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从族群与国家认同矛盾看阿拉伯国家的国内冲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阿拉伯世界,族群、国家、民族、宗教多元认同的存在决定了阿拉伯国家的国家认同深受多元认同的困扰。本文主要探讨了种族、语言、宗教、教派等族群认同对阿拉伯国家认同的挑战,分析了阿拉伯国家族群冲突的四种主要形态:权力分割族裔化而引发的国内冲突;权力垄断族裔化而引发的国内冲突;主体民族与少数民族族裔群体的冲突;跨界族群寻求自治与独立引发的冲突。阿拉伯国家的族群冲突反映了阿拉伯民族国家建构存在的问题和遭遇的挫折。  相似文献   

2.
从族群与国家认同矛盾看阿拉伯国家的国内冲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阿拉伯世界,族群、国家、民族、宗教多元认同的存在决定了阿拉伯国家的国家认同深受多元认同的困扰。本文主要探讨了种族、语言、宗教、教派等族群认同对阿拉伯国家认同的挑战,分析了阿拉伯国家族群冲突的四种主要形态:权力分割族裔化而引发的国内冲突;权力垄断族裔化而引发的国内冲突;主体民族与少数民族族裔群体的冲突;跨界族群寻求自治与独立引发的冲突。阿拉伯国家的族群冲突反映了阿拉伯民族国家建构存在的问题和遭遇的挫折。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越轨行为的亚文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对一种有别于社会主义文化的现象的界定,青年亚文化这一概念最早出自美国,指的是青少年的生活方式。本世纪60年代,随着世界范围、特别是西方社会青年反叛运动的崛起,青年亚文化又获得了新的内涵,成为“一种与我们社会的主流信念完全分离的反文化现象”,①当然,青年亚文化与青年越轨文化并不是一回事,但从亚文化角度分析青年越轨行为无疑是一种积极而有效的尝试。对此,目前所见的比较系统的资料当推加拿大学者迈克尔布雷克有关青年亚文化与越轨亚文化的研究。②事实上,众所周知,从亚文化角度研究并建构理论体系,已经成为当代…  相似文献   

4.
在上海的图像世界中,有一类发放渠道独特、形式内容新颖的免费广告册往往不为人所注意,由于它的审美旨趣与都市青年的精神状态两相契合的原因,使得它同时具备着反映(“镜子”)和导向(“罗盘”)的双重功能。我们可从这些广告图像中看到:都市青年的生命个体所呈现出一种“High”态,这其实是个体在现代都市生活中的重压之下的无奈和必然之举;对女性身体的展示和赞赏,“养眼”一词传达了女体欣赏后隐藏着的男权意识,显示了一种有异于传统含蕴、内敛的中国女性的形象;对财富的向往和追求,都市青年所追求的那种“不便宜,但谁也不会说贵”式的生活理想使得他们的精神生活更加脆弱,以至于不吝用财富来筑构一个虚假的高贵身份来自我陶醉,并赢得一个心理的暂时慰安。  相似文献   

5.
青年亚文化是通过风格化和另类的符号对主导文化或支配文化进行挑战从而建立的附属性文化方式.体现了青年人特有的反抗、冲突、另类以及身份认同的困惑。新媒体是相对传统媒体而言。在新技术支撑下出现的具有即时性、跨文化等特点,具有匿名交流、张扬个性等虚拟空间特征的媒体形态。新媒体给青年亚文化带来了多元化变迁。在新媒体的语境下,“粉丝团”、“恶搞《新贵妃醉酒》MV”、“火星文”等实例展现了新媒体与青年亚文化变迁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一张小小的、薄薄的硬塑料片,正在成为都市的成功人主体现他们的成功的最重要的标志之一。任何一种款式的名牌皮夹,都会留下一排容纳“卡”的特殊空间,一种象征着特殊的财富与价值的空间。很久以前的一句俗语:拥有钥匙愈多的人,也就掌握着愈多的权力;而现实则是:拥有“卡”愈多的人,也就拥有着愈多的资源。卡,不但成为都市的一种新流行,更成为现代都市人的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的象征。贵宾卡(优惠卡):营销的新手段名店发行贵宾卡,小店发行优惠卡,这种营销手段,早已是海外商业竞争所惯用的手段,近两年来,国内的商业、娱乐业、…  相似文献   

7.
民族国家是现代世界的基本政治单位,而民族国家大多是多族群国家。众多族群在历史发展中总会因某种原因而发生冲突,族群冲突是现代国家面临的挑战,也是学术界研究民族政治的重要议题之一。在以往的研究中,学者经常从定性分析的角度对族群冲突进行分析,这种定性分析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是也需要一些数据分析,而Ethnic Power Relations(种族权力关系数据库)在研究族群政治与冲突之数据分析、族群叛乱、族群排斥政策与内战及武装冲突与战争方面比较完善,为研究族群政治和冲突的学者们提供了大数据和可视化分析。本文将从族群政治和冲突的定性分析入手,引出数据库在数据分析、族群叛乱、族群排斥政策与内战及武装冲突与战争方面的优势分析。  相似文献   

8.
中东地区民族、宗教状况极为复杂,这导致几乎所有中东国家都存在着大量少数族群,如何处理与少数族群的关系,是影响中东民族国家构建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主要以埃及科普特人为例,阐明少数族群与主体民族间关系的演变及他们如何在中东民族国家构建进程中被边缘化。此外,本文还讨论了中东国家对待少数族群的政策性失误对民族国家构建的影响。本文认为政策及执行的公平性是确保中东国家各族群和平共处、共同发展的唯一出路。  相似文献   

9.
目前,在北京、上海、广州、湖州等大小城市渐渐形成了一些以游乐竞技为生活主体的年轻族群,这些带着“强调自我、享受生命、勇于挑战”的冲动和敏感追求新意识的都市新生代,被人们称为”玩家”。他们自称新兴的极限势力,反传统的一代,潮流的始作俑者。  相似文献   

10.
“酷”文化是一种亚文化、边缘文化,是与主流文化相应的,是在社会转型时期形成的以新新人类为主体,以求新、求异、追求个性为特征的亚文化形态。新新人类以自己的酷言行、酷工作、酷生活等等来显示自己的存在。新新人类的酷文化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思潮,对成年人进行着文化的反哺。  相似文献   

11.
奔奔族是一个时髦词汇,只要在网上用搜索引擎查询这个新名词,会有大量的评价和反响扑面而来,就会深切感受到广大的青年网民对“奔奔族”这一称谓的认同感和这一族群的归属感。与“布波族”的现代与小资情调不同的是,“奔奔族”具有一种沉重感,为生计奔波,为事业奔波,为爱情和家庭奔波,为了那内心深处的梦想奔波,所有的这些担负和追逐已经使人们看不到这个新兴“时髦”族群的轻松和洒脱。“奔奔族”所具有的这种沉重感,是其它族群所不能超越和比拟的。本文分析了当代青年中“奔奔族”的现状和问题,对于在奔波族这样一个巨大的社会群体所面临的社会问题,社会有责任对他们进行积极地引导。并为他们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使他们顺利渡过人生的重大关口。  相似文献   

12.
五饼二鱼:社区运动与都市生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台北市的一个邻里社区为例 ,记录了都市居民寻求新生活意义的一段过程 ,主要讨论 2 0世纪 90年代末期的社区动员对都市社会生活与文化意义的影响 ,试图了解一个因公园保存运动激起市民参与的都市移民社区 ,其居民生活受到何种程度的影响 ,这个影响又如何改变社区运动的进程。本文认为都市居民寻求安身立命是一动态、开放且有时充满矛盾冲突的过程 ,都市空间陌生与快速变动的特性 ,都市问题的琐碎与复杂性 ,以及都市移民离乡背井的心灵冲击 ,使得都市生活充满不确定与挑战性 ,社区运动因此代表一个集体的寻求地方感觉和在地想象的过程 ,以及改变都市社会现状的期盼。  相似文献   

13.
后现代消费:青少年娱乐亚文化及其发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少年娱乐亚文化的实质是后现代的消费文化,以“解构”传统和权威为目标。青少年娱乐亚文化反映了青少年崇尚公平、重视参与的行动取向,凸显了当代青少年强烈的主体意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的困惑与迷茫。  相似文献   

14.
"品牌社区"是当前传播学和市场营销学领域的热门话题,研究者多着眼于品牌社区的商业功能(即维持顾客忠诚度)这一维度,却很少从"亚文化"的角度来对其特征和功能加以反思。以亚文化研究中的关键词为切入点,对品牌社区的风格表意实践和差异的传达功能进行的研究发现,在后现代主义的语境下,品牌社区已经被"新族群"的概念所涵盖,成为一种"后亚文化"的景观。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网络行为具有明显的亚文化特征,具体表现为简约、形象、多样和随意的网络语言,从表面看是应对网络交流的技术性、娱乐化反应,实际上蕴含着一种对主流文化的挑战和逃避,对群体认同的追求和构建。大学生喜欢“宅”在网络、热衷“恶搞”经典、沉溺网络游戏,这既是回避主流社会规训、压力和责任的“仪式化解决”方式,也隐含着对新意义的探索和诠释。随着大学生对网络的日渐依赖,已然形成网络亚文化信息圈、交际圈、娱乐圈、舆论圈相互叠加的亚文化镜像。  相似文献   

16.
或许你要问——什么是“新适”生活?是在小资,BOBO流行以后的,又一种新的族群吗?  相似文献   

17.
人类至少已经存在10万年了。但是,从生物进化的角度上看,人类还是个年轻的“种族”。当三到四万年前人类在地球上迅速扩张时,与人类非常接近的“种族”尼安德特人灭绝了。  相似文献   

18.
生活在现代都市里的人们,看惯了都市的浮华与喧嚣,便向往过一种宁静淡泊的生活。他们厌倦了高楼大厦车水马龙,厌倦了手机电脑公务文件,厌倦了江湖险恶的社交聚会……只想寻一处自由的、宁静的田园或避世的森林躲起来,过过清静的日子。就像我们吃食物一样,顿顿山珍海味总有吃厌的时候,吃厌了难免会怀念起玉米面饽饽的好。在我们周围,这样的人有些像“飘一代”,有些像“痴旅族”,而在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他们就是现代“鲁滨逊”。他们打着“返璞归真”、“平等自由”的旗号成群结队地漂泊。生活于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些十七八岁至…  相似文献   

19.
“隐婚”,顾名思义就是已经步入婚姻殿堂以及有过婚史的男女,在公众场合刻意隐瞒,以“单身”、“无婚史”的身份示人。特别是职业女性,把“隐婚”作为扬长避短的手段。变幻莫测的都市生活,让“隐婚”成了人们的一种情感方式和生存的策略。李女士是一家外企公司的高级白领,对于“隐婚”她自有见解:“现在的职场有它潜在的竞争法则,一旦贴上婚姻的标签,竞争力往往大打折扣。选择‘隐婚’,与其说是追求时尚,不如说是时势所迫”。都市“隐婚”一族广告公司的崔小姐以往每次应酬,老公不时打电话来让少喝酒,有时发短信叫早回家。尔后公司的应酬和…  相似文献   

20.
青年网络亚文化从中国互联网时代开启的那刻起就悄然衍生。作为青年亚文化的子集,青年网络亚文化是对传统青年亚文化的精神加工和网络再造。随着青年网民的个体化崛起和智媒时代的到来,青年网络亚文化仪式抵抗的温和特质愈发明显,这主要是由于青年网络亚文化的风格立异、族群区隔、屡被收编和困境犹存所造成的。青年网络亚文化的温和抵抗方式虽然并不意味着其仪式抵抗精神的渐至消泯,但也要防止青年网络亚文化圈层内部负能量的累积,并警惕青年群体在网络媒介场域里的"精神沉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