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4 毫秒
1.
东汉班固的《汉书》最早提及《黄帝外经》,但是此书在此后却未曾出现,而且传言此书被焚毁.综观历代文献记载,可以发现一些关于《外经》的线索.到了近代,《外经微言》一书出现在世人面前,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对于此书,世人也存在大量疑问,因此有必要考察传说中《外经》的源流,以明了其中原委.  相似文献   

2.
《逸周书》是一种很重要的古书,但长期以来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此书在《汉书·艺文志》已有著录,作《周书》七十一篇,言系“周史记”,列于《尚书》诸家之后。颜师古注引刘向云:“周时诰誓号令也。盖孔子所论百篇之余也。”许慎《说文》引用则称之为《逸周书》。凡此都可说明,当时学者认为此书与《尚书》有某种关系。虽然如此,《逸周书》的地位在过去历史上究竟不能同《尚书》并论,直至清末《书目答问》列之于古史类,反不如《汉志》之在《六艺略》。历代研究注释此书的也不多,于晋孔晁注后,惟有《王会》一篇多有学者讨论,书中其他部分几乎无人顾及。清代乾嘉学风兴起,才有卢文昭、王念孙等家陆续加以整理。道光时,朱右曾著《逸周书集训校释》,堪称集成之作。随后又有朱骏声、俞樾、孙诒让,以至刘师  相似文献   

3.
《水经注》的歌谣谚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经注》一书,除了它在地理、历史、考古、民俗、文献、目录、碑版等方面的学术价值以外,由于它的文字生动,语言丰富,所以在文学上也有很高地位。唐朝诗人陆龟蒙诗:“山经水疏不离身”,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诗:“嗟我乐何深,水经亦屡读。”说明他们对于此书的爱好。当然,他们对此书的爱好,绝对不是乾嘉学者的热中于考据,而是对此书在文学上的欣赏。我在拙著《论郦学研究及其学派的形成与发展》一文中已经述  相似文献   

4.
《水经注》成书于公元 6世纪初,到《隋书·经籍志》始见著录.隋代编纂类书《北堂书钞》已经引用了此书内容,唐初类书《初学记》摘钞《水经注》的文字更多,此外如《艺文类聚》、《文选注》、《史记正义》等,也都引及此书.但这些都不能作为对《水经注》一书进行研究的例子.尽管《唐六典》已经把此书内容说得非常清楚:“桑钦《水经》所引  相似文献   

5.
《十八春》是张爱玲第一部长篇小说,成书于1950年。作者以笔名梁京在《亦报》上连载了一年之余,1951年11月即由《亦报》社出单行本,遂在社会上广泛流传下来,此书也是她所写字数最多的一部长篇小说。1968年,作者将《十八春》的内容删改后重新定名为《半生缘》,在《皇冠》杂志、香港《星岛晚报》连载。  相似文献   

6.
[摘要]《西域遗闻》是成书于清乾隆前期的一部西藏方志著作。从著者陈克绳的经历及书中资料下限来看,是书最后编撰成书是在其嘉定府知府任上,材料的收集主要在其任打箭炉同知及之后。此书在编撰及资料上尽管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但编撰者将此书成书之前已有的两个体系的清代西藏方志合一,并大量利用新刊行的《明史》资料,反映了清代西藏方志的发展,也使此书在清代西藏方志中具有重要地位。此书中的部分材料为编撰者亲历及耳闻目睹所得,在西藏研究及川滇藏区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人天宝鉴》是一部佛教笔记体著作,此书在内容上广收儒释道三教和禅教律三宗先德尊宿之言行,在编纂手法上则采取案例筛选和文本剪裁的方式,以此来支撑和印证佛教融合理论.此书是佛教融合理论在禅宗文献领域的一次初步实践,不但标志着融合思想的论证策略发生了转向,也意味着其发展层次步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8.
《北里志》记载了中和以前长安城平康里的歌妓生活,是后人了解唐代青楼及娼妓的重要的历史资料。此书开后世《青楼集》、《板桥杂记》等描写青楼类作品之先河。此书虽是一部笔记小说,但人们可以从中管窥唐时长安士子生活的某些情状,并了解诗歌创作及传播的某些方式。与此同时,唐末社会环境、风俗习惯等也在《北里志》中有着诸多真实的记载。  相似文献   

9.
钱曾《读书敏求记》作为清代一部非常重要的私家目录,对后世影响甚大。《四库全书总目》对此书多有批评,对《读书敏求记》名目、编次及考证三端指摘其未当之处甚备。《读书敏求记》著录不当之原因,多是因钱曾未详考其所著录之书本末而妄下己意所致,亦可以得出《四库全书总目》对此书的评价大致准确。《四库全书总目》对此书的批评,有助于更加客观地认识此书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0.
前不久,我有幸读到王锺陵教授的两本文学创作集,即2005年出版的《台北的忧郁》和《太阳的葬礼》,眼界大开,深为佩服。《台北的忧郁》是大陆第一部写台湾题材的长篇报告文学。不仅如此,其调查报告式描绘原生态的富赡翔实,其山水风情散文式的诗情画意,在报告文学作品中,也都具有创新的意义。因为《文艺报》等报刊已经为此书刊出了评论,拙评对于此书就从略了,本文专谈诗文集《太阳的葬礼》。《太阳的葬礼》开卷也是一篇报告文学:《香港印象》,写得大气而优雅,作者对香港的观察十分仔细,分析也深刻,在结构安排上,又颇具匠心:全文三个主要部分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