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当代汉语日益风行的词缀化倾向是英语日益鲜明的词缀化倾向的影响所致。这是中西跨文化交际中汉语文化顺涵化的标志。  相似文献   

2.
从“吧”谈汉语词的词缀化倾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简述了汉语词的词缀化倾向在语素“吧”身上的表现及原因,同时认为这些表现在许多其他词语身上也有体现,说明了汉语中的确存在着一些词的词缀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3.
在词缀变化、新词缀出现、逆构词法和零位派生以及词缀发展的不稳定性等方面,英语和汉语词缀具有共性,即词缀化倾向和不同语言间的相互借用。把握这些特点,对于词汇学习和英语、汉语教学及研究都将会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汉语派生词新词语的语言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汉语中词缀化的倾向日益明显,派生构词法显现出了极强的构词能力。与传统派生词相比,派生词新词语在词根、词缀以及整体结构等几方面都表现出了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汉语词缀目前的分类无法概况所有词缀,且未能完全表达出某些词缀中所包含的内在特色,因此拟以词缀“老”为例,对汉语词缀的分类进行新的尝试,按照其是否具有语义色彩和语用功能为标准,区分出语法化词缀和语用化词缀,并着重分析一些在语言实际变化中正在由语用化词缀向语法化词缀转变的词语.  相似文献   

6.
当代汉语自源性类词缀化是词根语素虚化为类词缀的一种趋势。具体表现在:派生词的比例呈上升趋势;自源性类词缀数量逐年增加;词族扩容呈周期性变化;Abb式叠音后缀完全由词根语素构成。当代汉语自源性类词缀的逆同化现象是外来纯表音成分被实化为具有构词意义的词缀,再被实化为类词缀。条件是:复音外来词必须简化为单音节;汉语中必须有同音同构的语素作为逆同化的类推基础。路径是:在构词层面完成词缀化过程;在句法层面完成类词缀化过程。  相似文献   

7.
论汉语的词缀化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中新出现的大量词汇说明现代汉语有词缀化的倾向。这种现象产生的外部原因是语言接触过程中受英语的影响,内部原因是经济节省原则、类推原则和反传统的“变异”原则等语言自身发展的内部机制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新疆汉语方言中一些词的词根在向词缀发展过程中,与普通话一样不仅仅只存在词根和词缀两极,其中也存在着某些中间状态。本文在综合运用现代汉语词汇及语法化理论方面相关知识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新疆汉语方言词根词缀化的形式进行概括性的描述分析。  相似文献   

9.
采用历时与共时相结合的方法,对变文中的词缀进行全面透视,初步揭示某些词缀的运动轨迹,并指明汉语词缀的发展是汉语双音化的一个内在推动力。  相似文献   

10.
汉语词缀新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汉语中的“缀”是一个争议颇多的语法单位。“缀”的本质应是自然语言的羡馀性在语法的不同层级单位中的不同程度的反映 ,在词这个层级单位中表现为“词缀”。词缀因其羡馀性或半羡馀性而表现为游离性或半游离性 ,游离性和半游离性是鉴定是否词缀的基本标准。汉语词缀可分为语音化词缀、语法化词缀、语用化词缀三大类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通而转化。  相似文献   

11.
词缀的演变是汉语历史发展过程中一类重要的语法现象,也是汉语历时语法研究过程中不能回避的语言难点.本文以"老"为例,考察汉语词缀在历史演进过程中会受到句法、语义、语用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在经过了一个实词虚化的过程后形成的词缀具有位置固定、标记词性、结构紧密、语音弱化、呈封闭式发展等特征;并在汉语历史发展过程中对大量新词的产生做出了特殊贡献.  相似文献   

12.
现代汉语形容词的词缀与附加式构词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运用现代语言学形态学理论,从形容词的词缀与词根的区别、词缀与助词的区别角度切入,界定了现代汉语形容词词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分析了现代汉语形容词的构词词缀和构形词缀这两种词缀类型;重点探讨了附加式形容词的词缀、构词方式及语法功能,详细分析了现代汉语形容词的"词缀+词根"、"词根+词缀+词根"、"词根+词根+词缀"和"词根+词缀"四种组合方式及其具体类型,进而从一个侧面揭示了现代汉语形容词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3.
近代汉语词缀同现代汉语词缀在性质上基本一致,但在很多方面都有不同。近代汉语既有意义高度虚化的真词缀,也有意义半虚化的类词缀,呈现出一种实词、类词缀、真词缀多种用法处于一个共时平面的“多位一体”状态。鉴别近代汉语词缀时,也不能单纯以“词缀去掉后词根的含义不变或词根的词性不变”为标准。  相似文献   

14.
习得顺序的研究是第二语言习得领域的重要前沿课题。多元发展模型从认知的角度对习得过程和顺序做出了独特的解释。发展轴和变异轴是其模型的两条主要维度。尝试将该理论模型引入中国英语学习者词缀习得领域进行实证性横向研究,探讨并提出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词缀习得顺序。  相似文献   

15.
英语和汉语分属不同的语系,针对汉语和英语在语言的各个层面上有着显著的不同。从汉语和英语词缀的形式位置和语义功能两大方面入手,对汉英派生构词法词缀问题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6.
汉语语法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历时的角度对"派"的虚化过程及发展情况进行详细考察和分析,并初步探讨"派"的类词缀性质问题,从中可以观察到实词的语法化历程及其规律。  相似文献   

17.
说“到家”     
"到家"是汉语共时层面上存在的两种同形异构形式。本文重点讨论意义虚化的"到家",通过分析"到家"的语法功能和意义以及"A/V到家"结构的特点,得出结论第二种形式的"到家"已经开始词缀化,并重新确定了"到家"的词类。本文还分析了利用"到家"的双重意义构成的双关用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