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桥梁和中介,是学生间交往或职场成功的润滑剂。对于职场新人来说,只有与他人准确、及时地沟通,才能建立起牢固、长久的人际关系,进而在同学间的交往或职场中左右逢源、如虎添翼,最终取得成功。在现代社会中,不善于沟通将失去许多机会,同时也导致自己无法与别人进行协作。本文通过对沟通定义的解析,对常见的沟通障碍的分析,最终提出有效沟通的技巧。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数字媒体、微信以及微博这三大非常典型的新型媒体为考察对象,对于人们在现实中交往时的人际关系,和新媒体在人与人之间构建的网络关系进行了分析和对比,发现在新媒体的不断冲击下人际关系面临的问题。新媒体的不断普及,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交往的深度和思维,人们在交往过程中的主体价值逐渐淡化,弱化了人们之间的情感表达,人们传统的人际关系也因此受到了影响。  相似文献   

3.
现代社会呼唤绿色人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人说过,世界上最复杂的东西不是原子弹、氢弹,不是中子、电子、质子,也不是电脑互联网,而是人与人之间的微妙关系,也就是人际关系。所谓人际关系,指的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通过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而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家庭、学校、单位、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人们须臾离不开人际关系。不仅人的一生都要和人际关系打交道,而且,人际  相似文献   

4.
在群体中与他人交往,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之一。个体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获得承认、友爱和归属感,同时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进行社会化,认识自己,形成自我概念。正如马克思指出的:“人们是自己的观念、思想等等的生产者。但这里所说的人们是现实的,从事活动的人们,他们受着自己的生产力的一定发展以及与这种发展相适应的交往(直到它的最遥远的形式)的制约。”马克思这里所指的交往,包括了个人间的精神和物质交往。这就是说,受  相似文献   

5.
公共关系学与心理学密不可分,一切公关活动都把着眼点放在人的心理上,因为公关活动的开展主要通过影响人们的心理去赢得公众。因此,公关人员也要研究人们的心理,把握人们的心理活动,这样才能更有效的开展公关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讲,心理学是开展公关活动的利器。  相似文献   

6.
青年人的人际交往,是建立人际关系,以实现各自的心理活动的交流和促进双方互助、事业发展的手段。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自己,也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青年人的直接交往,常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若交往者脾性相投、志趣相近、能力互补,那么,彼此交往心理上能够互容而产生亲切感,容易建立和发展友好诚挚的关系。这种交往有利于青年个性社会化,往往别人的思想情感传至本人之后,经过分辨、思索和实际生活的检验,并在与他人直接交往的进程中  相似文献   

7.
西方文化中的"尊敬"是指对人表示谦恭、礼貌与理解。而在中国文化中,"尊敬"的理念根植人心,拥有更为丰富的表现形式,是孔子思想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那么,在中国社会中如何尊重他人,并赢得他人的尊重昵?  相似文献   

8.
人际关系的测试与改善□荒林人际交往的目的在于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交往过程中,我们首先要考虑他人的态度对我是友善的,还是怀有敌意的。这种接纳或拒绝的态度,制约着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通过了解或测量这种态度,即可摸索到人际关系的状况,从而为我们努力改善...  相似文献   

9.
萨特认为匮乏造成了人物关系异化,并且这种异化会通过匮乏作用由物传导到人,进而造成了人际关系异化。人只有在否定他人中才能肯定自我,每个人对于他人来说都是非人,因而产生了人际关系冲突与纷争等外在表现。在社会结构深刻变革的今天,消除异化,需要丰富物质财富供给,帮助人们树立理性需求观,加强心理疏导,构建新型"人我式"人际关系格局,使自我从"为自我存在"还是"为他者存在"的迷茫和焦虑中跳脱出来,走向自我与他者和谐的"人我共在"。  相似文献   

10.
人的交往活动很复杂,包括经济活动、政治活动、文化活动、社会活动、人事活动等等。组织与公众、组织与组织在各个方面与各个层次发生各种关系,进行各种交往,有公开的或秘密的,有书面的或口语的,有组织的或私人的,有友好的或冷淡的,有合作的或对抗的等等。这一切都离不开语言,语言是思想交流的工具。语言的作用与影响既表现在公关活动的全部过程中,又表现在公关活动的各种结果上。可以说,公关语言对公共关系的建立、调整、改善与变化产生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学习社会心理学能够更好地把握与人交往的原则、尺度,其中的一些理论原则对我们的人际关系有很好的指导作用。人际吸引水平的增减原则,能告诉我们如何给他人留下较好的印象,如何一直与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它还告诉我们一个人际交往的误区,并不是始终如一的对某人好就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在与人交往中,你是否是疑心重、戒心重的人?要知道,有很强的疑心,戒心是你不信任他人的表现,而这种不信任正是你人际交往的大敌。 如果缺少对他人的信任,即使你的交往技巧十分高超,在他人面前也只能获得最初的好感,久而久之,人们总能察觉你是一个戒心很重的人,自己所说的每句话都可能被你怀疑。也许你这样做只是出于习惯。并无恶意,但给别人的感觉却是,和你在一起时他的人品和道德总是遭到质疑。长此下去,你和他人的交往必然很难顺畅进行,更不要说建立真正的友谊了。 适度的信任,是友谊的催化剂,不但能令他人感到温暖,也能…  相似文献   

13.
礼者,敬人也;仪者,仪式也。礼,是对人的尊重,仪,是礼的表现形式。因此礼仪就是指律己敬人的行为规范,也就是按照礼的要求来节制和规范人的行为。律己敬人的关系是则是通过律己,达到敬人的效果。伴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全面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礼仪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学习礼仪教育可以正确地引导大学生的学习、交往、沟通和求职,正确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材。因此,在大学生中开展礼仪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人与人接触中有多种情绪,叫做氛围。这种氛围是由当事人的心绪撞击、交际的内容与交际中的特定时境三方面和谐统一而形成的,是人际交往中人的思想情意与周围环境的有机交融的产物。人们在一定的氛围中交际,特定的氛围又给人以感染、激励或抑制。创造和谐美好的氛围为开展公关活动所必需。我以为,和谐美好的氛围在我们的生活、交往中  相似文献   

15.
蒋晓雷 《职业时空》2008,4(6):89-90
领导的本质是一种人与人的关系,领导是一个领导者对被领导者施加影响的过程。所谓影响力就是一个人在与他人交往中发生影响和改变他人心理及行为的能力,而权威则是由权力和威信构成的总和。领导干部非权力因素影响力主要是通过领导干部的言谈举止、以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核心能力、知识素养、心理素质和对人们的情感,形象地渐进地影响人们。  相似文献   

16.
正如比尔·盖茨所言:“互联网将改变我们的一切”。的确,网络时代的今天,人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娱乐休闲等都发生或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电子邮件、网上购物、网络电话、网络寻呼、网上交友等越来越普遍地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之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互联网使人们可以充分、及时地在一定区域内甚至是全球范围内进行信息交流。然而,在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里,有相当一部分人由于忽视了一个“礼”字,或者礼节不周,或者无“礼”取闹,而被对方拒之门外,以至于陷入尴尬的境地。在现实社会的交往中,人与人…  相似文献   

17.
人类的社会性在本质上决定了每个人都必然会直接或间接地同其他人发生这样、那样的联系,每个人都需要他人的支持、配合与帮助,这种人们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就是人际关系。人际关系作为组织中一个必不可少的要素,对组织的发展进步具有深远的影响。本文以组织行为学为视角,揭示组织中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分析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个人的人际交往观念。  相似文献   

18.
《现代交际》2005,(8):26-26
人生中很多成功的获取都来自于良好的人际关系,而良好的人际关系来自良好的交往,但因世人存在着许多冷漠与虚伪.使—些人在交往中不断受到挫折,承担了不少压力,最后心灰意冷,产生了懒得交往的消极心理。大学校园是我们人生走向成熟的第—站,我们常常在挫折中受到伤害.因此,以良好的心态面对消极心理在以后的交际生活中至关重要。以下是可能出现的各种“消极心理”分析及我们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在我们与他人的交往中,当 遇到不利情形或处于颓势 时,如果能够洞幽察微地利用他人的恻隐之心,就有可能促使对方改变态度,从而从不利境地中脱身出来,占得上风,并在交际中争得主动。 最容易让人动恻隐之心的,当首推有血缘关系的人际关系了,因此,利用天然的血亲关系,激发对方的恻隐之心,就有可能改变自己的处境。北宋有个叫党进的太尉,一天从宫府回到自家住所,一眼看见儿子被赤裸着身子捆绑着跪在庭院的雪地之中。一问,才得知是儿子得罪了祖母,太夫人一怒之下给了孙子这样的惩罚。党进见状自是心疼不已,二话没说便脱掉衣服,…  相似文献   

20.
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心理关系。正确地认识人际关系,理解其理论与特点,有助于我们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现在所处的人际关系中所存在的不足,并尽自己的能力予以改善。本文将以人际关系为核心,以人际关系的概述、人际关系的原则及如何调改善我们的人际关系为主要内容,逐个阐述与人际关系相关的内容,使我们充分地认识人际关系并用到实际生活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