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篇《哥萨克》是列·尼·托尔斯泰倾注心血最多的早期作品。它从1852年开始创作,经过几度反复修改和增补,到1862年冬脱稿,前后历时十载。到对这部作品进行最后加工、增补时,托尔斯泰不仅在艺术表现手法方面已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而且在他的世界观方面也已趋于定型——此时作者不仅已厌烦了贵族上流社会的空虚、无聊,认识到这种生活的不合理性,而且已两度出国考察,  相似文献   

2.
列夫·托尔斯泰是十九世纪下半叶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代表作家。他在半个多世纪的文学活动中创作了许多“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给人类留下一份十分宝贵的文学遗产。革命导师列宁对托尔斯泰十分重视。他在1908—1911年间先后写了《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等七篇专门评论托尔斯泰的文章。在这些光辉论著中,列宁对托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名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托尔斯泰的思想和创作在晚期闪现了耀眼的光辉.作家在<哈吉·穆拉特>中对沙皇专制制度的全面批判和否定,使这部作品同代表十九世纪俄国文学中批判现实主义最高成就的<复活>一样,成为托尔斯泰前期思想艺术探索的结晶.  相似文献   

4.
1 早在五四时期,托尔斯泰的作品就被大量地翻译介绍到中国来。这对我国新文化的兴起和发展,无疑起到催生助长的重要作用,许多作家从他的作品中得到哺育滋养,茅盾就是其中的一位。茅盾曾明确表示:“我爱左拉,我亦爱托尔斯泰。……可是到我自己试作小说的时候,我却更近于托尔斯泰了”。茅盾和托尔斯泰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但最为突出的还是长篇小说。在中外文学史点,常常有这样两种类型的作家:一种是善于高瞻远瞩、取精用宏,在广阔的时空中反映出重大的历史事件,展现广袤的社会生活画面,描绘惊心动魄的历史画卷。  相似文献   

5.
细节描写犹如点睛之笔,运用得好,往往能细微处见精神,达到“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的艺术功效,赋予作品以摄人心魄的艺术魅力。列夫·托尔斯泰曾以“艺术起于至微”来揭示艺术的真谛。可以说,没有细节,就没有血肉丰满的作品,细节描写的成功与否是作品成败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6.
论《复活》     
一列夫·托尔斯泰的创作活动,主要是在1861年农奴制改革到1905年俄国第一次革命这一时期。这是俄国的封建农奴制度日益崩溃,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在准备和醞釀的时代。托尔斯泰的晚年,更是列宁所领导的俄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蓬勃开展的伟大时代。1861年的农奴制改革,是被列宁称为“臭名昭彩的”改革。农奴主借“解放”农奴的名义,割取农民大量的土地,榨取巨额的人身和土地的贖金,把  相似文献   

7.
托尔斯泰创作中的心灵辩证法问题,是车尔尼雪夫斯基首先提出的。他在评论托尔斯泰的早期作品时指出:“托尔斯泰伯爵最感兴趣的是心理过程本身,它的形式,它的规律,用特定的术语来说,就是心灵辩证法。” 车尔尼雪夫斯基第一次把托尔斯泰创作中的心理描写作为一个整体看待,指出托尔斯泰的心理分析,完整地展示了人的精神世界;它已不再是一种附属的、零星的表现手  相似文献   

8.
编者按:由我国托尔斯泰研究专家戈宝权先生作序、王智量教授倡议并任第一主编的大型综合性辞书《托尔斯泰辞典》即将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现将戈宝权先生为辞典撰写的序文在本刊先期发表,以饷读者。多年来,在研究中俄文学关系史的过程中,发现不少伟大的俄国作家,从普希金、冈察洛夫、托尔斯泰、契诃夫,一直到高尔基,都曾对中国的文化和历史、生活和思想发生过很大的兴趣,并在自己的作品中有所反映,而其中尤以托尔斯泰的表现最为突出。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文学中成绩最大的一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革命导师列宁曾给他以很高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在《从牯岭到东京》中,茅盾引用一位英国批评家的话:“左拉因为要做小说,才去经验人生;托尔斯泰则是经验了人生以后才来做小说。”然后说:“我爱左拉,我亦爱托尔斯泰”。“可是到我自己来试作小说的时候,我却更近于托尔斯泰了。”①这里所说,只是写《蚀》时的情况。进入三十年代写《子夜》等作品时,茅盾实际上把“左拉方式”和“托尔斯泰方式”结合起来。就是说,他已经验了人生,有了一定的积累,但还不足以据此提炼《子夜》这样规模的大作品,为此又进一步去经验人生,作更充分的积累,然后进入创作过程。《子夜》就是这么产生的。  相似文献   

10.
一九八○年十二月九日,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草婴应邀在我院作了《列夫·托尔斯泰和他的作品》的学术报告.草婴翻译过不少的俄苏文学作品.如戈尔巴托夫的《顿巴斯》、尼古拉耶娃的《拖拉机站站长和总农艺师》、肖洛霍夫的《被开垦的处女地》及《一个人的遭遇》,卡泰耶夫的《团的儿子》都为我国读者所熟知.过  相似文献   

11.
托尔斯泰作为俄罗斯19世纪最出色的文坛巨匠之一,他所创作的作品,离不开他自身的宗教思想,在宗教对文学产生着影响的同时,文学也对宗教教义的传播起了推动作用。因为宗教和艺术本是一对孪生兄弟,宗教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性格特征,而托尔斯泰对宗教情有独钟,在自己的作品中宣扬宗教思想,或者借助于宗教教义塑造人物形象。本文从宗教思想、文学形象、爱情观以及托尔斯泰主义几个方面对他浑然天成的文学艺术风格进行了梳理与总结。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在描写战争场面方面,列夫·托尔斯泰把司汤达称为自己的老师。他说:“司汤达教会我懂得了战争。重读一下小说《巴马修道院》有关滑铁卢战争的场面,有谁能象他那样把战争描绘得如此逼真呢?”列夫·托尔斯泰还报道了一个很重要的事实:“后来,比我早在高加索服役的哥哥给我证实了司汤达描绘的真实性……不久,我在克里米亚很容易地亲眼目睹了这一切……”(巴·皮留可夫《列夫·托尔斯泰传》)。列夫·托尔斯泰在他的首批军事特写中已把常见的英勇战斗方面的描写和浪漫主义结合起来。我们还记得普希金《波尔塔瓦》中的一些光辉诗句:  相似文献   

13.
正如八方流来溪水才汇成了山间的湖泊,形成郁达夫创作倾向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和复杂的,德国文学的营养乃是一股不可忽视的源泉。请先看夫子自道:“……以后就急转直下,从杜儿葛纳夫到托尔斯泰,从托尔斯泰到独思托以夫斯基、高尔基、契可夫,更从俄国作者转到德国作家的作品上去。”“后来学到了德文,与德国的短篇——或者还是说中篇来得适当些——作家一接触,  相似文献   

14.
小说《伊凡· 伊里奇之死》描写了主人公伊凡从患病到死亡的经历,呈现了伊凡在肉体与精神双重折磨下的心灵挣扎.小说中,疾病不仅象征着生理意义上的身体状况,同时承载着托尔斯泰对存在与死亡的认知,是托尔斯泰运用隐喻艺术思维创造的文学意象.文章通过细读伊凡的疾病体验,分析小说中的疾病隐喻,如身份的转变与建构,自我的审判与觉醒以及作者对社会病态、异化现象的批判,深入解读托尔斯泰赋予疾病的多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复活》创作于1889年至1899年,是托尔斯泰继《安娜·卡列尼娜》之后的又一部伟大的长篇小说,是作者经历了世界观的彻底转变之后,用了整整十年时间,先后增删六次才写成的一部巨著。毫无疑问,这是托尔斯泰晚年最成熟的一部代表作品。它深刻地反映了作者生活的那个时代,表现了作者世界观的基本倾向。认真研究这一巨著,对于了解托尔斯泰及其作品的意义,对于了解俄国的历史是有重大作用的。  相似文献   

16.
《苦难的历程》是阿·托尔斯泰的代表作品。它的创作继续了二十多年。第一部《两姊妹》是作者侨居巴黎时,于一九一九年动笔,一九二一年出版的。第二部《一九一八年》是作者返回祖国后,于一九二七年动笔,一九二八年出版的。第三部《阴暗的早晨》是一九三九年动笔,一九四一年六月二十二日脱稿的。翌年秋天,作者完成了三个长篇的全部校改工作,使它们在风格上尽量统一起来,成为一部严整的作品。一九四三年《苦难的历程》荣获“斯大林奖金”一等奖。它被称为俄罗斯革命的史诗,是苏联文学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本文试图从这部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作家的思想发展和艺术探索的脉胳中,对它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谈点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一列宁在一九○八年九月写的《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中有这样一句话:“托尔斯泰的思想是我国农民起义的弱点和缺陷的一面镜子,是宗法式农村的软弱和‘善于经营的农夫’迟钝胆小的反映。”对这句话中的“善于经营的农夫”,如何理解?他们的阶级属性和在俄国革命中的政治倾向如何?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名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托尔斯泰的思想和创作在晚期闪现了耀眼的光辉。作家在《哈吉·穆拉特》中对沙皇专制制度的全面批判和否定,使这部作品同代表十九世纪俄国文学中批判现实主义最高成就的《复活》一样,成为托尔斯泰前期思想艺术探索的结晶。  相似文献   

19.
舍斯托夫以他一贯坚持的圣经启示思想对托尔斯泰的后期作品重新审视后指出:在无根基的处境中,托尔斯泰抛弃了形而上学的道德说教,在孤独中努力建立一个人的世界,思考人的在世痛苦与拯救的关系,其真诚在他晚年的出走中最终彰显。  相似文献   

20.
普列汉诺夫做为文艺理论家和文学批评家,始终是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考虑问题,发表意见的。即使在一九O三年以后,他逐渐地在政治和策略上滑到了孟什维主义的泥潭,而在哲学、美学和文学批评方面基本上还坚持着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立场。这也表现在关于托尔斯泰的一系列评论上,其中包括写于纪念托尔斯泰八十寿辰(1908)期间的《托尔斯泰和大自然》,以及写于托尔斯泰逝世以后(1910——1911)的“政治家的短评·从这里到这里》、《胡涂观念(托尔斯泰的学说》、《卡尔·马克思和列甫·托尔斯泰》和《再论托尔斯泰》等。这一组论文分析了托尔斯泰的宗教世界观,批判了反动派和自由派鼓吹托尔斯泰主义的叵测用心,捍卫了托尔斯泰的艺术真理,充分显示了普列汉诺夫的马克思主义的战斗锋芒。今天研读这一组论文,对于我们全面地理解托尔斯泰的思想和艺术,对于我们坚持文艺批评的科学性都是颇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