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青铜的出现和冶炼在生产力的发展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人类历史上有一个时期被称作“青铜时代”。铜的冶炼是化学史中的一件大事,因为这是人类第一次用化学方法从天然矿石中提炼的金属。本文探索内蒙古地区最早青铜器的出现和青铜的冶炼问题。考古资料表明,早在距今3100多年前,内蒙古地区已有大型青铜器出现,并有可能是当地铸造的;到了战国时期(公元前403年~前221年),青铜器已大量使用,青铜冶铸业相当发达。  相似文献   

2.
陶器的出现和使用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化学史中的一件大事。本文探索内蒙古地区最早陶器的出现与使用问题。考古资料表明,早在距今4000年以前,内蒙古地区已有陶器出现并在生活用显中大量使用陶器。  相似文献   

3.
继承邓小平遗志办好两件大事写在今年“两会”召开之际“1997”人们说到这个数字,是准备用浓烈的色彩来书写这一年两件大事的:一件,香港回归,结束上世纪留下的耻辱;一件,召开党的十五大,开拓下世纪中国的未来。没有想到,更不愿想到,现在却是先用凝重如铅的悲...  相似文献   

4.
中国何时开始冶铁用铁?历来辩论激烈,至今仍然莫衷一是。 五、六十年代,杨根先生已经指出,在研究中国铁器发生时间时,要把视线更多地投入到人工炼铁对人类社会明显发生作用的开始期,即“应该作为一种新的生产力提出的时期”上来,而不是去考证哪一个人或哪一个时期第一次使用铁,因为这“并没有绝对重大的意义”,同时杨先生自己认为,冶用铁“作为一种新的生产力提出的时期”当在春秋战国之际(约前5世纪)。对这种观点,笔者基本同意。只是从目前来看,这个时期大致还可以上溯到春秋中期(约前7世纪)。在这一前提下,本文拟通过对中国开始用铁和开始“大量”用铁有关说法的逐一考察,来申述这样一个观念:即历史上,夏代、商代、西周、春秋均被做过我国用铁的开始期,但这些观念所依据的材料,多半来自文献的解说。由于文献材料流传久远,漏洞极多,真伪莫辨,因此笔者主张今后最好不要再加引用。需要说明有关问题时,最好多用考古材料。同时,也不要因为地下发掘出早期铁器,就硬与那些难于稽考的文献材料纠缠在一起,否则,将失之于牵强,如果这一观念能够引起人们的注意,那么笔者写作此文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相似文献   

5.
煤炭是一种重要的固体燃料与化学工业原料,煤炭的开发应用与化学、化工有密切的关系,内蒙古地区煤炭资源丰富,根据有关史料与出土文物推断,内蒙古地区早在13世纪七十年代之前,已懂得用煤炭作燃料。  相似文献   

6.
近代化学肇基于欧洲,大约于鸦片战争(1840年)前后传入我国。内蒙古地区过去经济文化落后,近代化学传入较内地更晚。有关资料表明,1906年归绥中学堂开始讲授化学并盖一座理化仪器室,是近代化学在内蒙古地区传播的开始,土旗蒙族巴文峻是出区并到国外学习化学专业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7.
铁的性质和使用价值一旦被人类发现,它就在人类社会实践中开始发挥多功能的作用。但这多功能的作用并非初始就能够达到很高的程度。在我国,直到战国中期以前都是如此。战国中后期和两汉时代,槽况则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拟从铁器在社会实践各大领域的分布和铁器使用的数量规模及其时序变动两大角度来探讨一下我国先秦两汉时代的用铁程度。一、先秦两汉时代铁器在社会实践各大领域的分布及其时序变动在这里,所谓社会实践各大领域主要包括生产、生活和战争三大领域。本文首先要回答铁器在这三大领域中是否都有运用,都有哪些运用以及与时…  相似文献   

8.
十四年前,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亲笔题词,号召我们“向雷锋同志学习”。今年,在全国人民粉碎“四人帮”反党集团,乘胜前进的时候,英明领袖华主席又一次号召我们“向雷锋同志学习,把毛主席开创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进行到底。”这是抓纲治国,发展大好形势的一件大事,也是教育战线抓纲治校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9.
李方祥 《中华魂》2011,(6):34-38
从1921年到2011年.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走过了不平凡的90年,经历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辉煌历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的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曾把党的光辉业绩精辟地概括为“三件大事”:一是“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二是“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三是“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三件大事反映了中国共产党90年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这里,着重谈谈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件大事。  相似文献   

10.
王之铮 《新天地》2016,(7):21-23
经过“文革”十年的沉寂,1977年重新恢复高考成为举国关注的一件大事。由于“文革”十年中全国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和考试,因此这一年的高考是由各地分别命题的。  相似文献   

11.
宋镜明同志著的《李达传记》已于1986年4月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这部集中反映了我国史学界、理论界近几年来对李达研究的最新成果的专著,为学术界和广大读者所瞩目。已有不少报刊杂志先后发表消息或书评。我们完全赞同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曹瑛同志的评价:《李达传记》的出版,“这是继人民出版社陆续出版《李达文集》之后,理论学术界的又一件可喜的大事。“它确是一部具有历史价值、学术价值和思想教育意义的传记著作。”(《<李达传记>·序》第1、6页)  相似文献   

12.
文华 《社区》2013,(35):40-40
梁实秋曾说,“我们中国人一向是把洗澡当做一件大事的。”从“一向”追根溯源,沐浴洗澡则是历史悠久。据说在西周时期沐浴礼仪已形成定制,后人又不断丰富完善,而古代文人们的那些浴事则十分有趣。  相似文献   

13.
综观整个中国封建社会史,我们可以明晰看出:在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封建生产关系、以及国家政权、皇权主义、伦理观念等上层建筑,无不贯穿着一条铁的法则:家国一体化,亦即“以天下为家”。本文拟就它的形成,谈点看法。一大约五千年前,龙山文化时期黄河流域各氏族部落陆续进入父系氏族社会,农业越来越成为主要的生产部类,铁器还未出现,生产工具以石器、木器、骨器为主,产品已有部分剩余,但生产力仍十分低下。这就决定了氏族公社必须重视集体耕作和加强对劳动的组织管理,氏  相似文献   

14.
盐政与边政,这是封建国家政治中的两件大事。盐政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国计之虚实,宗社之安危”,而边政同样是关系到社稷之安危的大事。明初统治者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把着眼点放在一问题上,盐政与边政相辅而行,“得盐之利以佐边计”,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文选》的出版,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国理论界的一件大事。在《邓小平文选》中,贯串着一根红线,这就是“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同志提出来的,他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相似文献   

16.
卷首语     
卷首语在金色的秋天到来之际,华北电力大学成立了。这是我国电力系统一件大事,也是我校建校史上一件喜事,它标志着学校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两院合并之后,规模扩大,整体实力增强,它将有利于充分发挥两地优势,并做到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它将有利于充分调...  相似文献   

17.
当前,在我国商业市场已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商业改革的步伐大大加快的情况下,商业财会工作如果仍然停留在反映和监督商品的日常进销调存业务活动上(当然这些工作是必须做好的)显然是很不够的。重点应转移到为“两件大事”和“一个核心”服务。所谓“两件大事”就是今后在经济工作中,要着重抓好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这两件大事,所谓“一个核心”就是提高经济效益。这就必然牵涉到一系列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值得研究、探索和总结,本文谈点粗浅看法,旨在拋砖引玉。  相似文献   

18.
“三顾茅庐”和《草庐对》献疑──诸葛亮早年思想和生活考察王大良“三顾茅庐”和《草庐对》,是与诸葛亮早年生活有关的两件大事,也是在诸葛亮研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问题。在过去的研究中.人们大多囿于传统观念,认为诸葛亮从一开始就有“天才的预见”,是‘’智慧的化...  相似文献   

19.
孟谦 《社区》2013,(27):1-1
有基层社区工作者们参加的会议,氛围一般会很热闹。这是因为他们在工作中,练就了过人的表达能力。不久前,这种热烈的氛围又出现在北京。8月30日,“中国社区发展协会”在京成立,这是中国社区发展历程中的一件大事。来自全国各地500多位代表参加了成立大会。参会人员不仅有民政部的领导,社会各界的热心社区发展的“实力”人物,以及学者、专家、更多的是来自全国城乡街居的社区工作者代表。  相似文献   

20.
化学元素周期律的创立不仅是化学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 ,也是对科学美思想的重要贡献。本文对化学周期表的简洁性、秩序性和和谐性等美学特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