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郭大水 《天津社会科学》2013,2(2):69-71,134
近些年来,社会学成为热门学科,但随之也出现了泛化的趋势:什么样的社会现象研究都自称为社会学的研究,社会学实际上成了一门在多元范式幌子下丧失了学术规范的学科。改变这种状况,构建只对社会现象中"社会的"因素的研究体系,可称为"狭义社会学"。狭义社会学是一门经验性实证学科;"社会的"视角单一侧面性与视域贯通性是其研究对象;"询问—建构—反馈"是其基本的研究方法;对"社会的"理论自觉与方法揭示是其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2.
中国文论30年所经历的从"去政治化"到"泛政治化"过程,也是一个从"泛学科化"到"去学科化"的过程.在1980年代具有整体性的"向内转"所引发的"新学科"运动与"泛学科化"思潮中,文艺社会学学科重建工作尽管相对滞后但也取得了重大成就与进展;而世纪之交的具有"向外突"性质的"文化转向"所导致的"去学科化"取向,却造成了文艺社会学重建工作的中断或"悬置".作为文艺学和社会学之间的学科交叉,既可以有偏重于文艺一社会之学的"文艺社会学",也可以有偏重于社会-文艺之学的"社会文艺学";既可以有文艺学学科定位,也可以有社会学学科定位.无论是"文学研究"还是"文化研究",都可以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合适位置和发展空间.因此,对于当下中国文艺学学科建设与发展来说,建设具有"多维论"性质的文艺社会学现代形态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在法学、社会学、伦理学等相关学科领域,"未成年人"与"成年人"使用频率很高.与法学要求对成年人和未成年人做严格的年龄区分不同,社会学和伦理学侧重于成年人和未成年人的社会文化规定,因此,法学在规定成年人与未成年人时,强调其自然年龄界线;而社会学和伦理学则更多地强调其社会年龄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
行动者网络理论与超学科知识生产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社会学、知识社会学和科学知识社会学等学科通过考察科学活动和知识的社会本性,彻底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客观主义和理性主义科学观和知识观.实验室研究、行动者网络理论与超学科研究都证明了,我们时代的科学研究和知识生产必须通过各类异质的成分之间对话,通过科学家与社会利益相关者的对话和交流才能实现.实验室研究、行动者网络理论和超学科研究不仅表征了信息化、网络化和全球化的"大科学时代"的知识生产模式,而且也体现了存在论意义上的一种态度或世界观.  相似文献   

5.
对中国社会学来说,总结过去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把握现在、规划将来,以便更好地为当前和今后我国社会发展、社会建设、社会转型服务,为增进我国人民的福祉服务,为健康发展社会学学科服务.这也是我们中国社会学者,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的一种形式.而要正确把握现在、规划将来"理论自觉"就显得十分重要,也不可避免.在此我们想从费孝通先生的"文化自觉",特别是从理论自觉和文化自觉之间一般和特殊的关系入手来探讨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6.
以1840年为标志,中国进入了近代社会,开启了中国社会的现代性变迁和转型.20世纪初,随着西方社会学与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引入和传播,中国社会学也由此开始建构.中国社会学百余年发展轨迹显示,这一学科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发展和成熟起来、直面三大学术关系(即"中-西""古-今"以及"理-实"关系)的一门社会科学.可以说,研究和回答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种种实践问题,赋予了中国社会学独特的品格.在未来,中国社会学者将为推动中国社会进步、服务中国社会发展,继续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并在这一过程中淬炼"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社会学.  相似文献   

7.
现实社会中有关"荤段子"的"争论"体现了社会学的价值取向,而争论本身已经构成了事件的组成部分,社会学在这场争论中话语实践过程则体现出社会学价值取向与学科实践之间的悖论.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郑杭生的四个社会学理论--<社会运行论><社会转型论><学科本土论><社会互构论>的内涵、要义、特征,从一个侧面探讨了时代感、实践感和全球视野对于社会学理论的构建和更新的根本性意义,展现了郑杭生与"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的兴起,及其思想的推进与中国社会学步入成年期的内在关系,并对"四论"的学术贡献和发展前景给予了评论.  相似文献   

9.
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研究、发掘和写好中国社会学史是中国和谐社会建设"盛世修史"的需要,是中国社会学走向"理论自觉"的需要,是中国社会学在世界学术格局中"强益自我"位势的需要,同时还是一代社会学者对历史有所交代的需要.研究中国社会学史.要明确其内涵和外延.在内涵上,中国社会学史是学术进程的复合体:是学术发展史,也是思想更新史,是学科推进史,也是学说传播史,还是矛盾斗争史.根据中国社会学发展脉络的实际,其外延可界定为"中社会学"的框架范畴,既包含了小社会学,也包含了人类学的一部分、社会工作等多项内容.研究中国社会学史,应客观揭示中国社会学的历史进程,根据史料分析综述各学派学术观点,科学揭示中国社会学的成就与不足,把握治史的态度与原则.此外,还应注重对中国社会学史的使用和开掘:从已有的成果中寻找认识中国社会的方式和方法,发掘面对中国社会、反映时代精神的本质问题,对前辈认识中国社会的切入点进行追踪式的"再研究",传承前辈构建中国社会学的特有概念和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0.
郑杭生教授的三部著作<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的探索><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的拓展><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的应用>,最近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这三部著作共计250多万字,包含作者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发表的学术论文、学术报告和学术评论等,完整地反映了作者20多年的学术历程演进和学术思想发展.如三部著作的书名所示,贯穿其中的核心是建构中国特色的社会学理论,而书中阐述的"社会运行论"、"社会转型论"、"学科本土论"和"社会互构论",则使这个核心得到了充分展开.  相似文献   

11.
科学社会学是本世纪二十至三十年代出现,五十至六十年代逐渐形成的一个学科。本文就作者研究所及,对于科学社会学的一般问题和形成过程作简要论述,希望由此说明这个学科的性质、特点及主要研究内容,借以推动这个学科在我国的发展。 一、前历史的发展 科学社会学是社会学的一个分支。科学社会学和工业社会学、农村社会学、城市社会学、家庭社会学等等分支学科一样,是对于人类社会中的某一现象从社会学角度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2.
<正>时下,不少学者从"学科"的角度来讨论历史社会学,甚至明确使用"作为学科的历史社会学""历史社会学作为一个学科"的说法~((1))。在笔者看来,历史社会学是不是或者在多大程度上已成为一个学科,目前仍属需要讨论的问题。一 把历史社会学看作一个学科,首先以明确什么是"学科"为前提。从时序上看,"学科"是在现代社会条件下产生的概念,近代西方知识体系的分化对于"学科"观念的产生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古代尽管也存在"学科"的说法,例如北宋孙光宪在  相似文献   

13.
如果说中国这块改革开放的热土为中国社会学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最丰富的原材料,使其有了发展的"地利",那么"社会建设"目标的提出以及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对社会学的批示则为社会学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天时".  相似文献   

14.
无论对个人还是对社会来说,情感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有关情感的研究却长期停滞不前。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出现了"情感研究的革命",诸多学科纷纷在情感研究上取得了突破。古典社会学虽有重视情感因素的传统,但在后来的发展中,情感曾经沦为"剩余范畴"而受到系统的忽视。当代情感社会学的勃兴,既与相关学科条件的成熟有关,也是呼应了当代社会中情感问题日益凸显的趋势。本文首先追溯了情感论题在社会学中的曲折历程,接着探讨了现代性背景下影响情感现象的关键方面和机制,最后则尝试着从社会学的角度来探测中国社会目前的情感问题以及情感维度在社会建设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行政服务中心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行政审批改革的新生事物.近年来随着其进一步发展与完善,深层次的一些障碍逐步暴露.针对该问题,从组织社会学角度进行反思,探讨了"中心"建设在"法律制度""文化制度""观念制度""社会期待"四个方面存在的合法性制约.  相似文献   

16.
"冲突学"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一个新兴综合学科.该学科既具有社会学等学科注重实证方法和应用功能的特征,又充满对现实社会的宏观哲学思考.俄学者从研究当今社会冲突的各个领域和各种表现形式入手,对各种社会冲突现象的深层根源和解决社会冲突的方法和途径进行了探讨,其研究内容涉及冲突与矛盾的关系、社会分层理论与方法、暴力与非暴力、社会紧张度及社会和睦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从学科史的角度看,郑杭生的学术历程对中国社会学恢复重建和繁荣发展起到了里程碑式的作用.无论在诸如社会运行论、社会转型论及社会互构论等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的探索及社会学中国学派的创建方面,还是在社会学中国化的理论建构及实践方面,无论在对西方学术话语霸权的反思批判和社会学理论自觉方面,还是在对促进中国社会学学科融合与学科繁荣等方面,郑杭生的学术贡献都是巨大的.特别是理论自觉思想,尤为值得我们总结和学习,并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18.
东西方自有不同特征的学术和学科形态,如果只是简单地坚持学科的"西方中心论"立场,则必然不能深入了解中国学术发展和学科演变之真相。中国政治社会学研究的历史传统源远流长,中国学术传统中以阐释和研究儒家经典为内容的经学构成中国政治社会学的早期形态。随着"西学"的输入,后经中国学者长期的本土化努力,政治社会学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已经成为显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者直面艰难的学术环境和条件,不断推进中国政治社会学的发展,在此基础上逐渐确立了学科地位,但在学科性质、学科定位、研究的深度和持续性等方面面临着发展的困局,中国政治社会学仍处于学科发展的不成熟阶段。  相似文献   

19.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如何通过进一步的改革来建立起一种与市场经济体制相对应的社会体制、完成社会结构的转型、应对各种新出现的社会问题开始成为社会各界高度重视的理论和实践议题,社会学的学科发展也开始重新获得人们的密切关注.正像社会学界的同仁都在说的那样,"社会学的春天"已经来临了.  相似文献   

20.
信任研究的学术理路--对信任研究的若干路径的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代信任研究最先是从20世纪50年代由心理学路径开始的,它将信任理解为个人的心理事件,更多地关注构成"信任"的认知性内容和情感性特征.20世纪70年代以来,作为社会问题、经济问题和文化问题的"信任"愈来愈引发人们的关注和思考,形成了信任研究的社会学路径和经济学路径.社会学把信任看作是社会关系的一个重要维度,突破了只关注个体信任的心理学视域,使社会信任和制度信任的研究变得异常重要.经济学最初是从理性选择的经济分析出发研究信任问题,后来通过融合经济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社会文化因素开创了信任的经济-文化研究的路径.信任研究跨越学科的屏障和边界而呈现出一种多学科交叉互动的态势,这在社会学路径上和经济学路径上已有比较明显的表现,而组织中的信任研究在这一点上尤具代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