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作为"黑格尔哲学的真正诞生地和秘密",《精神现象学》到底"现象"了什么?它不仅建构了一个宏大的思辨哲学体系,演绎了具有革命意义的辩证法,还提供了一种特殊的文明观即"伦理文明观"。黑格尔哲学具有浓郁的伦理学气质,只是被其思辨哲学的巨大魅惑力所遮蔽,"伦理文明观"是其未被发现和揭示的"第三秘密"。"两个凡是"的信念、"精神——伦理道德——文明史"同一的精神现象学方法、"哲学的历史"的文明史把握方式,是《精神现象学》尤其是"精神"部分的三大形而上学基础。"伦理与‘真实’的文明——教化与异化的文明——道德与‘自身确定’的文明",是伦理道德与文明史同一的三种形态及其辩证运动。家庭与民族两大伦理实体、人的规律与神的规律两大伦理势力、男人与女人两大伦理原素、伦理行为,是伦理世界的四个结构性元素,它们的相互过渡,构成伦理世界的现象学图景,与它相对应的是古希腊罗马文明。善与恶、公共权力与财富两种伦理存在、高贵意识与卑贱意识两大伦理意识,是教化世界的三大结构及其现象学图景,"教化——启蒙——绝对自由与恐怖",演绎由中世纪、启蒙运动到法国大革命的文明史进程。"道德世界观"标志道德世界的生成,道德与自然关系的自觉,"只有义务具有本质性"的道德坚守,道德与客观自然、道德与主观自然之间"被预设的和谐",是道德世界的现象学图景。伦理文明观是"哲学的历史"或"精神的历史"的文明观,是伦理道德与文明史的道成肉身,它以"精神"为理念,以伦理道德为概念或灵魂,以文明史为定在或肉身。在黑格尔看来,伦理世界、教化世界、道德世界,就是文明史进程中辩证演绎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伦理文明观"的精髓是"以伦理看待文明",它对超越现代性西方文明的霸权文明观或所谓"文明的冲突"具有重要资源意义。但是,《精神现象学》的伦理文明观"现象"的只是欧洲文明史,是西方中心主义的文明观,邂逅伦理型文化的中国传统,便显示出理论的灰色和解释力的局促,必须在文明对话中重新反思中国伦理型文化的现代价值,发现"以伦理看待世界"的中国文明观的文明史意义。  相似文献   

2.
和谐是文化,也是文化的产物。中国传统的和谐观以伦理为基础,西方传统的和谐观以宗教为基石。和谐的当代本性是伦理的,它蕴含着道德自我的伦理要求,尊重他者的伦理原则,个体以实体为指归的伦理精神和社会作为伦理实体的道德精神以及人对自然的伦理责任。和谐的伦理定位使伦理成为和谐最为亟需的文化因子。  相似文献   

3.
道德调节:和谐社会的伦理支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调节作为社会调节一种不可或缺的重要方式,以推动人们的行为和关系从"现有"到"应有"的转化为目标,本身就是一种价值导向;和谐社会作为中国共产党执政伦理的重要价值取向,属于"应然"的基本价值判断,本身也是一种伦理要求.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道德调节可以而且应该发挥重要作用:通过社会道德赏罚、评价、教育等方式,广泛调节人们的行为和关系,为实现社会关系、社会结构以及社会制度从"现有"到"应有"的转化、为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提供伦理支撑.  相似文献   

4.
面对中国传统伦理文化、西方现代伦理文化和马克思主义伦理文化的三元并行现象,我们不能绝对地肯定或否定任何一种文化,而应当从实际出发,采取"以'马'为主,融合中西,贯通古今,多元一体,整合创新"的方针,让马克思主义的伦理文化在政治和意识形态领域继续起主导作用;让西方现代文化中的自由平等精神在经济领域发挥激励作用;让中国传统伦理文化在个人生活、家庭生活、职业生活和社会公共生活领域发挥更多的积极作用.通过这样的分域、分层整合,使这三种伦理文化各得其位,各显其能,扬长避短,整合创新,共同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5.
受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近年来家庭秩序与传统家国观念频受挑战。《民法典(婚姻家庭编)》规定的婚姻自由、男女平等、一夫一妻、弱者保护等原则,反映了立法者对婚姻家庭关系中的传统伦理与现代法理、家庭本位与个体自由、国家管制与家庭自治等理念的贯彻与平衡。家庭伦理与现代法理的共治旨在追求家庭共同体的完整和睦、家庭成员在情感与利益上的互利互助,以及个人尊严、自由与幸福的自我实现之间的平衡。《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婚姻家庭受国家保护”原则(第1041条第1款)以及强调家风建设等伦理道德理念,表明婚姻家庭编兼顾维护家庭团体属性与保障成员个人自由的立法思路;婚姻家庭编基本原则所包含的实质正义理念,为法官对有关身份关系协议进行形式控制与法律审查提供了价值指引,有利于妥当平衡家庭法领域个人的自治权与弱者获得实质公平保护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6.
当前农村家庭伦理出现了程度不同的问题,首先是孝道伦理.从家庭内部的视角来看因为现代农民已经不再具备传统农民代际间互惠观念,年轻一代农民的价值观念已经发生了变迁.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之一是中国孝伦理文化教养的缺失.本文立足于在继承、总结吸收中国传统孝道精华和当代新农村典型实际以及道德建设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探讨当代农村家庭伦理重构,以推动和促进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7.
文章将传统儒家伦理与西方现代出版管理模式相结合,从树立"和谐伦理观"、法治与德治相融合、仁爱与诚信等伦理因素的现代应用等方面探讨了儒家伦理对当代出版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和谐伦理观"对编辑出版管理中人与人、人与价值利益、人与生态的矛盾关系都起到调和作用,并指出儒家伦理中的仁爱、"礼"、诚信等道德因素可契合并丰富当代编辑出版管理理论,以儒家德治为中心的自律与他律的辩证结合是现代编辑出版管理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8.
科学发展观以满足人的需要为最高旨趣,强调各种社会关系的协调以及各类利益主体的共存、双赢,崇尚自然、社会与人的和谐,追求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内涵着丰厚的伦理意蕴,不仅充分表达了党和国家的终极的人文关怀和崇高的伦理追求,而且深刻体现了中华传统伦理智慧与现代道德文明相结合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9.
根据对江苏省苏州和盐城两地的调查发现,组织伦理与现代社会伦理和谐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调查结果显示:组织伦理在当代中国社会伦理和谐的建设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中国的组织大多显现为"伦理的实体"和"不道德的个体"的悖论;组织伦理状况受政府、同行、制度、组织领导、传统文化等的影响,同时,它对所在行业及其他组织也有一定的影响;当代中国社会应加强组织伦理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现代多元开放性社会既促使着人类的文明进步,也冲击着当代家庭的稳定性。在中国,家庭秩序的某些失序现象,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家庭问题。而家庭和谐、仁爱礼让、孝敬父母、勤俭持家等传统家庭伦理理念将有助于化解现代家庭问题,中国传统家庭伦理作为不竭的源泉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