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运用基于三维立体时序全局表的全局主成分法对1997 ̄2005年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原始数据进行分析,对比分析得出中国中部地区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全局主成分法的适用性广;近9年来中部地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在不断提高;中部地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与东部和西部、东北地区比较呈现两极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2.
潘平  韩峰 《统计与决策》2012,(1):143-146
受2008年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出现一定波动。文章首先利用中部地区1978~2009年的GDP发展指数数据对中部地区的经济稳定性进行整体分析和分阶段分析,继而重点针对金融危机时期展开分析,选取GDP增长率、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长率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等七项指标,运用评级法对比分析中部地区各省金融危机背景下的抗风险能力和经济恢复能力等经济稳定性状况,研究结果显示:黑龙江和江西两省经济稳定性相对较强,而河南省和山西省则相对略显不足。文章最后就后危机时代中部地区各省如何实现新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冯阳  钟世和  吴艳 《统计与决策》2008,(11):106-108
文章利用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经济带1989~2004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协整分析后发现,我国货币政策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差异,具体表现在:(1)信贷额对经济增长的效果呈现由东向西递减现象,东部地区明显高于中部地区、中部地区又高于西部地区;(2)基础货币投放量对经济增长和金融机构信贷影响不大;(3)货币政策在东部地区的效果大于西部地区。并据此,特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4.
产业结构变动对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实证的方式就中部地区内各省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及其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中部地区落后的主要原因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因此调整中部地区的产业结构是中部崛起的重要方面。文章通过对三大区域整体经济发展情况、东中部地区产业结构、三大区域的工业内部结构三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找出了中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制约因素,进而提出了中部崛起中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可选择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采用经济计量模型、因子分析和对比分析方法,以湖北、浙江、上海为代表,对中、东部地区进行比较分析,找到区域发展差异的根本原因,并进行深入的分析.并由此对中部崛起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强调能够自觉利用区域差距而不可以完全消除区域差距对于东部地区通过发挥先发优势和中部地区通过发挥后发优势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张婷 《统计与决策》2012,(15):90-92
利用中部地区1997~2008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采用面板数据模型,文章研究了区域工业化进程中的物流业推动效应。结果表明,物流业发展在推动中部地区工业化进程中表现出了积极的推动效应,但是这种积极的效应较小或者并不显著。结合本文研究发现的问题,提出促进中部地区物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对2000—2006年中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保险密度的差异进行了比较,对保险密度的影响因子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利用PandData模型分别对东部、中部、西部地区进行回归分析,研究表明:引起各地区保险密度差异的因素主要有地区人均GDP、人均消费水平、文化程度、城市化、产业结构、社会福利费用、性别比和年龄结构等,不同地区保险密度的影响因素和影响程度不同。为了缩小保险密度区域性差异,应针对不同地区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农村产权交易是盘活农村资源、开创农村经济发展新局面的关键,交易平台的构建是确保农村产权交易规范运行的有力保障.文章通过现状梳理考察了中部地区农村产权交易平台的布局建设情况,并构建了农村产权交易指数体系,选择武汉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作为中部地区农村产权交易平台的代表,利用其交易数据测算了农村土地流转交易指数来进一步研究中部地区农村产权交易平台的交易运作态势.研究结果表明,中部地区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实际交易品种单一、交易市场活跃度低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利用2010—2019年我国31个省份的人均GDP面板数据,使用Dagum基尼系数对经济发展区域不平衡和其来源以及东、中、西三大地区内部和地区间不平衡进行测度,并进一步利用σ收敛以及考虑空间效应的绝对β收敛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总体不平衡趋于缩小,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最不平衡,中部地区不平衡性不断扩大,西部地区不平衡性不断缩小且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逐渐赶超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来源中区域间不平衡的贡献最大,其中,东西部以及东中部地区间不平衡远大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存在σ收敛,2018年以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有σ收敛趋势,西部地区存在σ收敛,中部地区呈σ发散;全国及东部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绝对β收敛均显著,中部地区不存在绝对β收敛。  相似文献   

11.
王然 《统计与决策》2013,(1):99-101
文章利用投入产出表的数据计算了中部五省农业产业结构的软化情况,并与全国的整体水平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中部五省农业产业结构的软化度差异较大,有的高于全国整体水平,有的则低于这一水平;但是如果只考虑现代服务业的投入,中部五省则全都远低于全国整体水平,其中尤以河南省为甚.因此,中部地区应该重点提高现代服务业在农业生产投入结构中的比重,并以此推动本地区农业和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1998~20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实证分析了中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认为:从长期来看,中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稳定的均衡关系,二者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关系不明显,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根本驱动力和主要贡献者仍来源于国内投资,人力资源因素的作用还没有明显显现,劳动力因素在中部地区经济增长中的贡献趋于下降水平.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对影响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如投资、消费及产业结构、进出口及外商直接投资、基础设施、人力资本及技术的分析、制度等因素的分析,揭示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动力,并通过中央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前后对比揭示这一动力的变化,为中部地区有关部门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章贵军 《统计研究》2014,31(6):75-82
本文分别利用结合管理策略的自然可处置和管理可处置径向DEA(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方法测度了中国29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火电行业2001-2011年期间的合成效率和曼奎斯特合成指数。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东部地区火电行业的经营能力和环境能力均高于其他两个地区,中部地区经营能力不如西部地区而环境能力强于西部地区;中国各地区火电行业经营能力和环境能力整体处于改进状态;“十一五”期间,东部地区经营能力和环境能力改进情况均好于中部和西部地区,西部地区经营能力提升情况好于中部地区,而在环境能力的提升方面则不如中部地区;“十一五”期间更严格的环境管制规则并没有抑制三个地区火电行业的经营能力和环境能力的改进情况。  相似文献   

15.
建立中部地区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文章采用灰色关联综合评价方法计算2000~2008年中部六省新型工业化水平、新型城市化水平综合指数。运用面板Granger因果检验等方法,计量分析中部六省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市化的互动关系,研究结论表明:中部地区新型工业化促进了新型城市化的加快,新型城市化也推动了新型工业化进程,两者互为Granger原因。  相似文献   

16.
中部地区创新型城市群创新能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基于创新型城市群的概念和特征,从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产业创新、管理与制度创新、环境支撑和网络协同创新等六大方面构建了综合评价体系.利用统计数据,运用熵值法,对比分析了中部地区四大城市群与珠三角城市群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7.
湖北县域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庆华 《统计与决策》2007,(20):134-136
为全面了解湖北省县域对内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的基本情况、发展特点和存在问题,我们利用近年来湖北76个县(市、区)有关统计资料,在与东部发达地区和中部诸省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对湖北县域开放引资问题做出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8.
郑洁  冯春梅 《统计与决策》2016,(20):109-112
中部地区城镇化快速发展,如何避免快速城镇化发展中的困境?文章从城镇化的影响因素分析出发,利用主成分回归分析构建注重综合发展的城镇化影响因素模型,探寻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决定因素.指出城乡居民收入提高是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产业结构调整是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最终提出中部地区城镇化健康发展之策:从“扩张型”向“内涵型”转变,从对经济增长“量”的关注转向对经济发展“质”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中部地区FDI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通过1992~2005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实证研究了我国中部地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认为:中部地区经济增长与FDI之间不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中部地区经济增长与之间还没有形成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仍来自于国内投资,劳动力因素在中部地区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趋于下降,人力资本因素的作用还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利用2008年地级及以上城市层面服务业的汇总数据和2007年的城市数据,本文对影响服务业产业集聚的因素作了初步的考察,特别关注代表地区市场容量及与市场接近程度的城市市场潜能带来的影响。我们的分析表明,市场潜能较高的城市其服务业集聚程度也更高,平均来看,城市市场潜能提高1%,其服务业集聚程度提高0.2%左右。并且市场潜能对服务业集聚的影响在中部地区最为明显,东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则不显著。市场潜能对服务业影响在地区间的差异可能与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在城市体系以及地理位置的不同有关。本文还分析了其他城市特征及行业差异对服务业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