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河内竹林的自然发展概况,以及竹子所具有的简劲素雅、刚直有节、临空横展、华贵纯净、凌霜傲雪等特点及其"比德"意义,契合了七贤的道德审美理想,成为他们完善自我人格的一种自觉追求。河内竹林也因此成为"君子林"、"竹子林"和表达隐士心境的特定符号,同时七贤的竹林之游又丰厚了河内竹文化的底蕴和内涵。  相似文献   

2.
查一路 《社区》2011,(17):10-10
抗战时,他住在重庆。他住的地方旁边是竹林,有一天。他屋里的地上突然冒出了一棵竹笋。他没有时间去搭理,竹笋渐渐变成了竹子,竹子渐渐长大了。他还是没有时间去搭理,任凭竹子长。后来,竹子一直长到天花板上去了。他想起晋人“不可一日无此君”的典故.于是给这茅屋起了斋名.叫“有君堂”。  相似文献   

3.
独享竹语     
范方启 《社区》2010,(26):26-26
脑海里时常浮现多年前被成片竹林环抱的情景。那时,我家没有院墙,门前屋后的竹子,形成了天然的院落,我的童年以及少年时代就是与竹子一同成长起来的。竹子是父亲亲手栽的,那时的竹子可以换来能够买油买米的钞票。  相似文献   

4.
正到新疆旅游从乌鲁木齐到霍尔果斯口岸,有一个地方必到,那就是沿途的伊犁将军府;到伊犁将军府,有一个人必能吸引你的眼球,那就是林则徐;提到林则徐的新疆之行,有一个地方必能引起你的注意,那就是伊犁历史上的皇渠,现在的人民渠。"林公渠"的诞生伊犁河北岸有一条全长90余公里的大渠,载着滚滚的喀什河水,从东向西穿越伊宁县、伊宁市到达霍城县,灌溉着千顷良田。这条大渠就是历时悠久的大皇渠,解放后改称人民渠。当年,人们又称这条渠为"林公渠",因为它同  相似文献   

5.
老竹林采用竹桩施肥,具有操作简便、省时省工、肥效高、成本低等特点,并可减少养分损失,避免伤鞭,促进竹林竹笋双增产。适用范围:是在竹子采伐后,向新鲜的竹桩灌入化学肥料,使养分进入竹鞭的输导组织后直接供竹子利用,快速发挥肥料效果。用这种方法施肥,不受地形限制,平地山坡、荒芜竹林、成片竹林、零星小片竹林等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竹子科技园区经济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竹子科技园区是科技入户的一种新型模式,它对竹农增收和山区经济发展意义重大。本文以浙江省安吉和遂昌两个竹产区为例,基于120户农户的随机调查,对竹子科技园区建立前后,竹林收入在不同收入组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同时通过竹子科技园区不同区域的现金流量表,比较其投资回收期、内部收益率及净现值,最后通过回归模型,定量分析了影响竹林收入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家庭人口对竹农人均收入负面影响显著,竹林面积、是否划入园区正面影响显著,这进一步表明了竹子科技园区是影响竹林收入的重要因素,园区的建立在提高低收入家庭的收入水平、缩小贫富差距、提高单位面积经济效益、缩短投资回收期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金建良 《小康生活》1996,(11):24-24
日前,各地的毛竹林产量很低,究其原因,一是经营方式落后,上吃露水下吃上,二是老竹蔸、老竹鞭充塞林地、竹林老残;三是杂草多,灌术混生、竹林荒芜。对这类毛竹残林,必须进行复壮,其技术措施主要是:一、护笋养竹。冬笋春笋都能长成竹子,复壮头2—4年内,要严格控制  相似文献   

8.
《源流》2011,(7):34
广东新丰县山地面积大,历届县委、县政府对竹子种植也很重视,上世纪90年代初,县委、县政府作出决定,号召村民种竹,种活一棵竹补助1.5元,极大地调动了老区人民种竹积极性,现全县有竹林28万多亩。最近,新丰县老促会就发展竹子生产到老区山区进行了调  相似文献   

9.
故乡的毛竹     
张香庭 《老友》2008,(5):20-20
我的故乡地处赣南革命老区兴国县的一个小山村,那里山峦起伏,峰回路转。漫山遍野的毛竹,把小小的山村点缀得一片翠绿。去年暮春时节,我回了一趟多年未回的故乡。一进村,映入眼帘的就是山间幽谷中那一片片、一丛丛青翠欲滴的毛竹林。一到老家,我便被屋后那片浓密的老竹林吸引住了。于是,迫不及待地来到这片老竹林里。这里,浓阴蔽日,竹林沙沙作响。竹林时不时飘来阵阵野  相似文献   

10.
竹之怀想     
人曰竹子凌寒不败,衰林独立。——题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青翠欲滴的竹子在向你昭示它的毅力,昭示着一种贯穿生命的不屈与坚韧。  相似文献   

11.
素称竹子之乡的广宁县,拥有108万亩竹林。如何将丰富的竹林资源优势转化为核心的竞争力?这是县委、县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2.
谈压力     
心理学对人的精神压力问题有种种阐释,但是,学习过、能掌握心理学理论的人毕竟不多,而凡是正常人总有压力感,所以,不少人会琢磨为什么会有压力、怎样对待压力之类的问题。特别是巴蜀大地突遭惨烈地震灾难,国家和每个人面临着大量人员伤亡和严重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13.
竹雕送清凉     
自古以来,竹子就深受中国人的喜爱,尤其文人雅士更是把竹子看作是高风亮节的象征。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就曾说过:“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竹子的身价之高由此可见一斑。作为雕刻艺术的一种,竹雕艺术则是在竹子的基石出上进行一番艺术加工和创作,使之成为形态各异的竹雕艺术品,给人们以美的情趣。 居住在金陵城北的民间竹雕艺人韩风颖,就是一位被人们称之为“竹痴”  相似文献   

14.
过往纪事     
在喧闹的都市里住久了,便会怀念记忆深处的那片竹林。童年往事,在脑海之中,如咿呀摇橹的小船,如一叶漂流,漂近了,漂近了,却总没有漂走。琴棋书画俱佳的外公喜欢游山玩水,吹箫作画。小的时候,我随外公外出,到过竹林,住过竹屋。那掩在竹林深处的一角飞檐,自然而然地,便让人想起林黛玉和潇湘馆,与世无争,宁静淡泊。竹林里的十几种竹子,对我来说,了如指掌。像“泪痕点点寄相思”的斑竹;肥肥胖胖、却禁不住风骚扰的慈竹;腆着大肚子、憨态可掬、身材短小的罗汉竹;可做琴弓用的金竹;能制扁担、挑各种家什的水竹,等等。天刚刚亮,鸟就开始叫了。卧在…  相似文献   

15.
[摘要]“三皇五帝”是中国上古传说时代帝王与先圣的合称,关于这一概念的指代、内涵和文化特征,中原和巴蜀文献皆有记载但各有不同。“三皇五帝”一词始见于《周礼》,但“三皇”“五帝”具体为何,自西汉以来众说纷纭。中原“三皇五帝”虽有不同说法,却有一个共同特点,即“三皇”以产生方式演变来划分,“五帝”则是依血缘关系、功德高古来联系。在中原“三皇五帝”体系外,地处西南地区的巴蜀,也有独特的“三皇五帝”系统:三皇即“天皇、地皇、人皇”,是为“三才皇”;五帝即“蚕丛、柏灌、鱼凫、杜宇、开明”等五主,或“赤帝、白帝、黑帝、青帝、黄帝”,是谓“五色帝”。“三才皇”代表了“天、地、人”三才一统的哲学观念,“五主”代表了西南地区多元一体、和谐共存的文化形态,“五色帝”则与巴蜀大地流行已久的“五行”观念、“五方”意识、“五德”价值密切相关,表现了气吞八极、涵盖四方、形上形下、和谐统一的价值取向和文化情态。  相似文献   

16.
文献记载“蜀先称王者为‘蚕丛’”,但考古发现却证明,与蜀王有关的是“蟾”,而不是“蚕”。巴蜀文字中常见的“手心”文所表达的其实是“蟾丛”,并非“蚕丛”。之所以“蟾“演变为“蚕”,首先是二者的谐音;其次是后世蜀地丝织业的发达;最后则离不开文人的想像和渲染。  相似文献   

17.
《阅读与作文》2007,(1):5-7
落霞的余晖下,青翠的竹林里,章子怡扮演的火星人一身紧身的红色装束,显得分外性感和苗条。她克服地球重力,飘在空中。忽而用火星最先进的量子绳索枪缠住一根竹子的枝条,顺势轻盈的飞过;忽而踩到竹叶上,迎风婀娜。  相似文献   

18.
袍哥文化在巴蜀近现代社会盛行,这使得袍哥语汇逐渐演变成为巴蜀方言土语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仍在显示其生命力;李劼人小说创作注重巴蜀地域特色,巴蜀方言俗语是他小说创作地域特色的重要反映,而其中滋生于近现代巴蜀的袍哥语汇也是其明显表现;在李劼人的小说创作中,袍哥语汇的大量使用对李劼人近现代巴蜀袍哥人事的表现、袍哥文化的表现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巴蜀特有的民俗与语俗。  相似文献   

19.
人们说:“草发成苑,树茂成林。”竹子自古称“林”,似乎属于树类了。其实不然,草木之别的关键要看是否有年轮。木本植物每过一年,茎干的横断面便增添一圈同心轮纹。然而锯断竹子看,里面却空空如也,由此可知,竹子是“草”而非  相似文献   

20.
巴蜀儿童文学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从上一世纪 2 0年代起 ,郭沫若、巴金不但以童话的创作与翻译震动了巴蜀 ,而且以其独到而充满个性的理论研究影响了全国儿童文苑。在他们的带动下 ,从 3 0年代至60年代中期 ,巴蜀大地一直不乏为孩子创作的文学新人产生。历经十年浩劫所造成的断层之后 ,与孩子久违了的巴蜀儿童文学得到复苏。儿童诗作为巴蜀儿童文苑的龙头 ,全方位带动了童话、小说和科学文艺、幼年文学的创作。巴蜀儿童文苑呈现出一片灿烂夺目的迷人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