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与西方执政党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与西方执政党相比 ,有四个不同点 :在取得政权的方式上 ,中国共产党是外生党(革命党 ) ,西方执政党是内生党 (选举党 ) ;在执掌政权的方式上 ,中国共产党是全面执政党 ,西方执政党是部分执政党 ;在整合社会的方式上 ,中国共产党是权威党 ,西方执政党是权力党 ;在政党之间的相互关系上 ,中国共产党是合作型政党 ,西方执政党是竞争型政党。这四个不同点可以简要地归纳为一点 :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党 ,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执政党 ,而西方执政党都不具有领导党的属性。中国共产党只要尊重人类社会执政规律 ,尊重市场经济规律、政权运行规律和社会自身运行规律 ,就能够正确地领导国家与社会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相似文献   

2.
在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中国,执政方式特指的是作为工人阶级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和领导方式。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其本质,就是坚持和完善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相关联的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  相似文献   

3.
赵素兰 《社科纵横》2007,22(11):7-8
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今社会历史发展阶段对执政党的内在要求;从革命党上升为执政党,意味着党的执政理念、执政能力需要真正的转变和提高。我们的党还没有完全摆脱革命的思维,这样会使许多问题对立和激化,而新的执政理念则强调建设与和谐,这对于今天的中国来说尤为迫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党提出的一项新型的执政理念,说明我们党的执政理念、治国理念和治理社会的理念有了新的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通向和谐社会的发展道路是复杂而又曲折的,这需要执政党在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上下工夫。  相似文献   

4.
《社科纵横》2016,(7):21-23
随着由革命党到执政党历史方位的转型,中国共产党开始对执政规律和应对执政考验的探索。从延安毛泽东提出"民主新路",到西柏坡提出"两个务必"、"进京赶考",毛泽东的"赶考"思想引领我们党经受住了"糖衣炮弹"的进攻和权力腐蚀的考验。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节点,我们党要进一步解答好"历史周期率"命题,需要进一步拓展毛泽东"民主新路"加强民主监督,进一步弘扬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加强权力的制约监督,"把权力关进笼子",对于我们党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领导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政党社会属性变移的一个典型表现是政党由阶级性政治组织向阶级性与社会性相统一的社会政治组织的转变,以及由此所决定的政党组织和政党观念的日益开放.在此背景下,党社关系已经或即将出现如下重要转变:政党由以阶级为基础向以社会为基础转变;政党由强调阶级利益向注重社会整体利益转变;政党由社会控制向社会协调转变.当前中国的社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以和谐社会建设和社会民主为主轴的社会主义公民社会呼之欲出.面对这样的社会新局面,中国共产党宜在社会性向度上积极探索,适时进行执政方式的变革,形成以交互性为互信原点的新型党社关系.这对于执政党拓展执政合法性,提升自身权威,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作者认为,党的先进性是共产党的本质属性,坚持党的先进性是党赢得执政地位的政治前提和内在条件,是党巩固执政地位的根本保证;保持和增强党的先进性,是新时期执政党建设的根本问题。中国共产党只有按照党的先进性的基本要求,竖持从严治党的方针,充分发扬党内民主,突出从思想上建党,加强制度建设并完善监督保障机制,才能从总体、从内在增强党的肌体的免疫力、抵抗力和转化力,从而加强执政地位,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阐述了在中国进行民主选举的政治理念以及选举所采用的基本策略和思路。作者认为中国的民主选举的政治理念在于实现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选型,即通过选举使中国共产党从一个代表工农联盟的政党转变为代表全体人民的政党,从一个革命政党变为民主执政党。在这个背景下,民主选举要实现党的领导、人民民主和以法治国的统一。在此背景上,作者进一步指出,民主选举的具体制度安排要理顺党与国家的关系、党内民主和国家民主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试点推动基层直选,并进而推动全国人大代表的直选,从而加强中央政府的政治权威。  相似文献   

8.
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令人耳目一新,"三型"执政党建设对于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有着重要意义,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我党适应时代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的目标和要求。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有着各自独立的内涵和要求,但它们又是一个有机整体,建设"三型"执政党要注意把握它与"重视学习、服务和创新的政党"以及与西方的"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政党"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探求》2016,(6)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开展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从明确政治品牌名称开始,通过逐步明确政治品牌标识、不断丰富政治品牌内容、因地制宜拓展政治品牌传播,建构了包括视觉形象识别、行为识别、理念识别在内的政党形象识别系统,塑造了具有独特外在表征及内在意涵的政治品牌。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品牌建构过程,是中国共产党逐步为广大中国人民所认同、接受和拥护的过程,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资源的获取和强化过程,贯穿着客观性与主观性、阶段性与连续性、确定性与开放性统一等三大过程逻辑。  相似文献   

10.
主持人语:执政成效是对执政成果和执政效率的概括,它是执政党执政能力的集中表现,是能否长久保持其执政地位的重要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政党的兴衰成败。因此,尽管政党的性质、宗旨和奋斗目标等不同,但任何政党执政后,都希望以最小的执政成本获取最大的执政成效。政党的执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