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用官话和吴语创作的文学作品数量众多,《何典》是明清时期吴语小说的重要代表,人物独白和叙述语言均采撷自真实的方言口语,特殊语汇、俚俗词等语料丰富宝贵,但对其语料价值的研究所见甚少。对《何典》中的丰富语料,从语言学角度,语言系统语音、词汇和语法,历时和共时,文化以及辞典编纂等方面进行的研究,能深入分析《何典》的语料特点,揭示《何典》的语料价值及对语言学、地理语言学、历史语言学以及民俗学、文化学等学科研究的价值。对吴语词典收录的研究结果显示,《何典》等方言文学作品的语料对辞典编纂完善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刘继兴 《21世纪》2010,(10):45-45
有学问的人遇到自己未曾见过的字句,往往爱诘问:“语出何典?”殊不知,还真有一部文学史上罕见的口语化的幽默小说名为《何典》  相似文献   

3.
《何典》是清代乾嘉时期的一部方言小说。它叙述了阴曹地府中一群野鬼的种种荒诞诙谐的故事,采用了大量的民间广场语言,如方言口语、俗语俚语、粗鄙骂人话等,并且应用了加冕脱冕这种狂欢式的叙事结构,所有这些,都具有明显的狂欢化叙事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沈从文的小说注重描写人性的纯美和质朴,他一直着意在文本世界里构建希腊式"人性"的小庙,《萧萧》便是经典的一例。不过到了20世纪80年代,受制于意识形态的牵绊,电影《湘女萧萧》则将小说里对人性本然的描写悄悄做了位移,成了反思封建社会和人性的工具,湘西也被描绘成束缚人性的"铁屋子"。  相似文献   

5.
《何典》是一部奇特的古典小说 ,其藐视一切的魄力 ,无规无矩的写作方式 ,以及彻底的口语化、俗语化 ,既是对传统文学的叛逆 ,又是对俗文学的真实回归。正是在这一意义上 ,《何典》在颠覆经典的同时 ,自身也成为了经典。  相似文献   

6.
鲁迅小说的代表作《阿Q正传》和《祝福》的一个重要文学成就表现为两者是完美的合璧之作。小说中的主人公阿Q与祥林嫂分别是封建社会男性民众和女性民众的代表人物 ,两者交相辉映 ,具有整合封建社会民众生存状态本质和民众国民性本质的意义 ,开掘出鲁迅小说社会批判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部小说史料专集,鲁迅校录《小说旧闻钞》常常被视为《中国小说史略》的副产品。然而两书之关联,不限于分别承担小说史料和小说史论之职能,一起构成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研究体系。在《小说旧闻钞》的校录和出版过程中,鲁迅对史料进行了大幅度的删减,将杂乱纷繁的史料整合为一部系统的史料专书,有意借助史料承载并呈现自家的小说史观,作为小说史料专书的《小说旧闻钞》由此获得了独立的学术价值与生命力。该书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小说史料读本,成为小说史的另一种书写方式,与《中国小说史略》《唐宋传奇集》一并构成史料、史论与文本相结合的完整的中国小说史研究体系。《小说旧闻钞》不仅是《中国小说史略》的史料准备,还成为后者学术思路的延展。以小说史观为引领,史料也成为一种方法。《小说旧闻钞》和《中国小说史略》在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研究体系中体现出互为因果的共生关系。  相似文献   

8.
寻找理想和现实的和谐——铁凝小说创作心路历程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铁凝近作青苹果画和小说《世界》的母亲梦发人深省,上溯《哦,香雪》以来的小说创作,可发现她的心路历程:《哦,香雪》中充满温馨的理想世界——《玫瑰门》中恶梦般的现实世界——《笛声悠扬》中苦难记忆与少年悠扬笛声的较量——《对面》对爱的能力的重新寻找——青苹果与对满树青苹果的渴望——《世界》展示的现实和理想的和谐。铁凝终于寻到现实与理想和谐的世界,具有了大涵大度的强健心灵  相似文献   

9.
佛教地狱思想对鲁迅影响深刻,在其作品中对《目连救母劝善戏文》、《玉历至宝钞》和《何典》等典籍屡有提及,鲁迅以地狱比类人世间,在行文构思中对地狱多有借鉴,对地狱“无常”亦有所考证。因此,“地狱”对理解鲁迅及其作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男权封建社会中,由于受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封建伦理道德的束缚,女性不仅丧失了自由,而且失去了尊严。文言小说《画皮》刻画了画皮与陈氏两位性格迥异的女性形象。虽然她们的经历遭遇不同,对待世事的方式各异,却共同体现了在封建社会作为女性的悲哀,由小说《画皮》也可见男权与女权的斗争。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古代小说史上 ,《红楼梦》是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得最好的一部作品。这部小说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盛衰兴败的典型概括和深刻描写 ,艺术地再现了当时封建社会生活的内幕 ,反映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它不仅以其表现封建末世阶级斗争的政治主题而突破了以往小说的传统 ,而且在艺术形象上突破了当时才子佳人小说“千部一腔、千人一面”的状况。现就《红楼梦》的语言艺术成就 ,谈谈几点看法。一小说善于通过对平凡的日常生活的精心提炼和反复的细致的描绘 ,逼真地再现出各式各样人物的本来面貌。如第三回林黛玉抛父进…  相似文献   

12.
中国封建社会到了清代康雍乾三朝,虽然一度呈现出“太平盛世”的景象,但却掩盖不了日益没落的事实。一些有识之士已经敏锐地感到了这种“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现象的存在。诞生在这一历史时期的小说《歧路灯》虽然没能揭露和批判封建社会的弊端,但它在为挽救日益没落的封建社会寻找灵丹妙药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歧路灯》是作者为扭转封建社会走向衰败的命运而开出的一剂药方,但由于小说是一部封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到清代,产生了两部纪念碑式的高峰作品,一部是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百科全书的长篇小说《红楼梦》,一部则是“用传奇法,而以志坚”(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一书而兼二体”(纪晓岚语)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这两部小说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达到了中国古典小说发展的高峰。《红楼梦》的地位已确定无疑,而对《聊斋志异》的地位则虽有人论述,但至今认识并不统一。中国小说的渊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神话传说(如《山海经》);演至六朝,而为志人志怪;唐人作传奇文;而进至宋代,一方面,志怪及传奇文日…  相似文献   

14.
论《金瓶梅》的讽刺艺术李金善《金瓶梅》作为一部世情小说,真实地记录了中国十六世纪封建社会的人情百态,暴露了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心灵的扭曲和社会心理的巨大变化。在真切的描绘中,作者经常使用讽刺手法加深批判的力量,讽刺手法的大量运用是《金瓶梅》艺术成就的重...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南宋的“讲史”和“说经”话本的著名艺人及代表作品,分析了如《五代史平话》、《问答录》等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点及其走向,指出它和小说、说铁骑儿话本同样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城市商品经济的产物,而在我国小说发展上理应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是两百年来为人们所称道的小说。全书结构严谨,穿插复杂,所描绘的人物达四百多人,这在世界文学作品里,确是罕见的。 《红楼梦》所以能够成为传世之作,原因很多,最主要的是对于腐朽的封建制度的揭露;对于封建伦理的控诉;对于虚伪奸诈的人事关系的鞭挞,从而为读者描绘了一幅封建社会多姿多彩的画卷。这样,《红楼梦》也就成为我们今天认识中国封建社会一个特定历史阶段的一面镜子。 马克思曾说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给我们提供了一部‘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又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里,特别是到封建社会后期,上层人物对戏曲小说等文艺作品,大都十分卑视,或是从表面上贬低它。从中央到地方政府的法令,直到士绅的社会舆论,每每不分青红皂白,一律予以排斥和严禁。《晋书》以稗官小说入史,这类书还非文艺作品,已难免后肚之讥,至于以后李贽、袁宏道等人以《西厢》、《水浒》与《左传》、《史记》并列,那就受到程朱门徒公开而肆无忌惮的非议了。晚明通俗小说作家冯梦龙提出小说对人的启发,可以“为六经国史之辅”。他的目的还是为警世着想,从封建的角度为小说戏曲等通俗文学爭一席之位,但这一点也不为当世所容,甚至被目为离经叛道之辞。  相似文献   

18.
试论明清人情小说的因果报应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因果报应,原本是佛家用来解释世界,说明世界上的一切关系,并以之支撑其宗教体系的宗教理论。这种理论认为世界上的一切均由各种各样的因果关系构成,而人的任何思想和行为,都必然地会导致相应的后果。这当然是带有浓厚宿命观念的唯心主义理论。因而许多批评者对明清人情小说中普遍存在的此类因素一律加以否定。但却失之简单化。综观明清人情小说,因果报应思想的具体存在大致有以下三种情况。其一,作者的主观意图是借助小说的因果报应思想说教,其中不同程度地反映出人情世态,如《续金瓶梅》和《醒世姻缘传》等。前者主要以吴月娘…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存在主义为参照体系观照小说《最蓝的眼睛》,反映了美国黑人的痛苦生存状况。面对荒谬的世界和毫无意义的生存,存在主义的反英雄以各种方式为荒谬现实提供了创造性的张力,成为人类尊严、绝望抑或逆来顺受的源泉。  相似文献   

20.
析布思的小说伦理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们所交的朋友——小说伦理学》是美国当代著名批评家布思的一部重要论著。布思小说伦理学的理论基础是亚里士多德和芝加哥学派的学说。布思根据作者、读者、作品和世界四方的关系阐述了他对小说伦理学种种问题的观点,并把它们运用到批评实践之中,从而形成了他的小说伦理学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