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双宾语结构,是指一个动词后面带有两个宾语。两个宾语中一般是一个指人,一个指事物。指人的宾语,一般紧接动词之后,是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叫近宾语或间接宾语;指事物的宾语,一般在近宾语之后,离动词较远,是动作行为支配的对象,叫远宾语或直接宾语。  相似文献   

2.
浅析英文"比喻"与"拟人"的修辞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学好英语,必须掌握一定的英文修辞.英文修辞方式丰富多彩,比喻和拟人是常用的两种修辞手法.比喻是利用事物之间的相似性,不直接说出某事物,而用另一具体的事物作比方来表现原事物.拟人赋予动物以人的特征、思想和活动,或将无生命的东西比作有生命的东西,从而将原事物表达得更加生动、深刻.  相似文献   

3.
Personification(拟人、人格化)是把人以外的物当作人来描写,把原来只适用于人的动词、形容词、名词或代词等用于写物,赋予它以人的行为动作或思想感情,这种修辞手法语言形象生动,寄情于物,借物抒情,意境新颖,感染力强。无生物、动物、抽象概念均可拟人化。  相似文献   

4.
拟人化写春     
模仿点 拟人化仿写。比拟可以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种。拟人是借用人具有的动作、性质,移植到一定事物,从而可以看到事物有了人的特征。拟人的修辞方法,可以使语言形象化,增强表达意义和抒发感情的力量。 典范文原型 春 □朱自清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 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 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 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 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 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 的 。 桃树…  相似文献   

5.
英语动词过去时表示时间方面、真实性方面或心理方面的距离。当英语动词过去时形式所表示的动作或状态发生在说话时间之前时,这是时间距离;当英语动词过去时形式所表示的动作或状态与说话时间同时发生或发生在说话时间之后时,这是真实性距离或心理距离。从这个意义上说,英语动词过去时态的实质就是"距离性"。  相似文献   

6.
英语的被动语态是主动语态之对,它具有突出动作的承受者。行为者不明确或礼貌措词隐晦行为者,或使句子更有条理等作用,因此被广为使用。例如: 由于被动语态在英语中使用广泛,所以稍懂英语的人都熟悉它的结构,即由助动词be+动词的过去分词构成。但并非含被动意思的都非用被动结构不可,有些情况不用被动结构也含有被动之意。下面列举几种情况: 一、有些动词在作谓语时,形式上用的是主动结构,但却含有被动的意思。这类动词用  相似文献   

7.
意义决定形式,形式反映意义。英语的不定式和-ing在英语中作同一成分时的区别是由不定式的主观性和-ing分词的客观性决定的。主观性意义指说话人或施动者对所指的动作含有主观看法或主观设想:如计划、打算、安排、设想、决定等;客观性意义表示所指动作的具体内容或实际发生的事:如经历、经验、事实、客观存在等。此外,我们还需要对限定动词的类属进行区分。限定动词按照其意义也可分为主观性动词、客观性动词和中性动词。主观性意义的谓语动词选择不定式,客观性意义的动词选择-ing分词,中性动词选择两者意义上区别不大。这种语义上的契合关系也证明了主观性意义和客观性意义是英语不定式和-ing分词的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8.
英语动态动词的词汇意义李文芝英语动词按其词汇意义可分为动态动词和静态动词。动态动词亦称为动作动词。本文仅就动态动词谈谈它的词汇意义。根据其动作是否包含任何终点或界限又可分为有限动词、无限动词和双重词义的动词。一、有限动词有限动词也叫非持续性或非延续性...  相似文献   

9.
从语言类型学视角看,英语和汉语在句法上分别是偏重形合和意合的语言。受时间一维性原则的制约,在一个英语句子中,在某一时间位置如果有多个动词表达相关动作(同时发生或先后发生),就只有一个动词(并列动词除外)具有时体等与时间信息有关的句法特征,其他动词则通过名词化或非限定形式来消除与时间信息相关的句法特征;汉语的动词在句法上也受时间一维性的制约。研究发现英汉语中的限定动词与非限定动词的对立在本质上相同,在句法表现上不同。此外,对比分析了英语动词名词化过程的连续统和汉语名动词的相似点,更好地揭示英语-ing分词、动名词和动词派生名词的本质和汉语名动词的本质。  相似文献   

10.
英语句子倾向于多用名词,汉语则倾向于多用动词。由于英语中的名词优势,句子多呈现出静态,而汉语的动词优势往往使句子呈现动态。动词与名词使用频率不同是英汉句子动静态差异产生的最主要原因。英汉句子动静态的差异体现了英汉两种语言的本身的结构特点,也体现了英汉民族认识与反映事物的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讨论了景颇语中的分化名词。所谓分化名词,是指从古景颇语的名动转类词中分化出来的名词。名词分化的具体做法是在名动转类词的前面添加一个实语素,构成一个单纯的复合名词。前加语素一般与名动转类词所表示的事物或动作行为有着密切的联系,能够反映景颇族人眼中分化名词所表人或事物的本质特点。名词分化的速度并不一致,现尚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层次上。  相似文献   

12.
“数 度量 个体名词”结构在所指事物的个体数量上存在歧义现象,同一个异质个体事物名词分别加个体量词与度量词时存在有不同的语义变化,加度量词时表示的一定是人类领域意义上的同质“个体性”事物的类,侧重事物的属性。这种语义变化的制约性因素来自于度量词与个体名词两方面:前者从空间属性角度对事物“类”的计量分割,与度量词使用中的“利益原则”,造成了个体名词与之搭配度量词时所发生的一系列语义变化;而后者三个不同层次上的语义特征“[±有生]”、“[±个体同质]”、“[±属性突显]”,制约了个体名词内部次类同度量词的搭配选择,并由此给个体名词进行了下位划分。  相似文献   

13.
“数+度量+个体名词”结构在所指事物的个体数量上存在歧义现象,同一个异质个体事物名词分别加个体量词与度量词时存在有不同的语义变化,加度量词时表示的一定是人类领域意义上的同质“个体性”事物的类,侧重事物的属性。这种语义变化的制约性因素来自于度量词与个体名词两方面。  相似文献   

14.
在被宋人视为诗中六经的杜诗中,以自然万物为主要描写内容或意象的“生态诗”很多。这类诗不仅可以使人“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而且使人真切地了解其时生物系统中人与物,物与物,人、物与自然、社会环境所构成的和谐或不和谐的生态状况。“山鸟山花吾友于”,杜甫生态诗以物人相通的浓浓人情味,细腻的描写与精妙的对仗等,给人们展现了物物相容的和谐的生态美。  相似文献   

15.
名词按照意义的不同可以分为具体名词和抽象名词。两者在语法功能上体现出较多的差异和不对称,如对量词选择的不对称、受副词修饰的不对称、自身配价的不对称和在"VP的N"结构中体现的同位和非同位的不对称等。这些不对称,究其根源,体现出具体名词和抽象名词在典型性上的不同,具体名词是名词家族的典型成员,抽象名词是非典型成员,其功能有向动词和形容词游移的倾向。  相似文献   

16.
名词作临时物量词的认知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时物量词多来自名词,名词作临时物量词与认知机制有关,主要表现在:实体事物的量的认知基于事物不同的空间性;名词的空间性的认知,影响名词作临时物量词;对于空间性不定或没有的事物,其空间性的认知则利用隐喻或转喻,从而认知它的量。  相似文献   

17.
中国历来就是一个重人情的社会,尤其是在人情关系型的传统农村社区,人情是村民之间进行交往、建立关系的主要依据和准则,礼物则是交换的载体。婚礼中礼物交换不仅规范人们行为、促进人际关系的社会支持功能,还能在物质和精神方面裨益人们,使公众感知和承认生命周期中的重大决定——婚姻关系的社会维系功能。  相似文献   

18.
日语中的"形容词移动"现象根据动词的特点可以分为"变化动词句"和"功能动词句"两类。可以实现移动的形容词多局限于描述某物或某事的形态、色彩、程度等外在状态,这些形容词和它们所修饰的名词构成的词组,在句中充当主语或目的语成分。形容词实现移动后所产生的修饰关系为状态修饰关系或结果修饰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中国历来就是一个重人情的社会,尤其是在人情关系型的传统农村社区,人情是村民之间进行交往、建立关系的主要依据和准则.礼物则是交换的载体.婚礼中礼物交换不仅规范人们行为、促进人际关系的社会支持功能,还能在物质和精神方面裨益人们,使公众感知和承认生命周期中的重大决定--婚姻关系的社会维系功能.  相似文献   

20.
彭燕郊诗歌创作从整体上体现出内容上的博大精深和艺术上的精彩纷呈.他总是在追求不断开拓新的诗歌表现领域,总是在探索新的艺术可能,他对传统诗歌意象的继承、运用也达到了炉火纯青.文章从文本出发,试图对他诗歌的“大地”意象进行梳理.全文从思想内容上把他诗歌的“大地”意象归为三类:赞美、歌颂大地或大地上的人与物;感叹大地上的人与事;抒发其他情怀.文章用大量文本实例予以探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