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秀丽 《阅江学刊》2013,(4):148-148
《源氏物语》是11世纪日本女作家紫式部撰写的长篇小说,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写实小说,被誉为日本古典文学的高峰、日本的《红楼梦》。世界各国学者都曾对之展开深入研究,成果甚为丰硕。中国学者在研究此书时,往往与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金瓶梅》与《红楼梦》相映照,或就西门庆、贾宝玉、光源氏分而论述;或从情欲的相悖、伦理的撞击、审美情趣等方面与西门庆、贾宝玉进行比较研究;或从性格特征、情感观念、爱情命运、  相似文献   

2.
谢清果  杨芳 《阅江学刊》2016,(4):129-137
布勒和伯克恩德提出的人际欺骗理论认为,欺骗在人际交流中占据很大比重。《红楼梦》中"茗玉雪下抽柴"故事中,刘姥姥的编造正是一种策略性欺骗行为,她操控着谈话进程,不断满足贾宝玉的期望;而贾宝玉之所以痴情受骗,主要是因为他心理存在"真相偏见",完全沉浸于故事情节之中而忽视刘姥姥的肢体语言。人际沟通中当克服"真相偏见"和"谎言偏见",注意谈话者的非言语表现,不要轻易透露自己的期望。  相似文献   

3.
评《废都》的艺术模仿潘承玉可以说,《废都》是一部以作者自己的一段精神生活即“心灵真实”为基础,用艺术想象为粘合剂,组接了《红楼梦》、《金瓶梅》、《百年孤独》等中外名著的某些成分,艺术上简单模仿的一部当代小说。第一,结构和主题指向上模仿《红楼梦》。首先...  相似文献   

4.
孙超 《求是学刊》2016,(4):124-131
《金瓶梅词话》的创作、抄刻与晚明江南士风有非常深密的关系,将二者放置在侨易视域中考察会有一些新发现。所谓"侨易"即因"侨"而致"易",强调精神或物质在位移中发生交感、质变。由此观之,《金瓶梅词话》的创作是晚明一个很典型的侨易事件,它侨用《水浒传》、《西厢记》、话本小说、日用类书、史书及其他各种文字材料,交感易变为"通大道"的艺术杰构;抄书—刻书与嗜酒—好色是晚明江南文人生活的重要内容,抄刻《金瓶梅词话》满足了他们的实际生活需要;江南文人在晚明突破"穷"—"达"二元框范形成的求"通"之士风乃是《金瓶梅词话》侨易事件生成的深层原因。因此,《金瓶梅词话》承载着晚明文人趋新求奇、追求自由等与近代接轨的精神密码,而现当代的"金学"热正导源于此。  相似文献   

5.
淫虽一理意则有别--西门庆与贾宝玉之"淫"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天河 《学术交流》2002,(3):118-122
明代小说《金瓶梅》中的西门庆与清代《红楼梦》中的贾宝玉 ,在中国古代小说史中乃至整部中国文学史上都是“天下古今第一淫人”的艺术形象 ,但二者的思想与行为表现却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前者为疯狂占有一切的“皮肤滥淫之蠢物耳” ;后者为“天分中生成一段痴情” ,被“推之为‘意淫’”。从明清纲纪不张的时代特点等方面进行考察 ,他们的出现决不是偶然的、孤立的。  相似文献   

6.
《求是学刊》2017,(4):112-119
"箱笼"是明清小说中的常见器具。其出现,一般缘于叙事话语"再现"生活真实的需要。由于与女性相关的文化符码(如服饰、陪嫁、内闱等)大多涉及"箱笼",故其在以女性为中心的情节场面中出镜尤为频繁。在《金瓶梅》一书中,"箱笼"不仅是"再现"古代女子生活常态的普通物象,也不止作为满足叙事现场真实感的道具存在,而是同人物的生命轨迹紧密关联,与叙事结构、人物塑造有机结合,在观照女性命运、构造情节场面、塑造人物形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成为《金瓶梅》女性书写中一个重要的"功能性物象"。  相似文献   

7.
夏薇 《创新》2014,(3):98-103
《红楼梦》的传播、接受史是一个文学史上的奇观,而"题红"、"咏红"诗则是奇中之奇。题咏之中,还有一种集句诗也令人刮目相看。尤为难能可贵的是,有人竟以诗中难度最大的七律体集成130首大型组诗,雍容华贵地歌咏、评说小说《红楼梦》,而且别出心裁地以书中次要人物香菱为见证、象征与线索,写得扑朔迷离、含蕴厚重、哲思悠悠、气象万千。这就是新发现的红楼梦》评论中诗评的力作——《甄女词》。  相似文献   

8.
最近有人发感慨说:“今天所有文学刊物都有讨论《红楼梦》的文章,独无一字提《金瓶梅》。”“连它是《红楼梦》的渊源,没有《金瓶梅》就不可能有《红楼梦》这一点,也无人知道了。”①的确,长时期来,对于《金瓶梅》本身以及它对《红楼梦》等的影响,几乎无人进行深入研究。究其原  相似文献   

9.
《求是学刊》2017,(6):114-120
从文体上看,《五柳先生传》一文是陶渊明模仿正史《后汉书·逸民传》以及嵇康《圣贤高士传》而创作的传赞类文体,不可能是陶渊明的"自传",最多可以看作陶渊明之"自况"。《五柳先生传》中的"五柳先生"是陶渊明主要以扬雄为范本,有意塑造出来的作为自己人生楷模的一个理想人格。由此,海外汉学家基于《五柳先生传》乃陶渊明"自传"前提下得出的相关研究成果,以及由此出发得出的关于中国自传文学特性之研究成果,也有必要做认真的辨析与合理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
马理 《浙江学刊》2003,(2):214-219
《金瓶梅》在语言上存在着大量抄引前代和同时代各类作品的现象,其中以《水浒传》和《西厢记》最为突出。但是,这种抄引是什么性质,有什么文学意义,在现今的文本艺术研究中是一个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本文以巴赫金对话思想为立足点,借助现代语言学、小说修辞学方法,认为文本内与文本间存在着一个多层次结构的讽刺性语义关系,这种艺术关系可用“讽刺摹拟”术语来描述。  相似文献   

11.
《社科纵横》2017,(2):149-153
英国浪漫主义经典诗作《古舟子咏》中"老水手"与"婚礼客人"之关系恰如其分地影射了作家与欣赏者之关系:诗作开篇处"老水手拦住婚礼客人",诗中"婚礼客人对故事的反映"及结尾处"婚礼客人的感悟"等情节中均有相关影射。而中国文论经典《文心雕龙》,尤其是《知音》篇中的相关理论,正好为此提供了理论支撑。因此,笔者可以从新的视角来挖掘该诗所揭示的柯勒律治的诗歌创作观点;同时品评以柯勒律治为典型的作家的思想感情及其作品可能引起的欣赏者共鸣与反映。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由于受英语世界的影响,国内学界认为德文版《工具理性批判》是英文版《理性之蚀》之德译本+霍克海默的"战后文集",或者说,它就是霍克海默的"战后文集'。实际上,德文版《工具理性批判》就是英文版《理性之蚀》之德译本;而英文版《工具理性批判》与德文版《工具理性批判》没有任何关系,它不过是霍克海默"战后演讲录音",即"1949—1969年笔记"之选集。换言之,英文版《工具理性批判》是一部"伪"《工具理性批判》。  相似文献   

13.
杨彬 《求是学刊》2016,(4):116-123
《金瓶梅词话》对于前代以及当代流行的各种文艺作品的仿拟是极其普遍且复杂的,文言中篇传奇小说《贾云华还魂记》就是其仿拟对象之一。在研究者指认出的诗词仿拟的基础上,笔者首次查证了《金瓶梅词话》在小说情节层面对《贾云华还魂记》的仿拟,及其同时对《西厢记》和其他一些文言小说的仿拟,由此揭示了《金瓶梅词话》"多层仿拟"的写作方式,进而发现它在这一写作方式之下形成的文学趣味的转向。追寻《金瓶梅词话》对此类小说的仿拟效果,不仅能呈现出多层仿拟的文学意义,还可为我们深入地理解这部奇书的若干难题提供重新解读的契机和别样的视角。  相似文献   

14.
孙丘克 《阅江学刊》2014,(6):109-119
《金瓶梅》以五大意象群为其叙事结构的基础:宗教意象群具有形而上的地位,统摄了小说劝世意图与叙事结构的对称效应;心理意象群具有张本作用,预示了人物命运的大体走向;时间意象群具有推进作用,形成了人物和家庭命运发展的大致时序;空间意象群具有写实意义,呈现了人物关系和场景发生的典型环境;人物意象群具有核心地位,承载了主人公及其家庭由暴发至没落的完整过程。《金瓶梅》的叙事完全打破了此前中国长篇小说的单线型结构模式,构建了《金瓶梅》的综合立体叙事结构,充分表现了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以及人物性格的生成和发展,成为《红楼梦》的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15.
《社科纵横》2018,(2):122-126
《概论》课与《纲要》课在内容上在客观上有一定的交叉。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整体性来看,两门课程的内容交叉现象有其必然性,交叉内容是两个具有高度相关性的主题在各自内容体系中的呈现。从互补性来看,《概论》课侧重于"论",《纲要》课侧重于"史",两门课具有衔接优化与契合融会的可能。这种可能可以通过教学内容的优化、教学实施的整合来实现。在具体做法上,可尝试安排同一教师对相同班级讲授两门课程;在授课时间上,两门课程应尽量做到同步开课。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中国小说史的两座高峰,《红楼梦》与《金瓶梅》都以描写世情见长,但在审美观念上,二书又大异其趣:一为时代悲剧,一为人间喜剧。《红楼梦》旨在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所以将大观园既写成封建时代的王道乐土,又写成人性人格的黑暗王国。那里演绎着青春的悲歌,也造就了一位将“护法群钗”当作毕生事业的悲剧英雄贾宝玉。《金瓶梅》意将人生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所以其关注铜臭与淫乐相长的世界,卑贱、卑微、卑劣构成了一幅百丑图,也昭示出作者对自我毁灭者的冷嘲热讽及苍凉无奈。两部作品都以主人公出家作结,反映了创作者“到头一梦,万境归空”的思想,但产生这一思想的原因是不同的。作者从人生境遇及思想文化素养等入手,分析了二者虚无思想的支点与落点,并以蹊径独辟、新旨迭涌的文本分析提供了丰沛的论证。  相似文献   

17.
吴林 《生存》2020,(13):0220-0220,0227
自从《红楼梦》成书以来,对《红楼梦》中的婚姻问题就一直讨论不休,主要体现的就是究竟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木石前盟”好,还是贾宝玉与薛宝钗的“金玉良缘”好。因此就出现了 “挺林”和“挺薛”的争论,而在大学《中国古代文 学》的教学过程中,这个问题是无法避免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钱澄 《阅江学刊》2013,5(2):115-125
“皮肤滥淫”、“意淫”是两种相互对立的对于女性和两性关系的态度与方式。皮肤滥淫的本质是动物本能异化,意淫则体现了人文精神。西门庆属典型的“皮肤滥淫”,而贾宝玉则是“意淫”的代表者。《源氏物语》的主人公光源氏的身上却同时兼具“皮肤滥淫”与“意淫”两种特征,呈现出了人性与兽性的纠结:贾宝玉的禀赋,西门庆的行为。这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光源氏自始至终都处于这一对矛盾带来的痛苦、榜徨与困惑之中。促使源氏最终由西门庆向贾宝玉转化的是《源氏物语》的女主人公——紫姬。源氏对紫姬的感情逐渐地向爱情转化、发展,但这个过程非常艰难曲折,紫姬的死让他幡然醒悟,完成了人性的救赎。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研究中"忏悔"说为人熟知,此说产生于清代,20世纪前半叶一度流行,目前,仍有信奉者。"忏悔"说宣扬《红楼梦》是曹雪芹的忏悔录,它的前提是承认《红楼梦》为曹雪芹的自传,此说的立论、依据、论证存在显而易见的错误。  相似文献   

20.
论《金瓶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继《三国志演义》和《水浒传》之后,《金瓶梅》差不多和《西游记》同时问世。现存的最早一个版本《金瓶梅词话》,刻于一六一七年(万历四十五年)。它的写定当在一五四七年(嘉靖二十六年)之后,一五九六年(万历二十四年)之前。据书前欣欣子序,作者是兰陵笑笑生。这个兰陵笑笑生可能就是《宝剑记》的作者李开先。但是许多情况表明,兰陵笑笑生之于《金瓶梅》并不象曹雪芹之于《红楼梦》那样纯然是个人创作,而更象罗贯中、施耐庵之于《三国志演义》、《水浒传》那样的关系,是在艺人说唱——词话的基础上写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