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关于电脑效果图的审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脑效果图作为交流设计思想的手段 ,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应用。本文通过研究电脑效果图的审美特征及其规律 ,来探寻这一新的画种的审美价值的方法、途径和形式法则 ,以期为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传统村落是体现家园生息图景与艺术审美价值的物质文化载体,承延着中华民族文明生生不息的审美愿景;是孕育传统文化价值、民族精神、审美理想的文化“母体”,体现着生态伦理、家园图景、艺术观照等精神价值图式的景观画卷。选取湖湘地区传统村落作为主要研究案例,揭示审美价值的物化表征形式和文化表达路径,继而总结传统村落审美价值的共通性。研究发现:传统村落的审美价值以满足生存居住为首要特性,以生命价值活力愿景、生产聚落家园形态、艺术审美观照为主要特征,以农业手工艺文明、家园聚落共同意识与生息生态图景为鲜明特性。汲取传统村落审美价值,可促进现代和美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3.
生命审美价值描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命审美价值研究是一个新颖课题,它和生命伦理价值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对它的把握和评价需要通过审美感悟途径,以及对生命负状态现象的考察.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舞蹈的角度研究审美价值取向的建立,使学生通过舞蹈实践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创造美,以提高其审美价值取向评价和鉴别能力.  相似文献   

5.
中国书法以简练的线条造型表达复杂的思想情感,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本文探讨了书法的审美价值、书法审美原则和方法、书法审美的一般程序等,较为全面地审视了书法审美活动。  相似文献   

6.
审美心理学是探究人在审美过程中的心理机制的一门学科。传统的审美心理学的理论是建立在心理物理学、认知心理学、精神分析、人本主义和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上的。进化心理学和生态美学的产生与发展,为审美心理学提供了新的视角与方法。提出建立以进化心理学为基础的进化审美心理学和以生态美学为基础的生态审美心理学的必要性,指出这两个领域经过交叉与融合,形成一门整合性的进化与生态审美心理学的可能性,并探讨这个新领域应该涉及的研究主题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乡村自古以来便是我国传统审美意识中重要的一类空间表层。在乡村审美中,视听带来的审美知觉在传统的时空一体观中经由静观的审美走向流观的审美体验,从而帮助人们摆脱现代物欲的困扰,开启人与自然在乡野原生态中的对话。乡村视听审美的提出,是基于当前人们所遭遇的生存困境和精神困境,并伴随着生态恶化、环境破坏等一系列严峻现实问题出现。乡村有着有别于城市的生态功能和审美价值,让人们能够在当前环境所遭遇的困境中从视听审美和生态美学的视角出发,寻找新的审美主题:追求人与自然的契合感与亲密感,反对技术文明带来的人与自然的分离对抗。  相似文献   

8.
意境具有多方面的审美价值。其审美价值之一是通过诱发审美想象进而诱发以原创意境为基础的审美再创造  相似文献   

9.
艺术作为人类的文化形态之一,始终把创造和实现审美价值来满足人的审美需要,作为自己最主要和最基本的功能。艺术的审美功能主要包括审美认知功能、审美教育功能和审美娱乐功能。  相似文献   

10.
随着工业社会的到来,批量生产和标准化使设计审美的价值判断产生了新的内容。于是设计的审美问题便被提了出来。从功能为本到功能超越,设计的审美价值判断由对人的实用功能需要的满足走向了情感交流、生活理想和诗意追求等多方面、多层次需要的满足。现代建筑设计中出现的不同流派对建筑设计审美价值的诠释与判断体现了人的审美活动的丰富性和多层次性。  相似文献   

11.
雅俗的审美心理比较及其审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雅俗的审美特性及其内涵的不同决定了二者的审美心理存在较大差异。雅的审美心理与日常心理感受相距较远,它对人的心灵有深层次影响;俗的审美心理则接近日常生活,其影响浮于人的精神表层。雅俗的审美心理既存在相通点,也有相悖之处。一般来说,二者在反映生命的本真状态及普世价值时是相通的,而在反映各自不同的其他价值时则往往相悖。其相悖性决定了审美者必然产生审美偏向。它给我们的审美启示是,根据雅俗的审美心理对人精神的不同影响来建立审美自觉,可使人们更好地把握这一自由性质的活动,促进精神健康与成长,并有效地引导文化市场的走向。  相似文献   

12.
音乐审美教育的人学解读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音乐审美教育作为人的思维存在和精神价值的存在,成为具有全人类定义的培养人的活动.音乐审美教育的人学解读,就是以音乐审美教育中的人学问题为研究视角和路径,探讨音乐审美教育的人学本质和人学价值,澄清音乐审美教育本应具有的人学内涵,以期在理论上排除音乐审美教育面临着的"物化教育"、"奴化教育"的干扰和"知识教育"和"技能教育"的困惑.  相似文献   

13.
农业文化遗产常被看作是传统农村生产性、生活性与生态性的集合体,其美学价值却一直未受重视。农业文化遗产学初创期并未将审美纳入致思范畴,后经典美学为农业文化遗产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但自身话语存在解释力不足的问题,直到大众化的乡村审美活动兴起并确证了农业文化遗产的大美所在。农业文化遗产具有不同于传统审美对象的美学特性,其独特性的根本来源是功利性和群体性的农民生产实践,这也决定了农业文化遗产无法脱域,须介入式审美以引发审美经验。美学价值的重塑为农业文化遗产活态传承提出了新的内在要求,构建农业文化遗产美学理论与话语体系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4.
民间工艺传说具有丰富而又广阔的精神文化审美内涵。从审美形式、审美教育、审美理想三个方面寻检工艺传说的美学意义,并力图通过对工艺传说的审美探究,将工艺审美与传说审美有机联系在一起,为研究大众生活美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角度,也为深层次关注民众的日常生活、审美趣味、价值判断和思想情感世界,找到一个最佳的视点。  相似文献   

15.
社会认识中的审美追求根源于马克思的在社会实践中“人也按照美的规律建造”的重要思想。当代社会认识的审美追求体现在三个层面:日常的社会心理、阐释的社会理论、决策的社会规划。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以美的眼光来感受社会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审美设计、管理美学、社会发展美学等新兴学科对日常生活审美加以理论阐释。在此基础上,和谐社会成为新的社会规划的审美理念。研究当代社会认识中的审美认识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与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16.
经验-先验论和审美历史主义是贯穿美学史的两种方法,前者导向还原论和本质主义与个体经验的统一,后者导向历史主义多元论,最终导致审美中的历史主义与反历史主义的统一。对“审美”的研究,需要在经验-先验论和审美历史主义之间进行综合。审美研究通过经验-先验论的方法来面对新经验,反思出新经验中的一般性和特殊性;通过审美历史主义,审美研究尊重历史传统,并且充分利用历史所提供的多种审美模式,对当下正在发生着的新的审美经验做出阐释,选择性地推动新经验的发展。对“审美”的研究中,两种方法的结合,可以把对普遍性的提炼与对新经验的吸纳结合起来,从而让人类的审美愉悦成为由历史的长河汇聚成的海洋,成为由每一个个体的独特体验所凝聚成的交响乐,这种汇聚与凝结,才是美学史研究和审美理论研究的使命。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艺术审美价值这一概念的界定及其内涵的引申,来探讨艺术审美的价值限度的转向的具体表现及原因,认为审美文化/大众文化的兴盛,审美主体或人的死亡,是导致艺术审美的价值限度转向的事理和学理逻辑。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代语境中,中国文学艺术的审美现代性研究是一个重要的理论课题.然而,审美现代性研究有其阐释的一些基本前提需要确立:第一,从时间、审美意识与艺术表现、审美价值与审美功能三个维度来考察,审美现代性的"理论规定"可以表述为"现时性"、"审美创新性"和"审美反思性";第二,在西方话语与中国言说"双重视阈"的观照中,新时期中国文学艺术的审美现代性有其复杂情形,但新型的现实关系和审美关系铸就了其内容、社会功能与价值取向、题材体裁与艺术表现以及批判性审美精神等多方面的"历史具体性";第三,借助艾布拉姆斯的艺术四要素图式,我们可以获得新时期中国文学艺术审美现代性研究的多重"表现层面".  相似文献   

19.
谈审美关系     
审美经验问题的研究主要是对审美关系的研究,审美关系涉及审美对象与审美主体,审美对象在审美主体的感知之下得以显现,审美主体获得美感又依赖于审美对象的存在,因此二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价值论美学是研究审美的一条重要途径,基于人际差异,审美价值的主体和客体会呈现出不同的样态,从而对 审美的判定产生一定的影响。人际差异的扩大会带动个性审美的凸显,而人际差异的缩小又会推动大众审美的发展。基于人 际差异,“兼容并包、和而不同”的理念成为了审美价值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