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6 毫秒
1.
以“大学生信仰”为调查内容,采取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和集体座谈等多种形式进行调研活动。通过对调研结果进行的综合分析,总结出当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无神论信仰状况;探索出培养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无神论信仰的四个突破口;指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重视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无神论信仰教育;提出高校树立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无神论信仰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当代大学生有无马克思主义信仰不仅关系到个人的成人和成才,更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调查发现,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在马克思主义信仰上不同程度地存在信仰淡漠、理论淡化、思想驳杂等现象,泰文试图从政治、经济、文化及学校教育等方面找寻导致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的深层原因,使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时做到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3.
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是培育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关键一环,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有效开展离不开科学理念的指导与牵引.本文重点探讨了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三个科学化理念:由大学生成长规律决定的“在引导中成长”的理念;由信仰生成规律决定的“生活即教育”的理念;由沟通趋同规律决定的“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三大科学化理念相辅相承,它们共同作用于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4.
青年师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和命运。当前,在部分大学生中出现了信仰危机,针对这一情况,提出了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并结合重庆市开展的大学生"六个一工程"活动,分析了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在提升党对高校青年师生信仰吸引力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武汉地区高校大学生的信仰调查,着重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信仰态度、信仰结构、信仰选择力和信仰控制力进行分析,在准确把握少数民族大学生信仰状况的基础上,要以正确价值为导向,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教育;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增强信仰教育的实效性;加强实践体验,提升信仰教育的合力等.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科学的信仰,它代表了人类信仰发展的方向。在当代,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成为我国高校教育中亟待加强的一个环节。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存在着教师理论水平参差不齐、信仰教育内容枯燥单一、以及外部消极因素制约等诸多问题。针对现状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应该优化教师队伍、利用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相关部门要巩固网络阵地,从而使我国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更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国内许多学者积极探讨大学生信仰教育的路径选择,对做好新时期大学生的信仰教育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在众多的研究中,有些路径研究稍显薄弱.文章立足于这些不足之处,尝试探讨当代大学生信仰教育的新路径:在信仰教育过程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分层次进行教育;充分发挥教育的主阵地--高校的作用;加强社会对大学生信仰的教育和引导.  相似文献   

8.
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不仅关乎大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与成才,而且关乎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对青海省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的调查结果表明,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总体呈现积极、健康与向上的现状,多数能正确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信心,但马克思主义信仰意识不足,且在不同大学生群体中呈现出差异性,信仰缺失、迷失、功利化、空泛化、宗教化明显,这既有大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也与青海省特殊省情和国内、国际形势变化有关。要切实加强和改进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应当从四个方面着手:理顺机制、明确分工,建设一支政治正确、信仰崇高、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队伍;理解内涵、把握本质,创新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理论;科学探索、因地制宜,凸显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特性;提高认识、积极行动,营造一个有利于马克思主义信仰传播和确立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9.
伴随经济全球化的西方意识形态的强势传播,大学生的传统价值观和信仰遭受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这一时代背景对当前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创新提出了现实要求。马克思主义作为一门整体性科学,也必然要求它的信仰教育创新是一个系统的整体工程,需要通过教育总体方法的创新即解构和建构的结合,使得马克思主义信仰在批判各种社会思潮的同时,建构起自身的主导地位;通过话语体系的创新即国家叙事和个体叙事的融合,使得信仰话语在保证真理性的同时,更能符合青年学生的话语习惯;通过教育模式的创新即交往模式的确立,使得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互为主体,共享话语权。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增强马克思主义信仰认同途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价值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高等院校教师在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认同现状及其成因分析的基础上,应该教育学生辩证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自觉和自信,将马克思主义信仰对象化为具体生活实践,从"知、情、行"三个着力点创新教育手段,使大学生能够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马克思主义共同信仰。  相似文献   

11.
社会腐败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渗透近年来愈演愈烈 ,导致学生在精神向度上出现放弃信仰、漠视正义、缺乏人文关怀、鄙视知识等极具颠覆性的深层危机。这种深层的精神渗透与近年来高校社会化改革的不尽成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呈现出大学生入党现状令人担忧;信仰的多元化、低俗化、非理性化等危机特征,究其原因:主要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功利主义危害;西方多元思想文化思潮的侵蚀;现实社会生活的消极性影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的错觉造成的。重塑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必须净化社会环境,营造和谐校园;提高教师马克思主义素养,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建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深化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3.
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实践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在网络环境下,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面临很大挑战。我们应该主动依靠网络提供的各种形式和内容,充分利用网络对大学生的吸引力,把信仰教育与网络有机结合在一起,走进网络,运用网络,利用网络,大力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相似文献   

14.
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是高校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通过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调研分析,大部分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但少数大学生仍存在信仰危机感,亟待构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体系。提出,构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三全育人”模式,拓展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阵地,追求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内容突破创新等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5.
信仰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正确树立青少年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抵制邪教组织侵袭的重要途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要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为指导,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相结合来加强当代青少年信仰教育,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在内容上强调回归生活,在方法上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6.
当前受社会上"宗教狂热"的负面影响,高校部分大学生深受宗教信仰的毒害。高校应及时调整教育原则与方法,通过对其进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科学无神论等相关知识的教育,使其重建信仰,从而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自觉抵御各种不良社会思潮尤其是宗教观念的影响和渗透。  相似文献   

17.
美国加州大学高度重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工作,组织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和社区服务,对大学生开放校内工作岗位,鼓励大学生在校外企业兼职。通过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从而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素质,帮助大学生经济上自立。通过对美国加州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考察与分析,启发我们对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实践,思考如何进一步完善高校社会实践的建设,加强对大学生职业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发挥大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和改革助学模式、促进实践育人等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作为与新时代共同前行的青年学子,能否肩负起新时代赋予的使命,关键在于能否坚守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必然会促使更多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但当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仍存在着许多问题,因此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成为新时代下的必要课题。作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主阵地,高校应进一步巩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利用校园环境加强宣传教育,加强信仰教育的制度保障;新时代大学生要积极开展自我教育,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9.
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观问题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当代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始终不渝地向学生灌输马克思主义思想,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也是解决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观问题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红色文化汇集了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不懈追求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历史缩影,能够成为新时代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生动教材。通过廓清红色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之间的内在关联,并遵循理念、情感、行为相衔接的逻辑体系,进一步理顺红色文化融入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价值意蕴。基于研读红色文献、开展红色活动、依托红色精神、打造红色环境,科学有效地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助力新时代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