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袁世凯是近代颇有争议的历史人物。他在清末主张废除科举制度,倡导新式学校教育,建立了地方教育体制,凭其社会地位为清末教育脱离旧的轨道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清末教育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2.
以经学闻名于世的清末史学家孙诒让,与俞樾、黄以周合称"清末三先生",是古文经学出色的后殿.当清末风云变幻之时,他以敏锐的洞察力发现中国文化发展的走向,并倾力从事教育实践.具体考察他的学术实践和教育实践有助于我们了解其对中学和西学的基本态度,体会他置身于西学这种强势文化汹汹而来的时代中的种种挣扎与无奈,并可由此一窥中国传统文化在应对外来强势文化上的弱势与其内在张力.  相似文献   

3.
吴汝纶与京师大学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汝纶是清末著名的教育家,担任京师大学堂总教习并赴日本考察教育,是他个人教育生涯中的辉煌一页。本文较详尽地介绍了吴汝纶受任总教习的曲折过程,以及他为了寻求近代教育的真谛,东渡日本悉心考察,为中国近代教育制度建立有筚路蓝缕的肇基之功。  相似文献   

4.
清末民初鼎革之际,蔡元培致力于废除封建主义的教育制度,奠定了新式教育制度的基础。他是清末民初商务印书馆教科书营运方针转变的重要倡导者、实践者。以商务印书馆为实践阵地,蔡元培致力于近代教科书的规范与普及,是商务印书馆早期教科书事业的领导者、筹划者、参与者。蔡元培与他同时代的知识分子视教育为救国之本,怀抱"教科书不革命,教育目的终不能达"的理念,逐步实现了教科书从舶来品到中国化的转变,将教科书变成了普及知识、启蒙国民、改造社会、复兴民族的重要武器,展现了近代知识分子的责任与担当。  相似文献   

5.
1902年吴汝纶赴日本考察教育,写成《东游丛录》一书,为清末新学制的建立提供了蓝本。访日期间,他关心中国留日学生并且主张聘请日本教习。吴汝纶在教育方面的努力为中国教育近代化做出了贡献,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孙诒让作为清末的一位著名经学大师, 他在文字训诂学上的成就得到了学术界的高度评价。但迄今很少有人把孙诒让作为一个有影响有成就的教育家,对他的教育活动和教育思想进行系统的研究。事实上,孙诒让的毕生活动可以甲午战争为标志,分作两个阶段。甲午战争前,他以经学上的成就扬名海内。甲午战争后,他受梁启超、黄绍箕等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影响,认为他多年潜心研究经学“刍狗已陈,屠龙无用”,深悔生平所习“与现时不相应”、毅然放弃“矻矻治经生之业”,转而走上教育救国的道路,成为清末著名的教育家。  相似文献   

7.
清末民初,著名实业家周学熙积极倡导实业救国,在教育、实业、财政方面均有建树,过去人们一般认为他的发展是袁世凯及北洋集团大力扶持的结果。文章试图通过对清末民初周学熙创办教育、实业和执掌财政过程中与袁世凯交往的考察,分析周学熙多次被袁世凯重用的原因,旨在探析两人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试论盛宣怀教育救国思想产生的缘由及其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盛宣怀不仅是清末洋务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也是近代中国教育的奠基者之一。在"西学东渐"思潮的影响下,他开始意识到中国社会的变革不能仅仅停留在经济领域,中国要走上自强之路,还必须对教育和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根本性的改变。他对中国教育的贡献,丰富了其一生的辉煌。  相似文献   

9.
冯桂芬教育思想述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冯桂芬一生长期从事教育活动,有着丰富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他有力地抨击了清末腐败的科举制,提出了改革科举考试的种种方略。他的教育思想更为可贵之处是,他站在时代的前列,在继承经世致用思想的基础上,为振兴中华进行着艰难的探索,主张全面深入地学习西学和借鉴西方教育,而这些教育主张又处处可见其爱国热忱和民族精神。冯桂芬的教育思想对洋务教育具有开创作用,对维新教育则又产生了先导影响,从而开我国近代教育之先河。  相似文献   

10.
张百熙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他重视教师培养工作,主持京师大学堂期间,积极从事教师教育实践,参与制定的清末"新学制"章程为教师队伍的建设提供了制度化的保证,这些举措对近代教师教育有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对当前我国权证市场认沽权证的客观数据的计算,认为认沽权证存在部分认沽权证价格逆势而动与正股价格的联动性弱、价格远远高估、溢价率偏高、时间衰减不正常的怪象。文章选择了5只不同产业的认沽权证,将其价格与其标的股票价格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通过实证分析认为目前我国权证市场,认沽权证价格与各自标的股票价格间的传导机制并不健全,导致认沽权证价格的非理性波动。最后,文章对上述怪象进行了解释,并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西方文论本土化进程中,从最初的译介、理论应用和实践到理论创新,叙事学本土化最为重要的成就,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其一,提出了多维度的中国叙事学的学科方向,其中赵毅衡提出的广义叙述学甚至第一次建构出其诗学框架,意味着叙事诗学理论进入一个全新境界。其二,中国学者提出了新的叙事学方法论,其中赵毅衡提出形式文化批评论主张深入文化深层探讨叙事形式问题;申丹提出的读者细读法可以解决叙事学在文本阐释的有效性问题;其三,中国传统叙事思想的整理初见成效,中国传统叙事思想在赵炎秋和董乃斌等的努力下呈现出整体的历史样貌;其四,中国叙事学的空间意识个性已经发现,杨义对中国叙事学的早期构想可以为后来者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13.
唐代关于结婚年龄前后共有两次立法,这两次立法均是以诏令的形式出现的,但婚龄的立法规定在内容和性质上却有很大的不同:第一次更多的是强调义务,第二次则是确定一种资格。从实施状况来看,唐代关于婚龄的立法规定,在社会生活中得到了较好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提高高校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路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高校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必须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约束与激励机制;把师德建设放在首位,加强对青年教师培养;与时俱进,强化对中青年教师培训;高度重视师资梯队建设,切实发挥骨干教师头雁作用;加强团队学习,积极构建学习型组织。  相似文献   

15.
试析《商君书》的移民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形成于战国后期的《商君书·徕民篇》是先秦时期移民思想的集中体现和发展完善 ,它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双重性的移民目的 ,第一次对移民活动进行可行性分析 ,同时还第一次明确提出鼓励移民的优惠政策 ,这些思想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古代移民理论。尽管由于时代条件的限制 ,这些思想未能付诸实践 ,但却对后世移民活动产生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本质的看法,目前我国学术界尚存争议,有的强调教师教的活动,提出教师主体论;有的强调学生学的活动,提出学生主体论;也有的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提出了主体"互动论".本文试图从传播学的角度出发,在传播与接受的过程中,探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  相似文献   

17.
女性犯罪并非仅仅主体为女性的“男性犯罪”,从一开始便呈现出与男性犯罪相异的“轨迹”。以往的研究者对犯罪行为的研究多进行单维研究,或注重分析犯罪主体的个体因素,或注重分析社会变迁、流动诱发女性犯罪行为的作用,很少有研究者将犯罪行为放在一个动态、综合的因素体系中进行考察。本文试图将女性犯罪置于一个社会关系的综合体系中予以分析,以期把握女性犯罪所异于男性犯罪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由于求真和求善的侧重不同,古希腊哲学家认为智在德前,智慧为四德之首,而孔子则强调仁在智前,仁者三达德之首。孔子所说的仁者与智者乃是道德境界不同的两种人。从人类社会的大背景来看,仁者与智者追求的价值目标及采用的手段有明显区别,各自扮演的角色不同,但都对社会发展产生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50年代后期,毛泽东提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刘少奇在深入进行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如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它丰富和充实了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  相似文献   

20.
改革大学物理实验 加强创新能力培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石,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把创新人才的培养摆在重要的战略位置上,文章针对实验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从多方面提出了改革措施,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