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中国农户人力资本投资及区域差距变化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文章利用统计数据计算了中国农户人力资本投资的变异系数和泰尔指数,并对泰尔指数进行了分解,实证分析了农户人力资本投资及区域差异的变化和来源。研究发现,农户人力资本投资处于一个较低的均衡状态,农户的教育投资和健康投资仍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农户人力资本投资存在明显的地区差距,尤其表现在东西部差距上,并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农户人力资本投资差距主要源于东部、中部和西部三类地区间的差异,以及教育投资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文章利用岭估计法对包含制度变量的人力资本外部性内生生产函数模型进行参数估计,结果表明,1979~2004年,中国人力资本存量的产出弹性为0.632,29%的经济增长得益于人力资本的不断积累;人力资本水平不断提高对中国经济增长有着较强的正的外部性影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7.67%。三大区域中,东部人力资本水平及其产出弹性最大,西部人力资本存量最小但其产出弹性最高,而且区域内部差异最大。投资对三大区域经济增长的不同影响主要来自于不同区域中制度因素引起的投资效率的差异;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区域之间人力资本及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的差距缩小,全要素生产率的差异是造成区域经济差异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老龄化对中国社会经济创新驱动发展的影响日益引起关注。本文将老龄化程度纳入创新效率分析框架,利用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老龄化对创新效率的影响机制、效应和差异。结果发现,人口老龄化与创新效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观察期内明显地促进了创新效率水平提升,这一结论在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老龄化不仅能直接促进创新效率,还可通过健康人力资本、教育人力资本对创新效率产生间接影响,但直接效应超过间接效应;在政府支持、外商投资和城镇化水平的调节作用下,老龄化水平对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呈现显著的“边际效应”递减的非线性特征;中部地区的老龄化促进创新效应更大。  相似文献   

4.
人口结构变动通过作用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积累影响区域劳动生产率.本文采用中国1993-2014年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对从人口年龄、性别、城乡分布以及受教育程度四个方面所衡量的广义人口结构对区域劳动生产率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人口结构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在东、中、西部三大区域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少儿抚养比下降、老年抚养比上升带来的正向影响仅在东部和西部地区显著,人口城镇化为东部地区带来正向效应,却对西部地区产生抑制作用.高中教育对劳动生产率没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大专及以上高等教育则带来了正向影响.研究还发现,性别比例在中部地区导致劳动生产率呈现倒"U"型的变动过程,而其在西部地区则表现为"U"型的变动过程.由此,隐含的政策含义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缩小地区差异,有必要进一步放开生育政策,提高女性劳动力占比,均衡男女边际生产率,积极推进欠发达地区就近城镇化.  相似文献   

5.
利用陕西省1995~2008年的相关数据,论证出陕西省物质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本存量对经济增长的产出弹性分别为0.638和0.367,陕西省的经济增长主要是由物质资本的投入而拉动的。进一步研究人力资本不同投资方式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关系。其中在职培训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显著为正,卫生保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显著为负;而教育投资和劳动力迁移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并不显著。提出合理的人力资本投资政策建议,提高人力资本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6.
建构引入人力资本的Solow经济增长拓展模型,采用中国省域面板数据和铁路运输时间距离权重矩阵,分教育资本和健康资本探讨人力资本集聚对经济增长的空间作用机制,通过考察省域间铁路运输时间距离变化,持续测度两类人力资本集聚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效应。研究发现,教育资本和健康资本集聚在空间上的主导效应分别为扩散效应和虹吸效应,两类人力资本表现出空间作用机制的异质性;伴随时间距离的增加,两类人力资本的空间效应分别呈现倒U形和U形变化规律;相对于非高铁时期,高铁时期人力资本集聚的空间效应更显著;健康资本投资倾斜与分散是调节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平衡增长的有效政策工具。因此,人力资本投资要系统考虑时间和空间协调性,适度集中的教育投资是较优的投资方法,健康资本则要选择空间均衡的投资方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1990~2008年我国29个省域面板数据为对象,采用分位数计量回归模型重点考察省际区域自然资源的能源开发和人力资本分布的异质性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进一步协整检验能源开发与异质性人力资本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只有经济增长低分位点处的地区(如山西、黑龙江、四川、云南、贵州、青海等)发展才对自然资源有一定的依赖,其他地区并未受到资源开发显著地影响;尽管人力资本总量的提升对经济发展有明显推动作用,但不同类型的教育对经济增长各分位点处的影响各异;资源开发短期内对较高教育层次(高中、大专及以上)的人力资本有挤出效应,但长期来看最终将会促进人力资本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扩展MRW模型构建包括人口年龄结构和人力资本结构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人口数量红利与人口质量红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和两者之间的替代关系,并利用中国19892014年各省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人口质量红利会因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人力资本投资率和投资结构产生影响,从而形成对人口数量红利的替代作用。人口数量红利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12.86%,其中贡献最大的年份是19902014年各省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人口质量红利会因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人力资本投资率和投资结构产生影响,从而形成对人口数量红利的替代作用。人口数量红利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12.86%,其中贡献最大的年份是19902001年,平均贡献率在20%左右,2010年之后其贡献率开始明显下降。人口质量红利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8.39%,其贡献率总体呈现波动中不断上升的趋势。人口质量红利的贡献率在2010年前后开始明显上升并超越人口数量红利的贡献率,也即从那时起人口质量红利开始逐步替代人口数量红利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新的动力源。研究结论表明在进行经济政策设计时必须充分认识和把握中国经济这种新的动力机制和要素特点,主动适应经济增长的新趋势,积极顺应增长要素变化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9.
中国未来二十年城镇化区域格局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欧阳慧 《南方人口》2004,19(3):29-34
本文从我国城镇化区域格局的发展态势出发 ,结合我国人口、经济等各种生产要素的配置 ,提出在未来二十年我国城镇化的区域格局将呈现以下特点 :东部仍将成为我国城镇化快速推进的高水平地区 ;我国城镇化水平将形成沿海省份高 ,北部边疆省份、京广沿线省份相对较高的局面 ;我国若干局部地区将形成国家意义的大型城镇密集地区。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13年我国七个大城市“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对策研究”调查数据,使用OLS回归和分位数回归方法,实证分析了职业流动、人力资本对流动人口收入影响及其代际差异。结果显示:一是人力资本对流动人口收入水平有着显著正向影响。但人力资本对两代流动人口的收入影响不同,其中受教育年限、现职业工作年限对新生代流动人口收入的促进更大,在外务工年限对第一代流动人口收入的促进作用更大。二是职业流动与第二代流动人口的收入呈现显著相关性,然而并非线性的影响,而是呈现倒U型非线性模式;但职业流动对第一代流动人口收入影响不显著。文章最后结合研究得出的观点和结论,探讨了本项研究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1.
通过人力资本投资,提高人力资本存量,促进经济发展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趋势。在人力资本投资中,政府可以发挥重要作用。政府通过公共政策介入人力资本投资的理论依据在于人力资本投资中存在“市场失灵”,政府可以通过提供融资、调节税收政策、健全劳动力市场等公共政策建立促进人力资本投资的支持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政策导向的偏差导致了目前人力资本投资水平偏低的困境,对未来保持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可能带来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2.
省际间人口迁移流动及原因探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按照户籍人力资本净流入和非户籍人力资本净流入的正负,把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分为四种类型,每一种类型的地区都有着各自的特点。多元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和每千人卫生技术人员数对户籍人力资本净流入有显著影响,城镇职工平均工资对非户籍人力资本净流入和总人力资本净流入影响显著,而外商直接投资及其他投资又是决定职工平均工资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人口老龄化水平不断提高会阻碍一个国家经济增长而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吗?文章在检验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影响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人口老龄化对中等收入阶段跨越概率影响。研究发现:第一,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负向影响;第二,人口总抚养比水平的提高会显著降低一个国家或地区中等收入向高收入阶段跨越概率,而老年抚养比的提高并不能显著降低一个国家或地区中等收入向高收入阶段跨越概率;第三,提高人力资本和全要素生产率有助于加大一个国家或地区中等收入阶段向高收入阶段跨越概率。因此,中国应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加大研发投入,弥补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实现中等收入阶段向高收入阶段的跨越。  相似文献   

14.
不同类型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人力资本包括量与质两方面 ,后者即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本文从人力资本“质”的角度出发 ,将人力资本分为一般型、技能型、创新型三种人力资本类型。实证分析表明 ,一般型、技能型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减弱的趋势 ,而创新型人力资本的贡献不断增大。据此 ,我们认为 ,政府在财政紧约束条件下应坚持人力资本投资市场化与公共教育投资重点化的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15.
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琳 《人口学刊》2014,(2):74-81
文章利用我国2000~2011年的省际间面板数据对人力资本与我国总体及四大地区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认为,教育经费支出在区域经济增长中正在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普通高校毕业生数量在东北和中部地区经济增长中均未表现出显著的影响,说明在该地区高等人才存在一定的外流趋势;在全国的大部分地区,普通高校数量的增加确实对该区域经济增长起到了一定的提升作用;固定资本投资依然是我国各个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手段之一,说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仍然是我国今后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适龄劳动力数量的增加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弱化,仅对西部地区表现出显著的影响,这说明单纯依靠劳动力数量的增加来拉动经济增长的时期已经结束,需要在进一步提升劳动力素质方面多做努力。  相似文献   

16.
文章利用我国2000~2011年的省际间面板数据对人力资本与我国总体及四大地区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认为,教育经费支出在区域经济增长中正在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普通高校毕业生数量在东北和中部地区经济增长中均未表现出显著的影响,说明在该地区高等人才存在一定的外流趋势;在全国的大部分地区,普通高校数量的增加确实对该区域经济增长起到了一定的提升作用;固定资本投资依然是我国各个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手段之一,说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仍然是我国今后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适龄劳动力数量的增加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弱化,仅对西部地区表现出显著的影响,这说明单纯依靠劳动力数量的增加来拉动经济增长的时期已经结束,需要在进一步提升劳动力素质方面多做努力。  相似文献   

17.
健康预期寿命是反映人群健康长寿的重要指标,健康预期寿命差异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健康不平等状况。利用多状态生命表分析了中国老年人口健康预期寿命在过去十余年间的趋势与变动,并通过夏普利值分解法测算了人口社会学等11类因素对老年人口健康预期寿命差异的具体贡献值。得到以下四项重要研究结论:第一,从2005年到2018年,中国老年人口健康预期寿命差异的程度略有增加,女性、农村群体相比对应群体差距始终较高;泰尔指数分解发现,组内不平等(而非组间不平等)是造成上述差异的主要原因;老年人口健康预期寿命的性别差异呈现出高龄老人缩小而低龄老人扩大的趋势。第二,婚姻状况是健康预期寿命变动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但影响程度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反之,受教育程度的影响在逐年上升;进一步将11类影响因素归类后发现:"个体特征"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经济因素"和"行为因素"的重要性次之,"环境因素"的影响最小。第三,上述影响因素对中国老年人口健康预期寿命的影响总体呈上升趋势,分城乡、分性别后依然呈现出相同的特征。最后,各因素在不同城乡、性别、婚姻状态的群体中的影响存在异质性。  相似文献   

18.
湖南省区域人力资本的空间分布状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邓志强 《西北人口》2009,30(3):45-47,52
根据湖南统计年鉴2007年的数据,本文尝试建立区域人力资本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湖南省14个地级市、自治州的区域人力资本进行聚类分析。通过分析得知,湖南省区域人力资本分布表现出非均衡性,并提出了区域人力资本投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人力资本生命周期与人力资本投资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从人力资本存量和质量特性分析入手,揭示了人力资本生命周期及其演变,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其演变对人力资本投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人力资本生命周期表现为人力资本存量生命周期和人力资本质量生命周期;它们在不同经济形态下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这些规律反映在人力资本存量生命周期上为0~T0期(快速增长期)及T0~T1期(缓慢增长期)的逐渐延长;而反映在人力资本质量生命周期上则为周期的不断缩短。由此产生了对人力资本投资一定程度上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人力资本投资时段在延长,频率在加快,方向在改变,并且投资更为理性和谨慎。  相似文献   

20.
利用一个包含人力资本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从索洛增长理论入手,分析人口老龄化和人口增长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理论模型的推理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和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均产生不利影响。再根据理论模型的结果构造了人口老龄化和人口增长影响经济增长的实证模型,收集和使用中国1990~200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对理论模型的推理结果进行实证检验,证实了理论模型的推理结果。实证研究还表明:(1)初始的人均GDP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为负,说明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出现了条件收敛的情形;(2)人力资本投资、储蓄率和劳动参与率对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