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着重研究哈代的最后一部小说《无名的裘德》在西方评论界从争议到认同的接受过程,同时探讨了它在中国的接受过程。从中国与西方的不同接受视角中,指出通过研究这部小说在中西的批评接受,可以深入地认识英国维多利亚社会后期新旧理念的对抗、西方社会女性主义的兴起以及文学理论的蓬勃发展,更可以管窥中国本土批评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2.
《无名的裘德》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是哈代“性格与环境”小说中极为成功的一部。小说通过“主题对立”这一艺术手法深刻地揭示了人性,暴露了人类社会中许多错综复杂的关系,揭示了人类生存与存在中的一系列悖论,显示出极大的反讽效果。  相似文献   

3.
谭瑛 《理论界》2007,(1):207-208
本文简单描述了托马斯·哈代的小说《无名的裘德》中两位主人公裘德和苏的悲剧境遇。文章的重点是放在环境上,小说中维多利亚后期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与社会矛盾的深化、异教与基督教之间的激烈矛盾揭示了整个社会的信仰危机,为人物性格的悲剧性做了最好的铺垫。然后本文通过分析作品中各种复杂关系的表现手法和哈代对待人物和环境之间关系上的观点,阐明了人物与环境相互影响在哈代作品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无名的裘德》是19世纪末继《德伯家的苔丝》之后,英国小说家托马斯·哈代写下的最后一部小说力作。小说在主题的表达上充分运用了象征主义的表现手法,利用动物、色彩、天气、地名等的寓意以及主要人物的宗教意象,喻示了人物的命运和小说的主题。  相似文献   

5.
淑.布莱德赫是哈代的小说《无名的裘德》中极富个性的女性形象。她思想先进,独立自主,不受传统观念约束,是维多利亚时期新女性的代表。淑在小说中的经历不仅体现了英国维多利亚时期新女性争取自由发展的历程,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规范对女性发展的严重制约。通过淑这一新女性形象的塑造,小说揭示了当时女性自由发展和社会规范之间激烈的矛盾冲突,批判了社会制度和固有的观念意识对人性的压抑和束缚。  相似文献   

6.
淑和艾拉贝拉是英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托马斯.哈代长篇小说《无名的裘德》中两位女主人公。前者因反对当时男权社会而难逃悲剧命运,后者则因顺应社会,成为适者而存活下来。  相似文献   

7.
《无名的裘德》中的现代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著名作家托马斯.哈代基于传统形式在他的最后一部小说《无名的裘德》中注入了现代意识,作品中的主人公裘德和淑无法逃避地经受了信仰和理性、生存和思想、灵与肉、个体与社会的冲突与分裂,在个体生命意志的驱使下,在回归本然自我的过程中,他们徘徊在进步思想与传统规范之间,经历了现代痛苦的磨难,最终在精神分裂与自我异化感中结束了有意义的生命。  相似文献   

8.
哈代<无名的裘德>中的次要人物小时光老人长期被评论界忽视,这与他在小说中的重要作用是不相称的.小时光老人对主要人物的刻画有着重要意义:他对裘德来说意味着欲望的后果;对苏来说象征着欲望的部分觉醒;对阿拉贝拉而言,时光的存在更加清晰和深刻的证明她是一个没有丝毫母性的充满欲望的女人.  相似文献   

9.
哈代《无名的裘德》中的次要人物小时光老人长期被评论界忽视,这与他在小说中的重要作用是不相称的。小时光老人对主要人物的刻画有着重要意义:他对裘德来说意味着欲望的后果;对苏来说象征着欲望的部分觉醒;对阿拉贝拉而言,时光的存在更加清晰和深刻的证明她是一个没有丝毫母性的充满欲望的女人。  相似文献   

10.
在夏绿蒂·勃朗特的作品中,《谢莉》因为被评论家批判其章节散乱、缺乏主题,较少被读者关注.但是,《谢莉》这部现实主义小说,实则是夏洛蒂对于维多利亚英国社会的真实再现,其娓娓道来的细节,栩栩如生地再现了维多利亚初期,基督教(包括英国国教和非国教)对于社会政治、女性和民众的各个方面的影响.夏洛蒂以写实的笔调,描绘了一幅维多利亚英国社会的恢弘篇章,为读者研究维多利亚初期的社会状况,保留了珍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11.
维多利亚小说的阶级属性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庄陶 《东南学术》2001,(1):109-113
维多利亚小说的核心观念是绅士概念。维多利亚绅士概念的复杂性造成了维多利亚小说复杂的阶级属性。维多利亚小说的作者和主要人物是中产阶级 ,它的部分读者是工人阶级 ,但是绅士概念的主要思想资源却是贵族制度的意识形态。维多利亚中产阶级的自私和政治幼稚使他们欢迎和接受了本质上是贵族的绅士概念。集中表现中产阶级对绅士概念的探索的维多利亚小说成为道德说教的作品  相似文献   

12.
哈代的小说十分关注和审视女性的命运。在其代表作《德伯家的苔丝》和《无名的裘德》等小说中,虽然哈代有着浓重的宿命论思想,但在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强烈的依附心理和无廉则的顺从是造成女性悲剧命运的主观原因,而社会意识形态中的“男权”意识则是女性悲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张德彝是清末同文馆第一批被选派出国的留洋学生之一,他的游记《航海述奇》前三部中对于英国的记录,涉及了英国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描绘出维多利亚中期丰富多彩的生活图景。张德彝的记录中透露出的观察视角,是一种以儒家士大夫文化为基调的文化中心视角,具有认识论上的合理性,也源于张德彝对以中国儒家士大夫文化为代表的中华文化的坚定信仰。本文根据张的记录,认为热衷于收集与展示是维多利亚中期的一个重要特点,体现了英国在现代化、帝国化过程中的繁荣和野心。  相似文献   

14.
王喆 《兰州学刊》2013,(6):214-216
艾米丽深谙维多利亚时期小说关于人物、性格、身份及心理活动的创作态度,对于那些习惯于现实主义小说的读者,女作家为他们提供了多把理解小说人物的金钥匙——孩童经历、面部特征、出身遗传、潜在意识、环境影响等等。尽管维多利亚时期是一个对社会道德要求很严格的时期,几乎所有作家都遵循"说教的美学",但在《呼啸山庄》中女作家选择了宁可颠覆维多利亚时期人物创作的传统惯例,也不愿让自己的想象力屈尊迁就。正因如此,这便有了她的千古绝唱——《呼啸山庄》。  相似文献   

15.
《觉醒》是一部与当时主流意识形态格格不入的小说,也是一部超越时代的小说。女性主义理论在特定时代及文学小说体裁分析中应用极为广泛,尤其是对于父权社会背景中的女性角色分析。《觉醒》中埃德娜女性意识觉醒中的创伤重复、尝试自愈及必然失败的过程,是女主角本人的失败,更是一个时代社会背景下女性的失败。女性身体、意识受到创伤,仅依靠个人力量是无法抗衡整个社会,而分析女性角色也需要结合社会背景,分析人物悲剧成因。基于美国社会转型期时代背景下,分析《觉醒》中女性由真向假的蜕变升华过程与时代的交叉重叠,更有利于客观全面地看待女性意识觉醒,分析意识觉醒的必然性原因。  相似文献   

16.
王蓓 《江淮论坛》2005,(5):111-115
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曾出现大量单身女子,即所谓"过剩女子"的现象.其实并非所有单身女子都被视为"过剩","过剩女子"应特指当时的中产阶级单身女子.当时对于这个社会问题的解决方式主要有两种移民和英国国内的女性解放运动."过剩女子"问题的出现与解决,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产阶级理想的家庭文化对维多利亚时期英国社会的一种影响.  相似文献   

17.
《斩鬼传》是我国第一部纯以讽刺为目的创作而成的小说。从对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影响上看,《斩鬼传》的贡献是任何一部作品都无法比拟的。由于当时社会舆论和政治环境的压力,使《斩鬼传》在作者有生之年未能付梓;而在作者辞世之后《斩鬼传》却被广为刊布。《斩鬼传》在创作主旨、艺术手法等方面对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发展起了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8.
哈代在《无名的裘德》中,通过描绘多面的自然,探讨人与自然的合理关系,表达追求人与自然和谐交融的夙求;通过塑造爱护、保护动物的主人公,关切人与动物合理的关系,表现期盼人与动物平等共处的生态哲思。这些前瞻性的生态思想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围城》是一部内涵丰厚的小说 ,在对爱情的描绘处理上 ,它消解了传统理想爱情的神圣永恒、相知相悦和价值意义 ,使爱情成为围困人的“围城” ,这不仅强化了小说的主题 ,反映出中国当时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 ,而且揭示了人类爱情的实质  相似文献   

20.
在宋代,诗词与小说尤其是话本小说的关系比较密切,这是有宋一代的时代文化风尚,话本小说娱乐功能的选择,诗词本身的怡情娱乐功能等原因共同合力的结果。诗词与话本小说相结合的文学功用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小说通过引用诗词,提高了其文体的表现力,使小说更好地适应着社会实用的目的;另一方面,诗词因为小说的表现需要而突破了其功能与题材的限制,使诗词的取材视野深入到广袤的社会生活中去,吸收了世俗文化的营养,而变得内容丰富,风格多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