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一、上海的外向型经济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这不仅是上海的,而且也是全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上海地处我国南北海岸中部,长江入海口,是我国通往世界各地的最重要的海上门户。它的周围又是全国经济最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因而,上海理所当然地应在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历史上,上海曾经是全国乃至远东最大的工业、商品和金融业的中心。当时,上海的这一地位的确立,主要依赖于它的优越的地理位置、它的港口和便利的陆上交通条件,依赖于由全国各地提供的充足的劳动力、能源和原材料等廉价资源。上海的这种中心地位,在当时不仅给上海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而且也对全国经济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上海在发展加工工业方面实际上并不具有真正的优势。上海不仅缺少必要的矿物资源,而且  相似文献   

2.
上海地处我国长江黄金航道和漫长海岸线居中的交点,本身又具备巨大的经济总量,具有非常大的优势,可以成为中国最大的物流中心,乃至成为东亚的物流中心。1995年,国务院就把上海定为“国际航运中心”;1999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将物流业作为新世纪上海发展的六大支柱产业之一。跨入新世纪后,上海市政府又不失时机地摆出了上海物流产业  相似文献   

3.
招生热线66058553学校简介上海市市北职业高级中学是上海百所重点建设职校之一。学校地处中心城区,闹中取静,书香满园。教学设施一流,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校园内建有上海市职业教育开放实训中心——视觉多媒体技术实训中心、美容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实训中心和烹饪专业实训中心融现代化、科学化于一体。学校拥有一支教学能力强、充满爱心的教师队伍,专业师资力量保证学生学有所得。学生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和上海市"星光计划"职业技能大赛的多项比赛中屡获殊荣。  相似文献   

4.
福布斯旅游指南公布2012年首份上海酒店和水疗中心的星级评分,上海半岛酒店荣获五星级酒店评分,成为全球最佳酒店之一。而它的顶尖科技也获得由评审编辑特别推选的“最佳高科技酒店”殊荣。  相似文献   

5.
高等院校是我国教育和科研的中心,是科技工作者密集的地方,是科技人才荟萃的场所。因此,高等院校也是科技群团最活跃的地方之一。随着高校科协队伍的进一步发展壮大,高校科协将成为推动高校科技工作和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6.
鸦片战争前的上海,尽管有过一些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但在大清帝国的盲目排外、闭关自守的封建锁闭政策下,发展极为滞缓。鸦片战争后,上海成为列强侵略中国的第一批五个基地之一,首遭开埠,不久便于此第一个建成并发展为全国最大最完备的“国中之国”──租界,却在客观上成为昏睡中的大清臣民了解世界的窗口。又由于上海拥有极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条件;加之固有的较自由开放的“海派”风尚,上海先是为洋务运动主要中心之一,继之是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活动的最主要场所。因此,从19世纪60年代起,上海逐渐成为传播西学的政…  相似文献   

7.
百色城地处右江流域的中心 ,位于滇、黔、桂三省交汇处 ,是三省交通运输的中心枢纽。近代百色水、陆两路交通的发展 ,吸引了大批外商和大量外地移民 ,扩大了百色城对周边地区的影响 ,使它成为桂西最大的商埠  相似文献   

8.
该文认三个方面分别论述了公元7至9世纪扬州港成为国际商贸大港的原因:扬州港的商贸盛况以及扬州港的历史地位.文章指出,扬州港地处长江出海口北岸与大运河之交汇点,又是唐王朝江淮与东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以及全国最大的商业城市,正是这些有利因素,使它成为亚洲与非洲最大的国际商贸大港.作者认为,扬州港和大运河是唐王朝赖以维持政权的经济命脉,这里手工业、商业和旅游业特别发达,是日本、新罗、越南、大食、波斯等亚非各国商人向往的国际大都会,也是7至9世纪东西亚国际文化交流的中心.  相似文献   

9.
上海是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改革开放后,上海的经济重心又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已从原来的工业生产中心发展为全国最大的多功能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上海中心城市的多功能作用,要求有一个多功能的郊区。郊区的经济结构,必须以三、二、一排序,才能适应上海市经济重心的转轨。如何使上海郊区经济结构实现合理转化,直接关系到大上海城乡的现代化进程。本文将对这一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国家实验室是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和战略力量。美国国家实验室体系在管理运行方式、开放共享机制、成果转移转化以及监督评估体系等方面进行诸多探索并积累了丰富经验,在推动美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国家重点布局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之一,粤港澳大湾区现已基本形成以鹏城实验室、广州实验室为引领的实验室体系,借鉴美国国家实验室体系的相关成功经验,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共享、深耕细作、先行先试,在管理模式、协同创新、成果转化、考核评估等方面走在全国实验室体系管理的前列,助力我国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  相似文献   

11.
徐州古称彭城,华夏九州之一,具有5000多年的历史和2650年的建城史。全市幅员面积11258平方公里,总人口908.7万人,现辖两市、四县、五区,是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造林绿化十佳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全国科教兴市先进市、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市。徐州地理位置优越,地处苏鲁豫皖四省接壤地区,是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淮海经济区有20座城市,1.2亿人口。在这个区域内,徐州位於中心区位,又是区内最大的核心城市,江苏省重点规划建设的四个特大城市和三大都市圈核心城市之一,在全国生产…  相似文献   

12.
上海机电工业已有一百二十多年的历史,是我国机电工业最早发源地之一。解放以来,经过不断调整和改造,已经基本建成为大中小型企业相结合,门类比较齐全,协作条件较好,经济效益较高,担负着上海和全国所需要的一些大型、重型、精密、尖端产品的制造任务,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大量先进的技术装备的综合性的全国最大的机电工业基地。  相似文献   

13.
近代无锡茧市的形成及其影响张远鹏江南无锡,在历史上是有名的“布码头”,也是全国闻名的四大米市之一,本世纪二十年代,又成为全国最大的蚕茧贸易中心(茧市)之一。无锡本非蚕桑之区,只是到了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才开始大规模地植桑饲蚕。它是怎样在短短的60年中形成...  相似文献   

14.
哥老会作为清末中国的最大秘密会党之一,其势力在19世纪50年代筹建湘军过程中得以扩张,而湘军的遣散与调防使其迅速蔓延全国各地,但主要仍集中于长江沿岸各省。而晚消以后中国南方的社会环境,是产生这种明显的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由于哥老会自身的局限性,它还不能成为当时的中国完成社会转型所需要的那种自下而上的推动力量,而只能成为这种力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15.
抗战之前,全国最大最重要的金融中。。在上海。1937年八.一三战事,严重影响了上海金融业和金融市场。之后,国民政府迁往重庆,作为政府金融机构的中中交农四行、邮政储金汇业局、中央信托局随政府西迁。到1945年重庆发展成为抗战时期全国金融中心。重庆金融中心地位的确立,一方面对四川金融业本身有着重大影响,另一方面也影响着四川工商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近十年来,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主要是两个方面:第一,是建立以中央银行为领导的银行体系;第二,是建立社会主义金融市场。前者进展比较大,成效也比较明显;后者则刚刚起步,尚处于创建初期。因此,当前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金融市场。目前,上海的金融市场是全国起步最早、规模最大、发展最完整的金融市场,研究上海金融市场的特点、作用及发展前景,不仅可以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上海社会主义金融市场,有助于上海迅速恢复中国金融中心的地位,而且还可以促进全国金融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鸦片贸易同茶叶贸易一起共同成为19世纪中国对外贸易最重要的一部分,也是上海对外贸易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鸦片战争后,上海之所以能迅速成为中国新兴的贸易、金融与工业中心,除了因为上海的开埠以及优越的地理位置以外,茶叶和鸦片贸易发挥过巨大作用。从19世纪中期开始,上海不仅是中国最大的茶叶出口港口,而且也逐渐成为中国最大的鸦片进口港口。更有意味的是,在鸦片和茶叶消费方面,上海同样领中国风气之先。总之,上海的发展同茶叶和鸦片这两种商品贸易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上海自开埠以来,迅速发展成为我国的经济、文化中心,並且是科技力量甚为雄厚的重要基地。为什么科学技术能在上海获得引人瞩目的进展?弄清这个问题,对研究当前上海科技的特点和优势,预测上海科技的未来,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因而亦是上海学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由于上海早期科技资料从来没有进行系统整理,很多早已散失,这给研究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本文试就上海近代科学的形成、发展和西方科学输入之间的内在关系作一些初步的探索和粗线条的勾划,难免挂一漏万,敬请专家学者予以指教。  相似文献   

19.
上海在中国现代文学历史上是无可争辩的中心。从上海支撑现代文学的时间长度,从中国现代作家活动的密度,文学运作的影响,文学作品和杂志出版的数量,以及在相当时段内对全国文坛的辐射力等等方面细加考察,都可看出上海作为现代文学中心地位的稳固性。上海作为现代文学的中心有它深刻的历史根柢,又有充分的现实依据。它是中国“现代文化策源地”,而外国租界的存在在某种程度上给了它游离于政治之外的特殊的言论环境。同时,大众传媒机制的飞速发展及上海所具有的独特而充足的文化  相似文献   

20.
近代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口岸城市崛起后,对周边地区近代交通邮电业的引领是直接的,而以其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交通邮电等多渠道的沟通,推进了这一地区的近代化进程,加强了它在全国的领先地位,并对中国其他地区的社会发展也有促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