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西方"新新"贸易理论的特点及其实践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新古典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比较,从贸易分工基础和国际贸易所得两个方面剖析了"新新"贸易理论的特点,探讨了"新新"贸易理论对中国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竞争的实践意义,并对"新新"贸易理论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后,国内史学界"文革"史研究正式起步.27年来取得了丰硕成果.对大陆史学界"文革"史研究的发展历程、现状、主要问题等进行了认真梳理和全景式回顾,并就国内"文革"史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进一步深化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编者按:随着90年代以来新一轮"全球化"浪潮的兴起和国内近20年的"市场经济改革"所造成的社会各方面的巨大变化,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界,人们普遍感觉到,现代文学研究在80年代形成的许多基本的理论预设和分析思路难以再继续有效地发挥作用.在今天,现代文学研究如何继续保持学科的"当代性"?如何拓展研究的范围和丰富自己的分析方法?如何在发展学术规范的同时保持艺术敏感和思想锋芒?如何理解文学研究和文化研究的关系?如何将历史研究和当下的文学批评结合起来?……在这一系列问题上,学术界正在产生许多新的理解、新的分歧和新的共识.本刊在上海大学2001年11月举办的"全球化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转变"国际学术讨论会上组织的这一组笔谈,正部分地触及了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4.
"两课"教学满意度课题主要包括两大部分研究"两课"教师工作满意度研究,学生对"两课"教学的满意度研究.本文将对"两课"教师工作满意度研究的背景及价值,研究的设计及实施方法、步骤,研究的结论和对策做综述.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以苏童为代表的"新历史主义"小说的剖析,指出了这类小说产生的背景、表现、特征等,并探讨了"新历史主义"小说对文学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了帮助人们全面深刻地认识"被""把"同现句的特点,并进一步了解和弄清其与"把"字句的关系,从而在语言实践中更好地掌握和运用它,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从三方面进行了深入系统的探讨。认为从"被""把"在句中的位置、主语和"把"后成分的关系、主语和"被"后成分的生命度语意特征等视角,可把它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从对动词的限制、动词的性质及与"把"字短语的关系、动词受事的移位、句式转换、能愿动词和副词的位置等视角探讨其与"把"字句的内在联系;从产生时代、使用频度、施受关系等视角探讨其与"把"字句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导致"核变"现象的狭隘因素,从语义学角度和翻译的本质出发,运用欧式几何、数轴及高等数学的集合方法,对翻译中的"核"和"核变"进行量化分析,力图找出翻译研究中"核变"的模式及原因。研究认为:"核"是由众多"核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原文之核("核S")和译文之核("核T")由各自的文本自身和读者的理解过程决定,核变有完全聚小、完全裂大、缩小和裂大相互混杂三种形式。掌握了"核变"的分析方法,在评价译文时,可以将"核变"的大小程度看作一个量化的标准,分析原因,从而用于指导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文学的"外部"研究和"内部"研究作为长期存在的两种研究向度在近年来却遭遇危机.以延安文学"政治决定论"的形成为例延安文学"政治决定论"的形成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的"政治反映论"和"纯文学"积弊的结果,其出现的合理性在于其对"政治反映论"的批判性,但其理论基础和研究格局的偏狭,以及对延安文学作品超越价值的压抑,使其成为延安文学研究中新的意识形态.延安文学"政治决定论"形成过程反映出中国现代文学"外部"研究和"内部"研究出现隔离的本质对"文学性"理解的偏至.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需要从"价值论"向"发生论"的转变中获得自身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9.
20世纪的西方哲学研究为什么体现出"社会哲学转向"?今天的哲学研究究竟应当向何处去?结合对许茨的、诉诸"过程"和"建构"的现象学社会世界研究的批判性考察,不仅肯定这种转向的存在,也指出了其实质性内涵是通过走向"社会世界"而寻求彻底改变西方哲学传统的基本研究立场和方法论视角;同时,由于许茨和绝大多数当代西方哲学家一样仅把"过程"和"建构"当作理所当然的基本预设"点到为止",所以,根本没有实现自己的目的而有待理论上的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最早深刻论述了"共产党的先进性",高瞻远瞩地为共产党指明航向;苏联共产党的亡党又从另一视角警示我们坚持"共产党的先进性"的重大意义.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共产党的先进性"的新诠释.  相似文献   

11.
对"战国策派"的研究主要有两种倾向:其一,不管是批判还是肯定主要以政治标准作为衡量、评价的基础;其二,从民族国家的立场出发来为战国策派正名、平反。总体说来,研究界几乎少有从哲学、美学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和研究战国策派。而美学上的贡献正是战国策派最核心的价值体现,也是战国策派主要成员所擅长的专业。因而发掘其战国策派的美学价值,是当前战国策派研究的一个当务之急,对战国策派研究的美学关照,也是对战国策派研究深化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战国策”派成员陈铨倡导了民族文学运动,这是他民族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民族文学运动有高远理想和现实功利两方面的要求,这使他的思想内部充满了天才和民族意识、文学与宣传等诸多悖论。陈铨虽不是国民党政府的成员,但他的这些主张和国民党的政策有很多相通之处,使之具有某种现实共谋性,陈铨及“战国策”派成员对自身身份的确认缺乏现代知识分子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13.
战国策派文艺方面的代表为林同济、陈铨,他们有关文艺的论述不是很多并且比较分散,但却涉及到本质论、创作论、作品论、接受论、价值论等方面,构成了战国策派文艺观的体系。  相似文献   

14.
西方文化形态史观的中国回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源自20世纪上半叶的西方文化形态史观,由斯宾格勒首创,汤因比继之.这种西方史学的新说,自上个世纪20年代初期传入中国已有整整80年,它在中国各个历史时期发生了不同的回响.文化形态史观对40年代初战国策派的影响深刻,林同济与雷海宗接纳与改造了它,并运用于中国历史研究.对战国策派学人在20世纪中西史学交流史上的地位应作新的评价.  相似文献   

15.
浙东学派是中国学术史上源远流长、影响深远的重要学术流派。目前的研究虽然成果颇丰,但是编年史研究工作的缺位,已经成为制约浙东学派研究向纵深发展的一大瓶颈。建立在坚实文献基础之上而编纂一部《浙东学派编年史》,不仅可以从历史与逻辑辩证统一的高度完成对浙东学派学术谱系的建构,而且可以在一个新的学术起点上推进浙东学派以及与此密切相关的通代与区域学术史研究的深入,并为当代文化精神的重建提供丰厚的学术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6.
结合各种文献对先秦时期思孟学派的考证论述。对思孟学派的含义及其教育思想作了概述和解读,并从教育过程和教学原则角度.简析了其在当代职业教育中的现实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通过对乾嘉学派研究情况的回顾,提出"学侣"这一崭新的研究视角,将学术史研究与政治史、社会史、文化史研究结合起来,真正达到一种互动下的历史研究,从而为乾嘉学派的研究提出一个崭新的思路,以使得学人可以通过这一新视角将乾嘉学派的研究引向更深入。  相似文献   

18.
《关学学术编年》是我国学术界第一部系统梳理关学学术思想发展的编年体著作,也是近百年来第一部系统发掘关学学者,并对其思想作出较为客观定位的思想史著作。具有学术编年与思想史叙述相结合、关学学者的精选与原始文献相结合、博采众说与辨惑裁定相结合的特色。不仅填补了关学编年研究的空白,而且为关学研究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史成果。  相似文献   

19.
陈爱华教授的新作《法兰克福学派科学伦理思想的历史逻辑》,主要从科学伦理学的视角,对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视阈中科学伦理观的思想来源、内涵、历史演进及其伦理价值作了系统的探索,具有史论结合、经典文本的深度解读和全新研究范式的建构相结合、学理研究与现实关怀相结合三大研究特色。该书不仅在学科建设上填补了法兰克福学派科学伦理思想研究的空白,而且在实践中对人们树立正确的科学伦理观、合理应对科技发展及其成果应用的复杂伦理效应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明中叶学术界兴起的考证之学,迤逦发展至清代乾嘉时期而蔚为大国。这期间经历两个阶段:(1)从求博到求真。明代考证学以博奥夸耀于世,实事求是之意不足,而哗众取宠之心有余。入清以后,学者鄙弃明人治学的浮嚣之气,考证之学转向求真。(2)从求古到求是。清代乾嘉时期的学术,有吴派和皖派之分,吴派稍早于皖派,其学标榜“求古”,唯汉是从。皖派不以为然,治学主张“实事求是”。清代学术的思想理论性不如宋明之理学,但亦自有其特色。本文重点分析了戴震“以情情”的思想意义,以及“由词通其道”的治学方法,同时对章学诚“六经皆史”的方法论作了分析与检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