的道德教育思想对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理想人格的培养以及自我修养有着极其重要而现实的意义,尤其是其道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对当前加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极具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4.
学校教育是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加强高校道德建设需充分发挥高校教育的作用,文章就如何发挥教育在加强高校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进行探讨,提出具体的应对策略,即通过生命观教育、爱心及责任感的培养对学生进行做人教育;通过加强实践、正确认识现实对大学生进行理想教育;通过给以适当的奖励、适度的诱惑、适时的引导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将道德认知的灌输与道德情感的培养相结合,使学生形成符合社会期望的道德观,做到知行统一。  相似文献   

15.
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中,作为后现代主义的社会文化思潮,不可避免地会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影响。作为高校德育,必须在合理地吸收和借鉴后现代主义思想合理元素的基础上,有机地促使德育内容由单纯地注重道德知识传授向关注情境与情感效应转变,使德育目标由"完人教育"转向关注个性发展,变德育途径由单方说教为互动式道德对话。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道德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价值趋向是道德顺从的教育,原因有:伦理本位的思想传统;群体本位的教育倾向和道德教育的政治统治功能强化。当代道德教育的时代背景的变迁即社会结构的转型和多元化社会的形成以及当代道德教育人本倾向,标示着道德选择教育成为了道德教育的内在要求和价值趋向。  相似文献   

17.
世界各国的大学生德育体系立足自身发展需要的价值追求,在一定时空领域培养了满足各自社会需求的人才。马克思人学思想提出,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相结合的实现过程是真正的人的个性全面发展的过程,这也是现代德育价值内涵的应有之意。大学生处于社会化过程的实质阶段,按照符合所在社会的规范和理想的方式培养其道德素质是社会和个人的双重需求。因此,准确把握大学生德育价值内涵,就需要我们实现大学生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视阈融合,建设兼顾个体实际和社会需求的德育体系。  相似文献   

18.
知识经济、信息革命及多元化社会思潮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冲击和影响.给高校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和新媒体的快速传播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从高校德育网站的存在问题、设计原则和运营方法三方面,论述高校德育网站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责任教育:高校德育的一个全新课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加强责任教育既是全球道德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又是现实之所需, 同时还是大学生自身健康成长和发展的客观要求。然而, 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 部分大学生的责任感却趋于淡化, 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感已成为高校德育所面临的日益严峻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环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发生了深刻的裂变和冲突,使得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显得疲弱乏力,出现了一系列如价值选择困惑、道德失范等现象。本文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态观的角度论述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危机的表征及其产生原因,提出建构新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环境的思路,从而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以实现其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