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拥有十多亿人口、分布广泛.历史悠久的汉民族,在地理和社会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形成了包括北方方言在内的,吴、湘、闽、粤、赣和客家七大方言。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则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语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现代汉语的权威化、标准化和合法化有一个历史的演变过程。现代汉语源于近代汉语,在13世纪尤其是宋元以后,汉语的流变呈现出两大趋势:在书面语方面是白话文学的产  相似文献   

2.
徐梦真 《现代交际》2013,(9):160-161
普通话作为标准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在当今社会的交流沟通中占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加强普通话学习,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而言能起到显而易见的促进作用。本文从社会的需求、学生的特点及课程设置的需要,探讨加强普通话训练在高职口才课程中的必要性,并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支持,结合课堂教学实践,探索其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3.
潮汕方言中存在着许多“写不出字”的词语,这些词语大多在汉民族共同语中已不再作为日常语使用,只存在于古籍中。在潮汕方言中至今仍保留了很多古词语,特别颇具地方特色的亲属称谓词。本文从音韵学角度对潮汕方言中的古称谓词进行了考释。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一个民族的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的分析,可以看出一个民族的审美意识发展的轨迹。汉民族与其它少数民族相比,是一个少舞蹈的民族,其民间秧歌舞可算是迄今仍然活在民间的汉民族舞蹈的代表。所以,通过对汉民族秧歌舞的分析,可以看到汉民族审美意识的变化。就艺术发展而言,现代审美意识,是最接近艺术本质的现代追求。艺术的本质就是人的本质表现,人是艺术的中心,人是艺术表现的目的,艺术是人类生命最璀璨的花朵。人从与自然一体的混沌中苏醒,恰如人从黑暗的专制之下觉醒,所以说,回到和重新发现人本身——这寻根的逆向追求,是最具艺术的现代意义。通过对汉族秧歌舞蹈所具有的现代审美意识特征的分析,我们可以加深对这种意义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国家普通话水平等级考试内容包括语音标准程度、词汇规范程度、语法规范程度三项内容。许多普通话考生往往只重视语音错误与缺陷的纠正,没有意识到非语音失误带给普通话考试成绩的不利影响。尝试从考生对词语朗读、短文与命题说话的轻重音格式掌握、语调、停连处理、语法和词汇规范程度等出发,分析普通话水平等级测试中非语音失误问题,克服测试中避免失误的技巧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黎洪露 《职业》2014,(35):172-173
本文针对粤语方言区中职生学习普通话存在的问题,从学习语言的角度,着重从语音、词汇和语法三个方面入手,探讨了粤方言区中职生学习普通话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大同话和普通话在语音方面有很多相同之处,但也有很多不同之处。大同话的声母与普通话的声母差别不大;但在韵母和声调方面差别很大。大同话的声母没有舌尖后音,大同话中没有"[t]","[t]","[]""[]",没有带鼻音的韵母。在声调方面,大同话中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还有入声。大同话中的有很多音是普通元音后面加喉塞音,但普通话中并没有出现。大同话中儿化音也特别多。  相似文献   

8.
马宏 《现代交际》2014,(9):152-152
语音美是幼儿教师口语的基本要素。实现幼儿教师口语语音美主要应从普通话语音标准;发音清晰,音色甜美;用语中节,音韵和谐;语调丰富,抑扬顿挫几个方面加以修炼。  相似文献   

9.
袁小梅 《职业》2012,(26):158
普通话是交际的媒介,培养职校学生的普通话能力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有助于学生表达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自信心的增长,也增加了学生就业的机率.作为一名中职语文教师,笔者深感普通话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海南虽说是一个小岛,但方言种类多而杂,对普通话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如何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成为开展普通话教学工作的着力点.根据日常的教学,笔者总结出在教学中通过语音训练,尤其是"看听读说"教学方法,能较好地解决学生普通话矫正的难题.  相似文献   

10.
黔西县位于贵州省中偏西北部,毕节市下辖县,境内主要通行西南官话。采用描写分析和共时比较的方法研究黔西方言动词的体和貌。以黔西话语用实例(含普通话说法)对各类体貌范畴的语法意义、结构表达式系统描写与分析,并与现代汉语普通话进行共时比较,进一步揭示黔西方言与现代汉语普通话在动词的体貌特征上存在的共性和差异。  相似文献   

11.
中职生职业素质的教育在中职学校一直是很受重视的。语言的基本功训练、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一直是中职普通话口语教学课程改革的重点。现代网络语音室的建设为普通话口语教学提供了更适宜的环境,建构与实践于此种环境是现代化教学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通过对常见动物名称的方言比较,找出动物名称在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异"的同时,更着重发现动物名称在方言中的规律。在整理方言中动物名称的基础上,对动物名称的语音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3.
《说文解字》释义元语言是许慎对汉字及汉民族文化元认知知识、体验和调控的综合反映.与现代汉语相观照,我们主要从释义元语言的象似性认知,观照汉人认知规律:功能、话题相似性的理念古今一以贯通.  相似文献   

14.
职业教育是当今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版块,本文从职校的普通话教学视角入手,以梅州职校为例,分析职校现今普通话教学现状以及存在的隐患,用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在校生毕业生对比的方式展示普通话教学对职校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职校普通话教育应具备的特点,以期对在职校推进普通话教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人的团结是一个很严肃的议题,也是争论颇多的话题。中华民族是以汉族为主体56个民族的统称,也是海外华人的统称。汉族成型于汉朝,汉朝的名称源于被封于汉中的汉王刘邦,汉中则因汉水而得名;所以可以认为汉民族得名于地名。在汉民族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统一融合是主流,而同时期以来许多国家或民族的发展历程则不同。籍此本文将概略分析汉民族的演化,简单介绍其他国家或民族的历程。通过对比中外民族的演变,从国家和民族的层面来谈谈中国人的团结。  相似文献   

16.
目前,一些地区的一些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的学生普通话水平普遍不高,而且对说普通话有为难情绪.作为语文老师,怎样才能使学生对说普通话产生兴趣、,并且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普通话的表达能力?笔者对此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英美人严格区分主体与客体,而汉民族主体、客体相互浑融的理论,通过实例分析了以英美人为主导的思维方式对汉译英的影响以及以汉民族为主导的思维方式对英译汉的影响,并且分别在两种思维过程中将主体与客体进行比照,目的是让学习者懂得思维差异带来的主客体使用上的差别,鉴别这种差别在译语上的反映,并有意识地区分主客体使译语表达更加纯正地道。  相似文献   

18.
语言文字是人类重要的思维工具和交流工具,它是民族文化信息与科学技术传承的载体。使用标准普通话和规范字是每个中国人的必备素养。学校作为教育机构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汉字。尤其是九年义务教育作为基础教育,对于普及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工作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不容辞的义务。多年来,我校非常重视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以素质教育为宗旨,把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工作贯穿于学校的文化建设、教育教学、课题研究、日常管理等各个环节中,以环境熏陶习惯,以制度保证规范,以活动激发兴趣,以科研提升品位,在全面提高师生的语言文字素养上做出了有益的探索,显示了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19.
在大力推广普通话的背景下,近年以东北方言为载体的影视作品层出不穷,本文就东北方言与普通话的关系、东北方言类节目的社会价值、对东北方言类节目应采取的态度等问题做简单讨论,揭示影视节目中的"东北方言热"现象正是伴随普通话的推广普及而衍生,并肯定了东北方言节目对方言文化发展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与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的被动句相比,祁东方言中的“得、把”字被动句较有特色.本文主要介绍祁东方言中表被动的“得、把”字被动句的句法格式、语义特点,并进一步将其与普通话中“被”字句进行比较,阐释其不同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