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言禁忌是人们在言语交际中禁忌的事物、现象或者话题,是语言中最富有文化内涵的一部分。本文对跨文化交际中语言禁忌的运用进行初步的探讨和研究。旨在减少乃至尽可能消除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因缺乏对禁忌语相关知识的了解而造成的交际障碍,从而使交际双方减少误解,确保跨文化交际活动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
秦莉 《殷都学刊》2004,(1):102-104
语言风格作为一种社会现象 ,既有稳定性又有变异性 ,而且人为的因素非常明显。为了达到某种语言效果 ,人们往往有意改变说话的措辞风格 ,目的是要达到某种特定效果或消除交际中的一些障碍。社会的发展也给词语的变化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3.
语言交际中意图间接性语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聂玉景 《兰州学刊》2012,(8):197-199
语言交际是人类合作性行为的一种重要方式,所以语言交际的研究一直受到较多的关注。已有的不少语用学研究在解释语言交际行为时,提出了语言间接性的概念,但未作进一步拓展。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本文对语言间接性和意图间接性语言做出了界定和区分,并尝试提出意图间接性语言存在的理据:维持礼貌和面子、回避禁忌语以及提升或减弱趣味性和意图间接性语言使用的影响因素:权势关系、社交距离和损益观念,以期为理解语言交际活动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4.
禁忌语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民间禁忌语大体包括破财、不吉、凶祸、称谓、岁数、亵渎和其他词语禁忌几个方面。语言禁忌的根源是来自于人们对语言的崇拜心理,建立在语言神秘感、语言魔力信仰的基础上。健康的禁忌语,在社会交际中,有存在的必要。  相似文献   

5.
袁颖 《理论界》2004,(6):343-344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交际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交际要得以成功,就要正确运用语言。为了帮助人们提高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本文从不同角度论述了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关系,以及如何实现跨文化交际中从语言能力到交际能力飞跃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人类的认知心理、客观事物或现象的类属划分、语言及交际活动四个方面说明了语言模糊性产生的原因。认为人类的认知能力具有不确定性和有限性,这种不确定性和有限性导致了客观事物或现象类属划分的模糊性,指称这些模糊范畴的语言也就不可避免地存在模糊性;语言和客观事物或现象是通过认知活动产生联系的,当人们对客观事物或现象产生模糊反应时,其对应的语言符号必然具有模糊性;由于其独特的语用功能,语言的模糊性成为交际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非语言交际是交际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交际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还是一定社会文化的产物 ,在跨文化交际中带有典型的民族特色。认真探讨跨文化中非语言交际的内容、特点以及不同文化非语言交际的差异 ,有利于提高人们对文化的敏感性 ,增强跨文化非语言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本文描述了旅游英语中的模糊语言现象,并从语用学角度在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景点名称和旅游饮食四个方面,探讨旅游英语翻译中模糊语言的运用,以便人们恰当运用模糊语言,顺利达到跨文化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从价值观与交际的关系入手,说明了价值观是造成语言交际障碍的重要因素。作者特别对从四个方面深入地分析了中西方文化价值观的差异对语言交际的影响:独立意识、平等观念、隐私权和自由主义。最后指出了解价值观念的差异对于剖析深层文化现象、进行成功语言交际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陈创生 《学术论坛》2003,3(1):103-107
日常用语作为一种交际符号 ,总是包含着诸多暗示 ,具有特定指向并隐藏着某种意义。日常语言的产生和流行并非一种孤立的语言现象 ,而常常是某个时代、某些人群、某个民族、某种文化心理的积淀。本文试就日常用语中的称谓、吉祥语、禁忌语与咒语所蕴含的文化象征意义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从价值观与交际的关系入手,说明了价值观是造成语言交际障碍的重要因素。作者特别对从四个方面深入地分析了中西方文化价值观的差异对语言交际的影响:独立意识、平等观念、隐私权和自由主义。最后指出了解价值观念的差异对于剖析深层文化现象、进行成功语言交际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黎爱丽 《南方论刊》2009,(3):107-108
在课堂教学中,除了有声语言外,还有一种无声的语言,即体态语言。所谓体态语言,就是用手势、姿态和表情来表达某种意思的一种无声语言,包括眼神、表情、手势、举止风度等。体态语言先于有声语言,在有声语言产生之前,它是人类进行信息交换的主要方式,在有声语言产生之后,它是传递信息、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一种重要辅助手段。英国心理学家谢尔·阿盖依尔等人在1970年曾做过一个实验发现:当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不一致时,人们相信的是非语言符号所代表的意义,而且非语言交流对交际的影响是语言的4.3倍。  相似文献   

13.
最早的语讳属于人类古老禁忌现象中的一种,是从特定的宗教迷信观念出发,对语言所作的某些限制。先秦语言禁忌主要内容是禁止人们直接说出那些具有神圣性或凶祸性、耻辱性的事物,以避免灾祸或绕开人们不愿启齿等东西。先秦语讳现象,既保留着许多古老的语言禁忌,又产生了许多新的语言避讳。综观其语讳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名讳(一)讳神名。民族学材料表明,在原始民族那里,名字除了具有标记作用以外,还被认为与灵魂、鬼魂有某种神秘的联系。因此,古人认为一个人在他死后,便不能再称呼其生前的名字。我国古代的名讳起源于…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从价值观与交际的关系入手,说明了价值现是造成语言交际障碍的重要因素.作者特别对从四个方面深入地分析了中西方文化价值观的差异对语言交际的影响独立意识、平等观念、隐私权和自由主义.最后指出了解价值观念的差异对于剖析深层文化现象、进行成功语言交际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先从价值观与交际的关系入手,说明了价值观是造成语言交际障碍的重要因素.作者特别对从四个方面深入地分析了中西方文化价值观的差异对语言交际的影响:独立意识、平等观念、隐私权和自由主义.最后指出了解价值观念的差异对于剖析深层文化现象、进行成功语言交际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作为反映客观世界、表达思维结果的语言,在人们的交际活动中,存在模糊的语言形式。模糊语言在语言中是一种普遍现象,但它不是糊里糊涂、模棱两可。语言的模糊性既体现在语言本身,也体现在语言的运用中,如话语意义模糊。在人们的言语交际中,模糊话语有很大的运用价值,运用得当能获得更好的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17.
张岳健 《云梦学刊》2001,22(3):109-110
交际,尤其是跨文化交际,包括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非语言交际是整个交际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与文化有很大关系.探讨非语言交际的基本知识以及非语言交际与文化的关系,有利于跨文化交际与沟通,亦有助于第二语言的教学.  相似文献   

18.
人类交际有两种形式: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这两种形式相辅相成,构成人类交际不可分割的整体。肢体语言是非语言交际手段的一部分,在不同的文化中,肢体语言的含义并不完全相同。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要进行有效的交际,要想避免误解和文化冲突,就必须了解其他文化的肢体语言,了解人在空间支配、目光注视、手势与面部表情等方面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9.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对时间语言有不同的理解,因而形成了不同的心理时间取向和文化时间观。这种差异势必在人类交际中引起磨擦和冲突。对于不同的心理时间取向和文化时间观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人们更加深刻地理解时间语言,以减少或避免跨文化交际中的误解,增强其交际活动的有效性,提高交际质量。  相似文献   

20.
副语言符号是指人们在言语交际的过程中对声音的使用,包括音高、语速、节奏、音量、音调及其他声音。副语言符号在交际中不仅具有表达感情色彩、反映社会地位、反映个性等功能,在不同的文化中还存在显著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