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汉书》是汉代引《诗》较多的一部典籍。《汉书》引《诗》显示了《诗经》在以政治伦理为主的多种文化领域的认识价值和借鉴意义,又体现出“《诗》以正言”的《诗》学观念,并有助于理解其具体含义。考察《汉书》引《诗》可以为《诗经》研究开启一扇新窗。  相似文献   

2.
时国强 《唐都学刊》2011,27(3):121-122
在"前四史"中,《后汉书》的文学研究相对薄弱。《史记》以其纪传体通史的开创性以及司马迁的不幸而备受注目。《汉书》与《史记》有较多的重叠部分,《史记》《汉书》比较,或是"班马异同",已是老生常谈。《三国志》在《三国演义》的热潮下,也受到了相当的重视,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相似文献   

3.
《太平广记》是宋代初期结集的一部大型小说集,其中的作品绝大部分都是宋代以前的。本文要谈的是编辑这部书的意义和贡献,尤其是对中印比较文学的贡献。一、《太平广记》的成书宋朝平定天下以后,到太宗继位,定国号为太平兴国。当时的经济有所发展,于是朝廷着手编修书籍。据宋代学者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一:“太平兴国二年,诏学士李、扈蒙等修《御览》,又取野史、传记、故事、小说撰集,明年书成,名《太平广记》。”又据《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四二;“以太平兴国二年三月奉诏,三年八月表进,六年正月敕雕版印行。凡分五十五部…  相似文献   

4.
《搜神记》是一部用笔记体裁编写的志怪小说集,也是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代表作。原本已经佚失,后人从《法苑珠林》、《太平御览》等书辑录增益成今本。作者干宝,东晋时期文学家、史学家,字令升,河南新蔡人。干宝少年勤学,博览群书,好阴阳术数。晋元帝时曾任著作郎,累官到散骑常侍。主要著作有《周易注》、《周官  相似文献   

5.
赵棚鸽 《唐都学刊》2010,26(3):114-119
"孔子删《诗》"由司马迁提出,《毛诗正义》开始置疑,后世多有论说。《正义》总体赞成此说,但又认为孔子之前已有亡诗、今本《毛诗》部分篇目由太师及国史编定,古诗非皆由孔子删编。之所以出现这一现象,主要原因是《正义》延续前代成说、根据事实立论、反对司马迁等。它在唐代仍能被普遍接受,则是因为这一说法与其时孔子地位下降的社会思潮相吻合。  相似文献   

6.
杜志勇 《求是学刊》2016,(3):138-143
《汉书艺文志举例》是《汉书·艺文志》研究史上第一部全面总结义例的专著,摆脱了以往《汉书·艺文志》研究中所采用的随文注解形式,归纳出四十六例来讨论其体例特点,具有开创之功。所提出的称出入、称省等例早已成为《汉书·艺文志》研究的理论基础。然而,孙德谦为给后世编艺文者树立榜样,把班固推到史志目录义例制定者的位置上,附会之处就在所难免了。  相似文献   

7.
在台湾红学研究史上,林语堂的《平心论高鹗》是一本有影响、自成一家之言的红学论著,林语堂对《红楼梦》后四十回续书的真伪及如何评价的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认为《红楼梦》后四十回的作者是曹雪芹而非高鹗,高鹗只是依据曹氏残稿进行"整理补订"而非"续作"。他从"补"与"续"的内涵、《红楼梦》有无残稿散稿等方面论证曹雪芹写完了《红楼梦》全书,并针对胡适"首发后四十回高氏伪作之论"进行了驳论。  相似文献   

8.
王人恩 《社科纵横》2011,(11):93-98
在台湾红学研究史上,林语堂的《平心论高鹗》是一本有影响、自成一家之言的红学论著,林语堂对《红楼梦》后四十回续书的真伪及如何评价的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认为《红楼梦》后四十回的作者是曹雪芹而非高鹗,高鹗只是依据曹氏残稿进行"整理补订"而非"续作"。他从"补"与"续"的内涵、《红楼梦》有无残稿散稿等方面论证曹雪芹写完了《红楼梦》全书,并针对胡适"首发后四十回高氏伪作之论"进行了驳论。  相似文献   

9.
陶家骏 《阅江学刊》2011,(3):146-148
中华书局《汉书》点校本博采前人成果,汇集时贤之智,点校成果斐然。不过,由于该书卷帙浩繁,少数标点句读尚有可斟酌之处,兹录八则,略抒管见,以备刍荛之采。  相似文献   

10.
司马迁《史记》中"鸿门宴"一段文字是借鉴了陆贾《楚汉春秋》而写作的。因为《楚汉春秋》渗透了统治者的意志,"鸿门宴"所写并非真正的历史事实,具有创作痕迹。"鸿门宴"实质上是项羽和刘邦就关中地区统治权展开的政治会谈,项羽兵不血刃地得到关中,而刘邦得以保命。"鸿门宴"文字重点叙述刘邦集团,放在《高祖本纪》中更合适。  相似文献   

11.
甘肃古代传统民间小戏述论○武文甘肃古代民间小戏历史悠久。作为今天小戏的因素,在原始时期就已开始孕育了,那就是陇原先民们创作的原始歌舞。伏羲神话中就有关于乐舞的内容。《太平御览》卷九引《王子年拾遗记》云:“伏羲坐于方坛之上,听八风之气,乃画八卦。”八风...  相似文献   

12.
李成晴 《浙江学刊》2015,(2):123-128
题为陆游纂抄的《避暑漫抄》,自明陆楫所编《古今说海》刊布以来,历代学人皆以之为陆游的著作而加以引证研究,且迄今已有《全宋笔记》、《陆游全集校注》两种整理本。论文通过以《避暑漫抄》引录叶绍翁《四朝闻见录》一条材料为切口,论证《四朝闻见录》成书于陆游身后,陆游不可能纂抄及此,并进而对《避暑漫抄》全书的文献来源进行了调查,考明全书28则材料中有24则见于传世的唐宋笔记,《避暑漫抄》基本不改动地进行抄录,只是标注出处时以假乱真,或杜撰子虚乌有的书名。《避暑漫抄》实际是明人编纂的丛脞之书,为炫声价而伪托陆游,作伪者以陆楫的可能性为最大。然而书中史料非假造,所载"宋太祖誓碑"一事,极有可能也有宋代笔记文献的依据,可以作为一条宋代的真史料来引证。  相似文献   

13.
马理 《浙江学刊》2003,(2):214-219
《金瓶梅》在语言上存在着大量抄引前代和同时代各类作品的现象,其中以《水浒传》和《西厢记》最为突出。但是,这种抄引是什么性质,有什么文学意义,在现今的文本艺术研究中是一个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本文以巴赫金对话思想为立足点,借助现代语言学、小说修辞学方法,认为文本内与文本间存在着一个多层次结构的讽刺性语义关系,这种艺术关系可用“讽刺摹拟”术语来描述。  相似文献   

14.
黄觉弘 《唐都学刊》2005,21(6):30-33
清季以来,论者对《史记》征述《左传》的情况多有怀疑,特别是对《史记》本纪部分之《五帝本纪》、《夏本纪》、《周本纪》、《秦本纪》诸篇尤多诘难。在一定程度上,淆乱了对《史记》、《左传》及二者之关系的正确理解。《五帝本纪》叙说举十六族、去四凶事乃径袭《左传》文公十八年文。崔适则谓此节非司马迁所述,而乃后人窜入,并举“乖异者”五条以证其说。言似有据,而实诬谬。此节与司马迁属意之五帝序列相抵牾。《夏本纪》叙说刘累豢龙事本于《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周本纪》载事多参稽《左传》。《秦本纪》记穆公事多本于《国语》,而《左传》载秦穆公事迹亦详,故司马迁颇参用之。  相似文献   

15.
王升臻 《唐都学刊》2011,27(5):20-23
《大学》乃中国古代典籍名篇之一,原《礼记》中的一篇,其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思想。理学创始人二程称《大学》为"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至近代,孙中山先生赞赏《大学》中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修养目标和修养方法,认为这些都是"应该保存"的中国的"独有宝贝"。可见,继承和创新《大学》之德育思想,对于今天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德育,提高德育效益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清代学者黄承吉提出"扬雄《汉书》中不当有传"之说,张佩纶则贬斥《扬雄传》不伦不类。考察可知,二人所说皆有失偏颇。扬雄进入《汉书》与《汉书》的断限并不冲突,且符合《汉书》"非常之人"的立传标准。此外,联系《汉书》的成书过程及班氏父子的史学观点等因素,可推测《扬雄传》最早可能见于班彪《史记后传》,其后为班固《汉书》所采用。扬雄在《汉书》中受到殊遇,与班氏父子的私人情感有密切关系,亦体现了他们作为史家而兼文士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曾一果 《阅江学刊》2012,4(2):91-96
苏童在其以《妇女生活》为代表的小说世界中塑造了各种"叛逆女",却并不是迎合"妇女解放"思潮。侯咏在改编苏童小说的基础上,试图用电影《茉莉花开》打造一部符合女权主义思想的"女性启示录",但最终展现给观众的事与愿违,是一部杂糅、拼贴的"后现代主义"的女性故事。这样的一种拼贴风格或许正是当下中国影像文化的真实处境,缺乏真正的思想意识和艺术创见,许多影像产品只是不同思想观念的大杂烩。  相似文献   

18.
出土文献与《诗经》研究平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冬颖 《学术交流》2005,(5):151-156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与《诗经》有关的简帛古籍大量出现。阜阳汉简《诗经》残本,郭店楚简《缁衣》、《五行》等篇中引《诗》、论《诗》的内容,上博简《孔子诗论》,这些出土文献的面世解决了《诗经》学研究中许多重要的问题,对今本《诗经》的考释起了推动和补充作用,展示了早期儒家论《诗》传《诗》的风貌,印证了《诗》与礼乐文明的关系,丰富了《诗经》研究史,把《诗经》研究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潮。  相似文献   

19.
上博竹书《孔子诗论》与《诗三百》的经典化源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上博竹书《孔子诗论》从尘封的历史中现身以来,《诗三百》的经学化过程再一次受到关注,《孔子诗论》的出现为我们探寻《诗经》的经典化源流提供了有力的依据。春秋时代的礼崩乐坏推进了《诗三百》的普及,战国诸子的著作中引《诗》、证《诗》比比皆是,《孔子诗论》正是产生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孔子诗论》与先秦的用《诗》风气是密切相关的,而《毛诗序》与之是一脉相承的,所注重的都是《诗》的教化作用;《诗论》释《诗》与汉儒解《诗》的方式、内容、思想内涵又有很多差别,对《诗三百》走向经典《诗经》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曹崎明  马继明 《社科纵横》2010,25(5):120-121
在民间流传的各种《阿诗玛》异文中,利用不同的"叙事者"来形成变异。在叙述同一或大致相同的故事时,采用不同的"叙事者"来讲故事,从而形成各种异文文本的差异。各个文本中,频繁地使用"外显的叙述者",而"内隐的叙述者"基本上没有,这一现象出现的充分地反映出《阿诗玛》的异文文本的口传文学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