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变频技术空调的节能分析--热回收型多元VRV空调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降低空调系统的能耗,用变频技术空调中的变冷媒流量系统(VRV)能达到节能效果;本文对变冷媒流量系统(热回收型多元VRV空调系统)的结构、运行模式及其节能性进行了分析,同时也进行了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暖通空调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暖通空调的节能措施与环境的联系,最终创造出有利于暖通空调节能发展的建筑环境。  相似文献   

3.
随着节能减排形势的日益严峻,新能源汽车发展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浙江发展新能源汽车具有较好的技术和产业基础,下一步要以技术创新为关键,实施百花齐放的技术创新策略,积极抢占电池技术制高点,并妥善处理好创新与引进等三个关系.  相似文献   

4.
朱双庆  黄志斌 《江淮论坛》2010,(4):11-14,59
公司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就是技术入股型公司绿色化,旨在实现节能减排。在技术入股型公司绿色化的进程中,首先应该消化吸收绿色入股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实施绿色技术创新,最终建立技术入股型公司绿色技术池。  相似文献   

5.
我国工业部门一些设计合理的节能减排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预期的政策效果,如"千家企业节能行动"和"高耗能行业出口退税率调整"等,显现了节能减排和产业结构调整双赢的"波特效应"。然而在总体上,我国的节能减排规制还存在一些制度和技术问题,没有完全达到政策预期效果。随着政策工具的市场化发展,节能减排政策有望在未来实现"波特效应"。  相似文献   

6.
陈西川 《兰州学刊》2014,(12):160-163
企业技术外溢,是创新成果在创新者与其市场伙伴之间的共享,是知识和技术的"市场化传播与复制"。企业技术外溢,将给企业、产业、社会带来多种效应,我们将其归为创新的抑制效应、知识的复制效应、技术的传播效应、垄断的破解效应。在创新抑制效应被克服或较小时,技术外溢对企业技术创新行为的倒逼作用将变得明显,形成技术外溢迫使企业持续进行技术创新的倒逼机制,即创新企业的技术成果,在行业内适度外溢,成为行业共同知识或共享技术,大企业对行业的技术垄断被打破,只有继续创新,接受技术外溢的企业,也获得了创新的基础和动力,形成行业"竞争性"创新的局面。由此,我们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尽力发挥企业技术外溢的正面效应,推动行业和社会创新。  相似文献   

7.
风险资本投资与高科技产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海成 《东岳论丛》2000,21(4):18-21
风险资本投资属于技术创新中的融资技术的一种,风险资本投资对高科技产业的研究与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支持了高新技术风险行业的开拓与成长,促进产业结构调整速度加快。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要得到迅速发展,必须依靠风险投资基金的崛起和壮大,加快风险资本投资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体现在:为技术创新实施有效的融资功能;为技术创新建立有效的资本退出机制;为塑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供服务;为技术创新提供充分的交易信息等.技术产权交易是技术创新的催化剂,而技术创新能有力地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技术产权交易是技术创新的传播平台,技术创新则是产业结构合理化的重要基础;技术产权交易是技术创新的催化剂,技术创新则是产业结构高度化的主动因和中心内容.基于技术产权交易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中的重要作用,地方政府都加大了技术产权交易市场的建设力度,并形成了不同的发展模式.在企业组织形式、政府监管力度和市场化水平三个指标中,市场化水平和政府监管力度是两个最重要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技术创新推动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升级的机理和路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福君  宋玉祥 《理论界》2008,(12):63-64
技术创新是推动装备制造业升级的重要机制,它可以通过催生新的行业、削减旧行业,提供新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方法,通过改变生产要素配置,通过新技术以及新技术的渗透,通过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装备制造业内部结构升级。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关键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相当多的企业还没有形成良好的科技创新的氛围。没有建立起较强大的技术中心。本文针对辽宁省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的现状,提出了技术创新推动装备制造业升级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产业技术路线图作为一个技术管理工具,已经逐步成熟,其对推动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具有巨大潜在作用也开始得以展现。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它使技术创新相关活动有的放矢,有助于企业、政府及其它经济组织集聚相关资源用于关键环节技术创新,有利于提升研发效率;二是有助于广义技术创新的相关参与者形成协同效应,有效提升创新链整体效率。但是,技术路线图本身预测性和计划性特质与技术创新涉及因素众多、不群定性极高的特征不符,加之其应用可能会加剧我国技术创新领域中逐步累积的一系列结构性问题,从而不利于我国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对此,我们要根据不同应用层面和不同类型的行业及产业内不同层次的技术,灵活应用产业技术路线图,以谋求最佳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1.
电力工业具有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的特点,是导致大气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提升电力工业生态效率是我国节能减排与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效途径,也是整个电力工业特别是火电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本文利用2001-2011年全国电力工业及火电行业的发电量、装机容量、从业人员、原料投入以及SO2、CO2排放数据,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计算了整个电力工业和火电行业的生态效率,结果表明,火电行业虽然经过了一系列的节能减排改造,但是火电为主的行业结构特点是直接影响电力工业生态效率偏低的主要因素。根据统计结果,对改进电力工业和火电行业生态效率进行了分析,并建议我国电力工业要从国家层面、行业主管部门和电力企业共同挖掘节能减排空间,实现电力工业低碳、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2.
节能产业属于21世纪新兴产业,在国内外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市场潜力.近年来,国家有利的宏观政策环境和总体市场环境为节能产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大好发展机遇,并推动节能产业及相关行业迅猛发展.在这种形势下,大力发展节能产业不仅有利于转变河南县域经济的发展方式,优化县域产业结构,提高县域产业的竞争力,而且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实施国家节能优先战略,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目标,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下面主要结合河南县域经济的发展,探讨发展县域节能产业的紧迫性,提出河南发展县域节能产业的目标定位、重点行业选择、发展战略以及若干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3.
美的空调市场份额近年来保持了逐年上升趋势,并进入了空调行业三甲之列。本文将通过对美的空调的宏观环境分析和SWOT分析,揭示其竞争力的来源和成本领先基础上的产品差异化战略的战略背景。  相似文献   

14.
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水平的高低既是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实力的关键因素,也是决定其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源泉.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从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经济发展、财务效益、产业集群及节能环保五个方面的特征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华东六省一市的角度对福建省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处于华东地区中等水平,在财务效益和节能环保方面表现突出,在技术创新、产业集群方面的竞争力表现较弱.  相似文献   

15.
《江西社会科学》2016,(6):61-67
在中国,由于行政垄断挤占了民营资本的投资机会,使放松行政垄断成为一种稀缺资源。行政垄断所造成的市场整体竞争和投资机会的稀缺,导致那些行政垄断较弱的行业容易出现过度竞争。实证分析表明,中国工业行业处于过度竞争与行政垄断并立的扭曲状态,过度竞争与行政垄断对技术创新的双重阻碍,导致中国工业行业技术创新率普遍偏低。从整体来看,工业行业行政垄断对其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分阶段来看,工业行业行政垄断与技术创新呈N型关系,随着行政垄断率的不断上升,技术创新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然后再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推进技术创新与经济发展相融合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树毅 《理论界》2007,46(8):70-72
目前技术创新己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提高技术创新的质量,首先要改变经济技术“两张皮”的现状,让技术和经济紧密结合在一起,实现技术与经济一体化,使技术创新与经济同步发展。当前推进技术经济二者相互融合、良性互动是亟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本文分析了技术与经济发展的相互融合、路径选择以及技术创新与经济发展互为作用、互为制约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7.
我国文化产业的生存状态和成长潜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段升森  张玉明 《东岳论丛》2011,32(9):154-158
在梳理文化产业发展理论和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状况的基础上,本文运用2008到2010年上市公司行业数据,实证检验了我国文化产业的生存状态和发展潜力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实证检验表明:我国文化产业具有良好的成长潜力,但内部各行业的生存状态差异较大,人才资源、技术创新和融资能力是影响我国产业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与制造业和其它行业相比,技术人员比重、R&D投资、银行借款比例等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其政策含义是: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一方面要求管理部门制定区别性的政策法规来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也需要文化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健全人才培训机制。  相似文献   

18.
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是我国优化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中之重。白酒行业一直以来都是国民经济的重要行业,但是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生产要素成本压力加大、国内市场需求下滑、外部竞争激烈等巨大挑战。行业近年的高增长主要是依靠数量扩张,是典型的粗放式发展模式,不仅造成产能过剩严重、质量问题频发、技术创新不足,而且行业中企业体制和机制难以适应国内外市场竞争的需要,行业发展不稳定、起伏波动剧烈。因此,白酒行业迫切需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同时,推进白酒产业发展方式转变也面临着旧体制的依赖症、经营模式滞后、产业组织低效等诸多困境。为此,需要从三个层面着手推进白酒产业发展方式转型。首先,政府需要主动放权,从而为企业和行业改革提供宽松的体制环境和有效的市场环境;第二,在产业层面,需要通过产业政策顶层设计、完善相关公共服务平台等措施推动技术创新和优化产业组织结构;第三,企业需要通过体制改革完善治理机制和治理结构,创新经营模式,为以技术创新为推动力的集约型发展方式转变创造条件,并且借助国际竞争来促进行业发展方式转型。  相似文献   

19.
吴来桂 《东岳论丛》2012,33(12):154-157
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重要的基础性支柱产业,承担着为国民经济各行业和重大工程以及国防工业建设提供现代化制造装备的重要任务.因此,制造业的节能减排工作既是行业内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内在需要,也是通过提供节能产品,发展节能、节水、节材、智能化高附加值产品,成为国民经济各行业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保障.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对考核制造业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情况是有效控制节能减排的手段.  相似文献   

20.
家电产品节能“身份证”去年已经正式强制实施,根据国家发布的有关规定,空调和冰箱两大类家电产品必须贴上“能效标识”才能上市销售。需要提醒消费者注意的是,个别厂家由于在技术力量、资金实力、产品质量等方面没有优势,会在“节能”热中打“擦边球”,通过混淆概念、以假乱真等手段来迷惑消费者。因此,消费者选购节能家电要慎防四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