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俄罗斯宗教哲学是从宗教世界现原则出发对人和世界进行哲学认识和解释的哲学,其宗旨在于挖掘俄罗斯东正教精种文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意义.因此,俄罗斯宗教哲学曾显赫一时,至今影响颇深,就在于俄罗斯宗教哲学对人的人性因素的不懈探索和追求,这也就铸就了俄罗斯宗教哲学人研究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2.
索洛维约夫作为现代意义上的俄罗斯宗教哲学的奠基人,面对西方文明的冲击,和俄罗斯传统东正教的式微,力图借助于自由的理性,使宗教教义具有现代的形式,来改造和拯救神学.索洛维约夫宗教哲学的目的在于使宗教信仰具有理性,但他的宗教哲学自身的这种理论建设的逻辑需要,使他的哲学在理论取向上必然转向理性.《善的证明》一书的逻辑建构和理论内涵是索洛维约夫哲学思想理论特色和理性取向的最好的诠释.索洛维约夫宗教哲学的理性取向是合乎俄罗斯社会现代化发展需要的“理论创新”和“自我启蒙”,蕴含着深远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3.
俄罗斯文学史上的白银时代不但存续了19世纪俄罗斯文学叙事策略与哲学的思想传统,而且在与西欧哲学形成对话格局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俄罗斯文化的宗教性特征.世纪之交的动荡迫使俄国思想界陷入对世界文化与人的存在意义的本质思考,宗教意识与哲学思考均在此时期创作的文学作品中有所反映.苏联伊始,官方在意识形态领域加强了对宗教世界观的控制,讴歌革命与新生活的主流文学处于文坛中心,书写俄罗斯过去的非主流文学被迫边缘化,但从文化诗学的角度重新审视这段文学史的作品,存在主义意识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小说中的传承与变异,仍可发现无论哪类小说作品均不同程度显露出来.  相似文献   

4.
哲学作为形而上的理论反思方式必然涉及到哲学境界的问题。哲学境界所具有的世界观品格集中体现在哲学境界区别于科学境界、宗教境界,有着自身“真实”的理论规定。哲学境界所具有的世界观品格集中体现在其所具有的特定理论层次与精神深度的特质,即哲学境界的形而上理论旨趣;哲学境界所具有的世界观品格还体现在,哲学境界的规定本质上具有的同世界观内涵的内在一体化联系,由此可以得出哲学境界以其独特的理论角度为人类活动提供最高的或最终的意义根据、标准和尺度,提供人行动的“安身立命”之本。  相似文献   

5.
俄国宗教哲学传统形成于19世纪初,到索洛维约夫那里已经成熟,20世纪初的俄国宗教哲学复兴运动是这一传统的最高成就。十月革命后,俄国宗教哲学传统在国外获得延续和发展,20世纪下半叶,随着其主要代表们的相继离开人世而逐渐衰落。俄国宗教哲学传统的基础、背景和语境是东正教,东正教信仰是俄国宗教哲学创造的内在动因和源泉。西方哲学是俄国宗教哲学传统得以形成的外在因素。正是西方哲学的世俗化倾向引起俄国哲学的反抗,对世俗化的抵制使俄国哲学带有强烈的宗教色彩。俄罗斯理念这一独特主题使俄国宗教哲学传统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俄罗斯宗教哲学传统在当今俄国获得复兴,并得到世界哲学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6.
俄罗斯哲学与欧洲哲学不尽相同,它的哲学思想存在于文学作品中,俄罗斯哲学不缺乏标新立异和创新精神。新的俄罗斯需要新的哲学———自由哲学,这种哲学具有批判现实、启蒙大众的功能,通过这种哲学使俄罗斯真正步入现代社会之路。新的俄罗斯哲学应当承担其重新认识西方现代性的重任,塑造自律精神、技术理性精神。俄罗斯哲学中并没有建构真正意义上的历史哲学,因此,新的俄罗斯哲学要完成对东正教的祛魅任务,要从苏维埃社会主义传统中发掘出经验和教训,智慧地解决传统问题。  相似文献   

7.
俄罗斯哲学的重要特点是揭示了一个独特的“精神世界”。“精神”及“精神世界”的概念在俄罗斯哲学中有特定含义,“精神”与自然心理、“精神”生活与内心生活有本质区别:“精神”不同于“心理”,它是超越于自然之上的灵性,然而精神也不是宗教意义上的神秘的主观体验,它具有独立的实在性。而“精神世界”则内含着无限的自由及其矛盾和悲剧。文章剖析了精神的客观实在性在现实中容易被否定的原因,并指出了俄罗斯精神哲学对现代生活的启发,使人们认识到精神和精神世界不仅是幻想或反映,而且也是人的生命经验内部的一种客观实在,提醒人们不要让物欲淹没了内在生命的精神基础。  相似文献   

8.
宗教与哲学的分合及其未来关系之走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宗教与哲学在世界观上的分合。我们说宗教与哲学在一定程度上都是世界观,就是说它们都是对世界的一种认识、一种态度。那么,宗教作为对世界的一种认识和态度,其内容是怎样的呢?基督教认为,世界万物是神创造的,人必须敬拜上帝、耶稣和圣灵;上帝仿照他的形象创造了人类;世界和人类的末日必然到来。佛教认为,世界万物皆是因缘和合的结果,所谓“万法因缘生,万法因缘灭”,而万物因缘生灭的根本原因是主观的“识”与客观的“名色”。可是“物无自性”,因而万法皆“空”。狄尔泰曾经将宗教的世界观分为这样几个类型:“生活的秩序和自然的进程中存在…  相似文献   

9.
“宗教即颠倒了的世界观”,这是马克思关于宗教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命题,也是历史唯物主义对宗教的本质特征给予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界定。然而,对于这个命题的理解,特别是其中的“颠倒”这一概念的含义是什么,我们却从未进行过详细的考察和论证。更甚的是,到目前为止,国内几乎所有的有关教科书和文章著述,都是在与哲学唯心主义同一个意义上理解宗教世界观的“颠倒”性质,即把它解释为对意识与物质的关系的颠倒;具体而言,宗教同哲学唯心主义一样,是把人的意识绝对化,成为现实的物质世界的本原。二者之间的区别仅仅是认识论意义上的,即这种绝对意识在宗教世界观中表现为虚幻的神的形式;而哲学唯心主义则从逻辑上把它规定为现实的人的意识(主观唯心主义)或是现实的客观本质(客观唯心主义)。因此,宗教世界观同哲学唯心主义一样,在本质上是对客观现实的一种颠倒反映,它们具有一致的认识论根源。这种把宗教世界观与哲学唯心主义简单等同的观点是不正确的,既违背客观事实,也同马克思的思想相悖。它不仅在理论上导致了对宗教的简单化理解与批判,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实践中对待宗教的粗暴态度和行为。本文的目的即是试图对这一问题给予辨正澄清。  相似文献   

10.
俄罗斯民族的民族性格非常复杂,其中充满着"混乱"与"矛盾",除了心理-生理遗传基因、自然地理条件、宗教、思想根源等各种因素影响,俄罗斯民族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急剧扩张等其他众多原因导致俄罗斯民族文化呈现出了多元化的特征和结构,这对俄罗斯民族性格具有很大的影响,而其民族哲学和精神基础的缺乏使俄罗斯民族性格出现了"二律背反"现象.  相似文献   

11.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一定阶段的历史现象,有它的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如何正确认识、对待和处理宗教问题,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正确认识宗教,首先要弄清楚宗教的本质。关于宗教的本质,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曾作出过“宗教是人民的鸦片”这个著名论断。列宁对这一论断给予很高的评价,他说:“马克思的这一句名言是马克思主义在宗教问题上的全部世界观  相似文献   

12.
胡军 《学术界》2002,(1):185-195
冯友兰的哲学观是中西哲学融合的产物 ,是由反思、方法和境界三个部分组成的。他认为哲学是反思 ,是对思想的纯思 ,而思的方法是逻辑分析方法 ,通过这一方法就能得到毫无经验内容的既“空”且“灵”的境界 ,使人进入“天地境界” ,使人得到比宗教更高的精神价值 ,所以他提出要以“哲学代宗教”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张天勇 《学术论坛》2007,30(8):30-33
全国第十一届俄罗斯哲学研讨会于2007年6月1日至6月3日在苏州大学召开.与会中外专家学者围绕着"对前苏联哲学深度反思"和"对当代俄罗斯哲学研究主题分析"等两大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这两大问题涉及六个方面关于前苏联哲学的评价问题;关于列宁哲学的评价问题;关于俄罗斯的马克思主义研究现状问题;关于生存论问题;关于俄罗斯宗教哲学问题;关于文化形态和俄罗斯思想问题.这些讨论对于深入、全面把握俄罗斯哲学的发展现状、发展动向和科学评价前苏联哲学大有裨益,能更好地促进反思我国的哲学研究并促进其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世界观”一词,在1800年前后,曾由德国的罗曼蒂克,作为区别于单纯考察客体的综合世界图景,而在主观上、思想上认识世界的意义上开始使用过。修拉埃尔马赫尔从字面上把它理解为“对世界的直观”,而对世界的直观和感情被他看作为宗教的本质。谢林则写道:“我们的世界观是由我们根本的界限性规定的。”这样,世界观在当初带有很主观的意思。(参阅:G·克劳斯、M·布尔编《哲学辞典》,1964年德文版,第599页)以后,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  相似文献   

15.
张承志:异类精神的文化再造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承志以自己的回族文化认同寻找中华民族文化精神,他试图以一种异质的文化资源补充、整合、再造汉语文明,其创作所展现的宗教世界观对汉语文化再造提供了某种独特的价值参照。  相似文献   

16.
方东美先生(1899—1977)是20世纪中国著名的哲学家。在他的生命哲学系统中,特重生命精神境界之建构。其境界说,不同于冯友兰、宗白华、唐君毅,而有自己的特色。简言之,方先生境界说是艺术、道德、宗教三重境界的层层升华、贯通互动。在方东美的两篇重要论文《从宗教、哲学、与哲学人性论看“人的疏离”》与《中国哲学对未来世界的影响》中,方先生提出了他的形上人之精神人格超升的三重境界说,把超越于自然人的形上人之生命精神分为艺术天地、道德宇宙、宗教境界三重,层层提升,上下回向,生命精神贯注其间,通达顺畅,构…  相似文献   

17.
“在未来世界,人类将要以哲学代宗教,这是与中国传统相结合的.人不一定应当是宗教的,但是他一定应当是哲学的,他一旦是哲学的,他也就有了正是宗教的洪福.”这里说的是哲学,也就是理性的文化.从理性文化中,提炼出科学的、共同的价值观,是我公司实现经济目标的最大潜能. 一、人性论人的本性是好的,至少是中性的;恶是派生的,是人的基本需求受到挫折引起的. 在生物进化的队伍中,人有高于一切动物的心理潜能,心理潜能高于生理潜能. 人的需要有层次结构,从大结构上分,基本是两种:即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精神  相似文献   

18.
人学世界观的哲学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是世界观的学说,而世界就是人所生活的现实世界。哲学作为世界观理论是反省人存在和他的世界的现实关系的理论,它要获得对人所生活的现实世界的总体理解。所以,哲学是“人学”,是一种表达人文基础的世界观理论。生活、实践的观点,是人学世界观的哲学出发点,由实践的视角出发,才能理解人和他所生活的现实世界,但实践的视角必须由人文学基础来充实。  相似文献   

19.
1918年,当黑格尔到柏林大学任哲学教席的教授时,在开讲辞里宣布了自己的使命——反对不可知论,主张认识真理是哲学的目的。他批评康德道:……哲学已空硫浅薄到了这样的程度,即哲学自己以为并确信它曾经发现并证明没有对于真理的知识;上帝,世界和精神的本质,乃是一个不可把握不可认知的东西。精神必须停留在宗教里,宗教必须停留在信仰、情感和预感里,而没有理性知识的可能。知识不能涉及绝对和上帝的本  相似文献   

20.
黑格尔曾用绝对精神,把艺术、宗教、哲学联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费尔巴哈则用他的人本主义哲学改造了这一思想,提出一个新公式,用“人的本质的现象或显示”,将艺术、宗教、哲学或科学重新统一起来。艺术作为反映现实的一种特殊形式,有它自己不同于哲学、科学等特殊的性质特征。在他看来,艺术的独特性主要表现在它的形象、幻想、情感等特征上,他揭示并阐述了艺术的这些独特的性质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