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从理论上讲和谐可以通过正义和超越正义两种方式来实现.虽然在直观上超越正义的社会、相互关怀的社会似乎是更加和谐的社会,但在现代社会只有正义的方式才能保证和谐,超越正义反而会导致压迫、带来不和谐.  相似文献   

2.
正义观念是以人的理性对自然和社会必然性不断进行超越作为基础的,其发展逻辑事实上经历了由德性正义到契约正义、经济正义,再到社会正义的发展历程。通过不同历史境遇的人类对各自所处时代之现实非正义的批判和理想正义的构思,基于经济计算的个体与整体、政治与法律等各类冲突也不断变迁和获得新的解决。  相似文献   

3.
正义问题一直处于西方政治哲学、社会哲学以及伦理哲学研究的显要地位。赫勒认为,以往的正义观主张的是静态的正义,造成了正义的伦理维度和社会政治维度的分裂。在赫勒看来,正义的最终目的是要超越正义,回归多元的善良生活。  相似文献   

4.
陶钟灵 《求是学刊》2008,35(2):89-94
美国宪法将正义的理念冠于宪法之首,中国古代法文化以"和谐"为追求境界."正义"与"和谐"构成了现代立宪国家宪法的价值基础.宪法的价值的实现,景根本的是在立宪阶段构建起完整的正义观与大和谐观,然后在行宪和司完过程中实现正义,从而有力地推进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和谐、国际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宪法的现代性的实质是在对东、西方的法文化进行辩证否定,并在整合正义与和谐这两种价值的基础上,实现宪法的理性化和道德化.  相似文献   

5.
王秀华 《唐都学刊》2006,22(3):14-19
正义之所以为正义而有别于纯粹利他主义和纯粹利己主义之处在于:正义的条件性,即一个人遵守正义之规范以他人对正义的遵守为前提和条件,正义不是最高,但是最好。同时,作为道德命令,正义又必须是无条件的,即每个人都必须把正义作为义务而绝对遵守,不论其他人是否也能做到。条件性和无条件性同为正义的两面。这样矛盾着的两个方面得以并存有赖于条件性的转移和超越。只有高于正义,才能实现正义。慈继伟在《正义的两面》一书中所表达的这一正义观,对推进当前中国的道德建设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政治哲学和政治社会学的视野中,分配正义是关于社会是否公平和公正地对待每一个成员的权利与需要的理论问题,也是涉及社会的主要制度和政治、经济的安排能否促进社会的有序和谐发展的政治议题.人类社会是一个分配的体系,各种社会物品,如权力、财富、机会、收入、职位等如何在社会成员之间合理公平地分配,如何使人们的利益和负担的分配更有利于社会公正秩序的建立,构成了所谓的分配正义问题.而一个社会秩序的良好和有序与否,从其基础条件来看,就在于人们能否按照某种公正的程序平等地获得其社会生活必需的那些社会物品.就此意义而言,分配正义的问题是稳定与和谐的社会秩序的基础,一个建立起良好秩序的社会就是一个形成了公正秩序的社会.探讨分配正义理论的发展,将使我们对分配正义问题对构建和谐有序社会的意义产生更为理性和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社会正义是和谐社会的基本要义,制度正义是构建社会正义的基础,而法律正义作为最根本的制度正义就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制度基石.和谐社会离不开法律正义,应该依靠法律正义来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依靠法律正义来保障和谐社会的实践,依靠法律正义来引导和谐社会的发展.在和谐社会视域下,立法正义、守法正义、执法正义与司法正义成为实现法律正义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8.
生态社会主义抓住社会正义问题并将其作为分析生态问题的重要方法论,揭示出生态问题的本质是社会正义问题,而资本主义制度的非正义性是产生全球生态危机的根源。将社会正义与生态正义结合起来,从政治正义、经济正义和文化正义等方面构建人与自然和谐以及人与社会和谐的公正的社会主义社会,才能最终解决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走向公正社会。生态社会主义的社会正义价值观,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公平正义理论,对认识生态问题的成因以及有效解决生态危机具有积极意义,但是其内在的理论缺陷,注定其与科学社会主义还相距甚远。  相似文献   

9.
为了适应建设和谐社会的社会发展目标的要求,当代中国法的正义观应当在一些重要方面作必要的调整和转换.本文以在计划经济时代的阶级正义观和在当前盛行的效率正义观为参照,提出了当代法的转向的立足点和基本方向,即应当超越阶级至上主义的正义观、经济效率正义观、国家主义中心的正义观、权责中心主义的正义观等.  相似文献   

10.
所有权是政治哲学的重要范畴,是理解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性依据,也是破解马克思正义悖论的关键概念。洛克将劳动确立为所有权的根据,实现了劳动和所有权的同一性,奠定了近代社会的正义信念。黑格尔在洛克劳动所有权思想的基础上通过“贱民的反抗”揭露了以资本主义所有权为基础的市民社会正义的虚伪性。黑格尔的思考推动马克思从具体的社会经济关系出发考察资本主义所有权的实质,进而揭露资本主义的剥削本质。马克思正义观的理论特质在于通过对资本主义历史进程的梳理,考察了劳动和所有权从同一到对立的转变,揭示了在此过程中渗透的资本所有权对劳动奴役的非正义性,由此揭露资本主义鼓吹的自由、平等和正义的伪善本质,要实现实质正义必须超越资本所有权实现劳动正义,重建个人所有制。  相似文献   

11.
戴雪红 《浙江学刊》2007,(6):206-210
对性别正义的强调是当代西方自由主义的女性主义所关注的中心议题。本文力图探索自由主义的正义原则对现在中国的妇女权利和利益不受侵犯,以及和谐家庭、家庭正义的建构所具有的积极意义。当今中国迫切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是,一方面,如何将性别正义的概念整合进女性主义的政治学或女性主义的伦理学的框架内;另一方面,深入分析家庭不和谐的原因和性别正义缺失的根源,以便为构筑和谐家庭和家庭正义提供社会对策。  相似文献   

12.
廖志军 《唐都学刊》2007,23(6):55-57
虚拟社会是一个在网络空间产生并由各种网络实体构成的新的社会形态,是现实社会在虚拟空间的"表象存在"。虚拟社会正义的实质是权利与义务的合理平衡,它包括制度的正义与制度实践的正义两方面内容。制度的正义即是制度的合理性,是制度的正义性的考量,它指制度在建立时是否依据了正义原则,是否被赋予了公平、自由的正义属性;制度实践的正义即是制度运行的正义,它是指制度所确立的正义原则是否得到了广大社会成员的赞同与支持,制度在实践中,是否坚持了正义原则,是否实现了制度得以建立的正义伦理基础。在当前纷繁复杂的虚拟空间,探讨虚拟社会的正义问题,为虚拟社会树立正义的航标,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米勒的正义理论挑战了包括罗尔斯等自由主义政治哲学中坚持单一正义原则的各种学说,倡导一种"社会情境多元正义论"。这一理论根据社会情境具体的实践需要,采取具体的正义原则的方法分析了三种关系模式与三种正义原则的对应关系;在如何实现社会正义的问题上,米勒重视结果正义,但同时主张要保证程序的公平;面对全球化和文化多元主义的挑战,米勒提出了社会正义追求应采取的两手对策。米勒的多元正义理论拓展了正义理论的研究空间,为21世纪正义理论的探索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但其理论因缺乏世界历史视野而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诺齐克与罗尔斯之争的关键是权利与公平的角逐.罗尔斯坚持作为公平的正义,认为正义即平等,分配正义是扩张政府权力勾销社会差别,实现普遍原则.诺齐克强调正义理论的个人权利基础,坚持权利的神圣不可侵犯性,分配正义是持有正义.在我国社会经济转型时期,考察诺齐克与罗尔斯关于正义的角逐,正确理解分配正义理论,解决分配领域的矛盾具有重大的理 论和现实意义.社会主义社会的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权利和公平并非绝对和唯一的正义原则,尊重权利,坚持公平是影响经济快速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社会在最大限度尊重以劳动和其他合法形式为取向的收入公正的同时,也必须强调政府的服务和补偿功能,这是构建和谐社会所要求的分配原则的内在规定性.  相似文献   

15.
分析学派马克思主义者对于马克思正义观的理解,或者持“马克思反对正义说”,或者持“马克思赞成正义说”.然而这两种看似对立的观点及其论证方式,却受制于共同的前提性错误:将马克思复杂、具体的正义思想内涵抽象化为单质性的、抽象同一性的静态逻辑.事实上,马克思的正义观是一个具有以“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为理论硬核的复合结构,包括本体论承诺、历史科学评判、法权制度分析、意识形态揭露、道德标准建构、特定场城论战等等既相互关联又各有所指的层次.只有从这一复合结构出发,才能厘清马克思正义观的全貌,超越分析学派论者非此即彼的思想分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平正义观的建构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6.
罗尔斯的<正义论>(A Theory of Justic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1)是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哲学著作之一.这部著作讨论的是一个社会的制度秩序,即国内正义.而他的新著<万民法>(The Law of People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9)讨论的是各种社会之间的制度秩序,即国际正义.  相似文献   

17.
社会正义是社会价值体系中的核心内容,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人类世代追求的崇高目标和保持社会稳定的深层次基础.从社会正义的视角来解读以人为本,对于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周文华 《唐都学刊》2005,21(5):103-106
法的正义是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的统一。在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的关系上,人们传统上倾向于重实体正义、轻程序正义,甚至认为实体正义决定程序正义。实际上,程序正义具有独立于实体正义的价值,程序正义的独立价值应该得到足够重视,但又不能把程序正义绝对化。  相似文献   

19.
论程序正义的生存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序正义决定了法律制度运作过程和结果的有效性与稳定性,充分展示和保障了社会的基本正义.中国传统法律具有"重内容轻形式"的倾向,这种"重实体轻程序"、"重结果轻过程"的法律文化,使程序的地位被看得很轻,失去了独立的价值意义,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法律文化观念势必导致处于弱势地位的被裁判者、被管理者、被控制者失去了基本的人的尊严,沦为实现他人、社会、国家本身目的的手段.程序正义的真正价值就在于维护人的自由与尊严等人之存在的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20.
罗尔斯正义原则的现代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艳玲 《学术交流》2006,39(9):15-19
正义对一个社会至关重要。一个社会遵循正义的基本原则,可以使绝大多数社会成员都受益,实现社会的有效整合和社会的团结,保证社会的安全运行和健康发展。但是,什么是正义,怎样才能做到正义,不同的人会作出不同的回答。罗尔斯关于正义的两个原则———平等自由原则与差别原则和机会平等原则以及关于正义的两个优先原则———自由的优先原则与正义对效率和福利的优先原则对于我们理解现代社会的正义以及如何才能做到正义有重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