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英汉思维模式的差异给中国学生的英语写作带来了困难。在分析英汉文化思维模式差异对中国学生的英语语篇结构影响的基础上,通过调查发现EFL学生作文的篇章主题和发展模式受汉语思维模式影响较大,提出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文化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2.
语言是思维的外衣.英汉思维方式存在明显差异,而这种差异必然在英汉语篇上有所反映.对比分析英汉语篇之间的差异,对英语写作教学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向学生输入英汉语篇差异的有关知识,帮助学生用英语语篇思维模式来安排自己的文章,从而提高英语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3.
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语篇教学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途径。英汉语言上的差异导致了各自在语篇组织模式上的不同。分析英语语篇的模式,把握英语语篇谋篇布局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地学会分析语篇、理解语篇,更为有效地运用语篇模式进行阅读和写作,实现英语教学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美国英语和英国英语的主要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语是世界上最广泛运用和影响的语言之一。但由于地域、历史、文化、社会习俗等不同因素影响,当今英语已变成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并且它们各具有自身特点。本文重点介绍了美、英英语的主要差异。首先对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的起源与发展作了简单的介绍,并进一步较详细就英、美语在拼写、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进行了差异比较。从文中可知,英、美英语在拼写中较少部分词汇拼写不相同,且美语相对来说比英国英语简单。由于地域或文化传播的媒介不同,英、美英语语音差异较明显。英、美词汇差异主要有三种不同表现形式:同词异义,同义异词和特有词。英美语语法差异不大,其表达形式不同、意义却一样。通过本文介绍,英语语言学习者系统地了解英、美英语的主要差异后,能理解这些差异并进一步提高运用英语知识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英语写作是二语习得和外语教学的瓶颈,英语专业学生一般对英语语法、词汇能熟练掌握,但组织地道的语篇却困难重重。本文从英汉语篇类型对比分析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写作语篇负迁移的问题,找出母语语篇负迁移到学习者英语语篇中造成其文章在结构、连贯和风格上与目标语的差异之原因,并探讨其对英语写作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根据语料库语言学方法,以语法隐喻为视角,研究发现中国学生科技语篇中名词化手段的特点以及与英语本族语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中国学生动名词的使用率高于英语本族语者;不定式、派生性名词和名词性小句等名词化手段则低于英语本族语者。在概念隐喻方面,中国学生更倾向于使用动词、形容词和副词;在人际隐喻方面,中国学生对影响名词化手段使用的人称代词和情态动词的运用比英语本族语者多;在语篇隐喻方面,中国学生较少使用名词化手段建立主位-述位衔接,英语本族语者则较多使用这一手段。  相似文献   

7.
思维与语言相互依存,密不可分。思维体现于语言之中,语言是思维的主要工具。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思维方式,英汉语言思维方式的差异也广泛体现在语言使用中。这种差异使中国学生在英语学习时,常把汉语的思维模式和语言习惯迁移到英语表达中,对英语学习产生干扰。因此,在外语教学中,需要通过对比分析的方式,使学生了解英汉语言思维方式的差异同时培养其目的语即英语的思维能力,建构英语思维环境,从而有效防止汉语思维方式对英语学习的负迁移。  相似文献   

8.
为考察英汉句法异同对于英语写作中句法负迁移的影响,采用问卷调查和SPSS、Markin等软件分析的方法,基于学习者中介语理论对50名低水平高职英语学习者的句法负迁移语料进行偏误分析。研究发现:英汉语际句法对比教学比语内句法教学的效果更显著;但实验组实验前后句法负迁移频数差异不显著,而对照组负迁移频数上升。  相似文献   

9.
英汉思维模式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对我国大学英语写作的现状分析和对英汉语思维模式进行比较,探讨了英语民族与汉民族思维模式上的差异对英汉语篇结构的影响。在分析导致这些差异的原因基础上,从转变学生思维模式和培养学生的语篇意识入手,构建符合英语民族思维习惯的写作图式,以提高英语语篇结构能力,避免英语写作中的失误。  相似文献   

10.
英汉思维方式差异是跨化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而语篇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本通过分析英汉语使用思维方式的异质特征,探讨了英汉语篇组织形式与之密切相关的特点,以提高英语学习对英汉两种语言语篇结构差异的意识,从而培养学习的英语语篇组织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中华民族记忆中储存的古帝王是中华民族凝魂聚气的认同符号。彝族创世史诗对中华古帝王历史记忆的叙述,是在彝族与其他兄弟民族文明交流、文明互鉴过程中形成的。诸多古帝王谱系及其母题,可以通过源流考论梳理出清晰的关联性。彝族创世史诗中的中华古帝王叙事,由史诗歌手在丧葬仪式、祭天仪式、建房仪式、婚礼庆典等神圣场合世代传唱。这种传唱在族人中激起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意识,它既是一种认同记忆,也是一种认同资源,是充满智慧的史诗歌手从中华文化中精选出来的认同符号。此种认同资源的挖掘、保护和利用,在未来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进程中是十分有益的。彝族创世史诗不是封闭、自足的"原始性"传统,相关研究应从原生、交流、互鉴三位一体的高度出发。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有没有行政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流观点认为,"中国古代没有行政法".其实,从行政法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行政组织法、官吏法和监察法三方面对古代行政法作一简要分析,可以说明古代行政法不仅有,而且有许多理念、制度、原则值得现代行政法借鉴,我们应以史为鉴,形成古代行政法与现代行政法的互动.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长期盛行着"华夷之辨"的思想观念."华夷之辨"要求严格区分华夏族和少数族,夸大了二者的差别和对立.尽管"华夷之辨"的提出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历史合理性,但这一命题本身是错误的,其危害也是严重的."华夷之辨"观念的错误在于否认民族的平等性、民族的融合性和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融性.它助长了大汉族主义,肇始了闭关自守政策,直接导致了近代中国的落后挨打.  相似文献   

14.
契丹族是我国北方古老的民族之一。她曾建立了辽王朝。辽朝建立以前的契丹历史,史书记载或阙或略。由于史料不足,以至契丹族的创名,古籍中异说并存,成为辽史研究的纷歧问题。笔者将视野扩展到语言文字学领域,运用现代词典学理论,由字典辞书作者的时代推阐其所收单个字词指称对象的客观世界,发掘新的文献资料,为契丹创名再作考辨。  相似文献   

15.
在古希腊的神话系统中,第一代天神鸟剌诺斯是位非常重要的角色,而在东方古国腓尼基也并行不悖地流传着有关乌剌诺斯神族的故事。谱系和情节的相似导引出了在该二者间必然存在相互交流、彼此影响的论题。考古学研究证明,在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亚述一巴比伦创世史诗《埃努玛一埃立什》和小亚细亚一带古代赫梯人中流传的库玛尔比神话同古希腊的鸟剌诺斯神话存在着极其相似的对应关系。同时,希腊的宙斯、腓尼基的气象神、巴比伦的玛尔杜克作为乌刺诺斯神族的后续天神,在位格和神话形象上也都存在诸多相似、相近之处。上述种种,无不明证着在希腊神话和古代东方神话存在着交流互渗、彼此影响的互动关系,乌剌诺斯神族故事即为这种文化交流提供了明证。  相似文献   

16.
北朝民族关系在中国民族关系史上具有典型意义,学界已在民族融合、鲜卑与汉族的关系、北朝与周边民族的关系以及北朝不同时期的民族关系等研究领域,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但也存在如下一些不足之处:一是微观研究成果较多,但从宏观角度探讨北朝民族关系发展演变的成果较少;二是对具有指导意义的民族关系思想缺乏足够的重视;三是北朝民族融合的研究范围比较狭窄;四是研究着力不均.对北朝民族关系的研究还需要专家学者付出更多的心血,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力求取得更多的精品力作.  相似文献   

17.
河湟地区的回藏关系是我国、特别是西部重要的族际关系之一。历史上,河湟地区的回藏经济交往表现为"互补共生型"的特征。这种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互动,不仅促进了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边疆地区的封闭状态,为民族间的文明交流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辽宋金元时期是北方以至东北少数民族迅速发展,建立政权并形成强大统治力量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华民族共同进步、发展与繁荣的重要时期。辽金元少数民族的发展壮大,是由于吸收和借鉴了以汉民族为主体的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同时,这些少数民族也对中原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尤其是这些少数民族对祖国北方和东北边疆地区的开发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已经融合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就其对祖国历史的贡献表明,他们都是伟大的民族。  相似文献   

19.
中国朝鲜族的形成与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朝鲜族是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研究中国朝鲜族的形成过程,对于我们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以及巩固东北地区的稳定与和谐具有重要意义。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中国朝鲜族已成为我们民族大家庭的重要成员,其自我意识、认同意识和国家意识逐步形成。中国朝鲜族的形成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朝鲜族为开发中国东北边疆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中韩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依据邓小平同志倡导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探讨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作者认为,如果说社会主义有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之分,初级阶段的民族关系与高级阶段的民族关系所呈现出的应该是不同的表现形式。我国现阶段的民族关系并非完全意义上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故谓之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初级阶段。要真正实现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个漫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